分卷阅读536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536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536

    就是条小泥鳅呢,也就是能吐半河水,它能有本事哗啦哗啦下这么多雨?这长时间大面积下雨可是四海龙王的事儿。”

    被人这么一怼那些胡思乱想的也不敢瞎说了,万一让周诚志听见,少不得要挨骂。

    好在阴雨连绵大半个月以后,八月底天气一下子晴朗起来,社员们赶紧抢着收庄稼、晒庄稼。

    虽然高粱玉米被毁了不少,这地瓜多半还是好的。

    有地瓜当家,总归是饿不死的。

    很快省委下达了中央指令,鉴于汛期和秋收时期大面积水患,购粮任务取消一年,公粮的任务回落到5八年,不再按照放卫星的产量收,今年还减免三分之一。

    不过就这样,很多公社也不够吃的。

    一入冬食堂就无以为继,去年冬天散伙今年收庄稼时候又开起来的食堂,也不得不再次散伙。

    平原地区,不但缺粮,还缺柴火。农村都是靠着收了庄稼囤积烧火草顶一年,一年年这样重复,今年因为雨水过大,庄稼杆儿烂的烂,毁的毁,就算先锋大队有粮食,柴火却和其他大队一样不足。

    毕竟冬天的时候他们除了食堂烧火,社员家还分草烧炕呢,就算比别的大队收的多,消耗也多。

    更何况他们还有个造纸厂。

    周诚志愁了好几天,盯着那挂钟一门看。

    何桂兰忍不住道:“你说你看那个,能看来粮食还是看来柴火?实在不行就先把造纸厂关了吧,来年再开也一样。”

    关了?

    周诚志摇头,不能关,这造纸厂是他们的门面,联系着供销社呢。

    嗯,有困难找组织,是这么说的。

    可他帮人还行,让他开口求人,却又难办。好在他也不需要自己开口,有人比他会开,所以他一转身背着手就去找周明愈,让他去公社哭穷。

    周明愈也正在想着怎么多拉煤囤在村里呢。

    莫茹的二胎预产期是腊月,滴水成冰的时候,屋里一定要烧地龙才行,否则大人孩子都受不了。

    今年两大难,粮食不够,这个好说,莫茹空间里有,怎么也能对付过去。

    柴火不够,这个……他寻思就只能靠着造纸厂多申请用煤。

    钱他们生产队不缺,缺的是买煤的限额。

    坊子煤矿要供应城里、工厂等各处用煤,压力很大,他们这种小手工作坊,如果不是有供销社撑腰,别说定期去拉五吨回来,一年也拉不到两吨。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撬开用煤限制这一个口子!

    周诚志一找他,他立刻就同意,也不用赶驴车,他用自行车驮着周诚志去了公社。

    去公社先找林纾,这也是他们的习惯。

    因为林纾好说话啊。

    正好柳红旗去县里开会回来,听说他们来公社立刻请去会议室。

    一见面,柳红旗就跟他们握手,还关切道:“莫茹同志怎么没来啊,有日子没见啦。”

    周明愈立刻愁眉苦脸的道,“书记,都在家犯愁呢。”

    柳红旗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又是要东西呢,笑道:“有困难就找组织,说吧,又咋啦。”

    周明愈:“书记,俺们大队今年受灾严重啊,干旱的时候,俺们还有泉眼顶着,大家就拼命浇地呗。可这一个劲的下雨,我们村地势低,这受灾就厉害。秋粮发霉,庄稼杆儿都烂坏了。”

    柳红旗心道已经减免公购粮任务,难道还不够,这是来要返销粮救济粮?

    不过他不动声色,别人有可能来要粮食,二队……不太可能。

    果然,他听说庄稼杆儿烂了立刻就知道怎么回事。

    “造纸厂开不下去啦?”

    周明愈叹了口气,苦着脸,“书记,不是俺们不努力,大家连轴转三班倒,干得都挺起劲的。就是没有煤炭,没法烘干啊,实在是没辙没辙的,俺们村食堂都要没草做饭了。”

    要是他们的食堂也散伙,那这人民公社的心脏可真就不跳啦。

    这时候相玉亭从外面进来,听见了笑道:“怪道人家说你们运气好,看吧,刚说有困难,解决办法就来了。”

    他和柳红旗笑了笑,过来坐在旁边,把手里的文件和报纸递给他。

    周诚志自忖不会说话容易坏事,所以一直都没开腔,这会儿忍不住问了一句。

    柳红旗接过相玉亭手里的文件看了看,脸上一片喜色,哈哈笑起来,对周诚志和周明愈两人道:“相书记说得不错啊,咱们邻县的领导们也记着你们呢。”

    周诚志一脸纳闷,他是咋也不知道什么事儿。

    周明愈虽然猜不那么准确却也差不离,难道是又有奖励下来了?

    初夏他们去邻县帮忙抓蚂蚱,当时只说蚂蚱也分高进县一些,其他没要。

    后来那些蚂蚱被分成几份,大头却是给了高进县的,因为别的县还继续灭蝗呢。

    六月的时候,地委发了表扬信,大力表扬了莫茹和周明愈等治蝗劳模的事迹,还专门让记者前来采访写稿,上了省级和地区的报纸。

    这一次除了给奖状锦旗以外,莫茹得了二百块钱,周明愈一百五,周诚廉和周培基也一人二十。

    钱自然不是地区出,而是几个县凑的。

    除此之外就是本子、笔,以及布票、搪瓷盆子缸子暖壶等一大堆生活用品。

    虽然没有特别稀罕物,但是能给钱也挺好,反正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去管人家县长要奖励。

    现在又有奖励下来,那可真是极好的!

    在这个物资奇缺的年代,谁还嫌东西多啊,茶缸子也不嫌弃啊,争取一人俩。

    柳红旗看他们一脸好奇,就把一张报纸放推给周明愈。

    周明愈忙拿起来和周诚志一起看,快速扫了一眼,喜得他心脏都猛得跳起来!

    周诚志:混小子知道老子不认识字还让我看,看了又不说,你笑个屁。

    周明愈看他脸黑着就赶紧告诉他,原来在文昌县和高成县交界处老母猪山发现了新煤矿,经过勘探数量和地区的坊子煤矿差不多。

    这可是一个大好消息啊。

    有了煤矿,那高进县也不用挨冻了。

    至于空气污染什么的,冻不死以后再说吧。

    而且这两位县的县长亲自批示,在邻近的兄弟县中,要向高进县倾斜,允许他们县多买煤,好答谢他们帮忙灭蝗的善举。

    高进县可以多拉煤,那红旗公社、先锋大队不也跟着沾光嘛,这个道理他们自然懂。

    相玉亭笑道:“周队长,公社懂你们的难处,今年大雨小雨不断,地里收成不好,粮食不够,烧火草不够。咱们公社也早就跟县委反应,这不县委领导们就传达了解决办法。吕书记亲自批示,要在咱们县东关公社成立一个煤炭中转站,到时候咱们公社也不用大老远跑到老母猪山去拉煤啦,哈哈。”

    分卷阅读536

    -

    分卷阅读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