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8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158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158

    你过来挑挑有没有要的。”

    赵连英一听立刻凑过来,眼睛看着炕上的东西,哪一样也想要。

    “嫂子你们都有了?”

    王月娥道:“我拿了一条手巾,几根针,一包盐,没要火柴。”

    赵连英就想把剩下的都拿了。

    何桂兰见状就道:“我买了两条手巾五毛钱一条,一个鸡蛋换一盒火柴。这火柴家里使得费,购货本上的一个月两包不够用的,得多买点。”

    不管再怎么珍惜,火柴还是用得很费,一盒里面多的五十根,少的可能就四十根。再者质量也差,侧面的擦火片用不了多少次就不擦火了,再怎么节省四五天也得用一盒,快的可能三天,这么下来一个月至少得要两包半。

    可供销社规定一家只能买一包半,先进人员才能买两包到两包半,就算有钱想买也没地方买去,只能私下里倒腾。

    很多人家买不起或者买不到火柴的,就得天天去邻居家借火儿使,人家生了火就去措一些灰烬回来加上引火草吹起来。

    赵连英这会儿却不想限额的事儿,只想自己一个鸡蛋供销社要送三分钱呢,一盒火柴2分钱,一换一这不是坑人吗?

    不是送给自己的是要花钱买啊,别人都没怎么买,看样子是想赚自己钱呢。二嫂啊,你还挺会算计,这可是做小买卖,是要被割尾巴的。

    她扒拉了一下,“我好像缺根针。”

    王月娥道:“那你就拿根去。”

    赵连英就拿了两根。

    张翠花提醒她,“老四家的,这手巾不用票,好着呢,才五毛钱一根,你不要?”

    赵连英当然想要,可她总觉得二嫂要赚自己钱,不要票肯定是次品,次品的话多少钱就没数儿了,而且这也不是彩条印花的就是白色的,估计更便宜,说不定一毛钱一条呢。

    她就笑道:“二嫂,这毛巾不便宜啊,别是红鲤子叫人家糊弄着呢。”

    张翠花笑道:“县里百货商店还糊弄人?”

    赵连英就没说啥了,反正不肯掏钱买。

    她本来也是知道红鲤子去县里寻思能买点什么回来,说不定有自己要的,白天没得上机会,晚饭后拾掇一下就去找张翠花,发现家里就俩媳妇儿带孩子,她问了一声就赶紧来了大嫂家,生怕有好东西落下自己。

    现在看也没什么好东西,不是送的还得花钱,她就不想要了,不想被张翠花赚了钱去。

    赚自己家的钱,也不亏心?

    当然她不会说出来,还是笑呵呵地和大家聊天,亲亲热热的。

    这边老太太们扯些养鸡、看孩子的东家长西家短的,那边老爷们儿正犯愁呢。

    愁得三老头儿要变成烟囱了。

    周诚志道:“那天我听人家说高戈庄炼钢还觉得是笑话,今儿大耳贼也放了狠话,看来是真的,咱们怕是躲不过啊。”

    那一次周明愈拉瓦回来说,他虽然往心里去,但是还是没当回事,不觉得多严重。

    寻思大不了就是和修水库一样,全村抽调一些壮劳力去干活儿,其他的还是该种地就种地。

    周诚仁道:“这么说,有人传言男女都去炼钢,就老人孩子在家里是真的?”

    周诚义闷闷地道:“男女劳力都去,就老人孩子在家里怎么秋收?可眼瞅着就要收高粱了呢。”

    周诚志哼了一声,“谁知道呢瞎折腾。我下午去找人问了问,还真是各队带着粮食和锅搭草棚子全都住在那里炼钢。比修水库还严格呢,说有些地方居然还有民兵看着,男人不许随便回家,收粮食也不准,谁要回家就是工业大生产的逃兵,要给打成反/革/命的。”

    周诚仁点点头,“别的地方不会咱们村也会,我看大耳贼就能干出这事儿来。他娘的,就是这些坏东西冒充革/命,把风气给带坏了。”

    周诚义也道:“偏偏他还挺吃香,总有人提拔他。”

    真是日了他的猴儿了!

    三个老头就开始吧嗒烟袋锅子,谁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寻思着开扩大会议问问。

    只是这样的扩大会议也不好开,因为要是被泄露出去说商量着怎么逃避大炼钢铁,到时候让张根发知道,就可以当借口开批斗会。

    看起来是小事,实际可能就是大事儿。

    虽然他们种地有经验,在村里和张根发周旋也有点本事,可真要是出了村去和公社周旋,他们是没有那个魄力和能力的。

    毕竟张根发的靠山是公社干部,不是他们这些农民动的了的。

    屋子里一阵沉默,只有升腾的青烟。

    周明愈和莫茹进来,他让莫茹站在堂屋不要进去,免得呛着。

    看他过来,三个老头儿谁也没反对,虽然他们把年轻人特意打发出去,不想让孩子掺和这事儿,不过周明愈现在已经被他们接纳为“秘密小组”会议成员。

    “红鲤子,你有啥办法?”周诚义问。

    周明愈道:“炼钢铁这事儿我们肯定躲不过,不过我们可以想个办法留一部分劳力在家里。”

    周诚仁道:“要留人不是没办法,就怕张根发那个混帐为了邀功夸海口领大任务回来。”

    周明愈笑了笑,“我这里有个主意,爷你们听一听?”

    老头们看向他,“你说。”

    周明愈就道:“我和县里百货商店的邱经理询问过,咱们可以申请建造纸厂,专门生产麦秸手纸。等上头供销社的许可下来,咱们就和张根发谈判,叫他当这个造纸厂的厂长,在前面跟咱们顶着公社的压力。咱们再去申请买上几十吨煤,把四外村的麦秸草都收来,这就开始造纸。等炼钢铁的时候,造纸厂也不能荒着得有人照管。这样的话就让别的生产队去炼钢铁,咱们队留下几个劳力造纸、收秋粮。”

    眼下收秋粮是最紧迫的任务,造纸什么时候都好说,秋粮收不回来队员们就要挨饿,别说三年就是一冬天都抗不过去。

    上头又要大炼钢铁完成炼钢任务,可公粮任务也没取消,还是要交的,但是现在又要折腾农民去炼钢,那秋收就要耽误,到时候公粮和口粮怎么办?

    职业分工一片乱套,结果就是钢铁没炼出来,工农业还都荒废了,真是……

    三个老头嘀咕嘀咕,觉得还真是个主意,反正不管怎么说找个理由在家里收粮食才行。

    他们对造纸不感兴趣,反正多少年擦屁股也没用过纸,他们感兴趣的是能留人收粮食,不能耽误秋收。

    多少年的战争饥荒,已经让他们怕了,不管天大地大,都没有粮食大!

    吃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是一个丰收年,到最后要是还挨饿,那可真是要笑死老天爷的。

    嘀咕了一会儿,周诚仁问:“咱们有钱买煤吗?”队里哪里有钱。

    周诚志慢悠悠地道:“有点钱。”

    分卷阅读158

    -

    分卷阅读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