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6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86

    六零年代好家庭 作者:桃花露

    分卷阅读86

    ,一个劲地道:“大妹子你放心,我查的日子绝对没有错,是个最好的。”

    张翠花见她眼泪都哗哗的,赶紧把手抽出来安慰她两句告辞。

    回到家,她发现莫茹和周明愈去拿知了龟回来坐在堂屋竖着耳朵听开会内容呢,东间老头子们还在开会,气氛有点压抑。

    张翠花就去了屋里,“哎呀,我说你们开的什么会,还没完事儿呢?这要是打鬼子,鬼子都跑光了。”

    这个大耳贼,就知道开会开会,除了开会真是一无是处!

    回去睡个觉多好。

    张根发立刻道:“大妹子回来了,你劝劝老哥,不能这么犟。”

    张翠花看了老头子一眼,看他耷拉着眼皮,拉着脸一副老大不乐意的样子,纳闷道:“这是咋了?”

    周明愈给她使眼色,“娘,大队长想让我爷当三队的队长,你说中不?”

    ☆、第42章 刀

    张翠花一巴掌拍在炕沿上,“咹咉娘嘞,大队长你说我们无冤无仇的,你这是干什么啊?你这是来毁俺家啊,俺们老头子当年被日本鬼子抓了去做饭,听见鬼子要来咱们村里扫荡,为了逃回来报信那是拼了老命啊。被打得到现在腿还不利索,你说你怎么看不见啊?那时候,要不是我带着孩子挨家挨户敲门让你们跑,你们早让鬼子抓去当苦力了……”

    “大妹子,大妹子……”张根发就怕张翠花说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都过去多少年了,一有事儿就拿出来说,一说就哭鼻子抹泪的,好像他这个大队长多对不起他们家似的。

    张翠花又开始哭儿子,“我们明亮,十四岁参军,打鬼子,抗战胜利为了救战友被鬼子给打死了,你们说说,我儿要是现在活着,那也是党和人民的大功臣,也不至于总是被人害……”

    “我说大妹子,你这话可说清楚了,谁总是来害你?你说出来,党和政府给你做主!”张根发急了。

    张翠花把脸上的泪一擦,怒道:“就是你!你说我们这么支持你的工作,你怎么还总想害我们?让我们老头子去当三队的队长,你怎么不直接让他去跳火坑呢?”

    张根发被她眼里的冷光吓得一个趔趄,从屋子里退到了堂屋,然后被张翠花一步步逼着退到了院子里。

    张翠花顺手就从墙上抽下了菜刀,握在手里,大喊道:“我张翠花把丑话说头里,我们老周家,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也对得起党和人民。你要是不给我们活路,我就先劈了你再劈了我自己。”

    她用力一砍,那刀咄的一声劈进灶台上的菜墩儿上,发出咚的一声,吓得张根发哆嗦一下,差点跳起来,连周玉贵都觉得浑身发紧,两腿发颤想夺门而逃。

    张翠花砍了一刀,拍拍手朝着张根发走过去,“大队长,你别怕哈,我不是吓唬你,我是真的……”

    “你、你别激动啊,你放心,我知道的,党和人民也记得你的恩情呢。”

    张根发不等她靠近,一转身赶紧溜走了,今晚上真是邪门,这老婆子撞邪了。张根发跌跌撞撞地跑了,老周家门上太危险,他要回家,二队太吓人,他还是回三队四队好。

    他一走,四队的周玉贵虽然不想走却也只得先告辞离开。

    几个老头就笑起来,竖大拇指,“明原娘厉害!”

    周明愈也使劲拍手,“娘,你就是穆桂英挂帅,女中豪杰。”

    张翠花扑棱一下衣裳,“快中了吧啊,我要是不回来,你们啥意思,想应下来?”

    周诚志道:“怎么可能,我又不是痴巴嘲巴,能犯那个浑?我知道他的意思,不就是想让我当三队长,把那一群懒汉跟咱们拴在一起。他们把公粮凑出去了,口粮没的分,现在都要喝西北风就打我们主意。”

    周诚义道:“明愈娘俩说的对,咱们不能把粮食交出去,就按量称,吃多少交多少,交多少吃多少,别想让那两队和我们一起吃饭,他们不拿粮食刚吃咱们的,没门儿。”

    种棒子可以,反正地瓜秧完了,口粮有保证。

    自留地交上去也可以,反正等秋收的时候还得一起收,怎么分粮食还是队里说了算,到时候就说原本自留地谁家的谁拿回去,想必大家也没有异议。

    就是这个开办食堂,实在是不妥当,怎么想办法都觉得别扭,凭空多了很多活儿。

    原本看孩子、做饭、保管粮食,也都没有专门的人,也不需要出工分,现在还得固定五个人做饭,俩人看粮食,一个人一天十分,这就等于一天凭空又多出了七十多分。还都是男女壮劳力,这地里的活儿谁干?

    到时候不但干活磨洋工攀比,吃饭又开始磨擦,打不完的饥荒。

    有老周家小组会议这么一合计,一队的大食堂基本就办不起来,就算办起来也绝对不是上面要求的共产,二队向一队看齐,基本一样。

    到时候只有三队四队。

    那两队粮食有限,办不了两天就得黄。

    所以他们不担心,且拖着走一步看一步。

    ……

    既然查好了上梁的日子,那就得准备上供的大饽饽,这样祭祖、上供、媳妇儿到时候回娘家的也都有了,不用再费事儿。

    做饽饽就要细面,就得推磨,张翠花就让周明愈和莫茹白天去推磨。

    现在宅基地那里已经搭好木框架、垒好墙,地窖挖好、房间火道铺好,秫秸笆子绑好,只等着吉日上梁,周明愈和莫茹也不用时刻在那里忙活。

    他们前一天已经把麦子捞洗晒干,今天就可以去推磨。

    这是也没有电力机械磨坊,都是用碾子和石磨磨面粉的。

    村里人的习惯如果去皮或者碾破,都去碾子上,如果要磨细粉以及磨浆子,都去磨盘上,因为磨盘两片上下有磨膛,磨出来更加细腻。

    周家庄有两座碾房,一座在西南角,是一队二队共有的,一个在东北角,是三四队共有的。除此之外,还有几座石磨房,石磨都在农户家里。正常尺寸的石磨都是农户原有的,大石磨则是陈家拿出来的,如今被安在陈爱月家全村公用。把磨盘放在谁家,这也是一个靠关系才能抢来的好营生,因为安放磨盘一天有五公分。

    如果不是张根发当大队长,给妇女主任走这个后门,怎么也轮不到放她家。

    周明愈背着一袋子麦子,拎着大箢子,莫茹拿着炕笤帚和簸萁,两人去陈爱月家推磨。

    两人敲门的时候,恰好金枝儿背着弟弟拎着小筐子出来,她怯怯地看了他们一眼,低着头声音蚊子哼哼一样招呼一声就赶紧离去。

    白天陈爱月两口子上工不在家,就赵老汉儿一个人。赵老汉儿腿脚不好,上不了工,在家里做做饭,平时很少出门。看他们的时候神情阴沉,嘴里嘟嘟囔囔的不知道骂什么。

    分卷阅读86

    -

    分卷阅读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