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6

      灵素入凡记 作者:木天道境

    分卷阅读606

    湖的缘故,那都是神仙保佑!

    连京里都知道这个小地方的故事了。倒不是因为德源县这么有名气,而是谢家老六年夜饭掣签的事情在他们本家里头传开了,成为一时笑谈。一往里头追究,自然就说到这个遇仙湖的事情上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些传言,如今往德源县来的人越发多了。

    那日灵素就遇见了一位,——当年花了一百两银子买两袋黄绿丁的大叔。

    这回大叔不光是来做买卖的,还想在遇仙湖附近买处宅子。奈何等了多半个月了,还没什么消息。他也晓得这地方多半是有价无市,也只好接着等吧。

    灵素遇见他时,他正同几个人在饭庄子上吃饭,灵素认了他出来,还特地上了两个敬菜。

    第二天这位大叔又带着从前跟着他一块儿在门口搁板上吃酒的壮汉来店里吃酒,笑道:“地方是宽敞了,只是反没了当日的味道了。”

    那汉子也帮腔:“吹着冷风喝着热汤,多带劲!”

    虽这么说着,这一顿也没少喝。临走时候对灵素道:“小嫂子买卖做得厚道。这宅子是你的不是?”

    见灵素点了头,笑叹着也点点头道:“好,好,若眼下没个屋子,赶紧买了才好。这地方,了不得,往后只怕越发买不起咯!”说着话叹着气,汇了账走了。

    灵素这边就跟店里的两个伙计说:“听着没?赶紧买去!”

    那俩都乐:“东家听那人胡说呢!如今就够贵的了,还涨?咱们县的地底下难道都铺着金砖呐?!”

    灵素想起之前黄绿丁的事儿来,却道:“那位是正经走南闯北的大买卖人,那见识不是咱们能比的。不哄你们,能买就早些买吧。”

    一个伙计摇着头走开了,另一个倒是认真想了会儿,却道:“太贵了呀,已经太贵了……”

    说来也巧,他们这里说买屋子,那边刚卖了一个来月煤饼和炉子的毛哥,也同良子商议上了:“我看我们赶紧把边上那块地也先买了吧。”

    他们之前买的荒地,边上还有一块,当时钱不够了,就没能一气买了。

    良子听了道:“刚挣几个钱,又都给花了?那地买来也盖不起房,圈不起墙,买它干啥!白填着钱,还不如存钱庄里去呢,一年也得些利息。”

    毛哥却掰着手指头道:“去年咱们在这里住着,坊里还空着好些屋子吧?后头还有几处都没开。今年你看看,忽然多了多少人?还有刚来的几家,我问了,都是从县城里搬出来的。说是里头的租金涨了,觉着不合算,算算还是住这里合适,除了上工多走些路,别的也还好。”

    良子就想起黑杠子和二牛几个来,便道:“不是也有搬走的么……”

    毛哥就叹:“我怕搬走的再想进来可就难了,到时候没空屋子,只能等着了。”

    说完又接着算,“到时候坊里也住不下了,又怎么办呢?这附近的城沿户也都要换地拆房了,再离得近的,就得数这城根村。可这村里跟县城里不一样,没那么些房屋买卖,多半就得买地自己盖。县里又有规矩,良田好地是不许占的,那到时候还不得都奔这些荒地来?这荒地也有数的,我们这里是靠西北边,离码头城门都算近的。再有几块都在南边和东边了。你想想,这一样东西百十个人想买的时候,得什么价儿?”

    良子说不出话来,有心想反驳几句,也找不到词儿,只好挥手:“随你随你,反正都是你的钱,你的道理!”

    于是毛哥就真把刚挣到手的煤饼炉子钱和力气坊那里分给他的滑索钱,都拿去买了边上那块地。

    作者有话要说:

    这阵子忽冷忽热,大家也都保重吧

    第381章 同谁争

    炉子同煤饼的买卖,最开始并不算好。还是南城几处食摊和饭庄上开始用了之后,慢慢传开了的。毛哥一边跟窑场加订了两批炉子,另一边就跟良子两个没日没夜地干上了。不过即使如此,他也没断了去读书。

    良子劝过他:“现在干活儿都来不及,那读书上课的,我看不如停一停。你真想念,往后买卖做稳了咱们再去。”

    毛哥却摇头:“这样的事情,只要一停了,就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再开始了。何况如今我们也没空闲抄书看书去,就靠着上课才不至把从前学的给忘了,更不能停了。”

    劝他无果,良子也只好接着跟他受累。

    随着生意越来越好,南城的那个小门脸如今另外雇了个人在看管,他们俩就管在村里做煤饼晾晒。这时候又有个难处了,要是不雇人来干,就他们俩,撑死了一天能做出两百五六十个,这是早起晚睡地干才能到的数。可若是雇了人,他们这做煤饼的器械就难保叫人学了去了。——真是两头挨堵,没法子可想。

    他这里正挠头,力气坊那里也出了些事故。

    如今有些家用那个溜索运货尝到了甜头,就人工同这个混着用。接了活儿先同人问定了,在装卸的法子上有没有讲究的,若对方说没有,那他们就先用溜索试试。这么一来,难免就伤了人工。有时候一天来的几船都不是什么金贵东西,那就全用溜索装卸得了。

    就有人寻工头儿们说这事儿。工头儿们回话也简单,这用溜索也一样要人使的,你们学着用用这个,不是一样干活儿?有些人一听还是这个理儿,等下回有人用这些东西装卸的时候,他们就在边上看看,同人套套词,问问还有什么眼见不着的该注意的地方。

    等真能上手了,两三个人装卸一条船,一天下来一算账,比从前的只多不少。这下都兴头了,能学的都尽量学学去。工头儿也本着公平的意思,凡会使溜索的,分作几组,轮着来,也不叫哪个吃亏。

    可有人不高兴了。谁?那些大工啊!他们从来是凭着自己力气大,一趟能扛人家两三倍的分量,或者有些金贵的大东西,那就只能靠他们来。所以他们的工钱比寻常的都高,有时候一个月下来一算总账,恨不得连工头都比不上他们。

    现在有了这玩意儿,他们是不惜得去学的,可看那些本来力气能耐不如自己的摆弄着那东西竟赚得也不比自己少了,心里又很不是滋味。久而久之,对溜索这东西就十分瞧不上。

    这大工里头也有抱团的,私底下说起了几回,不晓得谁出的主意,往后哪家用溜索的,他们就不在那家干了。

    这力气坊里头的工头是定的,扛活儿的就不一定了。有些喜欢蹲定坑的,在一处干几回,同几个工头混熟了就不爱去别的家。有些就喜欢四处走走,都混个脸熟,看哪里活儿合适就去哪里,也并不犯忌讳。

    于是渐渐地就发现那些大工只在几个力气坊里干,旁的家喊他们,他们就寻借口推脱。后来就都晓得他们这意思了

    分卷阅读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