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

      [综]技高一筹 作者:隐山

    分卷阅读129

    要找你这个帮凶算个清楚!”

    “陈林,拿碗来!”

    “奴婢领旨!”

    稍待陈林捧来一个托盘置于案上,众人只看见里面左右各放着一只颜色、花纹全都一模一样的白瓷碗。

    赵祯先是如同怀着深仇大恨一般瞪向那两个空碗,随后就亲自从玉壶中各倒了小半碗白水出来。

    接着,陈林恭敬地递上了一根在烛火上燎过的银针,赵祯只轻轻在指尖上一触就有两滴滚圆的血珠滴入了碗中。

    “娘娘,请随包拯来。”

    在包拯的指引下,不能视物的李宸妃和面色淡定的刘太后分别朝面前的一个小碗里滴入了一滴血液。

    至此,大殿之上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那两只瓷碗上。

    “融了!融了!”

    见那两滴血珠在碗底相触后轻易地融合在了一起,忐忑难安的陈林终于将提到嗓子眼的一颗心放了回去,激动地高呼道:“皇上,血融了!”

    静候消息的李宸妃却是心中猛地一沉,“包卿,他说的是谁?是不是老身和皇帝?”

    包拯沉默了许久,直到刘太后主仆二人的笑声扬起才痛心道:“包拯,愧对娘娘……”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摇摇欲坠的李宸妃死死握住手杖,含泪悲泣道:“明明老身才是皇上的亲生母亲啊!”

    二十年的苦苦等待却换来了这样的结局,难道真的是天意难违?

    此时心中无限欢喜的皇帝和刘太后母子早已忘了之前那位妄图攀附皇亲的疯妇,俱都眼含热泪地珍视着彼此,细细感怀往日的点滴情谊。

    只有宋辞静静地走到了呆立木然的李宸妃身旁,“李氏,血脉亲缘不容作假,你可还有话说?”

    “老身无话可说,但老身只要活着一日,就不会放弃找回儿子的心愿。”强忍着悲痛,李宸妃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你可真是固执啊。”

    若是李氏肯就此退去,自然皆大欢喜。

    可她要是执意不改初衷日后岂不是还要平生事端,虽然按照宋辞的本意是不愿与李氏为敌的。

    思及此处,宋辞猛地探出两指点向李氏双目,又在展昭出手拦截之前收回动作。

    不妨未婚妻子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伤害李娘娘,展昭难以置信的急问道:“公主这是何意?”

    “本宫行事何须与你言明!”

    淡淡地看了一眼难掩伤心的驸马,宋辞傲然负手道:“李氏,是去是留,就由你自行抉择吧!”

    被方才那一指骇得站立不稳的李宸妃勉强支撑住身体,将要怒斥无礼出手的天佑帝姬,却忽然发现眼前感觉到了一丝亮光,甚至在眨眼间出现了一道道模糊的影子。

    “娘娘?”包拯见她面色古怪,立刻小心询问道:“可是娘娘有何不妥之处?”

    “老身,老身居然……”

    李宸妃猛地睁大眼睛四处张望,直到她寻见了一道明黄色的背影,这才含泪笑问道:“那就是皇上吗?”

    联想到了某种可能,包拯不禁骇然道: “娘娘,难道说你的眼睛?!”

    像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测,李宸妃又转过头说道:“包卿,此番有劳你了。”

    此时此刻,李宸妃的内心竟是前所未有的安详与平静。

    她久久凝视着还在与刘妃倾诉孺慕之情的皇帝,直到把那人的音容笑貌全都刻进了骨子里才慢慢阖上双眼,颤声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是老身与这赵家王朝的缘分太浅,与人无尤……”

    作者有话要说:

    宋辞:李宸妃就此谢幕,鞠躬。

    饮满这杯菊花酒,么么哒~~

    以下是欢乐小剧场

    ――――御猫的炸毛日常。

    御前对奏之后,自觉被戳伤了痴情小心肝的猫大人开始了单方面的冷战。

    怡芳:懊恼状:“公主,驸马把你精心准备的午餐送给赵虎那个馋鬼了!”

    宋辞:淡定状:“没事,继续送,本宫就不信他永远不收。”

    展昭:羞恼状:“公主此言倒是小看了展某!展某是绝不会收下的,要知道展某轻易不动怒,怒起来自己都害怕!”

    赵虎:豪气状:“展大人,属下支持你!男人嘛,怎么能一点脾气都没有、随随便便就被女人挟持住呢!哪怕面对着公主,也该让她知道以夫为天的道理!”

    三天之后……

    赵虎:泪奔状:“展大人,属下求求你快跟公主和好吧!这盒饭再吃下去,属下的嘴皮子就要烂出窟窿了!”

    怡芳:欢喜状:“活该!谁让你不能吃辣还非要霸占驸马的盒饭来着!”

    第78章 15、

    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宋辞的软硬兼施下, 李宸妃终于改口做回了那个整日寻子的无知村妇。

    始终蒙在鼓里的赵祯本想治李氏欺君之罪, 结果在刘太后的百般劝说下, 看在她年老失孤眼盲心瞎的份上, 只在口头斥责几句便罢。

    皇帝连最初闹事的苦主都放过了又怎么会深究包拯之责,最后亦是高拿轻放罚去半年俸禄了事。

    既是村妇, 李宸妃也不愿再留着那枚玉赐金丸睹物伤怀, 将其送给包拯为念独自一人返回了乡下的旧屋。

    见到李娘娘的连番作为, 深有所感的包拯没有再劝, 只是让府内衙役在巡街时多多关照那位唤作梅娘的姑娘,并在年节时分亲自备上薄礼当做族中长辈走动。

    包黑炭的种种无声言证皆被宋辞看在眼里,但她却无暇顾及。

    自古以来民不举官不究,就连李氏都甘愿为了儿子认命,包黑子即便心知肚明又能如何。

    倒是那个李氏认下的女儿有点意思,在欢天喜地的迎回重见光明的义母后, 反倒一时变得患得患失起来。

    不过宋辞也能理解她的想法,任谁在得知自己有可能是皇亲国戚后、又被告知是乌龙一场都会产生难以言说的失落感,更何况那李氏整天公主哀家的叫了这么多年, 梅娘要真没点痴念反倒不正常了。

    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遇上了半路投身的神棍国师, 这娘俩也只能哑巴吞黄连了。

    在李氏母女渐渐过回平淡生活的时候,远在塞外的辽国也终于传来了新的消息。

    经过数日的彻夜赶路,扛着一捆臭猪肉纵马狂奔的亲兵们终于在小王爷的尸身彻底腐烂前赶到了辽主牙帐。

    此时刚刚用过午饭,身着盔甲将要与众臣游猎的辽主耶律世尊才刚刚背起弓箭, 就被突如其来的噩耗骇住了心神。

    等他拨开众人踉跄着上前看到那只经过重重包裹却始终难免被蝇虫污染的猪身时,早被满目的血红之色刺痛了眼眸。

    “这怎么会是孤的小王爷?这绝不是孤的小王爷!!”

    他猛地

    分卷阅读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