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

      医归 作者:郁桢

    分卷阅读37

    来了,因为天热,姐妹俩的脸蛋红红的,额上都布满了汗珠。

    锦衣一进来就说:“三姐,我们找你商量晚上过节的事,等了半天也不见你来。昨天明明说好了,你是不是给忘呢?”

    锦兰汗颜道:“没忘,没忘。才我和四妹、五妹去了庆余堂,但见二伯娘那里有事不敢贸然打扰,后来就去五妹那里坐了坐。这不又被母亲给带回来了。”

    锦衣和锦春都坐下了,锦衣生得略胖些,十分怕热,两个丫鬟给她扇还觉得不够凉快。

    锦衣娇滴滴的说道:“我已经让小鹊去请两位姐姐来鹂音馆了。”

    锦兰满脸惊诧道:“六妹已经让人去请她们呢?”

    锦衣软糯答应道:“是啊,大家在一起也好商量。”

    锦兰心道一会儿见了那对姐妹该怎么说呢,她答应了锦绣要替她出头的,偏生什么都没做。

    一刻钟后,锦书、锦绣姐妹俩相继过来了。锦兰满脸堆笑的请大家吃葡萄,锦绣的心情似乎要好些了,和锦衣、锦春打招呼的时候眼角堆笑,只是在看锦兰的时候脸上多了一层无奈。只有锦书从进门起依旧和往常一样板着一张清冷的脸。随即又坐到了角落里,并不参与她们的谈话,全然一副局外人的姿态。

    锦兰不时的往锦书瞥去,心道程锦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第三十六章 乞巧

    锦兰瞧了一回该来的都来了,没过多久书墨媳妇廖大奶奶也来了。

    锦兰拉了廖大奶奶入座,廖大奶奶才坐下,便传达了张氏的话:“我来之前,二夫人可是三令五申的告诫我,让你们别去水边玩。这里马上要到中元节了,水边不干净,撞着什么了也不好。”

    众人听说不能去水边,个个都黯然了下来。

    锦衣嘟哝道:“可是我已经让人把荷香榭收拾出来了,船也预备下了。”

    廖大奶奶忙摆手道:“不成,不成。划船是万万使不得的。”

    划船也被禁止了,大家俨然已经没了多少的兴致。锦兰又道:“大嫂,请您回去和二伯娘好好的说说,就摆在荷香榭吧。别处都不合适,大不了……大不了……”锦兰终于憋出了一句话:“大不了让家里会水的都守在岸边,也不怕的。”

    廖大奶奶脸色都变了,连忙禁止道:“不行,二夫人肯定不会答应的。”

    锦衣琢磨了半天只好做出了让步:“可是荷香榭已经收拾出来了,要不我们就不划船。大嫂帮我们说说情吧。”锦衣说着又瞥了一眼锦书,继续道:“这是四姐回来过的第一个节,我们也想好好的聚一聚。”

    众人的目光又都看向了锦书,锦书心道又不是她发起的聚会,对她而言过不过节都无所谓了。

    廖大奶奶见锦衣可怜巴巴的望着她,后来终究是心软,便起身道:“好吧,我再去请示一下婆婆。”

    锦兰忙道:“拜托了。”

    这一趟是要亲去的,廖大奶奶又去了一趟庆余堂。

    张氏抵不住长媳的央求,最后也只好答应摆在荷香榭,但不许划船。

    荷香榭已经被布置了一番,铺了褐色的毡子,点上了白纱罩的羊角灯。大家又凑了份子钱,吩咐外面的大厨房做了一桌上等的果碟子送来。

    待到晓月初升,女孩儿们结伴前往荷香榭。廖大奶奶早就在那里等着了。

    锦书本不想过来凑热闹的,但流苏和她说:“姑娘回了程家,要做回程家姑娘,还是露个面好,别扫大家的兴。”

    流苏说得头头是道,她也略换了身衣服进了程家的花园。等她来到荷香榭时,其余的姐妹们都已经到了。锦衣过来拉了锦书去落座,正好坐在锦绣旁边。

    锦兰心道这姐妹不对付坐在一起自然不妥,赶紧过来将锦书拉到了廖大奶奶旁边,笑说道:“四妹妹坐这边,那里当风吹。”

    锦绣见锦兰如此,暗暗的咬了下嘴唇,低了头,一副沉默的样子。

    锦衣便要给大家斟酒,廖大奶奶板着脸说:“还在孝中不许胡闹,不然二夫人知道可是不高兴的。”

    锦衣笑道:“大嫂放心,我们心里有数。”她执了锡壶忙着给大家斟酒。

    后来锦衣端了酒杯,起身道:“这第一杯酒我们敬四姐,就当是我们给她接风洗尘。以后大家住在一处相互有个照应。”

    其余的人也跟着附和,锦书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也举了杯说:“我不擅饮酒,姐妹们见谅。”说毕,只浅浅的饮了一口。

    锦衣见了上来,笑道:“四姐这是第一杯酒,你可没代个好头。杯里还剩那么多的酒后面该怎么喝呢?”

    锦书有些诧异,心道锦兰往日挺活泼的今晚怎么安静下来了,倒是更年幼的锦衣更加能说会道。锦书看了一眼旁边的廖大奶奶发出了求救的信息。

    廖大奶奶笑道:“虽然说不宜胡闹,不过衣妹妹这话倒没说错,第一杯酒理应全喝的。”

    锦绣看向了锦书什么也没说,后来锦书拗不过大家,硬着头皮将剩下的酒全喝了。锦书的豪气倒让锦兰心下暗服。

    大家喝了一圈酒,略吃了点东西,那月亮也渐渐的升高了,大家也进入了今天的正题。

    丫鬟们抬了一张桌子来,桌上放着一个铜盆,装了大半盆水,里面放着一枚针,要借着水影、还有这淡淡的月色将一条红色的丝线穿过小小的针孔。成功者便得巧。

    女孩子们都围在桌子跟前,廖大奶奶年龄最长,第一个上前穿针。她捏着针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后来放弃了,笑道:“十几年了,没有一次成功,还是你们来吧。”

    锦兰走上前去,手不住的颤抖穿了半天也没成,很快便轮到了锦书。锦书先将线头撮了撮,接着一手捏针一手捏线,月色太淡,迎着月色看也看不清,后来索性闭了眼,一次偏了不成,她又试了一次,丝线竟然真的穿过了针孔。

    其余的姐妹见锦书成功了,俱是欢喜忙向锦书道贺:“恭喜四妹得巧。”

    虽然是个游戏,但锦书脸上还是露出了微笑。她放下了针线就该锦绣上前了。却见她一脸的凝重,在穿针前线大大的吸了一口气,和锦书一样试了两次,第二次竟也成了。锦绣欢喜道:“太好了,太好了。”她看锦书的时候已是一脸的得意与自豪。

    锦衣拿

    分卷阅读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