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6

      清穿之女王陛下 作者:沧海化秋水

    分卷阅读76

    顿时觉得自己是被轻视了,火冒三丈,提高声音道“老夫这有一上联,乃昨日看到荷花池中的小鹅在戏水所作。还请女王陛下听好:白鹅黄尚未脱尽,竟不知天高地厚。”

    所有人听到这个上联都看着那位大臣,心里赞叹真是有勇气,不知道华夏这边会怎么应对呢?这一联要平仄和意境都对上很困难,而r国的人则是在一旁幸灾乐祸。

    瑾宁拿起桌上的酒杯对着那位大臣遥遥一敬,就在众人以为她这是敬酒认输的时候,瑾宁开口道“乌龟壳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呵呵,荷花池中不仅有鹅,还有王八,不知这下联对的可工整?”

    那位大臣听到瑾宁的下联气得快要吐血,脱口而出“老夫这还有一个上联,请陛下指教: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锯谐音句,真是在讽刺对方是小猴子,竟然来对对子。瑾宁一口喝下酒杯的酒,放下杯子开口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借用“蹄”与“题”的谐音,用“老畜生”回敬“小猴子”,以牙还牙,对仗工整,将刚才的讽刺全部都还了回去。

    瑾宁的话像一个耳光打在人的脸上,那位老臣被羞得面红耳赤,挑衅不成反被辱,自己的水平竟然还不如一个外邦人,真是恨不得挖个地缝钻进去。

    而在旁边看热闹的人也在为华夏这位的才学所折服,这学问在大清都属于佼佼者,佟家和场上那位真是自取其辱。

    “看来女王文采斐然,让朕很是技痒,朕这里有一千古绝对,还想请女王指教。上联为:烟锁池塘柳。这一联还没有人能对的出来,不知陛下是否能赐教?”康熙突然出声出了个上联,看来是之前那位太丢大清的面子了。

    这个联真的是千古绝对,但是瑾宁刚好看过,上联烟锁池塘柳分别带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并且很有意境。凭自己是真的对不出来,但是自己可以有外挂的,之前自己就看过这个对子。

    瑾宁倚着椅子,一边嘴角上扬,带着嘲讽的目光看着康熙,说道“那真是承蒙陛下看得起,这种千古绝对都出来了。我对的下联为:桃燃锦江堤。不知大清这边可有其他的下联?”

    第59章

    宫宴(3)

    “桃燃锦江堤。”听到这个下联,所有人一愣, 随后倒吸一口气, 这个确实是目前听到的最合适的下联, 大清目前还真的是没有人能对得上,但是若是直接说对不上, 那大清也是挺丢脸的。毕竟华夏就出了两个人,大清一群人在还对不上个对子。

    康熙坐在龙椅上神色莫名, 随后开口道“这千古绝对也能对的上,这真是后生可畏啊。既然这对子比完了,那后面就比诗词吧?不限题如何?”

    瑾宁知道康熙这是丢了面子想找回来, 但是碍于面子, 不想让人说欺负外邦,只能以不限题为由来开始这个比试。不过不限题的话, 那自己倒是可以抄抄后世的诗词, 反正历史已经被自己弄成这样。

    “吾才学有限,于诗词一类才疏学浅, 不想班门弄斧, 但若是不限题材的话倒是可以一试。”

    康熙让人搬来了书案拿来文房四宝, 让人可以当场将诗词写下来。大清的是一名中年的官员,气质儒雅, 看起来应该是常年浸淫于文学的人。只见他走上前去, 拿起毛笔, 胸有成竹地开始写起来。

    瑾宁想着对不住了,借用您的诗来装一下, 便上前去执笔挥墨,片刻便收笔,回到座位上。

    看到两位都已经完成,大清的大臣和皇子们开始往书案走去,想要观摩两人的诗词。先是那位中年官员便是徐大人,

    “绮怀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好诗,徐大人果然是才思敏捷,这诗凄婉动人,可真是让人感受到这伤感绝望,看来徐大人是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啊。”

    众人读了徐大人的诗觉得不愧是年少便进入国子监的才子,这文采让人佩服。看完了这首诗,一些有过相同经历的人都不禁生出一种知己的认同感。

    随后众人又走到另一个书案处,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力透纸背的字迹,如铁画银钩,苍劲有力。本朝中,四贝勒的字一直被皇上称赞,看着纸上的字迹比之四贝勒那也是不逞多让啊。在看上面的诗句,这……,是一首词?

    围在外面的人正疑惑着这里面的人怎么不读出来让大家一起鉴赏?抬眼望去,看到那几位自顾盯着纸面,眼睛瞪着很大,好像很惊讶的样子。

    “怎么了?张英,你读出来给大家鉴赏一下。”康熙见到看着的人都没出声,也不知道这是写得太好还是写得太差,遂让大臣读出来一起鉴赏。

    “是,皇上。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一首词读下来,整个大殿都十分的安静,好一个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让众人感受到了一个帝王掌握苍生的霸气,以及整首词中踌躇满志想要成就霸业的决心锐不可当。

    众人还沉浸在诗词中没有回过神来,康熙听到这首词俱是一惊,开始思索眼前这人是否真的无害,能做出这样一首词的人,非大胸怀、大气象、大格局不能为也。

    “果然是文采风流,看来陛下刚才是在谦虚了,这诗词比试应该是华夏胜。华夏果然是深藏不漏,有您这样的君主,难怪华夏能在短短十年间发展到如今的境地。只是我大清还想多了解华夏一些,对对子和诗词都是华夏胜了,不知华夏在其他方面如何?也让我们见识见识华夏的风采。不知陛下意下如何?”康熙思考了半刻钟,又提议道。

    瑾宁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之前的诗词和对对子也就算了,毕竟这是正常的文学比试,但是这一而再再而三的比试是没完没了了?看来是自己来到大清之后脾气太好了,太好说话,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他们能随意安排的?

    瑾宁抬首直直地与康熙对视,冷冷一笑,磅礴的杀气倾泻而出,众人只觉得连空气都凝滞了,旁边的人除了影一都被这股杀气吓的不敢说话。

    “这比完了对对子再比诗词,比完了诗词皇帝陛下还想比。不知道后面

    分卷阅读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