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

      将军家的小夫郎 作者:桃下蹊

    分卷阅读226

    将军家的小夫郎 作者:桃下蹊

    分卷阅读226

    本这铺子就是租的人家的,他若是要转手,直接转给王哥就是。并不需要像县城的铺子那样,连铺子和技术都卖出去。

    孟泽把这个决定跟王哥说的时候,王哥坚决不同意,“我能过。上现在这样的舒心日子,这全是托你的福。若是你分文不要把铺子转给我,那我是绝对不收的。”

    孟泽见王哥态度坚决,笑道:“那这样吧,当初筹备这间店的时候,咱俩各投了钱,你现在就把我当初投的那笔钱补给我,你看成么?”

    这建议好,王哥想也没想便接受了。

    “有好几百两呢,你也别一次性全给我了,免得日后周转不来!”孟泽道。

    王哥点头,转身从房里拿出三百两银票出来。

    “我先还一百两,这两百两是这两个多月店里的收入。”

    孟泽点头,将银票收起,又提前跟王哥打了声招呼,说了想要把制粉的技术卖出去的事情。

    “米粉本就是你琢磨出来的,你想卖便卖。我在镇上开铺子,他在县城开铺子,也碍不着什么!”

    孟泽见王哥如此坦陈,一时也觉得开心得很。

    来这个世界两年多,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魏氏魏老太太那样自私冷漠的,也有王阿嬷王哥这样热情忠厚的,细数起来,还是好人占多数。

    从王哥家出来,孟泽又去找谢老头,他此番不单单是想叙旧,还想跟谢老头算算账。

    他跟谢老头打交道这么久,还一块儿去过西北边境,竟然从来不知道这老头私下给魏霆均做了那种药膏。

    一个治病救人的大夫,竟然还研究闺房药物,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不大正经。

    何况,自从有了这药膏,魏霆均那人在情事,上就越发任性,饶是孟泽练过武,也被生生做晕过好几回,面子底子都丢光了!

    定不能轻饶了他,孟泽想着,敲响谢老头家的门。

    然而,敲了半天,屋里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倒是旁边一户人家从院墙里探出头来,“隔壁的老大夫带着徒弟采药去了,人已经走了好几天了!”

    人不在家,孟泽只得暂且把算账的心思延一延。

    谢老头没找着,孟泽就去了张茜住的宅子。

    丫头给孟泽奉茶,“公子请稍等,我家小姐这会儿正画图,谁也不能打扰!”

    孟泽问道,“你家小姐经常这样么?”

    “几个月都是这样了!“丫头回道,颇有些心疼的意思,“小姐对画图入了迷,我们都觉得很好看的图,小姐她都不满意,要撕了重新画呢!”

    “又背着我说坏话呢!“不知什么时候,张茜已经从内院出来了。

    丫头一点儿都不慌,她辩解道,“才不是说坏话呢!”

    张茜笑了笑,也没同小丫头计较。

    “那扇屏风镜,在京城的反响如何?”

    说起这事,孟泽也无奈得很,“镜子送出去了,但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怎么会呢?“张茜两条秀美的眉毛轻轻蹙起。

    “缘故我暂时也没想到。那扇屏风镜,我送给了太子妃的母亲!”

    张茜惊讶了一下,没料到孟泽去京城后能这么快就接触到这样的大人物。

    太子妃的母亲也不可小瞧,若是这银镜入了她的眼,那就等于入了太子妃的眼,日后这生意肯定是不会差的。

    “既是这样,那再等等看看吧。说不定人家那样的身份,做什么事情都比一般人家要慎重一些。”张茜慢慢地说道。

    孟泽觉得这话也在理,他问道,“如今你这边出了多少成品了?”

    “全身镜出了一面,款式和做工没有第一扇那么漂亮,我有些不满意。梳妆镜倒是有十来件,大小都有。”

    “银镜应该有剩余吧?“孟泽问。

    “有呢,剩了大半在库房里呢!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银镜后续加工的速度跟不上来。”张茜回道。

    孟泽点头,“我这有个新计划,你先听听,再提点意见!”

    张茜也知道孟泽能亲自赶回来,定是有重要事情要说的,因此听得很认真。

    第210章 闻变

    孟泽说的新计划,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把银镜作为一项奢侈品,卖给京城的权贵阶层和有钱人。

    张茜也说了,他们的店铺之所以没开起来,就是因为货不够。

    而货不够,不是出在银镜制作本身,而是出在镜子的后续加工,上。

    透明玻璃片要变成银镜,需要花一个月。这时间虽然长,但只要人手足够,一个月要制作,上百块大小不一的银镜片也并非难事。

    梳妆镜和全身镜就没法批量,必须得一个个来,若是遇到工艺复杂的,一个月能出一个大件就算不错的了。

    耗时多,产出少,想要凑集开店所需要的货物的数量,得等很久不说。就算凑齐了,店铺开张之后,货也有可能很快会卖光。而下一批货,什么时候能上架,这是个未知数。

    一个好好的铺子,总不能开半年,关半年。

    或许有人会说,供货不足,恰好可以用来搞饥饿营销。

    但饥饿营销只是制造了一种“供不应求”的假象,而不是真的生产不出来那么多产品。

    孟泽这边的情况恰恰相反,他并不愁没有人买银镜,他愁的是没有足够的产品。

    张茜听了孟泽的分析,对他的计划自然是赞同的。

    “若是要在京城开铺子,怕是我也得跟着一起去京城。”张茜沉吟道。

    “能一块儿过去,那是最好不过!若是不过去,每隔两三个月,你也得过来一趟。”孟泽说。

    张茜点头,不用孟泽说,她也知道必须得两地跑。

    “去是一定要去的,不过,我得先把这边的事情安排好!”

    孟泽点头,说道,“你在这边准备,找合适的人手以及铺面这事交给我来。”

    张茜对这个安排并无异议,俩人又说了一会儿,孟泽这才告辞。

    又过了三四天,金管事那边找到了合适的买家,县城的铺子连同做粉的技术被孟泽以2000两银子转卖出去了。

    粉面铺的工人,加宋望在内,愿意跟着一道去京城的有4个,其余4个决定留在铺子里继续做事。

    铺子处理掉了,但村里那五十多亩地却只卖了十亩,其余的一时半会儿卖不动。

    这情形是可以料见的,村里人口少,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地,想要多买一点,一是银钱不够,二是家里没有那么多人手来种。

    孟泽也没指望靠卖地来赚钱,因此,分了一些田地给张大年和张庆春两家后,剩下的地以及房屋后面的果树,孟泽一股脑儿给了孟里正。

    店铺卖了,地也分完了,孟泽就准备回京。

    这一趟回京,可谓浩浩荡荡,光是随行人员,就有十几个,另

    分卷阅读226

    -

    分卷阅读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