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

      七零年代淘金记 作者:甜饼

    分卷阅读16

    七零年代淘金记 作者:甜饼

    分卷阅读16

    ,在这个年代看不仅不怀旧,还很新潮。带着玻璃罩子里的煤油灯,浓墨重彩的拉丝玻璃杯。

    大部分都是要票的,也有少量不要票的东西,大多是非生活必需品,而且在这个年代来说,价格高的吓人。比如说景德德出的碗碟就不用票,但价格比普通的瓷器多出一个零。

    再走到卖布的柜台,普通的棉布都很便宜,一毛多二毛多一尺。最贵的是厚实的卡其布,也只要七毛一尺。城市户口一个人一年限量供应一丈三尺,不精打细算,根本算不过来。供应的不够,就得用布票买,没布票就只能看着。

    有几个售货员正在柜台后整理着什么,刚整理好就开嗓喊道:“的确良上货了,三块钱一尺,不要票,要的排队。”

    哗啦一下,几乎所有人都往一个柜台涌。叶悠悠偏巧就站在柜台前,身后的人潮来势汹涌,一个大妈“哐当”就将她撞得压在柜台上,痛得叶悠悠“唉哟”一声叫唤起来。

    售货员赶紧高喊,“别挤别挤,再挤不卖了。”

    这话杠杠拽啊,但这个时候,叶悠悠得感谢她的拽,才能将自己从人潮的挤压当中解脱出来。

    她一点也不想买这种化纤的布料,赶紧从人堆里退了出来。

    就听到身后的大妈高喊,“印花的五尺,青灰色的五尺,粉红色的五尺。”

    “一人限购五尺。”售货员的声音更大。

    在这里,没有人问为什么,迅速找准自己最需要的改变目标。

    “印花的五尺。”大妈的反应相当迅速。

    不要布票的原因就是因为贵啊,三块钱一尺,做一件衬衣加上工费就得十七八块钱。等于普通一个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了,但就算是这样,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叶悠悠揉揉鼻子,又走到了卖成衣的柜台,她站在柜台前的时候,不停的有人过来问售货员,“海魂衫到了没有。”

    “没呢,货一到省城就抢光了,压根到不了下头。你们有机会的,就让出差去省城的同事带吧。”售货员倒是耿直,其实想想也就不奇怪了。

    这年头,供销社是绝对的好工作,金饭碗。人家一不靠提成拿工资,二不是私人老板对服务有诸多要求。吃国家的饭,物资都是限量凭票供应的,能不牛掰吗?

    叶悠悠这会儿倒有点后悔,该倒腾一点布票和工业票在手上,生活必须品该买在还得买,不能全指望淘宝。

    一来是淘宝上好多东西被不明规则限制,她买不了,二来是大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被懂行的人看出不对来,把她当成间谍抓起来,岂不是冤枉死。

    供销社二楼是卖大件商品的,锃亮的自行车,别说她一个乡下孩子,就是不少城里孩子都围着看过来看过去。嘴里讨论是凤凰好还是永久好,但也有人站飞鸽和红旗。

    第12章 土豪

    售货员大概是见多了他们这种挂眼科的,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上头有标价,一百三十块到二百块不等,还需要十张工业票。在这个时候,这种就是大件了,想要添置的话,一般人家得存上一两年的钱和票。

    有个女孩子用无不羡慕的口吻道:“我爸他们厂新来的同事结婚,家里置办了三转一响。”

    “这得花多少钱啊。”女孩子的朋友惊呼。

    “啥叫三转一响。”叶悠悠忍不住插了一句。

    好在这个时候的人,面对陌生人没有那么严重的戒心,再加上叶悠悠一看就是个农村来的孩子,他们就更没戒心了。

    好意给她科普,“三转一响就是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你想想,这得多少钱啊。”

    原本应该摆放缝纫机的位置,写着缺货,但标签还在,和自行车的价格差不多,同样要工业票或是专门的缝纫机票。

    手表倒不缺货一块表从一百多到四百多,柜台前闲的可以打苍蝇,可见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奢侈品。

    收音机的价格最为平民,几十块就能买得到。

    但是想想加在一起的钱和票,又是在这个年代,叶悠悠不得不叹惜一句,“什么时候都不缺土豪啊。”

    “你说啥呢,啥叫土豪,土豪劣绅早就被打倒了,现在是新社会,哪儿来的土豪。”女孩警惕的看着叶悠悠,看模样,似乎准备稍有不对就将她扭送到公安局。

    叶悠悠恨不得咬自己一口,也不想想啥年代,就胡咧咧,真是祸从口出。

    “土豪劣绅都被打倒了,为啥还有人能买得起这么贵的东西,咱老农民一年上头种地,也买不起。”叶悠悠只好开始胡扯。

    女孩子脸都气红了,“你说什么呢,人家是攒了好多年的工资买的,是国家发的工资。”

    叶悠悠哼了一声,从容的转身,看着一群人朝她怒目而视,她也实在不好意思呆下去了。看了一眼家具柜台,遗憾的下了楼。

    在路上找到一个卖水的老大爷,花一分钱买了一碗茶,顺便问了个路。

    好在供销社和粮油所离得不远,叶悠悠走路就能到。卖茶的老大爷笑眯眯问她,“小丫头,没有粮油本,是买不了里头的东西的。”

    “我知道,我就是头一回进城,想去看看。”叶悠悠嘿嘿一笑,又有些奇怪,不是说不允许私人经商吗?为什么这个老大爷可以在这里卖茶水。

    老大爷像是看懂了叶悠悠的疑问,一指背后,“我是后头这家单位的门卫,茶水是单位供应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么热的天,外头办事的人,也会口渴的。”

    原来是这样啊,叶悠悠明白了,谢过老大爷,朝着粮油所蹦达过去。

    去了粮油所,叶悠悠有点想抽自己,因为面粉比她想像的还要难得。一级的精粉,只在过大年和国庆节的时候,一家供应个二三斤,平时是绝对看不到的。

    她摸了摸背后的细毛汗,上一回,她一口气弄了二百多斤面粉出来,会不会被人盯上啊。清水镇她是绝对不会再去了,出风头要不得啊。

    二等的也是富强粉,供应量同样很小。

    大部分人能够买到的其实就是普通粉,黑灰黑灰的,看着就没有食欲。

    而最常供应的大米,糙到叶悠悠都看不下去了。这米只怕洗个三五回,汤都是带色的。

    糯米,呵呵,那是比精粉还要稀罕的存在。据说,已经三年没在沐东市出现了,当然省城也许能供应一点。

    除了这些,最常供应的就是粗粮,玉米面,高粱面和红薯干。

    叶悠悠看都不想看一眼高梁面,不是别的,在二妞的印象里这东西比窝窝头还硬。最可怕的是,吃下去排便困难,能够让肚子涨上好几天。

    有了二妞的排雷,叶悠悠是死活都不会去尝的,当然,她再一次庆幸自己神器在手,天下我有。否则,生存或是

    分卷阅读16

    -

    分卷阅读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