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6

      [娱乐圈]非典型‘移民’日常 作者:云风清

    分卷阅读446

    [娱乐圈]非典型‘移民’日常 作者:云风清

    分卷阅读446

    都不参与,除了画画什么都不干,对外界毫无反应。

    李妈妈以为社工脑子有问题,跑到别人家来说自家小孩有精神病?你才有精神病!一手把李夕颜从画室拎出来,推到社工面前,该说话说话,该笑就笑,什么问题都没有,然后把社工赶出门,并且打电话投诉。

    拿着投诉电话用中英文对照,把对方骂的狗血淋头的李妈妈,秉持着我女儿绝对没问题的想法,私下里开始悄悄的跟着李夕颜去学校,她之前只去画室,还是在附近等的。

    而8岁的李夕颜,已经知道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并且知道,自己改变不了。改变不了老师,改变不了同学,改变不了,她如果选择融入集体,就需要放弃画画的时间。她唯一能改变的,是更努力的画画,因为所有人都不喜欢她的话,那妈妈喜欢她就好了。

    李夕颜更安静了,不过也安静的更狡猾了,社工上门几次了,妈妈也开始怀疑了,她就从不说话,变成了不怎么说话的小姑娘。安静的、腼腆的、非常符合周围人对亚裔观感的小姑娘。然后,妈妈放心了,社工也不再上门,以挑灯夜读的毅力,横扫整个画室之后。

    十岁的李夕颜,回国了。原因挺简单的,李妈妈的钱包差不多瘪了。

    回国的李夕颜已经懂事了,懂事到,听得懂邻居的闲言碎语,也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要画画,然后,新一轮的世界观就这样出现了。因为她同时也从平凡无奇的小亚裔,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漂亮姑娘,一切都改变了。

    有了姥姥姥爷,有了凭借人数就能多成群玩伴的学校和小区大院,有了只要审美标准不异常,就能被说真讨喜的大爷大妈,有了之前没有的一切,不管是别人的关注,还是她想要获得的喜爱。

    按理说,如此巨大的改变,怎么也应该稍微骄傲自满一下,李夕颜没有。不是她掌控力强,十岁有个毛的掌控力,是李妈妈掌控力强,画画还是要继续,和小朋友们玩?先画画。陪姥姥说话?边画边说。要看电视?看画册。突然间,一切好像又变回去了。

    李夕颜什么时候拥有第一个计划表的?12岁。12岁的李夕颜,已经朦胧的知道,妈妈爱她,可是她的愛,让她不开心。

    12岁的李夕颜,为自己的人生,以自己为出发点,定下的第一个计划,就是不要画画。想干什么不知道,不画画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她只知道她不要画画。

    为了这个计划,李夕颜屡次修改战略,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比如姥姥姥爷,比如伤害自己。抗争了整整五年,换了无数个本子,栽过无数跟头,被李妈妈镇压无数次。终于,她实现了自己想要抗争的一切。

    同时也学会了,这个世界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还没解决的。

    最后,李夕颜变成了,凡事有条理,做事一定不能忽视细节,地盘划分明确,尤其是要清楚自己要什么,后备计划无数,能动脑子解决的事情,就不要想以情动人。不管是必要还是非必要,都要靠自己。但凡不能靠自己解决的事情,最好不要做。

    最重要的是,千万、千万、千万不要。

    不要让自己,依靠任何人。

    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德业从小就知道,一个许多大人都跌跌撞撞才学会的真理, 人, 不能信。这其中如果还有等级划分的话,亲人, 尤其是血亲,是最不能信的。越是陌生,反而越容易引发善意。

    这个认知,是包括父母和李爸爸在内的大人们教导他的。

    李德业四岁爹就死了, 工伤,具体什么工他也不知道,反正赔的钱在他妈那。一开始两母子过的还不错,大鱼大肉, 潇洒玩乐,两年后钱财挥霍一空, 他妈带着剩下的所有钱,告诉他,自己要出门几天,就此消失不见。

    在领居家吃了两个多月的饭,并且被邻居的儿子抢了无数的玩具之后,面对空空如也的房子,李德业学会了第一件事,爸妈这种东西, 谁信谁傻逼,比如两个月前的他。

    李德业的家乡是个小村子, 不算赤贫,但也不富裕。一家给一口饭,养活一个孩子自然是没问题,底线良知先不说,好歹都是同宗,一个祖宗的亲人,哪怕离的有点远,也是亲戚不是,小半个村子呢,养着也就养着了。

    吃百家饭这种事情,同时也代表自动把自己归类为弱者,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作为一个吃自己家饭,无父无母的李德业,在大人眼里是同情,在孩子的眼里是好欺负。你要来我家吃饭,那你还不听话,不听话你就别吃!

    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也就忍了,得活下去不是,但是孩子不太一样,有些人大概天生就不服输,自尊心比天高,李德业就是,何况他还享受过,当年大家抢着和他玩的日子,还没忘呢。

    你不给?老子自己抢!打不过你?我咬住了就不松口,只要你没打死我,我tm总不会饿到自己。小孩子哪懂什么是非善恶,他只知道,怎么在不挨打的情况下,拿到吃的,比如偷。方便快捷,被大人抓到了,就是口吃的,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大人确实不会因为一口吃的就怎么样他,可是投射在李德业身上的视线,也从同情变成厌恶,这东西是个死结,没办法解决。李德业一开始被嫌弃还会反驳,还会生气,可是比起被人当马骑,被说两句明显更好。时间一长,这种微不足道的羞愧,自然也就没了。

    同样的,时间一长,一开始还好心劝说,维护李德业,说孩子什么都不懂的人,也慢慢疲惫了。觉得他骨子里就是怀,小偷小摸最让人厌恶。而那时的李德业还不懂,什么是名声坏了,就没办法在人群中生存了。

    比如谁家丢了什么,都能想到他,不管他是真的没偷还是假的没偷,都没人信了。比如孩子们肆意欺负他的时候,再也没有好心的大人们出来帮忙。再比如,大人真的想要防备一个孩子,而且明确的知道要怎么防备的时候,接下来的事情,就太简单了。

    有些事情至少稍微聪明一点,一眼就能看到头,比如李德业在村子里的名声,因为没东西吃,只能想办法偷抢,而偷抢就会让他越没东西吃,直接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几十年后的李德业,回顾这段往事的时候,对自己只有一个评价,蠢!

    可惜,那个时候蠢的不行的李德业,差点就被饿死了。10岁那年的新年,李德业整整三天,什么都没吃,冬天地里没东西,大棚倒是有,被人看的死死的,他过去只会挨打。

    饥一顿饱一顿李德业,已经习惯挨饿的身体都忍受不了了,大口大口的灌凉水,越灌越饿,还冷,冷的浑身发抖,把家里面的衣服都裹上,还是冷,那是饥饿带来的冷,骨子里带着

    分卷阅读446

    -

    分卷阅读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