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5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505

    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505

    的一大群臣子,有请帖的,也有没有请帖的,这群人都摆着一副一定要跟随圣驾的样子。

    四爷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打算,得了,想要跟着就跟着呗。

    既然多带了这么多人,四爷干脆将太上皇也一同请上,顺便将叫来了两个儿子,这一下队伍可就越发大了。

    等跟太上皇的御辇会合之后,一大伙人才浩浩荡荡的前往京郊皇庄。

    为了方便,四爷选中的皇庄就位于北城外,从圆明园走过去,也花不了几个时间。

    然而这个队伍实在是太庞大了,慢慢的挪到皇庄时已经日上三竿。

    与此同时,庄子里的人已经吃完了饭,被请到庄子上的地头等候。

    而地头上已经搭起了一个个棚子,这些棚子连成一条线,上百个人挤进去,一点也不显得拥挤。

    每个棚子里都放了四方桌并四条板凳,大家伙闲坐在凳子上,喝着茶闲聊起来。

    这种感觉就跟不是在皇庄里,而是聚在自家的庄子一样。

    原以为皇庄跟别的庄子不同,可这样一看,也就多了一个皇字,跟自家的庄子没什么两样。

    也对,到底只是一个庄子,又不是皇宫内院。

    就在众人放松的时候,一个轰隆声从远处传过来,远远听着像是瀑布的声音。

    不少人面露惊讶,这个皇庄可是四面平原,哪里来的瀑布?

    声音越传越大,众人就看到一个人手持着一个怪模怪样的器械,声响正是从那器械里传出,器械有个大头,大头正冒着白色烟气,这使得不少人咽了咽口水,瞪大了眼睛。

    可以说所有人当中,反应最快的莫过于记者,这些记者已经练出反射性动作,刚一看到那大器械,就飞快的拿起了笔在手中的纸上记录了起来。

    若是旁人侧目看的话,根本认不出记者写的是什么东西,就看见那纸上起伏不定的曲线,这些是记者常年练出的快记法,有些字已经简略,简略到只有记者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

    机器越来越近,等走到地头上,众人才看到,那发出声响的器械竟然是自己在走,后面跟着的那个人不过是手扶着器械保持平衡。

    车子停在了地头,那人熄了火,器械的声音渐渐小了起来,然后消失。

    那人才慢慢松开手,器械前头的支架落地。

    棚子里的人才反应过来,一时之间声音大噪,讨论起这器械了。

    这要是在旁的地方这些人早就不管不问围了上去,即使心中涌现了太多的疑问,可好歹还记着这里是皇庄,不是容他们放肆的地方,这些人也只在棚子下方自己讨论。

    不过此时所有人都有了一致的共识,这东西大概就是皇帝邀请他们过来的理由。

    不少人已经迫不及待御驾快点降临,之前的一点担心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就在棚子里人讨论的时候,又有两个人推着一辆板车过来,板车上放了一个深耕犁和一个耙子。

    只是这个耙子不是平日所见到的模样,而是成一个长方形,约六尺长,两尺宽,四边用木头固定着。木头朝上的一面非常光滑,朝下的一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铁钉,均是一尺来长,模样跟耙子差不多,只是更大,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拖得动,就算是牛也得费上几分力。

    不少人若有所思起来,若是单独一个器械,他们还不知道有什么作用,可要配上这两个农具,独具慧眼的人可不在少数。

    这三样东西,立时引起了棚子里的人喧嚣。

    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农人从中看到了跟新式农具,而一些大地主则若有所思起来,这东西可不像牛那样难伺候,要是日夜不停的在田地里耕作,那么栽种的时间可就大大缩短了。

    现如今不少老百姓已经不稀罕种地,而是跑到工厂里打工,那工厂里包吃包喝,还发银子,不需要交田赋,可比种地划算多了。

    刚开始流失了不少佃户,大地主还没有放在心上,反正这个地是不愁没人种,没了张屠夫,还有王屠夫,这地总是会有人租的。

    然后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佃户越跑越多,如今凡是手中没有地的,能跑的全都跑到了工厂里。

    再加上朝廷有了粮食保护政策,价格只能够按照朝廷指定的范围内浮多,这粮食就再也卖不上高价。对于百姓来说,只要有钱就能买粮,也就无所谓种不种地了。

    加上海运的扩大使用,广东海南一带,一年三熟的粮食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够运到京城,大量的外地粮食涌入了京城,就冲击到江南一带的粮食价格。

    毕竟以往京城的粮食都是从江南一带运过去,江南的粮食价格可不能跟一年三熟的地方相比,这样情况下,粮食价格大减,要不是朝廷出了粮价保护政策,这些粮商还得亏的更多。

    朝廷的粮价保护政策,让大半的粮商免得一死,然而刚缓过神来,这些粮商不知道是该感谢朝廷还是该恨朝廷。

    毕竟粮食虽然制定了最低价,但也制定了最高价,以后只能够在这个范围内活动。

    想要趁着一些灾难发灾难钱,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

    这种粮食价格已经变成寻常百姓都能够接受,再也没有发生那种新粮底价卖出,结果买粮的时候发现还得花几倍的价钱买陈粮这种荒唐事发生。

    粮食价格的保护政策,给了百姓们一定信心,认定了只要有钱就能够买到粮。

    在此等基础下,不少工厂就拿着朝廷的这个政策,大肆的招人,还真有不少人被招了去。

    转到第二年,见这些最开始吃螃蟹的人都有了钱,白米白面跟不要钱的往家里搬,不少人跟着动了心,就这样一村一村的人集体进工厂。

    不少村庄都空旷了许多,只留下看家的老人跟妇孺。

    若是说其他人都从这三样器械当中看到了前景,那么最没有感触的就是读书人了。

    这些读书人一个个心比天高,自然看不上这些奇淫技巧的玩意,甚至在心里腹诽皇帝玩物丧志,有些楞头青还打算等会向皇帝谏言。

    不管怎么说,求财求名求利,这一次全都聚齐了。

    皇帝跟太上皇的御辇一进入皇庄,整个皇庄就如同一个精密的机器运转起来。

    就连地头等候的人也听到了敲锣的声音,这是在清道的声音,御驾前行,前方就不得有人拦路。

    等候在地头的人纷纷起身,伸长了脖子往皇庄方向看。

    他们所在的地位于皇庄后方,所以御驾过来也应该是从皇庄方向过来。

    怀表的秒针大概走了一圈,终于看见了御驾的身影。

    地头上的人深吸了一口气,难怪耽误了这么长时间,这御驾也太过庞大了。

    等到御驾来到地头,那后面的还没有出皇庄。

    两辆绣着五爪金龙的御辇就

    分卷阅读505

    -

    分卷阅读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