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

      我的老师是首辅 作者:剪笛

    分卷阅读264

    我的老师是首辅 作者:剪笛

    分卷阅读264

    脸颊上还有她掌心的余温。

    徐斯临自嘲一笑,有生以来挨的第一掌,竟是此生最爱的女人赐给他的。

    若此时此刻有酒,当一杯敬痴妄。

    一杯敬情殇。

    *

    到了三月,京城里已是万物复苏,山花遍野。

    只可惜大明朝局并未如京城大地般冬去春来,而仍然笼罩在冬天久久不散的阴寒中。

    白莲教已经打到太原了,一路上势如破竹。扯着剿匪大旗的各地官兵,却因太平了很多年,且天寒地冻的,根本也抵抗不了几下,对战没两日就迅速缴械投降。

    孟歌行有钱有粮,又有极强的号召力,会鼓动人心,所以一路上又有不少快要饿死冻死想要翻身做主的百姓加入,以致于白莲教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越壮大,抵御的官兵就越打不过,越是感觉打不过,投降得也就越快。对于白莲教来说,一日日打就是一日日在滚雪球,越滚越大,而对于大明朝来说,却是一种恶性循环。

    宫里头,时病时好的朱瑞终于慌了,在听了各路将领包括陆慎云的汇报后,愈发恼羞成怒,喝令全力应战,务必杀他个片甲不留。

    他孟歌行算什么东西,大明朝一贯是勇猛之师,岂是他这等小卒可轻易挑衅的。

    然而,孟歌行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小卒得意。

    再双方又僵持了两个月后,到了五月,大明朝的军队已是被耗得奄奄一息,死伤无数。孟歌行是个极端聪明的人,又敢冒险,在与大明军队的对抗中,几乎没有吃亏的时候——包括与陆慎云的一次侧面交锋。

    陆慎云是勇猛,可以一个人打十个人,一个人打一百个人,可到底不能一个人打一千个、一万个,底下的人不争气,他再勇猛也无济于事。

    此时的晋冀之地,战火不断,残肢遍野,百姓们无不弃家弃田,四处流亡,可谓民不聊生。

    宫里头,朱瑞也不再像两个月前那般有底气了,在经过一夜慎重的考虑后,叫来了陆慎云等人,紧蹙眉头下了一道诏——还是,去招安吧。

    要什么条件,能给的就尽量给。

    反正,总比丢了皇位好。

    朝廷招安的文书传递给孟歌行的时候,他正在营帐里烤着火,查看作战沙图。

    他一身蓝布冬衣,身后披着狐裘,抓起那招安的文书瞥了一眼,慢条斯理啐道:“王八蛋龟孙子……”

    大明朝打不过了,就知道派人来谈判招安,有什么好谈的。

    等他把京城打下来,割了朱瑞的脑袋祭奠父母,看他朱瑞还说得了什么话。

    “就是,是男人就御驾亲征,来跟咱们打一架。龟缩着不出来算个鸟。老大,别理他们。”一个手下这般附和道。

    孟歌行随手就将招安文书丢到地上。

    从南打到北,打了九个多月了,他现在手下已经有十几万人,个个都勇猛无比,想翻身做主。大明朝的军队养尊处优,朱瑞拿什么跟他斗?

    “去,回了他们。”他道,“我就要朱瑞的脑袋和屁股下面的王位,其他什么也不要。没什么好谈的。”

    “就是。”又有人附和,“听说朝廷里正内乱呢,真是天助我等,便那朱瑞抱着他那些没用的大臣们一起下黄泉吧。”

    “是。”递来文书的那人正欲出营帐,孟歌行却忽然想起什么。

    “等等。”

    “老大还有什么吩咐?”

    孟歌行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道:“让他们派沈青辰来,我就谈。”

    心底的那点想念啊,压不住。

    第166章

    六月初一这日, 大明天子朱瑞在乾清宫同时收到了两个消息。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其实也不算那么好, 只是于如今这恼人的局势来说,好歹也算是一丝转机。

    青辰被召到乾清宫的时候,朱瑞一身轻衣缓裘,正握在临窗榻上, 一副久病缠绵精神不济的模样。

    御案上就摆着那两封密函。太监黄珩以帕子在金盆内浸了水,跪在榻上给他擦后背出的虚汗。

    她已经有快半年没进过这乾清宫了。自去年底的那次令全朝巨震的朝会过后,朱瑞时并时好, 基本上不理政事。朝中的事由六部堂官各负其责, 打仗的事也全丢给了各地镇守的将军和陆慎云来操心。

    他是懒得管, 也是有心无力, 因为本就不是什么贤明的君主, 底下的人都比自己聪明,他也犯不着瞎指挥。

    清闲到是清闲的,只是有一种命运全交到别人手里头的无力感。但还能怎么样呢?

    青辰颔首,面君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瑞招她走近了些, 令黄珩搬了把椅子给她坐, “坐吧。”

    “京城的形势,想必你都知道了吧?”等青辰坐下, 他便开口道,声音有气无力, “贼人孟歌行已经率白莲教打到保定了, 眼看就要打到京城来了。他们人不少, 个个都勇猛不要命……不太好对付。”

    到底是天子,到底是朱瑞,在如此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在措辞上还是要为自己留点面子

    青辰不露声色地点了点头,“回陛下,臣近日有所耳闻。”

    “朕已派人送了文书去招安。”朱瑞似是身子不适,也不做过多铺垫,“那贼人倒也愿意同我们谈判,只是有个条件。”

    “敢问皇上,是什么条件?”

    朱瑞瞅着她,“他只跟你谈。”

    “……朕知道,你是户部的侍郎,此事按理应是礼部的人去的。只是想来大约是因为你曾在云南任职,与他打过交道,他便乐意同你这熟人说话。”

    青辰是朱瑞亲自提拔的人才,在朱瑞二十多年的皇帝生涯里,没有一个人能像她一样给过他这样的成就感,所以朱瑞对这个臣子是有些特殊的。

    这种特殊的感觉说不太清楚,像是对了眼缘,就喜欢这么个人,又像是此人也一直争气没给他丢脸,他因而感到欣慰,就愿意宠着她一些。

    所以即使知道青辰肯定会去,他也愿意花些功夫这般与她好好说说。

    不等她说话,他又道:“朕知道,那人素来心狠手辣,此次你去,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朕会让陆慎云陪着你一起去。朕相信凭你的聪慧和他的身手,便是那孟歌行无耻之极不讲信用,你们也可以全身而退……唉,你可知朕现在的心情,真是有些愧对了你……”

    孟歌行答应谈判,指名要她去。说实话,青辰并不是太意外。

    那个人的性格她是了解的,极端聪明与自负,越是得不到的,越是会想方设法得到。

    这一回是大明朝主动要求和谈,他应该是不屑一顾的吧,答应谈判想来也并不是真心,不过是想逼她这个大明朝忠诚的臣子过去看看,看看如今的他是如何的

    分卷阅读264

    -

    分卷阅读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