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0

      皇家媳妇日常 作者:华卿晴

    分卷阅读310

    皇家媳妇日常 作者:华卿晴

    分卷阅读310

    夏日的午后。

    朱高晸从衙门归来时。

    瞧着正屋院中,没有午睡,而是满廊道乱窜着跟小太监们玩了捉猫猫的嫡子朱瞻仁,朱高晸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朱瞻仁还是非常怕他爹的。

    瞧着亲爹脸黑了,也是老实了下来。

    二皇子妃解氏本来在小憩,由得嬷嬷唤醒后,听说了院中发生的事情,就是沉默不语了。她这个后娘不好当。

    朱瞻仁她管严了,有人会嘀咕。

    朱瞻仁她管松了,同样会人有不满啊。

    众口中难调,后母例来就不是好当的。毕竟,自己的亲儿子,罚了也就是罚了,打了也就是打了。一个孝字压头,亲娘再是罚了,肯定是罚在儿身,痛在娘心上的。

    奈何朱瞻仁不是二皇子妃解氏亲生的。

    解氏能如何?

    更多的时候,她是把朱瞻仁捧着,捧着宠爱。

    就盼着这个嫡子将来,看她养育一场的份上,懂得孝顺了她这个嫡母。

    “梳妆吧。”

    解氏让宫女侍候着梳妆好后,打理妥当了,才是去了正屋。

    二皇子妃解氏一到了,就发现了嫡子朱瞻仁就跪在了正屋中。那上首坐着的,正是二皇子朱高晸。

    “瞻仁可是哪儿做错了?惹了夫君生气。”

    二皇子妃解氏上前,给二皇子福一个礼,道:“望夫君莫生气,您可是家中的主心骨,您生气,万一气坏了,瞻仁这孩子可不得后悔万分?”

    “夫君,瞻仁年纪小,若哪儿不当的,您是讲出来。我往后必然盯紧了,不敢再让他犯了第二次。”

    二皇子妃解氏一边说了一席话,一边小心的打量了二皇子朱高晸的神情和眼色。

    见朱高晸没开口。

    二皇子妃解氏就对嫡子朱瞻仁说道:“瞻仁,快向你爹赔礼,下一回,必然不再犯同样的错了。”

    “爹,儿子错了。”朱瞻仁听得嫡母的话,认错是顺溜儿的。

    其实,这孩子年纪尚小,他至多就是玩儿闹儿。他是真不知道,他哪儿错了?

    明明在院中玩得好好的,爹来了,他就被罚了。

    这稀里糊涂里,朱睚仁心头可委屈了。

    可委屈又如何?

    亲爹说他错了,没错,那也是错了。

    在元晸殿中,朱瞻仁是嫡长子,是朱高晸的头一个儿子。特别是朱瞻义出身前,更是唯一的儿子。

    这元晸殿中,除了亲爹朱高晸敢罚他。除此之外,谁也是捧着他的。

    在这等情况下,皇家的皇孙又不傻。朱瞻仁小小头脑中,也是明白一个道理的。他爹最利害,他爹的话一定得听。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

    朱瞻仁从小到大,在旁人眼中就是一个爱玩儿闹儿的。在他爹朱高晸眼中,就是一个胆儿不大的。

    “既然知道错了,起来吧。”

    朱高晸在嫡妻解氏给了梯子面前,也是就着下了。毕竟,他这会儿也气消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他也是明白过来了。

    儿子朱瞻仁还真没错什么。至于嫡妻解氏吗?朱高晸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跟嫡妻好好谈一谈了。

    第218章

    二皇子朱高晸和二皇子妃解氏谈什么?

    自然是谈了关于嫡子朱瞻仁的进学问题。

    在这一件事情上, 解氏是立场不坚定的。由得二皇子朱高晸拿捏与做主了, 于是, 继朱瞻礼进学后,朱瞻仁也是被亲爹塞进了南书房里读书去。

    永和三年。

    秋。

    刚入秋,燕京的皇宫内,出了一件事情。

    德妃病逝了。

    德妃李顺姬是高丽送来大周朝,专门为了跟皇家和亲的。这位宗女突然的病逝, 倒也是一桩的稀奇事情。

    元熙殿。

    福娘知道了这一起子事情后,也是奇怪的。

    “德妃娘娘过了六月,这一病不起的,如今说没了就没了。到也是可惜了。”白嬷嬷说了这话后, 瞧着福娘的神色有些怪异,忙劝道:“皇子妃不用在意了德妃娘娘的事儿,后宫有皇后娘娘做主呢。”

    “再则, 德妃娘娘是高丽的女子。这说明了,德妃娘娘福薄,不能多多侍候了圣上和皇后娘娘这等贵人。”白嬷嬷这劝话, 福娘听后,笑了笑,回道:“嬷嬷, 你且宽心, 我与德妃母没太深的交情。”

    “就如嬷嬷讲的,后宫的事儿,我哪能多管了。”

    福娘嘴里这般讲, 心里却是奇怪的。

    德妃身体一直不错,怎么说病了就病了,说没了就没了。

    瞧一瞧,父皇永和帝的后宫,也是不平静啊。

    这才选秀多久啊,一下子就没了三个后宫的嫔妃。

    啧啧,选透时,册封了七人,如今没了三人。真是的,接近一半的死亡率了。

    永和三年。

    秋。

    十月。

    今年推广的蕃薯是大丰收的季节。

    永和帝非常喜悦。

    当然,跟着种植了蕃薯的朝廷高官以及勋贵人家啊,只要搭上了这一班风的家族,全是欢喜的很呢。

    谁让蕃薯的收获太大呢。

    这等蕃薯神物当做粗粮放到市场上,与细粮之间的对换。那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买卖,操作操作好了。

    百姓得实惠能吃蕃薯填饱了肚子,种植蕃薯的高官、勋贵人家得了钱财富贵。

    事实上就是蕃薯能煮、能蒸、能烤,能当菜吃,也能当粮吃。甜甜的味儿,在这个缺了糖的时代,这等味儿让百姓食之,也是觉得美味的。

    当然,最最主要的还是产量,产量高啊。

    至于保存。

    蕃薯储存在地窖中,可以吃到来年的夏天。

    蕃薯做成薯条,也是农家的过年零嘴儿,图个甜味儿喜庆。

    当然,若是还想保存得更久的话。那就是做成了蕃薯淀粉、蕃薯粉条,只要晒干不受潮,那就真是放个几年,拿出来照样可食用。

    在大朝会上,永和帝大喜。

    对着满满的收获,还有官员与勋贵们的吹捧,那等拍马屁的折子太多了。永和帝都是看腻了。当然,嘴上还是要批评两句的。

    可心里,永和帝非常受用。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种植蕃薯这事情,大有利可图。

    永和帝的皇位更稳当了。

    于是,永和帝大手一批,表示蕃薯这物不能谨谨的限于了燕京直管的顺天府。这能限于他这位帝王的眼皮子下。

    这还是要继续推广的。

    当然,还是原来的策略,不是忙碌的就上马,全天下推广了。

    大周朝开国不过三位皇帝。当然,永和帝不承认了宣惠帝。在官方的说法,就是开国才到第二位皇帝永和帝临朝治世。

    这等盛开之始。

    蕃薯这等神物就是没出现,

    分卷阅读310

    -

    分卷阅读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