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8

      皇家媳妇日常 作者:华卿晴

    分卷阅读178

    皇家媳妇日常 作者:华卿晴

    分卷阅读178

    这求孩子的事情,是越急着,越难顺了心意。

    “瞻元,功课吃紧吗?”

    哄了次子,福娘关心了长子。

    “师傅教导的用心,我学得蛮高兴。功课一功都挺好,娘放心,我会落下课业的。”朱瞻元对功课嘛,就是不咸不淡。

    儒学师傅的讲课,他是听一枣儿,记一枣儿的事情。

    讲真心话,他是不信那些儒家君君臣臣。就是读通透了,让祖父、亲爹安心罢了。儒家的学问,有些不错,但是有些嘛,有点糟心。

    更何况,朱瞻元真心觉得,治世之学,儒家的那一套,不行。

    法家都比儒家在治国之道上,更有用多了。说白了,这皇家啊,或者青史上真有本事的,多是儒皮法骨的伪儒士。

    倒是道衍师傅的课程,朱瞻元学得更用心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为为鉴,可以正衣冠。

    那史实,那些历史上的悲欢离合,那些著名的战争典籍,朱瞻元看得更来劲头。

    朱瞻元觉得,历史上的真实存在,那些名人也罢,那些奸佞也罢,各领风骚,必然有过人之处。采纳百家之长,没什么不好的。

    再则,历史啊,哪怕最简单之处,也有它的闪光点。

    有时候,不需要文人的点墨与吹捧,那些真实存在的伟岸与身影,在青史之上,读来之时,总会让人迷之向往的。

    因为,历史本身的厚重,就是如此的迷人。

    “娘,咱们什么时候回蓟城?”

    朱瞻元转移了话题。

    京城这地方,再是繁华,再是美好,都不是朱瞻元心目的家之所在。燕地,才是朱瞻元未来能奋斗的地方。

    那一座蓟城啊,朱瞻元在等待着,它更名为燕京。

    燕京,是未来的皇城,是未来的京都。

    燕京,才是朱瞻元认定的天下中心所在。

    南边的这一座京城,在朱瞻元的心目中,注定会随着宣惠帝时代的落幕,一起而落幕的。既然如此,他不想把目光,落在了这一座城池之上。

    有些美好的东西,不属于他的。

    他何必留恋呢?

    “应该快了。”

    福娘回了长子的话。

    “瞻元想回蓟城?”福娘笑问了话道。

    “想回去。”朱瞻元很肯定的回道。

    “瞻亨呢?”福娘又问了次子。

    朱瞻元抬头,望了一眼大哥,说道:“我也想回去。”

    “回去了,能跟大哥骑狗狗。”

    朱瞻亨嘴里的狗狗,就是朱瞻元送给弟弟的礼物。因为年纪小,朱瞻亨最是爱骑了竹马。只是,那必竟是死物,在朱瞻元瞧来,是无甚乐趣的。

    于是,朱瞻元是自己训了狗,自己留了一只作为乐趣。又是赠了两只给两个弟弟。

    还别说,大狗狗壮实,能让小娃娃骑着玩儿的。

    不光是朱瞻亨喜欢骑了大狗狗,连朱瞻利也是喜欢极了的。

    毕竟,对于小娃娃而言,骑了大狗狗溜达和兜风,也是一件威武的事情。

    “我想狗狗……”

    朱瞻利这时候从亲娘怀中探了头,跟着二哥的话,接了一句腔儿。

    这小孩儿那巴巴相信的样子,真是让福娘看得心疼儿。倒底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啊。瞧着朱瞻亨和朱瞻利想念骑大狗狗的小模样,福娘是哭笑不得。

    “等回蓟城,你们就能见到大狗狗了。”

    福娘这般哄了两个儿子。

    朱瞻元在旁边看着两个弟弟的举动,也是忍不住的乐了。

    再是装了小娃娃,朱瞻元前一世,也是过了而立之年的帝王。不过,这一世,许是装了小娃娃装久了,朱瞻元也是寻得了前一世,他未曾享受过的童年乐趣。

    当大哥什么的,朱瞻元是当得非常快乐。

    十月下旬。

    京城。

    外西城,甜水巷子口的张家。

    前院,正堂屋。

    一家子人围了起坐着。

    张启对长子、次子问道:“你们回了凤凰村,可是跟族人交待清楚了咱们的意思?”

    “爹,都说了。”

    张春旭是长子,自然是开口回话道。

    “那可有愿意随咱们一起去蓟城的?”张启又问道。

    张春旭是尴尬脸。

    张春福是直接回话道:“爹,若是让族人来京城,是大把乐意的。至于去苦寒的燕地,那不必妄想了。族人全自认为聪明的,没人乐意去吃了大苦头。”

    张启听了次子春福的话,他跟大儿子一样,都是弄得叫一个尴尬脸。

    “好了,启儿,咱们跟族里应该交待的,也是交待了。”张李氏这时候打断了尴尬的气氛,说道:“再则,咱们给族里又是置办了十亩的祭田。由得族里维持了祭祀一事。”

    “罢了,这般也是做足了本份。其它的,莫强求了。”

    张李氏摆摆手,示意儿子张启莫在多谈什么了。

    张启有亲娘的话,这会儿,也不多嘴儿。

    张李氏是把脸转向了媳妇柳秀秀,她说道:“秀秀,你爹娘的意思呢?”

    “我娘听爹的。我爹讲,一家人在锦城县已经落地生根,就挪地方了。”柳秀秀讲了他爹柳青河的意思。

    柳家在锦城县是坐地户。

    柳表河本人是衙门里的小吏,他儿子柳大山接了亲爹的差事,也是进了衙门里当差。可以说,在锦城县,柳家算得稳稳当当的。

    这自然就没必要随着女儿的婆家,那是搬迁其它地方去了。

    更何况,柳大山娶了锦城县当地的大户人家闺女。这儿子女儿都有了,哪乐意扔了前程,随姐夫一家折腾啊?

    “你爹的话在理。”张李氏对媳妇娘家的做法,不多做了评语。她笑道:“亲家做了决定,就是好事儿。你啊,能见一见爹娘,也是好事儿。”

    这一回,张李氏拍得板子,让她儿媳妇柳秀秀,大孙子张春旭、二孙儿张春福,这是娘仨一起回了锦城县和凤凰村。这算是了结些人情往来。

    如今在张李氏看来,也算得有了结果。

    “春旭媳妇,你跟你娘家可是透过话了?”

    张李氏又是问了大孙儿媳妇闵氏话。

    闵氏忙答道:“祖母,都讲过了。”

    “我爹娘讲,我出嫁的闺女,自然随了婆家。夫君去哪儿,我跟去哪儿。”闵氏忙表了态度。闵氏看得开,她是有夫有子的人,自然是夫君儿子去了蓟城,她随了去就是。

    “启儿,秀秀,还有春旭、春福,咱们这个家呢,人口也不多。事情如今是明朗了。既然咱们要去了蓟城,这便是收拾收拾,把出行的行礼,都准备上吧。”

    张李氏对儿子孙子,这是交待了话道:“到时候,燕王府准备离京时,咱们还能搭了燕王府的出行队伍,一起往北而去。”

    “一路上,图一个安全

    分卷阅读178

    -

    分卷阅读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