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风流第15部分阅读

      公子风流 作者:禁忌书屋

    公子风流第15部分阅读

    当作不认识,黄州却连忙叫住他,苦笑:“郝大人,小人有礼。”

    郝风楼看了他一眼,迈过槛去,背着手,不咸不淡的道:“哦,原来是黄班头,黄班头又有见教吗”

    第五十九章:天子的烦恼

    黄州挤眉弄眼,道:“小人有事和大人商量,能否”

    郝风楼道:“走吧,里头说。”

    进了郝风楼的值房,郝风楼淡淡的看他,谈不上热情,道:“黄班头有什么话就直说,你也晓得,我很忙的。”

    黄班头苦笑道:“昨日郝大人的一席话,小人想了想,倒是无妨,其实东华门这边油水也不多,你们锦衣卫要,小人也没有不让的道理。只是小人职责所在,这应天府该份在这里捕盗的,若是连这个都不准,小人不好交代不是。再有,小人下头也有几个弟兄,总也要赏几口饭吃,还请大人无论成全。”

    郝风楼明白了,这黄班头是上头不好交代,下头没法交代,偏偏又不敢招惹自己,活脱脱成了夹心饼干,左右为难,这才找自己商量。

    沉吟一下,郝风楼倒是不急于给他一个答案,对这种人,得慢慢吊着,所以道:“好罢,我再想想。”

    紧接着便很不客气的送客。

    黄班头心里这个急啊,又看郝风楼这个态度,真是又急又怕,他哪里知道,这本就是郝风楼的心理战,要的就是迫他无路可走,到时候再收获他的感激。

    郝风楼清早去巡视了一下各家商户,到处坐了坐,大致摸清了底细,心里有了数,可是现在却有些乏了,索性偷懒,跟周芳打个招呼,只说自己出去转转,回鸡鸣寺休息不提。

    此时正是未时,以往香客都是清早的时候多,过了正午,就门可罗雀了,可是今日却是热闹,却不见香客,而是一队队的亲军,有的标枪似得站在道旁,有的按刀巡视。

    郝风楼上前,被一个亲军拦住,这亲兵看他一身亲军百户的官服,倒也还算客气,只是道:“这里不许过去。”

    郝风楼晓得鸡鸣寺来了贵客,忙道:“我住在这里。”

    这亲军一听郝风楼说话,语气立即变得简慢起来,郝风楼的口音不是北平口音,他原以为郝风楼是燕山左卫右卫或者前卫的人可是一听口音,至多也就是燕山中卫,因为燕山中卫乃是后来编练,招募的多是一些半路出家的靖难将士,和朱棣起家的藩王三大亲卫并不是正儿八经的北平遗老,于是这亲兵很不客气,恶狠狠的道:“你便是天王老子,也不能过,外头等着罢。”

    正说着,倒是有个太监出来,看了郝风楼一眼,道:“可是郝百户”

    郝风楼看这细皮嫩肉的太监,年纪不过三旬,看上去有些木讷,道:“是。”

    这太监上前,对那亲军道:“这是姚先生的高徒,确实住在这里。”

    说罢领着郝风楼进了寺院,却是对郝风楼道:“今日陛下携太子与汉王前来拜访姚先生,咱们就在外头候着罢。”

    皇帝来了

    郝风楼倒是能理解,这太监领郝风楼到一处禅房里闲坐,郝风楼道:“不知公公高姓。”

    这太监很是和蔼,道:“你叫我三宝就成啦。”

    三宝三宝太监

    郝风楼有些震惊,原来这就是传说中下西洋的三宝太监,不过郝风楼心里想,下西洋有什么了不起,哥坐飞机去过哥本哈根,东南亚算什么。

    郝风楼脸色平静,心里有些好奇:“不知陛下来见我师傅做什么”

    三宝笑道:“陛下心中烦闷,是以寻姚先生解闷而已。”

    三宝觉得自己话多了一些,又谨慎的道:“有些事,你不要打听,你是锦衣卫,尽职就好。”

    隔壁的禅房里,朱棣皱着眉,整个人显得有义愤填膺,满口骂娘:“他娘的,早知这是烂摊子,朕哎”

    拳头重重砸在身前的案上,满腹牢马蚤的朱棣继续道:“太祖在的时候,府库还算充盈,可是建文这小子当政,便大力免了税赋,国库连年不支,朕才知道,朕接手的,原来是块烫手山芋。到现在,库中的粮草勉强还能支撑,可是银钱却是所剩无几了。”

    姚广孝好整以暇的跪坐在对面的蒲团上,耐心的听着朱棣的牢马蚤,坐在一侧的则是两个皇子,太子肥胖,身体虚弱,行动很不便利,或许是跪坐的有些久的缘故,所以脸色有些蜡黄。

    倒是次子汉王却是精神奕奕,整个人显得龙精虎猛,五官依稀有朱棣的影子,他整个人显得有些跃跃欲试,时不时偷偷去看太子。

    姚广孝道:“陛下,这也是情理之中,朝廷连年打仗,靖难之役打了这么多年,又恰好建文收买人心,库中空虚,不是在情理之中吗”

    朱棣叹口气,对太子道:“炽儿,你拿那份邸报念一念。”

    太子点点头,气喘吁吁的从袖中抽出一份邸报来,念道:“江西抚院来札:近日朝廷大额发钞,银票所值连跌数成,去岁百两钱钞值银四十,今年剧降,不过十之一二而已,奈何朝廷屡屡以钱钞折抵俸禄,官员不满,有抚州官员曰:祖制不如新制矣,臣不敢懈怠,连忙彻查,谁知说言者非止一人”

    太子顿了顿,又念:“山西太原府巡按御使周斌奏曰:查太原府静乐县巡检扮匪盗劫掠官府,已索拿归案,其人不服,曰,朝廷薪俸日减,不做贼,奈何”

    朱棣听着咬牙切齿,冷冷打断道:“好啦,不要念了。姚先生,你怎么看”

    姚广孝笑道:“其实呢,陛下所虑的不是这两件小事,江西的事无非是有官员发牢马蚤,而太原呢,不过是巡检为盗,虽然都是说朝廷俸禄不足的意思,可毕竟大明朝的官并非人人都满腹牢马蚤,人人都是盗贼。”

    说到这里,姚广孝顿了一下,道:“问题的关键是,为何邸报竟敢发这样的奏请,这邸报素来只报祥瑞,不报其他。所谓报喜不报忧,便是如此。而负责邸报刊发的官员,和通政司六部关系匪浅,若无京中大九卿和小九卿们的首肯,这样的奏陈,是绝不敢抄录上去的。既然如此,那么贫僧以为,邸报中的这些消息,本就是朝中的百官们联起手来故意为之,由此可见,许多人确实对朝廷的俸禄不满了。”

    这一番话说到了朱棣的心坎里,没错,他不担心江西和太原的一两个孤立事件,可是邸报发出这样的东西出来,一定是有人故意为之,他登基不久,大家就来拆台,表面上对他阳奉阴违,背地里却借着邸报,借着太原知府和江西抚院之口,说出自己的不满,可见俸禄问题,已经是关系到君臣离心离德了。

    第六十章:抢班争权

    朱棣叹口气,道:“居心叵测之人还真是不少,他们就一点都不体谅一下朝廷的难处还有,再过一些时候,藩王们就都要入京,这迎来往送要不要银子赏赐要不要银子朕要纠正建文弊政,善待宗室,总不能到时候掉链子,施恩的节骨眼上,却是两手空空,如之奈何。”

    朱棣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请宗室们进京,进京的目的明确,就是安抚。朱棣是打着为宗室们牟利的旗号起家的,建文削藩,他也想削藩,可是建文是直接端了人家的饭碗,朱棣却只是想拔了这些藩王们的牙齿,少不得还要好吃好喝伺候着,回忆一下兄弟们的感情,大肆封赏一下,现在朝廷没钱,没钱就得伤感情,这也是朱棣的难处。

    坐在一旁的汉王朱高煦有点跃跃欲试,想要表现一二,忍不住道:“父皇,不如加征一些税赋,度过眼下难关。”

    朱棣不置可否。

    太子朱高炽微微一笑:“不妥,建文减税,若是父皇加税,到时候就不只是百官离心了,只怕连天下的读书人和乡绅,甚至于寻常百姓,都会有所怨言,官怨还好,可是一旦惹起民愤,到时就不免更多人怀念建文的好处,愚民只重近利,哪晓得好歹。”

    朱棣点点头:“吾儿说的有理。”

    朱高煦讨了个没趣,脸色微红。

    朱棣叹口气:“罢,眼下没有良方,只好能过且过了。”

    朱高炽却是道:“父皇,这经济之道,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而已,不如儿臣去户部,看看有没有法子。”

    朱棣脸色缓和下来:“吾儿肯为朕分忧,却也使得,你在北平的时候,就专门处置政务,北平大小事务,都让你打理的井井有条,很是不易,既然如此,你便试一试吧,朕下旨,让户部尽力给你方便。”

    朱高炽忙道:“儿臣遵旨。”

    朱高煦脸色铁青,讨了个没趣不说,结果还让太子得了父皇夸奖。却说这一对兄弟,虽是同母所生,可是素来相互有嫌隙,朱高炽喜静,自然和朱高煦不亲,而朱高煦呢,觉得自己这位大哥没哪点比自己强,再加上朱棣宠爱,且在靖难之役中屡立奇功,理当成为继承人。

    只是不曾想,今日碰壁,很是难堪。

    朱棣见时候不早,站起来,向姚广孝道:“朕来这里,只是发一通牢马蚤,让姚先生见笑。天色不早,朕不能久留,姚先生有闲,还是来宫里看看朕罢。”说罢黯然道:“做了天子,再不能和从前一样,和先生彻夜长谈了。”

    自嘲的笑笑,朱棣背着手出去,两个皇子连忙亦步亦趋的跟着。

    隔壁的三宝听到这边的动静,连忙出来,郝风楼也只得跟着出来。

    朱棣看了三宝一眼,随即又看到了三宝之后的郝风楼,不由一笑:“朕的子侄既然来了,为何不进里头说话”

    郝风楼汗颜,便想起那一次镇江大营的事,连忙上前:“卑下不敢放肆。”

    朱棣淡淡道:“你是功臣嘛,放肆二字从何说起。”

    说到功臣的时候,身后的朱高煦不由微微愣了一下,他是跟着父皇一路打杀过来的,那些配父皇称得上功臣的人,朱高煦无一不识,这个家伙是谁

    朱棣满面倦容,道:“在锦衣卫,好好办差吧,不要丢了你恩师的脸面。”

    郝风楼道:“微臣恭送陛下。”

    朱棣压压手,在皇子太监和无数宫人的拥簇下,翻身上了寺前的一匹骏马,郝风楼目光远远相送,他发觉,马下的朱棣更像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老人,所谓的威严,不过是依靠如山倒海的亲卫衬托,可是一旦上了马,整个人竟是精神奕奕,犹如万乘之尊,举手投足,像是俯瞰天下一般,眼眸顾盼之间,让人不敢直视。

    郝风楼受惊了,决定去寻师傅讨口好茶压惊,这师傅似乎没什么用,既不会在皇帝面前lwen2.lwen2推荐自己,平时也懒散的不出门一步,唯有在他那儿总有好茶,才使郝风楼心里有一点点平衡。

    师徒二人相对而坐,案上摆着的是一壶朱兰窨出的台湖碧螺春,郝风楼端起杯子,觉得太烫,便又将杯子放下,道:“师傅为何这样盯着我”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眼下是当值的时候,你却偏要溜回来,你看,恰好被陛下撞到了吧,陛下心里会怎样想呢。”

    郝风楼一想,还真对啊,怎么自己没有想到,只好干笑道:“我看陛下乃是不拘小节之人,想来不会放在心上。”

    姚广孝却是淡淡道:“陛下或许不会放在心上,可是有人却会。”

    郝风楼最讨厌猜哑谜,道:“还请恩师赐教。”

    姚广孝叹口气:“你道陛下来为师这里做什么”

    郝风楼道:“心中烦闷。”这是三宝说的。

    姚广孝顿时吹胡子瞪眼,原来还想卖关子,谁知人家早知道答案。

    姚广孝道:“不错,陛下确实是来发牢马蚤的,国库入不敷出,官俸都发不出,不过这是陛下烦心的事,为师看到的却是,两个皇子争相邀宠,太子颇通经济之道,又有朝臣辅助,汉王就有些难了。”

    郝风楼道:“这和我又有什么干系”

    姚广孝微笑:“到时你便知道。”

    郝风楼觉得姚广孝有些话没有说尽,却也没有多问。

    明朝的生活固然有些无聊,可是做官却总是充实,郝风楼一直在努力学习怎样摆正心态,比如别人对他笑的时候,他绝不能回笑,因为这样就显得不够庄严,又或者别人给自己行礼时,千万不可使自己觉得有些不安,必须要理所当然的坦然接受才行。

    他突然有些怀念在镇江的日子,怀念那个不谙世事的陆小姐,怀念凌雪,陆小姐依旧还是那样单纯吗凌雪呢她总是眉宇间带着隐忧,到底有什么放不下。

    商户收取平安钱的事其实一直都很不顺利,商户一向谨慎,对任何人都带有狐疑,虽然锦衣卫们三番上门,他们虽然总是堆笑,却总是笑脸相迎,至于要钱,却总是哭穷,而后拿出几百文钱来应付。

    偏偏锦衣卫大多人都是生手,不晓得如何应付这样的场面,和应天府和兵马司的那些老油子比起来,他们显然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郝风楼倒是理解,这都是潜规则的东西,要融会贯通就需要时间,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聪明绝顶,能举一反三,索性暂时晾着这件事,让大家熟悉了业务再说。

    曾建和郝风楼的关系彻底到水融的地步是在他娶亲的那一日,曾建是北平人,是军户,军户是不值钱的,自然讨不到婆娘,后来跟着燕王靖难,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其实除了平时当差,就是四处寻觅婆娘,郝风楼甚至怀疑,这家伙脾气如此火爆,和他是老光棍不无关系,前几日果然寻了一个门当户对的亲事,曾建便大邀了宾客,原以为郝风楼不肯去,谁知道郝风楼备了诸多重礼去了,给足了曾建面子,那一夜新郎官没有去洞房,而是喝得醉醺醺的扑在郝风楼怀里哭,说自己误会了百户大人,一直以为百户大人是兔儿爷,还在背地里编排百户大人蹲着撒尿。

    郝风楼火冒三丈,直接给了他一个耳光。

    从此,二人芥蒂尽去。

    第六十一章:两虎相争

    独自潇洒的日子没有过多久,转眼便过去一月,初冬的时候秦淮河里结着薄冰,却总有船只穿过,彻底破坏了这暖阳影射下的美感。湖畔边光秃秃的杨柳树倒影在微波中,说不出的颓唐。

    郝政到了。

    郝风楼对这一对爹娘并不亲近,可是这并不代表,他这做儿子的能无动于衷。

    而且大明朝有诸多陋习,其中一项就是某贵人抵达某地,明明是已经到了,却绝不会急着进去,反而是先差遣下人先进去打前站,他们呢则是在驿站里将就一夜,申明何日何时入城,而往往要迟一两个时辰的时候,才会姗姗来迟,这个时候该地的亲友们便要提早来等候,不见到人,海枯石烂了也不能走。

    郝风楼便在这凛冽的寒风中等待,远远看到一艘大船来,大船靠了栈桥,郝风楼连忙上去,便看到船板搭下,郝武率先下船,看了郝风楼,眼泪啪啪流出来,道:“少爷”

    郝风楼道:“少你个大头鬼,搬行李去。”

    郝武宁死不肯借钱的事,郝风楼现在还惦记着。

    船舷上有人朝郝风楼大叫:“少爷少爷呜呜”

    郝风楼循声看去,便看到了小香香,小香香回了松江看到小香香,郝风楼才激动起来,朝她挥手:“下来,下来”

    小香香却是哭成了泪人,死去活来的,仿佛经历了生离死别。

    这时候郝政和夫人终于下船,郝风楼晓得规矩,带着几分疏离的上前,道:“爹娘”

    郝政还是老样子,板着个脸,只是唔了一声。

    夫人却是上前,捂住郝风楼有些冻住的手,道:“你这孩子,怎的这样不爱惜自己。”说罢便哭。

    郝风楼为避免自己感动,只得岔开话题:“朝廷赐的宅子已经收拾好了,这里天冷,还是早些去歇息罢。”

    众人到了侯府,这侯府原是别人家的,靖难之中打成了j臣,按照落井下石的规则,自然充公。

    如今门脸上换了金光灿灿的集贤侯府匾额。几个老仆在这里看顾着,欢天喜地的迎了新主人进去。

    夫人虽然疲乏,却是精神奕奕,女人对自己的新家总是格外的敏感,领着小香香,四处在宅子里走动,有时笑道:“你看这窗格就很时兴,松江府还没有这样的式样。”“后院应当种种花才好,才显得有生气。”

    小香香小鸡啄米的点头,觉得夫人的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

    郝政却是背着手看着新的书房,书房里的书不多,本就是用来装饰用的,他抚着书桌上乌黑发亮的漆面,叹口气,道:“这就是祖宗保佑,先严便是仙去,还能给子孙们积德。”

    郝风楼心里腹诽,其实这是我挣来的才对。

    郝政坐下,觉得这官帽椅很是舒服,随即眼睛眯起来看着郝风楼,道:“你比以前长进了,不容易。”

    郝风楼厚颜无耻的道:“这是自然,儿子痛定思痛,不但痛改前非,还立下了志愿,将来定要像祖父一样。”

    郝政莞尔,却又严厉的看了郝风楼一眼,道:“你休要诳我,贼眉鼠眼这四个字可是如雷贯耳,早在松江传遍了。”

    郝风楼顿时干笑。

    郝政叹口气:“可是你本性如此,为父又能如何,从前逐你出去,确实有希望你能痛改前非的意思,可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为父也只能看开了。”

    郝风楼松口气。

    这时郝武进来,道:“老爷,特产都已经分拣好了。”

    郝政道:“都送出去,各家的人都要有一份,名帖要准备好,到了那儿要懂规矩,礼数要周到。”

    郝武点点头:“是。”

    等郝武走了,郝风楼忍不住问:“怎么,我们郝家在京师也有许多交情”他从前可不曾听父亲提起过。

    郝政微笑:“就是因为没关系,所以才要四处打关系,关系二字,无非就是迎来往送而已,无论怎么说,东西送了去,人家就会记着。”他说道这里,深深看郝风楼一眼:“为父已经不必打关系了,可是你如今在亲军里公干,将来有了过失,谁为你遮掩,有了功劳,谁为你说话人情这东西,平时看着不紧要,可是真到用时,却是求之不得。”

    郝政的话让郝风楼有点眼睛进沙子,他不敬爱这个爹,但是对方却是满心在为自己谋划。于是郝风楼只得唯唯诺诺的道:“是。”

    郝政挥挥手:“去见你母亲罢,她很是想你,天天念叨。”

    郝风楼搬进了侯府,告别了袜子捂臭了却只能反穿的日子,跟着死和尚每天吹牛打屁的生活,姚广孝表示有些不舍,一再叮嘱要时常看他,郝风楼看他情真意切,连忙答应,谁晓得臭和尚最后补上一句:“来时记得捎带一些静观坊陈记的水豆腐,要巳时之前去买,否则那店家可能拿隔夜的糊弄你,为师对你不放心啊,你毕竟年轻,容易被人骗,世道艰险,要多留心眼,这新鲜的水豆腐乃是黄白二色,香气平淡”

    郝风楼热泪盈眶,温馨感人的师徒情分成了利益交换。

    北镇府司。

    纪纲眯着眼,指了指案头上的一份邸报,道:“文弼,你来念。”

    文弼是张辅的字,虽然是武将世家,可越是如此,名字之中都少不了沾几分文气。指挥使大人陡然请张辅过来,让张辅有些不明就里,他点点头,拿起了案上的邸报,随即道:“都察院御使张昌奏曰:查鸿胪寺主簿吴德海去岁春节写春联一副,曰:白水清茶权当酒萝卜青菜且为荤,横批也是过年”

    念到这里,张辅念不下去了,忍不住道:“大人,御使这是没事找事,人家一副春联,为何非要弹劾这是讪谤朝廷,往天子脸上抹黑况且这些人的事,和我们北镇府司又有什么关系”

    纪纲微笑:“关系大着呢,否则老夫为何请你来说话你看看御使弹劾的时间,是去岁春节,去岁的时候乃是建文当政,所以这个主事诽谤的可不是当今天子,而是建文,说是在建文朝时也是清贫。就因为这么一份奏书,陛下连连说好,今日又大大的夸奖了一番太子。”

    张辅转不过弯:“为何夸奖的是太子”

    纪纲叹口气:“你还不明白,前些时日,有许多人抱怨朝廷的薪俸不足,陛下命太子处置此事,你看,没过几日,弹劾奏书不就出来了吗这是告诉大家,当今虽然过的不好,可是建文时,日子也未必过的好,这里头的深意,其实就是说给有心人听的。陛下看过之后,当然龙颜大悦,免不了要褒奖太子几句。”

    张辅苦笑:“可是卑下还是不明白啊”

    纪纲脸色凝重起来:“你当然不明白,你继续念邸报。”

    张辅只好继续念:“吏部给事中朱辟奏曰:朝中三年一察,考验大臣优劣,建文之后,京察日益松懈,恳请今岁重新京察”

    纪纲道:“这也是太子的手笔,看到没有,京察,京察的目的是要让大臣们老实一些,否则到时候,少不了要查出你一点问题,前些时日有大臣满腹牢马蚤,甚至有人诽谤圣躬,所以借着京察,来敲打官员,让大家住嘴。”

    纪纲顿了一下,目中掠过一丝冷色:“可是这只是表象,是给陛下看的。真正京察的目的,却是太子广施恩泽,你看看,一旦京察,京中人人自危,若是太子将棒子高高举起,最后却是轻轻落下,这个时候,大家会不会感激既可以威慑百官,又可以广施恩德,一举两得啊。”

    张辅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纪纲板着脸:“你继续念。”

    第六十二章:老子英雄儿好汉求支持

    张辅道:“应天府府尹朱斌奏曰:建文以来,朝廷多有不彰,是以宵小为乱,会门遍地,应天府屡屡整肃,终是有心无力”念到这里,张辅念不下去了,道:“小小会门而已,也劳动应天府府尹亲自上书文渊阁居然还拟了票,竟是说天子脚下,如此骇人听闻,断不可轻怠这是什么意思。”

    “你还没明白”纪纲瞪了张辅一眼:“太子殿下借着钱粮的事,一方面要收买人心,一方面又要打击异己,当然,还得积攒钱粮。这些所谓的奏陈,都是掩人耳目的花招,京察是是为了收买人心,整肃京师中的会门,却是要动手杀人,老夫问你,什么是会门今日老夫路过一个煎饼摊子,他是会门吗”

    张辅连忙摇头:“这怎么会是会门”

    纪纲冷笑:“可假若查有实据,曾有会门索上门去,这摊子的东家给了会门平安钱呢你可以说他是摄于会门威严,是无辜受害的百姓,可是换句话,也可以说他是资助会门,乃会门余孽。”

    “老夫的话,只是管中窥豹,小小一个茶摊是如此,往大里说,其他的各项生业,又何尝不是如此说的再难听一些,往通州的水道那里车船如龙,难道那儿就没有会门就说你吧,你门张家如今是靖难功臣,在京师里头,也有不少家业吧。”

    张辅苦笑:“是有一些。”

    纪纲道:“可要是也惹上了会门呢”

    张辅明白了,嘴巴长到人家身上,这么多的功臣,如今成了新贵,新贵们入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急不可待的蚕食那些旧贵的产业,这些东西都不可告人,谁也没有堂而皇之的占有,可是有就是有,天知道最后打击会门,会不会波及到大家的利害上头。

    纪纲坐下,手指在案上划了个半圈:“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太子殿下要巩固东宫的地位,好教大家乖乖听话嘛。他通过京察收买百官的人心,通过经济之道得到陛下的另眼相看,通过整肃会门,一方面是敛财纳为朝廷之用,另一方面,却是拿捏住许多人的把柄。这是一箭三雕,事情做成了,太子殿下的地位便稳如磐石,谁也动摇不得。

    只是汉王肯吗汉王是那种随便被人拿捏,眼巴巴的看着太子殿下收拢人心,拿捏住大家把柄,又得宠于陛下的人吗”

    张辅忍不住道:“你是说,汉王必定会反制”

    纪纲肃然:“是反噬,兔子急了也要咬人,何况是汉王,他要拼命的,老夫问你,你们燕山左卫和殿下关系如何”

    张辅道:“我父亲战死之后,汉王曾主掌过一段时间燕山左卫,左卫之中,多数人心向汉王。”他自嘲的笑了笑:“便是小侄,也欠汉王不少恩情。”

    “中卫呢燕山中卫呢”纪纲一动不动的盯他。

    张辅道:“从前的中卫指挥使乃是邱伯父,邱伯父乃是汉王泰山,自是铁了心和汉王一条心的。”

    纪纲苦笑:“汉王若是要拼命了,这些人会怎么样老夫说句实在话罢,便是老夫到了那时候,都难保不牵涉进去,还有这锦衣卫里头,有多少是燕山各卫的人,他们躲得掉吗实话告诉你,两虎相争,一旦撕破了脸皮,谁都躲不掉,这也是老夫叫你来的原因。老夫躲不掉,丘福躲不掉,可是你不同啊,你毕竟还年轻,你的父亲和老夫也算有几分过命的交情,今日老夫叫你来,便是要告诉你,从现在起,你就应当躲起来,你看,这里是一份调令,我托了人,在五军都督府那儿,给你安排了一个巡视北平防务的佥事一职,你到北平去,风平浪静再回来。”

    张辅呆了一下,随即咬咬牙,道:“卑下不去,正是因为如此,卑下更不能去,都说虎父无犬子,若只是一点风浪,卑下便做缩头乌龟,岂不是让让先严蒙羞,大人请收回成命。”

    “哼”纪纲狠狠拍案:“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你懂什么,要出大事了,你何必逞强这种事,本来就和你没关系。你可知道,一旦反噬起来,会有多厉害,有多少人要遭罪滚,滚去北平。”

    张辅并不怕纪纲,一字一句道:“不敢奉命。”

    纪纲一屁股颓然的呆坐在了椅上,最后苦笑道:“也罢,随你。”

    整肃会门,一下子成了整个京师地大事,朝廷的风向突然变了,应天府的腰杆子挺了起来,到处查封与会门勾结的商户,除此之外,甚至有不少亲军倒霉。

    就说前几日,便有金吾卫的一个千户突然被人索拿,罪名是勾结会门,横行不法。

    这事儿据说闹得很厉害,金吾卫的指挥亲自去要人都没有用,反而被挡了回来。

    而其他各卫,似乎在这种气氛之下,变得诡谲起来,突然之间,所有人全部噤声,便是傻子都明白,这事儿古怪。

    郝风楼也嗅到了一丝不对,索性让所里的人暂时不要随意上街滋事,他的日子自然也就闲散下来,反正闲着也闲着,索性让大家一起来侯府烧烤。

    侯府里郝风楼所住的小院里生起了炭火,几只烤鱼被铁线架着,发出浓浓的香味。

    小香香捋着袖子,大叫道:“少爷,少爷,焦了,要烧焦了。”

    郝风楼拿着沾满油的猪鬓刷子往肉上来回涂抹,烤鱼发出阵阵浓香,另一边曾建也在烤鱼,不过他和郝风楼不同,他是狂野派,实在没有这样的耐心,烤到一半,便交给吴涛,自个儿内急去了。

    随来的还有周芳和曾建的新妇刘氏,以及吴涛的半大儿子。

    刘氏面容只能用姣好形容,不过很是温顺,拉着吴家的小子在另一边温酒。低声对吴家小子说着什么,过不多久,吴家才十二岁,没有脱开稚气,趴在小石炉子下头拿蒲扇扇火。

    周芳则是坐在一边,摆出一副君子远庖厨的姿态,就差要汉贼不两立了,不过闻到了酒香和鱼香,却还是忍不住有些意动。

    等到鱼烤的差不多,刘氏便将酒菜纷纷摆到院前的石案上头,大家纷纷凑上去,小香香用手指沾沾烤鱼,又放入口中舔一舔,埋怨道:“焦了。可惜这么好的鲈鱼。”

    郝风楼笑呵呵的道:“所以要拨开来吃。”说罢第一个动了筷子

    新的一周求支持,点击lwen2.lwen2推荐。

    第六十三章:杀气

    众人吃吃喝喝,酒足肉饱,倒也快活,用完了之后,刘氏便拉着小香香去收拾残羹,一干大男人则是舒服的围在一起闲聊。

    “大人,这烤鱼颇有味道,在北平的时候也烤肉,可就是他娘的没有这样的香。”曾建打了个饱嗝,摸了摸肚子。

    郝风楼舒服的靠着吴涛,并不说话。

    这样的生活,似乎也不错,每日吃吃喝喝,行尸走肉一般。

    想到行尸走肉,郝风楼忍不住道:“诸位有什么理想吗”

    理想

    郝风楼解释道:“便是有什么志向。”

    曾建皱眉:“卑下可没什么愿望,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过日子而已,如今有了婆娘,来年若是能抱个小子,也算是对的起祖宗了。”

    吴涛道:“月钱太少,日子快过不下去了。”

    周芳倒是深沉,似乎触动了什么,不吭声。

    曾建急道:“周书吏为何不说话”

    周芳叹道:“从前呢,老夫的心愿是能金榜题名,不说做官,至少也能过了乡试,成为举人,可惜,读了半辈子书,终究还是不能得偿所愿,不得已,只好做一个刀笔吏,讨口饭吃。后来老夫便把希望寄望在儿子身上,可惜儿子也不成器,老子是秀才,他只是个童生”说到这里周芳痛心疾首,最后又满怀希望道:“现如今这最后一丝残念,便落在了孙子身上,但愿他能比老夫和他老子强。”

    郝风楼听了,没有去讥笑古人思维单纯,其实这都是小人物的理想,周芳的心大一些,却不免觉得可笑,如养羊的孩子生孩子继续养羊一样,一代代的去碰那运气,已是周家传统,绝不可能改变。至于曾建和吴涛则是简单,他们是能过且过,却也没什么值得嘲笑。

    这时小香香过来,翘着嘴道:“少爷的志向是什么”

    曾建打起精神,道:“不错,大人问了我们,我们还未问大人。”

    郝风楼苦笑道:“我我也不知道,有时候想娶几个老婆,每日醉生梦死,可是有时候又觉得男儿大丈夫,总要做点大事,可是做大事好像很累,所以我又想还是从小处着手。比如就像今日一样,大家烤烤肉,胡说八道几句,商量一下将来如何挣钱,如何花销,啊呀被你们这么一提,我现在已想娶媳妇了。”

    小香香笑嘻嘻的道:“陆小姐马上就会来南京呢,我从镇江回松江的时候,陆小姐还和我说,说感谢你这个先生。”

    “感谢为何感谢我”郝风楼一头雾水,酒劲上头,摇摇头,苦笑道:“罢了,不想这些。”

    汉王府。

    丘福坐在椅上,一动不动,几上摆着的一盏西湖龙井至今没有动过。

    他重重叹口气:“事到如今,已经无可奈何了,我听说,右卫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向太子殿下输诚了,这群没乱子的卵子的东西,汉王,看这意思,用不了多久,百官纷纷都要成为太子的党羽,便是咱们这些老兄弟,只怕也要熬不住,兄弟们担心啊。”

    朱高煦摸着颌下的一撇小胡子,来回踱了几步,发出森然冷笑,一字一句的道:“我这兄弟平时是温厚恭良,可是下起手来,还真是够狠,这是真真要将我逼到死角,让我无路可走。”顿了一下,他负着手遥望着窗外光秃秃的枝桠,慢悠悠的道:“靖难的时候,屡屡营救父皇的是谁是我。冒死冲杀在前的又是谁还是我。我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他却是来坐享其成,现在倒好,好啊”

    朱高煦的目光发出幽幽的光芒,掠过了一丝冷厉之后,道:“朱能那边怎么说”

    丘福道:“朱都督称病了。”

    朱高煦重重跺脚:“哎他终究还是瞻前顾后。纪纲那儿呢,他又是怎么说的”

    丘福脸色缓和了一些,道:“他是中卫的人,还能怎么说,他要是不情愿,老子去踢他的屁股。”

    朱高煦莞尔,一连问了几个人物,这个答案似乎还算满意,最后他握紧了拳头,在虚空中重重往下砸下去,目光赤红的道:“狗急了还要跳墙,我那兄弟不仁,就不能怪我不义,他不是要闹吗那就闹吧,闹个天翻地覆”

    丘福重重喘了几口粗气,冷冷道:“好。”

    外头有太监匆匆进来,道:“殿下,赵王来了。”

    朱高煦顿时激动起来,道:“看,这才是好兄弟,请他进来。”

    赵王乃是朱棣第三子,和太子以及汉王都是徐皇后所生,

    公子风流第15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