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第51部分阅读

      海岛农场主 作者:禁忌书屋

    海岛农场主第51部分阅读

    老叶子中瞧出端倪。

    东边远点儿的坡地块大多是低矮的作物,比如小白菜卷心菜西红柿莴笋油麦菜柿子椒等,由于坡地是依据地势而开,并不是那种标准的方块形,连带着地里作物的排列分布也并不十分整齐。但正是因为如此,却多了几份自然原生态的意味。

    地里的菜苗壮实挺拔长势旺盛。目光所及,尽是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与点缀其间的点点红,搭配成一幅生机勃勃的朴素画卷。四处散发出润润的清香,沁人心脾。

    而西边地块,基本上安排了豇豆苦瓜丝瓜西葫芦之类藤架作物。

    因蔬菜瓜果不比调料。保鲜周期实在有限。所以当初来顺儿听从江逸晨的授意,在菜地扩张的时候,不同位置作物的栽种时间并不相同,以岔开它们的生长发育时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随时有成熟新鲜的蔬菜瓜果可以收获。

    云沙岛上的菜地。需要的是小批量多品种。与那些大批量集中收获上市的郊区农场,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前最为醒目的就是大朵的黄瓜花,仿佛一只只金色的蝴蝶飞在叶丛之中,停在瓜藤上休息。一片片巴掌大的绿叶在架子上随风摆动,发出哗哗的声响。

    而在盛开的黄瓜花旁边,则下垂着一根根颜色油绿顶花带刺的黄瓜果实,仿佛翡翠制成的一般,瞧着喜人。

    地里其它的藤架作物,也是枝繁叶茂,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再加上蜜蜂飞舞其间,显得热闹非常。

    “来顺儿,现在已经开始入冬,要注意出现霜冻。我这回带了一些农用膜。稍晚些时候给铺上。对了,藤架作物部分可以考虑做成简易蔬菜大棚,有咱们的特制营养水,估计冬天照常收获也没啥问题。”江逸晨进行工作安排。等鼎香园新店开张,一部分海岛蔬菜就要准备进入了。

    “嗯,这个好办,竹竿加树枝,扎上铁丝搭架子。反正咱们也用不着外观漂亮,能使就行了。”来顺儿点头答应道。

    俩人离开菜地,往南边走,路过葫芦洼,这里处于类似盆地的地形,倒是没有受到多少台风的影响。水边的小竹林已经初步成型,枝干挺拔,姿态秀丽,青翠欲滴。

    旁边的芭蕉树,舒展开半大的蕉叶,与竹林相映成趣。

    岩石缝泉水飞流而下,溅起片片珠玉,耳边不时传来富有节奏感的竹叶摩擦沙沙声。江逸晨不觉神清气爽。如果在池水边,摆上一张石桌几个圆石凳,借山泉水沏一壶香茗,慢慢品尝,悠然自得,那将是多么惬意的生活。

    不过当前显然还不是享受的时候,过一段儿时间再说吧。

    两人继续往前走,鸡舍前的大片草地和砂石地上,各中羽色的公鸡母鸡散落与四处,觅食的,喝水的,随意散步的,争斗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来顺儿介绍道,鸡群已经全部注射了禽流感疫苗,至今无任何异常情况出现。只是在这次台风灾害中,被卷走了两只公鸡。其它的都平安无事。

    “还有一件事情,过两天我回去的时候,准备带上六只公鸡走,送到鼎香园新店去。回头你们哥儿几个商量商量,挑选一下,还得让石锁儿做个笼子。嗯,再有,公鸡里面最后只能留下五只最优秀的做为种鸡,其它的陆续都得运走。”江逸晨说出自己的决定。

    听到这话,来顺儿一时间沉默下来。他望向那些精神抖擞,挺着红冠子昂首阔步的雄鸡,虽然早就知道它们的最终归宿就是如此,但心中仍免不了百味杂陈。

    “好吧,回头儿我和喜子商量一下。”两分钟后,来顺儿叹了口气,语带伤感地说出这句话。

    江逸晨明白他的心情,伸手拍拍他的肩头,然后沿着石子路往东南方走,那里是果园的区域。

    百果园位置处于岛屿的东南,此时则完全呈现出另外一种情景。满目苍夷,残枝败叶散落得到处都是,风暴肆虐过的痕迹历历在目。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du8du8.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四十五章 确定种公鸡名单母鸡下蛋及疑惑

    江逸晨环顾四周,观察风暴肆虐过后的痕迹,他完全可以据此想象出当时的惨烈程度。

    与菜地得以快速恢复的情况截然不同。树木经过海水侵蚀,以及换土灌根的抢救过程,犹如大病初愈,此时仍显得有些无精打采,看来需要继续调养一段时间。

    来顺儿详细叙述了当时百果园遭灾及抢救的全过程。江逸晨明白,也就是自己拥有空间冰水,再加上兄弟们的拼命努力,才使得这些果树能够从濒死状态中被强行挽救回来,无疑是天大的幸事。

    如果换成那些普通的承包者,果林估计早就被无情地摧毁,一番心血付之东流。

    台风对于岛屿作物的破坏力相当惊人,这也是陆地上的庄户们所无法想象的。

    即便如此,这还仅仅只是黄色预警级别,如果换成橙色甚至红色,恐怖的风力完全能够将大树连根拔起,到那时只怕任何人也无力回天。

    人力终究有限,与天斗那只是扯淡的笑话。

    江逸晨安慰鼓励了来顺儿几句,说大伙儿已经尽了力,百果园的现状已是最好的结果了。

    离开百果园,两人又去了银沙滩,滩上的垃圾成堆,就像一位美女落魄,穿上了乞丐装,场面甚为凄凉。但因为这不是最紧要的事情,留待以后有了空闲再清理不迟。

    那十六棵椰子树的情形与百果园有些类似,但成活下来应该没有问题。

    四处转了一圈。江逸晨对于这次台风袭击的情况已经大致有了了解。

    凡事儿都有两面性,这次的损失代价也并非毫无价值。其最大的用途,那就是给岛上以后的建设工作提供了活生生的实例依据,地理地形的利用,将会更加具备针对性与合理化。

    江逸晨将这个想法告知来顺儿,让他抽空与喜子和石锁儿碰一下头,结合风灾具体情况,总结出岛上的各主要部位地理特征,落实到纸面上备案。等将来建设施工的时候,会有很大的用处和参考意义。

    午休之后。喜子像平常一样。拎着水桶和和食料,前往鸡舍补给。

    刚走到鸡舍前的草地边,来顺儿从后面赶了上来,叫住他。将上午江逸晨准备挑选几只公鸡带走的事情述说了一遍。

    喜子放下水桶。望着那些分散开来。在各处活动的公鸡,沉默不语。

    “唉,其实我跟你一样。可这些公鸡天生就这命。迟早都是这个路子。”来顺儿劝慰道。

    喜子往前走了几步,呼出一口长气,然后说道:

    “要说留下做种公鸡的,俺早就有打算了。喏,你瞧那红毛的,对,就是那只,个头儿大,打架猛得很,从来就没有输过,在鸡群里面威望最高,很多母鸡都崇拜它,算它一个。还有,沙地上那只白的,也不含糊,腿脚有劲儿,弹跳力超强,上树跟玩儿一样,要是弄个跳高比赛的话它肯定是冠军。”

    喜子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指向各个目标,除了上述两位,还有两只芦花公鸡和一只黑毛公鸡。这全都是他经过日常观察,发掘出来的鸡群中最优秀最强壮的家伙。

    经过他的指点,五只种公鸡就算确定下来。这也就意味着,它们中了超级大奖,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可以众美环绕,妻妾成群,在云沙岛上逍遥度过一生。

    至于其它的公鸡,自然就没有这样的好命了。什么时候需要,随时抓走即可,去履行它们为人类服务的职责。

    来顺儿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份儿选优名单,毕竟在这方面喜子是最具备发言权的,鸡连长嘛。

    事情谈定,喜子提起水桶,接着往鸡舍走去。

    到了围栏边上往内一望,里面空空如也。由于今天阳光灿烂,鸡群大多不愿在窝里待着,即便到外面晒晒太阳也非常惬意。

    喜子将鸡舍门拉大点儿,提桶走了进去。刚好看到一只芦花母鸡从石壁边上的干草堆上跳出,一边踱步一边发出“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情绪显得非常兴奋。

    这叫声很少见啊,平时都没有这样儿的。

    喜子想着,扭头往干草堆里望去。谁知这一瞧,顿时喜出望外。

    只见两只白生生椭圆形的东东静静地躺在那里。

    “来顺儿,来顺儿,你来瞧瞧,母鸡下蛋了”喜子推门而出,向北边喊叫。

    刚刚离开不远的来顺儿闻言立即停步转身,迅速朝这边跑来。

    “啥,母鸡下蛋了在哪儿”来顺儿跑到鸡舍边,语气激动地问道。

    鸡群养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开始有回报了,这可是大喜事。

    “就在那儿,两个。看来昨天就下了,我还没发现。”喜子指向鸡蛋的方位,将捡首蛋的荣誉让给领导。

    来顺儿走到近前,很容易就发现了目标。他弯下身体,一手一个,将两只鸡蛋捧在手中。

    温热的鸡蛋呈白色稍带青,而且个头儿不小,用手掂掂份量,应该在一斤七八个的样子。

    “怪事儿,咋这么大个儿呢”来顺儿提出疑问。

    按照以往在乡下的经验,真正的柴鸡蛋是比较小的,大约一斤十一二个。而手上的两个东东,份量足可以跟养鸡场饲料鸡下的蛋相媲美,甚至还略强。

    “是有点儿怪,可咱们的鸡啥饲料激素的都没喂过,绝对实打实的柴鸡啊。”喜子凑上前来,也感觉有点儿困惑。

    咯咯哒,咯咯哒。那只下蛋的母鸡跑到两人身边,伸着脖子直叫唤,看那模样似乎是在邀功请赏。

    “好好好,你的功劳大大的有,密西密西的给。”喜子昨晚刚看了抗日电视剧,顺口把小鬼子的台词说出来。

    他将地上的水碗和食碗加满,芦花母鸡立即奔过去,心满意足地低头进食。此时鸡舍中没有其它同类,自然也没有同它抢的。

    “拿回去给晨子哥瞅瞅吧。”来顺儿将两只鸡蛋攥在手中,向外面走去。

    不管怎么样,这也是岛上养鸡业的第一次收获,而且开了这个头,也表示后面的鸡蛋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其纪念意义非同凡响。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 柴鸡蛋的鉴定与品尝

    云沙岛北峰岩洞基地外平台,摆放着一张由石锁儿新制作的松木长方桌,方正敦实,只是表面刷了几道清漆,没有什么别的修饰。但做为在室外使用的多用途桌子已经足够。

    有了它,洞内的那张餐桌就不用老是搬进搬出了。

    至于椅子则比较费工,还没有来得及制作。暂时用原来的。

    长方桌的上方,架着一个由树枝和苫布搭成的简陋遮雨棚,一头与岩石壁连接,另一头用木架支撑。这样下雨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在室外活动。

    此时,岛上四位成员全部到场,正在召开一个小型的畜牧业鉴定会,关注焦点就是方桌面上的那两只新捡的鸡蛋。

    几个月的柴鸡养殖终于开始有了收获,说明海岛畜牧业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大伙儿的心中难免有些兴奋。

    喜子刚刚用小弹簧秤称过份量,每个鸡蛋竟然重达到七十克左右。

    “晨子哥,这,不像是柴鸡蛋啊。”石锁儿身为光荣的吃货,在这方面显然是具备发言权的。

    江逸晨拿起其中一只掂了掂,光从外表和常识上分析,确实是不像。但他自从拥有寒冰空间以来,什么样的怪事儿都见得多了,思路自然也放得开,远非石锁儿等人能比。

    “外面看像不像的并不要紧,关键是里面的内容。喜子,去拿个碗出来。”他吩咐道。

    喜子应了一声,小跑进洞拿出一只中号瓷碗。搁在江逸晨面前。

    江逸晨将鸡蛋在碗沿磕了一下,蛋壳发出吭的一声脆响,竟然没有破。

    “壳子挺结实啊。”来顺儿评价道。外壳硬,是柴鸡蛋的特征之一。

    江逸晨手上加力,再磕。噗,蛋壳破了,里面的液体被倒入碗中。

    大家一齐往碗里瞧,只见水晶般的蛋清中央,是一丸橙黄色的蛋黄,轮廓清晰。色泽鲜艳。体积也很大。看上去非常漂亮养眼。

    来顺儿拿起一支筷子,轻轻在蛋黄上点了两下,筷头所及之处,只见蛋黄下凹。但又迅速弹起。恢复原状。

    他接着又点了点蛋清。距离蛋黄近的和外围的弹性似乎也不一样。

    “呵呵,真棒。蛋黄硬,弹性够足。还有。你们瞧,这蛋清分两层,靠里面的硬,外面的软。行了,没啥说的,如假包换的上好柴鸡蛋。”来顺儿的脸上绽开笑容,做出肯定的判断。那些养鸡场里喂激素饲料的产蛋鸡,下出的蛋绝对没有这等成色。

    “我来闻闻。”石锁儿也不客气,端起瓷碗放到自己的鼻端,深深吸了两口气。

    “嗯,有一股子清香,没有腥味儿。真的是柴鸡蛋。我刚才还看走眼了。”他露出欣喜的表情,知错就改,果断地否决掉自己刚才的疑问。

    “你们俩吃货都这么说,那就是没问题了。呵呵,俺还真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柴鸡蛋呢。”喜子笑着说道。

    来顺儿想用筷子头敲喜子的脑袋,被江逸晨制止。

    “好了,诸位都是专家,你们的鉴定意见当然很重要。不过,鸡蛋是拿来吃的,光漂亮可没用。嗯,这方面还是舌头最有发言权。”江逸晨知道自己在外观鉴别方面可没有眼前几位有经验,于是直指问题的关键。

    “晨子哥,现在砖家都是拿来骂人的,俺可不敢当。”喜子嘻笑着说道。

    大家闻言都乐起来。尝鲜自然是很惬意的事情,于是开始讨论这两枚鸡蛋能够做什么菜品。

    有说做蒸蛋的,做荷包蛋的,有说做西红柿炒鸡蛋的。

    不过由于只有两只,做菜有点儿少,最后由来顺儿建议,正好锅里还剩下不少白米饭,干脆凑一块儿做一盘蛋炒饭算了。

    蛋炒饭好吃又简单,岛上几位还没有做过,于是获得了鼓掌一致通过。

    下午五点钟,大家一起动手准备晚餐。

    燃气灶前,来顺儿套上一件黄色的围裙,左手持锅把儿,右手拿着炒勺。那架势颇像一位经验丰富成竹在胸的大厨。

    蓝色的火舌舔舐着锅底,铁锅中的油渐渐开始沸腾,淡淡的烟袅袅升起。

    石锁儿站在一旁当助手,在盛放新鸡蛋的碗中加入一点点盐,用筷子充分打散。递交给大厨。

    来顺儿见火候已到,接过蛋碗迅速往锅中倒下,只听刺啦一阵脆响,一团白色气雾腾起,紧接着馥郁的蛋香四溢散开。

    “好香。”

    石锁儿抽抽鼻子,那香味儿真猛,一个劲儿地往里面钻,顿时将肚子中的馋虫勾出。闹得嘴里泛滥一片。

    来顺儿待蛋液稍稍凝固,用筷子快速地滑散,快速颠了两下锅,随后将碎鸡蛋用碗盛出。

    锅中重新加油,待热后将准备好的葱花爆香。

    接下来把剩米饭以及火腿丁豌豆一起倒入锅中,加盐开始翻炒。

    趁这间隙,江逸晨走上前,用筷子从蛋碗中夹出一小块深黄色的鸡蛋,放入口中。

    轻轻一咬,口感嫩滑细腻,浓浓的蛋香立即在口中绽开,清新纯净,毫无一点儿腥味儿。一种山野间春暖花开的感觉顿时席卷而来。

    “好蛋。”江逸晨赞道。

    此时的鸡蛋,还没有受到锅里其它配料和调料的影响,是纯粹的原味儿,品质绝佳。由此,他彻底放心了,自己手中又拥有了一道重要的美味儿食材,虽然数量有限,但只要鸡群在,那就是连绵不断的资源。

    鸡蛋的用途可就太多了,以后可以让主管们开拓思路,尽情发挥。

    石锁儿眼馋,也想夹一块儿尝尝。却被来顺儿不客气地制止。

    “就这么点儿,要让你的大嘴招呼,回头儿蛋炒饭就得改白炒饭了。拿过来倒锅里。”

    石锁儿不好意思地用右手摸摸后脑勺,然后将蛋碗端到铁锅上方,尽数倾倒。

    来顺儿手握铁铲锅把儿用力翻炒,将鸡蛋米饭和配料完全炒匀。不一会儿,铁中响起了噼噼啪啪的爆声,他用炒勺试了试,饭粒已经可以稍微向上弹起。

    “可以了。”他一边说着,一边熄火开始装盘。

    两分钟后,一盘油亮光鲜,由白黄绿粉多种颜色搭配而成,层次分明的蛋炒饭闪亮登场。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七章 香喷喷的蛋炒饭冬季取暖方案

    一盘色泽丰富,油亮光鲜的蛋炒饭登场。

    “完事儿啦让俺瞧瞧,瞧瞧。”在另外一边收拾卤水鱼的喜子闻讯赶过来,将脑袋凑近盘子,贪婪地吸了几口气。

    “嗯,卖相儿不错,香气正点。看来已经得到了俺的五分真传,不错。就是不知道味道咋样儿”喜子说着,找了把勺子就想招呼。

    “先干活儿,还有别的菜没弄完呢。一会儿再吃。”来顺儿不客气地伸手将他的勺子挡住,将他支去切青菜。

    来顺儿干完了活儿,观赏自己的作品,非常得意。兴之所至,给它起了个“黄金珍珠翡翠炒饭”的名号,认为这体现了里面的鸡蛋米饭豌豆几种材料的特点,实在是恰如其分,天作地和。

    “俗不俗啊,拿几种珠宝往一起瞎凑合,一瞧就是没文化没见过世面的。还不如起个至尊无敌雄霸宇宙蛋炒饭的名儿呢。”喜子对此嗤之以鼻,嘲笑道。

    来顺儿闻言脸色一囧,也回过味儿来。这名字确实充满了暴发户的味道。

    “呵呵,我记得有个传统相声,叫做珍珠翡翠白玉汤。咱可别走那个路子。”江逸晨笑道。

    这个相声大家都听过,也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都乐了起来。

    晚餐席上,蛋炒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今天的主角。

    尽管其外表与寻常人家日常的普通吃食相比,并无太大分别,但一旦入口,就能明显感觉到两者在口感滋味儿上完全迥异。

    浓郁的蛋香,豌豆的脆嫩。火腿的醇厚,米饭的甘甜,再加上特种葱花做为指挥棒般的引导调和,各种食材的滋味儿口感层次分明,却又和谐一体。毫无突兀之感。

    如此集丰富美味儿于一身的蛋炒饭,令在这美食之岛上生活已久的几人,也为之折服,赞叹连连。

    至于石锁儿自不必多说,云沙岛上的每一道食物,在他的眼中都是魅力无穷。

    这也再次证实了那句食不厌精。食不厌新,人类对于美食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当然,缺点瑕疵也有,限于掌勺大厨的手艺问题,米饭有些粘连,散得不够开。局部带点儿焦糊。但这显然是小节。无伤大雅。

    因为只有两只柴鸡蛋,所以蛋炒饭的数量不多,每人只能分到一小碗。没几口就见了底。

    “哎,这鸡蛋比俺老家院子养的还好,够味儿。嗯,这有了模范带头儿的,估摸着后面的也得跟上。咱们多炒几盘尝尝。”喜子咂么着滋味儿。意犹未尽地说道。

    而且看样子岛上鸡群的产蛋期到了,大批的鸡蛋将滚滚而来。想想真是令人兴奋。

    “想得美,这些柴鸡蛋还要送到鼎香园去,做买卖用。你小子,接着吃门边上那木箱子里头的吧。”来顺儿提醒道。

    木箱子里存放着从城里买来的普通鸡蛋,与这云沙岛特产柴鸡蛋相比,本体实在是寡淡无味儿。不过要是加上特种大葱炒的话,也还算不错。

    喜子一听,颇有些泄气。但他也明白,这里终究是生产基地。产出了好东西自然要拿到店里去赚取利润,以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

    “呵呵,不用急,店里暂时也不缺这点儿。咱们先吃着,以后多了运出去。到时候也得留下一部分,总不能亏待自己人不是。”江逸晨随即做出的决定,令大家伙儿高兴万分。

    一直以来,从外面购进的食材,包括油盐酱醋等等,都是岛上所没有的。海上快艇来回折返,加上人工,运输成本并不低。如果仅仅为了差价的问题,以后还要买外面市场上的鸡蛋蔬菜瓜果之类,实际上并不划算。

    其实岛上就这么几个人,所消耗的毕竟有限。当然,如果以后大兴土木搞建设,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餐后,江逸晨交代来顺儿喜子,注意观察母鸡产蛋的情况。记录周期频率蛋的形状重量等数据。

    此外,安排石锁儿利用木板等材料制作几个双层产蛋箱,让母鸡到里面去下蛋。

    而且要对鸡舍附近一带进行定时巡查,防止有的母鸡将蛋产在鸡舍外,白白便宜了其它动物。

    再有,目前已经开始入冬,鸡舍的保温取暖工作也必须要抓紧进行了。否则低温会对母鸡的产蛋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至于具体的措施,除了增加鸡舍中的干草堆,围栏外墙挂上草帘子用以防风之外,这次他上岛带来了两台远红外线灯取暖器,每台的额定功率都是八百瓦。其中一台配给鸡舍,另一台自然是用于岩洞基地。

    由于取暖器的功率较大,原先的太阳能发电箱自然是不够用了。为此,江逸晨特地找到上回那家店铺,经业务员介绍,购买了两台新的发电箱。

    与原先的不同,新的发电箱体积大,功率更高,而且采用了折叠式太阳能集光板的设计,集光板有五块之多,展开后总面积达到老箱子的几倍。当然,价格也贵得多。

    其实这个方案并不完美,仅仅做为权宜之计。因为使用发电箱来支持取暖器,只够每天定点开几个钟头,要是赶上阴天,也只能歇着。

    本来简单廉价的取暖解决方案也有,那就是运送一批蜂窝煤及配套炉子白铁皮烟囱等上岛。

    但一来因为蜂窝煤对环境的污染不小,不符合当初建设绿色岛屿的初衷。二来烟囱和炉子的密封程度不会太高,容易对人和家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比较危险。所以只好作罢。

    今年冬天先凑合对付一下,明年一定要购置安装正规的风光一体发电机,那就什么都解决了。

    江逸晨在岛上待了三天,和来顺儿等人一起干活儿,在菜地里搭架子铺设农用膜,改造鸡舍等,以及继续修复台风带来的伤痕。

    而鸡舍中的母鸡们,如同喜子所说,有了榜样,其它的也陆续开始产蛋。而且个头儿都不小,重量基本上都在六十至七十克之间。

    而且最开始的那只芦花母鸡,至今保持着每日一蛋的生产频率。这个现象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一般来说,柴鸡蛋富含免疫因子,营养价值相对普通鸡蛋更高。但正是因为如此,母鸡往往要积蓄三四天的营养才能产下一枚小小的鸡蛋,每年产蛋数量很难超过一百枚。属于厚积而薄发。

    而那些普通饲料笼养鸡年产蛋能高达三百枚左右,这是两者明显的区别特征。

    像岛上柴鸡这种高频率的产蛋速度,实在是罕见。

    当然,由于时日尚短,还需要做继续观察。

    鼎香园那边来了电话,通知江逸晨西水井新店的装修和设备安装工作全部验收完毕,准备开张了。

    这件事情显然非常重要,他做为老板自然不好缺席。于是他收拾了一批新鲜蔬菜和调料,准备返城。

    随他同行的,还有喜子石锁儿抓的六只大公鸡,这些家伙面对熟人毫无防备,撒了一把米就被轻松地装进了石锁儿制作的大竹笼子里。

    临走的时候,喜子站在快艇后甲板上,望着这些从小亲手养大的家伙,脸上的表情甚为复杂。

    “晨子哥,你告诉厨房的伙计一声,下刀的时候动作尽量麻利点儿,别让它们遭罪。”喜子语带伤感地请求道。

    “好,我知道了。回去吧。”江逸晨拍拍喜子的肩膀,表示理解他的心情。

    待喜子上岸,江逸晨与他们挥手告别,随后钻进驾驶舱,启动发动机。

    蓝箭630徐徐退出泊位,向北部海面疾驰而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百四十八章 鼎香园新店开张一

    十二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经过紧张繁忙的筹备工作,位于西水井街十五号的鼎香园新店终于迎来了开张的日子。

    上午十点钟,新店三楼三零三房间,阳光穿过半掩的窗帘,把屋子里映照得亮堂堂的。

    深红木色的中号办公桌后方,着一身灰色西装打着咖啡色条纹领带的江逸晨,此时正坐在高背办公椅上,双手交叉,肘部支撑于扶手,处于思考状态。

    他还是头一次穿得这么正式,没法子,开业总要走走过场。

    这间办公室最终还是简单地装修了一下,毕竟这么大的店,总得有个接待客人的地方。浅黄色壁纸,蓝灰色地砖,文件柜办公桌,真皮沙发和玻璃茶几,外加一台新购置的电脑台式机。总体上很朴素的布置。

    那件大砗磲工艺品仍靠墙摆放,位于办公桌与沙发之间,用一块深红色的绒布覆盖。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窗外响起连续的鞭炮声,一股子硫磺的气味儿从窗缝中飘进。打断了江逸晨的沉思。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往下瞧。

    四条大红的条幅从楼顶分两边垂下,上面写着各种祝福的用语。

    入口大门处铺设了红地毯,两侧摆放着八个鲜艳的花篮,上面还缀着红纸带,写着某某某敬赠,祝贺开业大吉等字样。

    这些条幅和花篮都是由原鼎香园和口福多的各位供货商赠送的,其中包括合林路粮油店的窦老板。这段时间以来。消息灵通的他们自从得知鼎香园要新开大铺子的消息之后,全都兴奋不已。

    要知道五百平米的顶级旺铺,那一天的粮油食材消耗量得有多少稍微一算算,结果就令众人根本无法淡定。

    随之而来就是一趟趟上门活动,联络感情。吴大娘褚连贵刘敏秀和张凤兰都被搅扰得不堪其烦。

    后来由吴大娘牵头向他们做出承诺,只要货品能够保证质量,不出现问题,就可以接着进他们的东西。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只要发现有一次欺诈行为,就立即终止合作。

    诸位供货商这才消停下来。一个个红光满面心满意足地离开。

    鞭炮声响起。意味着有宾客到来了。

    吴大娘刘敏秀带着几位着礼服的女迎宾员站在门口,准备恭迎。

    吴大娘身穿一件崭新的深红色老年式外套,原先花白的头发也焗了油烫出卷儿,六十几岁的年纪。看上去年轻精神了许多。举手投足之间也有了几分风度。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管理工作。她与去年那位围着麻辣烫摊车忙活儿的老太婆几乎判若两人。

    前几天已经对鼎香园的老客户们进行了宣传,新店将于今天中午十一点钟正式开业。所以这会儿真正的顾客尚未到来,但人行道上瞧热闹的闲人倒是凑了不少。正冲着店门这边指指点点的,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时,马路上驶来一辆黑色小汽车,在伙计的引导下进入停车场。

    车门打开,下来一男一女。吴大娘与刘敏秀满面堆笑地迎了上去,将客人请进店内。

    来人虽然穿着便装,但江逸晨知道,这都是些管着这片儿的工商税务卫生消防派出所等衙门口小头头儿办事员之类人物。虽然品级不高,但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谁都明白。

    事前吴大娘跟他商议过,开业大吉可不能失了礼数,各路神仙都得拜到,省得以后麻烦。于是向相关人物都下了请柬,大概总共有七八位吧,正好开上一桌,还给到场每位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当然请客的时间比公众提前,还用移动屏风隔成了一个小单间。

    江逸晨对这些应酬的事情完全不感兴趣,甩手交由吴大娘她们去打理即可。反正后者现在挂着鼎香园总经理的头衔,对外面子也算足够了。

    江逸晨又瞧了一阵,便回到座位上,点击鼠标玩起了空当接龙。

    与去年小店刚开张时的兴奋状态不同,此刻他的心情非常平静,几乎没有什么感觉。

    见围观的人群增多,两位身着礼服的女迎宾员走到人行道边,开始向路人散发宣传单,单子上印着本店食品品种花色,以及开业首日所有消费一律八折优惠等内容。

    除此之外,为了节省费用,新店并没有准备任何其他的节目,比如歌舞表演等等。这注定要让想瞧热闹的观众们失望了。

    “嗬,这家馆子的东西可真不便宜啊。麻辣烫,素串儿一块,荤串儿两块。真敢要价,八折还只限今天一天。”一位马脸中年男子瞧着手中的宣传单,颇为惊讶地说道。

    又抬头望向这座三层高的店面,上方挂一块大木牌匾,黑底上刻着金光闪闪的三个大字“鼎香园”。

    “北边拐弯儿的老沈家麻辣烫,素串才六毛,荤串一块。”旁边另有人附和。

    “有啥奇怪的,这家店装修了一下呗,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还不都得从顾客身上找补回来。”

    “还开了这么大的面门,好家伙,这得卖多少串子才能赚回房租啊”

    马脸男子身边的几个人摇头晃脑,议论纷纷。

    “让我瞧瞧,嗨,鼎香园啊,你们真是孤陋寡闻。合林街西边那儿就有一个,听说生意好的不得了。这个是分店吧”有人提醒道。

    “对对,我上班老路过那儿,一家小门脸儿,规模比起这个差远了。每天饭点儿都是好些人在排队,生意火爆着呢。”

    “卖这么贵,还火爆味道好吃不”

    “我就是打那儿路过,从来没进去。”

    “嗨,那你说个啥。”

    “哎,你们瞅瞅,这下面还有新鲜的呢。本店最新推出田园乡情系列麻辣烫菜串,采用天然生态绿色食材精心打造嗬,五块一串儿。”一位寸头小伙子看得仔细,将宣传单下方的内容念给大家听。

    “啥,五块一根菜串子”

    “真是的哎,啧啧,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现如今有钱人多得是,几千上万的洋酒,几万块一桌的筵席,照样有人消费得起。这五块一根的菜串子真不算啥。”

    “得了吧,阔佬儿享用的那是山珍海味,燕窝鱼翅,人家能来吃麻辣烫这玩意儿”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九章 鼎香园新店开张二

    鼎香园新店外的人行道上,一群闲人正在对散发的宣传单大加议论。

    宣传单上新推出的“田园乡情”精品系列麻辣烫菜串,正是由江逸晨从云沙岛上带回的自产蔬菜制成,借这次新店开张的机会,少量推出试试水。

    这不同寻常的定价,引起争议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哎,过去经商讲究个诚信为本,货真价实。现在真是人心不古啊。”一位拄拐棍,留着花白胡子的老头儿摇头叹息道。

    “老爷子,这年月可不兴那套喽。讲的是短平快,能蒙一个算一个。反正冤大头多得是。”

    “这鼎香园可真够黑的,瞧瞧有谁烧包进去挨宰”

    “真是的,五块钱的菜串子,还精品呢,就是金子做的俺也不吃。”

    一些人七嘴八舌,立即就将这家新开的铺子定义为宰人黑店。

    众人的议论声传到了两位女迎宾员的耳中,自然听得不舒服。而且瞧这帮人毫无进店消费的意思,于是也不再搭理,收好宣传单退回到大门一侧。

    尽管没有节目表演,但围观的人群并未散去,似乎都在等着瞧热闹,最好是大中午的门可罗雀,无人捧场,那样才有乐子。

    谁知这个乐子似乎并不好找,接近十一点钟,真正的顾客开始陆续上门了。

    刘敏秀刚刚与吴大娘一起送走了上午那批衙门人员,此时她出现在店门口。带领手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迎接鼎香园的老顾客们。

    刘敏秀的记性甚好,一一叫出了熟客的姓氏,对方也非常高兴,使得现场的气氛挺喜庆。

    “靠,还真有烧包的。”观众群中,那位寸头小伙子眼见瞧乐子的希望落空,不忿地嚷道。

    “早跟你们说过,合林街上鼎香园的生意好着呢,你们还不信。”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没有啊脑子转不过来的啥地界总得出几个。一点儿也不新鲜。”

    在看客的议论和音乐混合的嘈杂声中,老顾客们陆续从大门走进了一层营业厅。

    进入玄关。迎面是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左边是库房和卫生间,右手则是收银台柜台和宽大的操作间。目光右转,那就是宽敞豁亮窗明几净的营业区了。

    蓝灰色地砖,石膏板方圆造型的吊顶。玻璃顶

    海岛农场主第51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