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农场主第18部分阅读

      海岛农场主 作者:禁忌书屋

    海岛农场主第18部分阅读

    但转念一想,当前正值冬季,担心水温降得过低,导致影响试验结果。

    琢磨了一下,出门去拿来暖瓶和一个不锈钢盆,还有刚才吴大娘用的那袋子粗盐。将冰溜子放进不锈钢盆中,倒热水化开,伸手试试温度,又撒了一点点粗盐搅匀,这才加入放置花蛤的脸盆中。

    因为花蛤属于海洋生物,要想让它活得长一些,盐分是不可或缺的。

    办完这件事,他用毛巾将手擦干,走出库房。并和吴大娘打了个招呼,让店里的人不要随便动库房里的试验用品。

    五点钟,店里就已经有很多客人前来用餐。天气越来越冷,在这个时节吃上一盘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刺激全身血液加速流动,实在是非常舒坦的享受。

    前厅只有吴大娘一个人跑前跑后,招呼客人结算账单涮烫各式串子。

    其他几名店员都在厨房忙碌,为即将到来的晚餐高峰做准备。

    黑红脸膛的褚连贵,闷头打水摘菜洗菜,苏晓佳也停下了电脑的学习,站在旁边串串子,一双手灵巧高效,没一会儿托盘里的菜串就高高堆起。

    江逸晨也没闲着,一把菜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发出哚哚哚的声音,大小均匀的菜块豆腐块土豆片迅速堆叠而出。他现在的刀工越发熟练,进步明显。

    厨房的另一头,张凤兰正在干她的专职工作,制作千层饼。为了节省人工,店里特意购置了一台小型和面机,承担了面食生产中最为繁重的劳动环节。

    和面机揉出来的面团,虽然比不上纯手工制作的筋道弹性好,但对于这种普通级别的食品来说,已经足矣。

    葱香千层肉饼深受顾客喜爱,基本上只要摆出去,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卖光。但由于受到人工和原料的限制,每天烹制的千层饼数量依旧只有五十多张,也就是两百多份。

    至于反映上来的顾客们的抱怨,江逸晨倒是觉得无所谓,容易买到的东西,反而不值得珍惜,印象也没那么深刻。

    五点半钟,张凤兰将覆盖棉被的大簸箩搬出店门,顾客们见状纷涌而至,排队抢购千层饼。

    今天仅仅用了二十多分钟,货物就销售一空。后面没买到的人不由怨声阵阵。

    张凤兰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并不加以理会,收拾好东西,拎着空簸箩返回店内,身后却跟着一位中年妇女。

    “江总,这位女士想见你。”张凤兰将中年妇女引荐给站在柜台处的江逸晨。

    “这是我们江老板,店里的事情都是由他做决定的,你直接跟他说吧。”她转头又对后者介绍了一句,然后走向厨房。

    张凤兰对江逸晨的称呼有点儿乱,一会儿总,一会儿老板的。可能是她自己都搞不清楚其中的区别。

    不过在这么一个小饭馆里,也没有必要那么讲究。

    第九十章 孙素珍的早点铺子

    张凤兰将一名中年妇女带到了江逸晨的面前,介绍之后离开。

    江逸晨打量着眼前之人,只见这位女士大约四十来岁的年纪,短发,肤色偏深,身材发福,粗手大脚的,一瞧就是常年劳动者。

    “您有什么事情吗有意见只管提出来,我们会改进的。”他开口问道,还以为这位女顾客对店里的工作有什么不满。

    “江总啊,是这样的,你们那个千层饼能不能给我批发一些”中年妇女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嗓音也颇大。

    原来自己会错了意,江逸晨见店里人员众多,乱哄哄的,于是领着这位女士来到后院。

    女士做了自我介绍,她的名字叫孙素珍,本地人,几年前和老公从某中型国有企业双双下岗,后来经街道办事处统一安排,安置在宏光大街的公交汽车站附近卖早点,不是固定店铺,而是那种可移动式的棚亭。

    下岗职工属于照顾对象,所以享受着营业税实行定额定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连货源都不用操心,每天只需根据销售情况下单,由专门的餐饮配送中心统一送货。

    当然,说是早点铺,实际上午餐也卖。品种不少,豆包花卷包子糖三角,豆浆牛奶等等都有。

    铺子的地理位置还行,但由于同行众多,市场蛋糕分割之下,生意也就是一般般,凑合过日子。

    今天她去亲戚家路过这里,看到众多的人抢购千层饼,一时好奇,也凑上前去买了一块尝尝,不曾想这种饼子非常美味,怪不得这么受欢迎呢。

    于是她就动了心思,想批发一些千层饼到自己的早点铺去卖,估计也会很畅销。这才通过售货员找到了江总。

    江逸晨了解到对方的来意,开始思衬这件事情。

    千层饼是个很有前景的项目,他早就考虑将来要把它单独提出来做品牌快餐,与麻辣烫店分开。只不过目前原料和精力双双受限,暂时无法另起炉灶而已。

    下岗职工的早点摊位,确实是很不错的销售阵地。与那些野摊子不同,这是粼江市政府做为政绩工程设立的,属于保护对象,前几年记者在报刊媒体上还大大吹嘘了一番。

    将来调料产量增大,倒是可以考虑做个批发商,集中生产,然后批给这些摊位进行连锁销售。

    这比自己一家家去开连锁快餐店省钱省心得多,大批量制作,成本低廉,资金周转也很迅速。确实是个挺好的项目。

    “孙女士,是这样,我们这种千层饼是刚刚试制出来的,使用了新型配方,里面的馅料也属于很特别的品种。目前原料产量很低,供应不足,本店每天也只能制作两百多份,根本不够卖,所以暂时还无法对外批发。”江逸晨沉吟一会儿,将情况告知孙素珍。

    孙素珍听了,满脸的失望之色。

    “不过,春节之后情况可能有所缓解,到时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先少量提供一些,拿到你的铺子里试销。”江逸晨随之又改换了口气。

    春节过后天气慢慢变暖,学校苗圃里面的调料才能恢复生机。届时加大一些饼子产量,分一部分到早点铺子里试试水,为以后创建品牌积累点儿经验倒也不错。

    “成,那我等着,留个电话吧。”孙素珍见事情有转机,连忙答应下来。

    凭她这几年的销售经验,如此味道口感的千层饼肯定红火,听这位小江老总的口气,目前只是原料供应不上,将来应该会有改观。不管怎么样,先挂上号再说,以后也能抢占先机。

    于是双方又聊了一些相关具体事宜,孙素珍结合自己的经营经验也为江逸晨出了一些主意。

    交换联系方式后,孙素珍心情愉快地离开。

    江逸晨随即又去厨房找到张凤兰,向她征询一些意见。

    麻辣烫店的晚餐通常都比较晚,这也没办法,必须送走最后一拨客人,自己才能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吃饭。

    当天晚餐,吴大娘依言烹制了花蛤蒸蛋,味道确实不错,江逸晨一边吃,一边心中默默记忆滋味儿,以便一周后与后院库房中的试验品进行比对。

    期末的考试一门门来临了,这是学生们每年中最紧张的时刻。不过却又充满期待,因为考试过后即将进入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二零六宿舍的兄弟们,除了肚子圆之外,其他几人的考试过程都还算轻松。江逸晨感觉自己的每门课程应该都在八十五分以上。

    至于肚子圆,则有些忐忑不安,按他的说法,其中有两门课可能处于六十分的边缘,老师松松手也就过了,如果较起真来,五十七八分也不是没可能。

    齐泽辉劝慰他,都是毕业班的人了,老师还不至于这么缺德狠心。但为了保险起见,以防万一,在成绩出来之前必要的公关工作还是应该做做的。

    肚子圆心领神会,马上给相关的两名教师各送了一份新春贺卡,上面写着老师辛苦了,学生聊表心意,提前拜个早年的字样。

    每个信封中装着一张网上淘换来的超市购物卡,面额不大,区区两百元而已。

    这次的两张购物卡倒是都顺利送出手,肚子圆也随之松了口气。

    大才子方旭自然与宿舍其他人不在一个档次上,他参加了本校月中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下来后自我感觉还不错。不过成绩要等到放完寒假后才能公布。

    另外,今年粼江市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定在三月份,方旭雄心勃勃地准备参加,用他的话来讲,这也属于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肚子圆对此甚是羡慕加嫉妒,嘲笑方旭是台考试机器,小心把脑袋考傻了。后者知道他的这副德行,自然不加理会。

    其实以方旭本身的实力,原本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至少也是一本。可惜那个时候正巧赶上父亲出了车祸,天天往医院里跑,影响了精神状态,导致高考成绩不甚理想。这也是他心中长久以来的憾事。

    第九十一章 准备回家过年

    江逸晨的水产品试验有了结果。不出所料,那盆花蛤在混合特制水中养了一个星期之后,经烹饪上桌,味道变得异常鲜美,肉质细嫩爽滑可口。

    吴大娘等人尝过之后,大加赞叹,说没想到花蛤的滋味也这么馋人。一盆花蛤蒸蛋没几分钟就被大家抢食一空,仍意犹未尽。

    江逸晨通过回忆,对比原先的样品,他估计肉质提升的程度应该有个五六分的样子。

    而且更为可贵的是,花蛤肉本身具备了些许纯净通透的特质,与以往加入空间冰块熬制的汤很相似,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这种感觉非常独特,以致他现在一口就能品尝出来。和那些只加入特种葱姜调料的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照着这个路子,如果花蛤从小在特制水中养大,那么品质还会更优,或许成为极品货色也说不定。

    当然,这个特制水应该是由优质的海水与空间冰结合,因为海水的成分复杂,单纯靠淡水加盐并不能完全取代。

    通过这次试验,江逸晨也更加坚定了到云沙岛上搞水产养殖的决心。

    一月下旬,本学期结束了,期盼已久的寒假终于到来。

    二零六宿舍的兄弟们考试全部过关,即便是肚子圆,那令他忐忑的两门课程也分别拿到了六十一和六十三分。至于是不是上次的小礼物起的作用尚不得而知。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大家都可以放松心情,开开心心地度过学生时代最后的一个假期。

    兄弟们互相告别,宿舍里又剩下了江逸晨一个人。

    本来他准备马上离开学校回普衡县城,却接到了晴晴的电话。

    电话中,晴晴让他稍等两天,到时陪她一起走。公司春节放假十天,借这个机会,她想回乡下瞧瞧爸妈。

    这个要求自然得答应,江逸晨也正好做做临行的准备工作。

    首先给去苗圃的廖老头儿拜个早年,顺便带去两瓶粼江特曲和十来斤牛腱子肉奉上,廖老头儿喜上眉梢,这次连客气话都不说了,直接收下。也爽快地答应了帮小江照看一下地里的作物。

    江逸晨随后又给麻辣烫店备足了调料,包括张凤兰负责的千层饼。

    过年期间,店里打算歇业一个星期。一年的忙碌,难得有个休息的时候。吴大娘准备带着孙女在城里四处走走,还有逛逛庙会什么的。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当然得让大伙儿都舒心。

    为此,除了结算清楚工资以外,店里还给张凤兰和褚连贵分别发放了两千元和一千元的红包,数额不大,主要是因为二人的工作时间尚短。明年的春节肯定就不止这个数目了。

    至于两位主要合资人,则进行年前最后一次分红,每人两万元,其余的仍留做店铺流动资金。

    至此,经过两回分红,加上盛煌的出场费,再刨掉前期花销和给来顺儿喜子预支的工资,江逸晨的个人银行卡上已经有了四万多元的资金余额。

    盛煌那边也放假了,陈主管给他打来电话,告诉他过完正月十五后恢复正常营业,新的表演安排届时等通知。

    江逸晨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规划,魔术表演这块儿差不多也该告一段落了。他考虑一番,决定下学期再做一两个月就去找陈主管提出辞职。

    二十八号上午,按照约定的时间,丁雨晴从出租屋中收拾好行装,来管理学院找到江逸晨。

    现在的她,已经渐渐适应了公司财务室的工作,和主管会计的关系处得不错。试用期结束后,成为正式员工,并与公司签订了两年的正式聘用合同。

    这回过年,破例拿到了一笔两千多元的年终奖,也是主管会计帮的忙。据说之前的员工,入职时间在三个月以内是不可能有额外奖金的。

    “我这件衣服就是用奖金买的,好看不”丁雨晴身上穿了一件崭新的蓝色薄羽绒服,用手抻了抻衣袖展示给对方看。

    看着晴晴得意洋洋的小脸,江逸晨感到很好笑。不过刚刚上班有了收入的年轻人大多都有这个心态,不足为奇。

    “好看,晴晴是大姑娘了,可真能干。”他夸奖了一句。

    “嘻嘻,我给爸妈还有舅舅都买了礼物呢。”丁雨晴继续夸耀,拍了拍鼓鼓囊囊的背包。

    “好,晴晴成绩不小,值得奖励,走,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吃午饭去。”江逸晨说道,同时把自己的行李收拾好,并查看了一下提前买好的船票。

    船票下午一点半的,午餐后直接前往粼江港客运码头。

    “什么好地方啊”晴晴好奇地问。

    “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出发。”江逸晨卖个关子,提起自己的背包,锁好房门,带着晴晴往学校北门走去。

    两人一路来到合林路上的麻辣烫店门前,这个时间铺子刚刚开始营业。

    “鼎香园,这里很有名吗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啊。”丁雨晴打量着这个门面普通的店铺,麻辣烫,她对这种食物的感觉就是一般般,谈不上好坏。

    “小丫头,你没听说过的事情多了。走,吃饭去。”江逸晨说了一声,大步走进店中。

    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外来打工者都返回老家。所以现在整条街上的商铺生意都清淡了许多,客流不及平时的一半。

    即便如此,麻辣烫店大厅里也就仅仅只剩下一张靠里的空餐桌。

    这样正好,要不然还得带着晴晴到楼上吃去。江逸晨想着,直接走到空餐桌前,把背包搁下。

    “小江来啦,打算什么时候回家啊”吴大娘用毛巾擦着双手,过来打招呼。

    “下午一点半的船票。来,介绍一下,这是晴晴,我的表妹。这是吴大娘。”江逸晨说着,招手示意晴晴过来,并接过她的背包。

    “吴大娘好。”丁雨晴微笑着问候道,同时四下打量店内的环境。

    “呦,这闺女,长得可真俊哪。来,坐这儿,想吃什么,大娘给你做。”吴大娘由衷地赞道。她一瞧面前的女孩儿,就觉得非常喜欢,。

    她拉过一把椅子,用毛巾在座面上仔细擦了又擦,拿给晴晴坐。

    这时,身穿白色工作服的苏晓佳端着一大托盘的鱼丸从厨房中走过来,搁到柜台边的架子上。

    第九十二章 带晴晴去鼎香园

    江逸晨见苏晓佳出现,连忙冲她招了招手,叫到身边,介绍她和丁雨晴认识。

    苏晓佳打量着眼前这位与自己年龄相仿,梳着双马尾辫的漂亮女孩儿,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复杂的东西,笑容也有点儿勉强。

    丁雨晴则要大方得多,她走近一步,亲热地拉住苏晓佳的手,上下瞧个不停。尤其当她知道对方不能说话的时候,更是觉得心疼不已。

    比较了一下岁数,丁雨晴要比苏晓佳大将近一岁。那自然就是姐姐了。

    既然做为姐姐,那么见面礼是少不了的。她转身拉开背包拉链,从里面取出一个精致的红蜻蜓造型发卡,放到苏晓佳的手中。

    后者望了望江逸晨和吴大娘,腼腆地笑笑收下了。

    女孩儿之间的友情是来得非常快的,不一会儿,苏晓佳的面色就自然了许多,冲晴晴姐姐做出几个手势,问长问短,吴大娘笑眯眯地在一旁帮着翻译。大有其乐融融一家亲的趋势。

    饭馆的食客们见两位漂亮少女在交流,真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于是纷纷停下筷子,目光向大厅后方集中。

    “好了,好了,你们姐妹俩以后有的是机会亲近。先吃饭吧,晓佳妹妹还要工作呢。”江逸晨提醒道,让晴晴坐到座位上。

    “是啊,都不是外人,以后经常过来玩儿。”吴大娘见店内的客人们都在往这边瞧,也觉得不大好。于是带着苏晓佳走去汤锅处给小江二人准备吃的。

    “晨子哥,你跟这家店是什么关系啊这么熟。”丁雨晴压低声音,好奇地问。

    “哦,我是这家店的股东,和那个吴大娘合资做的。”江逸晨解释道,又冲吴大娘补充了一句,串串要微辣的。

    “呦,晨子哥,你都开始做生意啦”丁雨晴很是惊讶,这家店虽然看上去并不大,但终究不是那些马路上的摊子可以相比的,估计得投入一笔相当数额的资金。

    “小本买卖,不足为道。”江逸晨说着,从桌面竹筒中取出筷子递给对方。

    不多时,苏晓佳将两个麻辣烫串串盘子端上桌,蔬菜土豆莲藕蘑菇鱼丸虾丸,品种繁多,什么都有。

    丁雨晴谢过了晓佳妹妹,开始品尝。

    一块藕片进嘴,轻嚼两下,她的眼睛顿时睁大。没想到这毫不起眼的麻辣烫,竟然如此美味。怪不得晨子哥说这里是个好地方哪。

    “嗯,好吃。”她顿时感觉胃口大开,也顾不得讲究许多,劲头儿十足地开动起来。

    “慢点儿,慢点儿,没人跟你抢。真是个馋丫头。”江逸晨看着她的模样,不禁莞尔。

    满满的两大盘子串串,在两人风卷残云地攻势之下,迅速消失殆尽。

    丁雨晴吃下了最后一块土豆片,心满意足地靠在椅背上。吴大娘又体贴地端来两杯茶水。

    “晨子哥,这里的东西真好,我以后要经常过来。”丁雨晴小口饮着茶水,意犹未尽地说道。

    “呵呵,没问题,有空儿你来就是了。”江逸晨说着,把盘中剩下的两颗鱼丸消灭。

    就在这时,张凤兰端着大竹簸箩从通道中经过,浓郁的香气散了一路。

    “好香啊,晨子哥,这是什么”丁雨晴抽抽鼻子问道。

    “哦,葱香千层肉饼,店里的另外一项产品。”江逸晨转身,透过落地玻璃窗望了望外面的情况,只见顾客们和往常一样,蜂拥而至,纷纷抢购。

    “千层饼,那个,我,也想尝尝。”丁雨晴请求道。

    “你。。。”江逸晨看了看她,又扫了一眼桌面上的大堆竹签子。目光中满是诧异。

    “偶尔的嘛,人家又不是天天这样。”丁雨晴的脸色微微一红,有点儿不大好意思。

    江逸晨叹了口气,只好起身到外面弄了一份儿千层饼,用刀切成两半。

    “哇,真香。晨子哥,你们这家店实在太厉害了。”丁雨晴香甜地吃着外酥内软的千层饼,还不时地称赞。

    “我说晴晴,你也是大姑娘了,平时可得注意饮食,我们班上有个女生,年纪轻轻的就长了个水桶腰,总被男生们拿来开玩笑,很痛苦呢。”江逸晨摆出哥哥的架势,语重心长地教训起来。

    “哎呀,我知道啦。我在公司每顿只吃一点点的。”丁雨晴回应道。她联想起公司那乏味儿的盒饭午餐,不禁蹙起弯弯的淡眉。

    “呵呵,单位吃得差,到这儿找补来了。好了,自己平时注意点儿节制就行。”江逸晨笑道,一抬头,发现苏晓佳站在桌边,好奇地参观这位贪吃的姐姐。

    “你晴晴姐今天早上起来就收拾行李,下午还要坐船,体力消耗大,所以得多补充补充能量。”他给晴晴找了个合适的理由。

    苏晓佳抿嘴笑了笑,点头表示理解,然后把一个小东西放到桌面上,打手势示意这是送给晴晴的。

    丁雨晴定睛一瞧,这是一只由花蛤壳粘成的松鼠,造型活泼可爱。

    她拿在手中,左瞧右看,十分喜欢。

    “这是晓佳自己做的。不错吧。”江逸晨解释道。

    “嗯,做得真好,谢谢妹妹啦。”丁雨晴取出一张手绢,将贝壳松鼠裹起来,收入背包中。

    用餐完毕,江逸晨与吴大娘张凤兰褚连贵几人挨个拜早年,祝福各家各户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苏晓佳也暂停了工作,与刚刚认识的晴晴姐比划着手势。结果闹得一帮客人连声催促。

    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了,江逸晨与众人挥手告别,带着晴晴离开鼎香园,向港口方向行去。

    连续乘坐轮渡长途汽车,一路上还比较顺利,下午五点半钟左右,江逸晨和丁雨晴回到普衡县城的家中。

    “爸,我回来啦。”

    “舅舅,我也来啦。”

    江国铭系着围裙,正在厨房中忙碌,闻声赶紧出来开门。

    虽然昨天已经提前接到了电话通知,但此时见到二人,仍是忍不住一阵惊喜,眼角的鱼尾纹似乎都被舒展开。连忙招呼着将他们让进屋。

    许久不见,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家长里短,嘘寒问暖,不再细表。

    第九十三章 下乡过大年

    江逸晨和晴晴回到家中,与父亲一起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三人一块儿收拾洗刷完毕,然后来到客厅,坐到沙发上看电视。

    “爸,这是羊绒毛衣,还有呢子大衣。你试试,瞧瞧合身不”江逸晨从背包中取出上次去百货商场买的衣服。

    “你小子,买这么贵的东西干啥我又不是啥金贵人。”江国铭拿起衣服包装袋瞧瞧,两样都是电视上经常打广告的国产名牌,听说价格不菲。不禁蹙起眉头。

    “舅舅,晨子哥现在做生意开饭馆呢,可厉害了。”丁雨晴坐在江国铭身边,亲热地拉着他的胳膊,还把晨子哥的老底儿给泄露了。

    “啥,怎么又做上生意了上次不是听你说耍魔术呢吗。搞这么多花样,学业还要不要了”江国铭感觉儿子越来越不务正业,这个必须得敲打敲打。

    “爸,其实也没啥。我在外面当魔术师,工资很高。这不有了点儿结余,我又不想花在吃喝玩乐上。正好赶上一个朋友要开小饭馆,就投了点儿进去,平时都是她们负责经营,我甩手不管的,就只等着拿分红。目前生意还不错,节前分了不少。爸,你试试,不合身我还拿去换呢。”江逸晨解释道,同时把衣服的包装袋打开,让老爹试穿。

    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江国铭无奈只好站起身,任他摆弄。

    “晴晴,你个臭丫头,多嘴。”趁老爹转身,江逸晨瞪了晴晴一眼。

    丁雨晴毫不示弱,冲他回了一个鬼脸。

    “舅舅,挺合身的,呀,这料子真好,摸着真舒服。”晴晴也在一旁帮着整理衣服。

    江国铭摸了摸新衣,非常舒适的手感。他舍不得多穿,脱下来收到衣柜中去了。

    待他坐回沙发上,江逸晨将自己本学期的成绩单奉上,最低的八十六分,还有三门课程达到了九十多分。

    江国铭拿着这份儿优秀的成绩单,倒也放心了,轻轻点了点头。

    “舅舅,这是我给你带的。电视上说调理身体的效果可好了,瞧瞧喜欢不”晴晴锦上添花,将两盒包装精美的滋补保健品搁到茶几面上。

    “呦,晴晴长大了,还知道孝敬舅舅了。呵呵。”江国铭拿着包装盒,乐得合不拢嘴。

    “爸,你也太偏心了吧,到我这儿就问过来查过去的。晴晴拿来的就啥事儿都没有。”江逸晨故作不忿地抱怨道。

    “你个臭小子,打小就淘气,可让我没少操心。当然就得严格要求一些。”江国铭不以为然地回应。

    嘻嘻,丁雨晴抿嘴笑着,得意地望向晨子哥。

    江逸晨摇摇脑袋,只好作罢。

    不过还得找个机会跟晴晴说说,当前保健品这些东西太虚,生产厂家的大部分成本都花在打广告上,至于成品究竟有多少营养成分和效果,谁也说不清。

    相对而言,购买原料还让人感觉踏实一些。

    丁雨晴在舅舅家中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就起身去磨盘子村了。

    磨盘子村位于普衡县城西南方向三十公里外,距离倒是不算远,只是后半段路不好走,尤其是到了村级的碎石子路,因为没钱,年久失修,地面更是坑坑洼洼的。

    所以一路花费的时间并不短。

    江国铭计划大年三十和儿子在自己家过,初一初二去几个老朋友家中拜年串门子。初三再前往磨盘子村,和妹妹妹夫聚一聚。

    在这之前,先去城中心的大超市采购一些礼品,以备下乡之用。到时候总要给相关的亲戚邻居意思一下,大过年图个好兆头。

    当然,这些东西选实用的就行,乡下人可不兴那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

    父子俩推着满满的购物车,来到结算台,经过算账,总共是一千多块。

    江逸晨阻止了父亲掏钱包的动作,自己取出银行卡付了帐。

    出门之后,面对父亲的抱怨,他赶紧又解释了一通自己投资的那个饭馆生意如何兴隆分红也容易等等理由。

    年三十终于到了,国人迎来了最热闹的一天。

    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县城的管理自然没有大城市那么严格,大街小巷,四处都充斥着硫磺的味道,伴随着大大小小的爆炸声,再加上孩子们呐喊,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夜幕也不再像往日那般沉寂,无数火星发出滋滋的响声窜向高空,然后绽开巨大的礼花。五颜六色,美不胜收。真是应了那句话,火树银花不夜天。

    包饺子看春晚,这是每年除夕不可或缺的节目。父子俩在谈笑声中不知不觉间迎来了马年。

    初一初二,江逸晨陪着老爹出门四处拜年,叔叔伯伯阿姨奶奶地一通叫,笑容时刻挂在脸上,一天下来,面部的肌肉都有些发僵。

    初三,父子俩带着大包小包,下乡去磨盘子村,一路颠簸,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姑姑姑父。

    姑姑看上去老了许多,脸上眉角的皱纹明显加深。不过精神还算不错,见到哥哥和侄儿,满脸堆笑,殷勤地招呼。

    姑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不善言谈,只是屋里屋外地忙碌,准备招待客人的食物。

    姑姑家过年的吃食,主力就是新宰杀的一头土猪,整个喂养过程没有用一点儿成品饲料,完全就是粮食和猪草。味道自然与城里超市中的货色不可同日而语。

    一顿红烧肉吃下来,江国铭父子俩都是赞誉有加。另外院子里散养的芦花鸡也被宰了一只,做成辣子鸡丁端上桌,味道也同样不错。

    这也是姑姑家里能拿得出的最好的东西了,平时可舍不得吃。

    接着又是在村里四处串门子,远的近的,只要沾亲带故,都得走上一遍。大人小孩的,送上一份儿礼物,家家户户图个开心喜气。

    来顺儿和喜子闻讯找上门来,非要拉着江逸晨和他爹去家里吃饭。

    就这样,在磨盘子村住了四天,每天都是这么渡过,热闹归热闹,可也很辛苦。

    怪不得有人说过年休假比平时上班还累,此言果然不虚。江逸晨暗暗感慨。

    第九十四章 寒冰空间升级

    初八清晨,江国铭父子带着丁雨晴,与姑姑一家告别,一起离开磨盘子村返回普衡县城。

    本来,江逸晨的寒假还有一段时间,但晴晴要赶回公司上班,江国铭不大放心让小丫头一个人上路,干脆让儿子陪着她回粼江算了。

    江逸晨瞧着家里也没有什么大事,粼江那边还有生意需要照料。于是便同意了。找城里的售票点买了初九的轮渡船票,准备次日动身。

    当天夜里,江逸晨洗漱完毕躺在床上,看了一阵子杂志之后,感觉倦意袭来。于是关掉台灯睡觉。

    迷迷糊糊中,他感觉胸口处传来阵阵颤动,然后一股子凉气随之涌出,迅速传遍全身。江逸晨一惊,困劲儿随之消退。

    这与上次发现寒冰空间的动静很相似,有了以往的经验,他倒也并不十分恐慌。

    可能是空间中要发生什么变化。一念至此,他保持静卧不懂,闭眼集中精力,脑海中顿时出现了空间中的情景。

    冰溜子冰墙形状依旧,不过整体却在抖动,冰墙上的流光也加速流转,使背景变得光怪陆离。

    暂时看不出什么,但用意念查看空间还是很费精力的,江逸晨随即放松精神,关闭脑海中的图像。

    凉意还在不断涌出,虽然不舒服,但以他的体质承受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约经过了二十分钟,颤动终于停止了。

    他等了一会儿,依旧没有动静,然后继续对空间进行查看。

    冰洞中,几根冰溜子掉落在地面上,摔成几截。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没有大的变化。

    等等,不对。当他的意识扫过入口处附近一面冰墙的时候,赫然发现那里出现了一个洞口,往里延伸。

    这是怎么回事儿,寒冰空间总面积只有一间普通教室大小,这么长时间以来,里面的每个位置自己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原先根本没有这个洞口。

    难道,里面拓展出新的空间了或者换句话说,寒冰空间竟然还可以升级

    想到这里,江逸晨大感兴奋,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精力一分散,脑中的信号随之消失。

    待他将精力再次集中,查看那个洞口,却发现意识只能到达洞口边缘,却无法深入。

    他打开台灯,撩开内衣,查看胸口。

    只见那个浅浅的银色印记还是老样子,不仔细根本看不出来。

    手抚印记是进入寒冰空间的唯一方式,那么,要不要进去瞧瞧呢。

    长久以来,因为空间中温度寒冷,只有零下十几度,所以他很少直接进去,只是用意念控制的方式存取物品。

    但这次不同,里面有了新的变化,也许还有什么未知的新东西,不搞个清楚实在让人难耐。

    想到这里,江逸晨起身走向衣柜,找来厚毛衣毛裤穿上。他的体质甚好,抗冻能力也强于普通人,所以棉衣之类的就用不上了。

    另外不知道新的空间里面有没有光亮,他拉开抽屉找了一只手电筒,拿在左手中。想了想,又把抽屉里的一把折刀装进裤兜,以防万一。

    准备完毕,江逸晨关上台灯,躺回单人床。用右手中指食指抚摸到了那个银色印记的位置。

    刷地一下,他眼前一黑,进入寒冰空间。

    眼前很快又亮了起来,四周情景依旧。他的目光一扫,很容易看到了那个新出现的洞口,于是快步向那里走去。

    走到近前,看清楚了,洞口高度达一米六左右,里面没有光线,黑黢黢的。

    江逸晨打开手电,往里面照,发现洞中内壁均由青色的岩石构成,与普通的山洞似乎没什么大的区别。

    他不再犹豫,一低头走了进去。

    这时感觉身体接触到一层薄薄的阻隔,但是力度不大,被轻易穿过。

    他转回身,用手电探查这层阻隔,目光所及,却毫无踪迹。伸手一试,明显能感受到,看来这阻隔是透明无形的,将两边的空间分开。

    他站直身体,手电光柱向周围扫射,这时才发现,原来这并不是一个洞,而是一条一米多宽的通道,高度两米四五的样子,蜿蜒向前方延伸。与刚才进来的位置大约呈平行状态。

    换句话说,这条通道其实像条主干路,原先的冰洞则是它身上的分支。

    通道后方几米远处就是石壁,无路可走。看来只能向前。

    另外,这里的温度比冰洞高得多,直觉上属于常温状态。这倒是好,可以用来存放一些怕冻的东西,以前此类物品就只能放在泡沫箱子中,上面盖上厚厚的保温棉被,就像卖冰棍的小贩一样。

    江逸晨慢慢往前走,感觉有点儿像小时候,与伙伴们用木棍挑着燃烧的油毡,进地下室防空洞探险的情景。后来才知道那叫人防工程。

    大约走出了十几米远,就来到了通道的尽头。就在这里,左手边出现了一个新的洞口,光线从里面泻出。

    原来这儿别有天地。江逸晨内心一阵兴奋,关掉手电,上身微微前倾,快步进入。

    同样,这里也有一层轻微的阻隔,和刚才的感觉一模一样。

    穿过去,顿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新的寒冰空间出现了。

    冰洞的面积相比原先的略小,大致呈圆形分布,冰墙冰穹顶冰溜子,流光,各种奇形怪状的造型,都是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过,这里有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所有的冰均呈

    海岛农场主第18部分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