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作者:庭外红梅

    分卷阅读43

    见王玥真的没有生气,她们这回没有再批评王玥的诗,而是开始指导他如何写诗了。

    事实上王玥拿来的题目并不是私塾的先生给他选的,而是他自己从书店买来了朝廷出版的近五年内科举的题目,并且,除了官方出版,还有从私塾里先生那里借来的,他自己亲手抄出来的抄本。

    稍稍对比一下,王玥很快就发现了出题的规律。

    科举考试中试帖诗的题目主要分为几大类,要么是用来给皇帝歌功颂德,要么写景,写花草树木,写人,这些题目都属平常,主考官既不会因为这些题目犯错,但也不会因此而出彩。

    再胆大一些,有抱负一些,想要藉此出彩的则会根据朝堂上的大事来出题,比如今年朝堂之上吵得最多的便是和亲之事,还有西北的大旱。

    如果要写和亲,那么王昭君必然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借古喻今。

    如果要写大旱,那必然是悯农,让考生抒发一下对灾民的同情之心。

    当然如果主考官胆子小一些,不愿意在题目上出差错,自然会选择四平八稳的题目。因为出题出错了而获罪的主考官又不是没有,他们自然是要小心一些。

    所以,这些写景色写花草树木的诗王玥也准备了一些。京城周围的景色无非是香山之类的,写花草树木肯定也是春天的花花草草,描写山景花草的诗古往今来来多的很,王玥拼凑了几句,虽不会被呵斥为一窍不通,但是若想会成为出彩却也极难,不过他的诗在几姐妹的修改之后一下子从庸俗变得生动起来。

    王玥看着纸上重新誊写的诗,心中十分高兴,经过修改,原本三流的诗硬生生的拔高到了二流,虽说还不算得上是一流,但是一流的诗原本就稀少,更何况考场之上更难出一流的诗,打从隋唐设立科举以来,能被称为一流的试帖诗统共也不过是一两首而已。

    即便是他倒霉碰上了他这一场出了一首可以流传千古的一流诗,但总不会一场出个十几首吧,把这诗写出来,排上前几是极有可能的。

    二流的诗足够在考场之上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这下子院试基本上已经准备妥当了。

    经义题完全靠运气,碰到自己熟悉的题自然是能够考的好,碰到不熟悉的也只能够自认倒霉。

    提前预备没什么意义,至于策论,他也准备好了两三篇关于边境之战跟治理旱灾的策论,至于会不会考那就看主考官的态度。

    反正能在顺天府当知府的,要么是跟致都一般不畏强权,是个强项令,再要么是个长袖善舞的笑面佛。

    如果主考官是个跟致都一般的强项令,他若是选择四平八稳,必然不会为主考官所喜。

    若主考官是个笑面佛,他要选择出格一些也必然会被主考官厌恶。

    看来要想考个好,还是要先打听一下考官的态度才行啊。

    这时候王玥就不免感叹自己幸好接受了贾政的邀请,以贾家在朝堂上的地位,肯定是知道主考官的性格的,针对主考官的态度选择答案,对他来说不像以前想的那么难了。

    见王玥对于她们的批评虚心接受,这让姐妹们十分高兴,王玥临走的时候她们又送了不少平常写的诗集。

    对此王玥是欣然接受,以前他只知道薛宝钗和林黛玉是有名的才女,但真正和他差距到什么程度王玥却是不清楚的。

    而今天接触之后王玥才发现论起诗文来他和这几个女子相比,当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绝对是天壤之别。

    这可是现成的老师,而且她们绝对不会对自己藏着掖着,这样送上来不用任何花费而且尽心尽力的老师他当然不会放过,只待考试结束,他又要多往贾家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既然大家都选择架空,那我就改一下吧!

    第35章 考前准备完毕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留在贾家,面对贾政的邀请,王玥自然只是面上推迟几句,随后便点头答应了。

    邀请完王玥留在他名下的院子里准备考试,贾政还待要说几句别的话,但是他一贯做足了严厉的大家长的模样,要真让他慈善起来,他反倒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而且到底不是自家子弟,也不好像宝玉那般直接开口便骂,因此他也只是不干不痒的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又问了几句功课,便让王玥出去了。

    王玥告辞出门,便见外头的廊下站了几个中年书生正对着一株芭蕉品头论足,见他从贾政房里出来,便有一人笑着伸手招呼道:“玥哥儿,过来!”

    王玥笑着走过去,恭恭敬敬的行了礼,这些人虽然跟他并不是正经的师生关系,但是的的确确实实是指导了他的功课,叫一声老师,对他们执弟子礼也不为过。

    这几位中年书生并不避让,结结实实的受了王玥的礼,这才扶他起来道:“玥哥儿来此,看来是接受东家的好意了。”

    “东家那个院子距离礼房极近,不过是几步路的功夫,到时候不必来回奔波,你也省了不少功夫。”

    “那个院子我去过,比较幽静,适合安心读书,你去了之后去老老实实的在院子里读书,万勿贪玩,误了功课。”

    “是,先生!”

    “玥哥儿的文章已经有了几分火候,若说过乡试还差上一些,但小小的院试绝对能过。”

    “这只是其一,二则玥哥儿乃是县试案首,知府大人在录取考生的时候定会考虑到这点,到底是县令亲选的案首,到时候即便不能够像县试那般排在第一,也绝对能占到前五。”

    这一点众人都点头同意,官场之上讲究的便是你来我往,互相留面子,王玥这个县试的案首是文安县的县令亲自选出来的,若是在乡试中不能够占到前五,甚至被刷下来,这岂不是说文安县的县令是个有眼无珠的?

    顺天府的知府宋平章要是敢这么做,文安县的县令绝对会成为官场的笑柄,他们俩立刻就会成为死仇。

    而那个县令据说也是后头有人的,平白给自己添了一个敌人,只要宋平章不傻,他就绝对不会这样干。

    这也是王玥当时为何非要出个风头,全力夺取案首的原因,只要能占据一次第一,以后的考试都能够有优势。

    寒门子弟想要走通科举之路原本就是难上加难,他自然要为自己增添砝码。

    陪着这几位老师们说了几句话,王玥便从袖中拿出了刚刚在后院中修改好的诗,让他们过目。

    林黛玉等人的文采是足够了,但在考场之上还有种种忌讳,这一点她们肯定是不知道的,而王玥虽然已经尽力了解,但难免有疏漏,自然是需要他们这些过来人帮忙检查一下。

    再有一则,王玥准备的悯农诗并未交给林黛玉等人修改,她们都是国公府的大小姐,哪

    分卷阅读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