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7

      丫鬟宅斗指南 作者:沁羽

    分卷阅读507

    秦雨青转过身垂泪:“不会很痛。这一年多来,我也亲眼所见,膝下无子女的甄世宜夫妇对涓涓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她们不会薄待涓涓的。等郑大人出狱后,我和他再一起去找涓涓!”

    许文辰生气地说:“秦姐姐,你一切都在为郑大人着想,可他为你想过多少,做过多少?”

    秦雨青流泪浅笑:“他为我想的做的很多很多,都在我心里。文辰,这些事,等你再大一些,就会明白了。你别劝秦姐姐了,以后还得麻烦你继续去紫禁城外打听朝堂上的消息。”

    许文辰不满地“嗯”了一声,觉得秦雨青真的很傻。

    紫禁城西暖阁,丰裕帝在批阅奏章,一份份都是弹劾郑明俨的。刘公公来报:“皇上,万大人来了。”

    “让他进来。”

    因为吴旁骛写的那份假奏章“臣万弹佑错怪了郑明俨,郑明俨无罪……应当释放”,万弹佑着实被皇帝批了一顿。

    最后万弹佑顺着皇帝的意思接一句:“要是再有这等事,不用皇上降罪,臣自己去刑部领罪。臣告退。”

    回去的路上,万弹佑苦思冥想:这份假奏章是谁冒充我的名义写的呢?能进我书房的只有旁骛和打扫书房的奴才。可是奴才不识字,旁骛的笔迹和我的不一样,不可能是他们。那就是政敌派人潜入了我的书房。

    万弹佑回到万府后就命人请锁匠给书房换锁,还把书房的窗户装修一番。吴旁骛见到这情景和万弹佑难看的脸色,想到大概了:万弹佑肯定知道假奏章的事了。希望皇上就此对万弹佑起疑心,放郑大人一马。

    可是,不谙政事的吴旁骛希望落空,她不知她那些充满希望的小小计策只是螳臂当车,阻挡不了万弹佑罪恶的阴谋车轮去碾碎正义。

    朝堂之上,郑明俨被万弹佑的同党骂得狗血淋头,每日如此。而丰裕帝对郑明俨的怀疑也是日渐增加,无法消除了。

    令丰裕帝怀疑之外的还是怀疑:爱妃董贵妃和郑贵妃隔三差五地问他什么时候放了郑明俨。

    关于两位贵妃为郑明俨而向自己请求宽恕的原因,丰裕帝想要弄清楚。他先去郑贵妃居住的翊坤宫。

    “臣妾参见皇上。”郑贵妃行了礼。

    “素素,快起身。今日朕来,就是问你,为何总是为郑明俨求情呢?”丰裕帝开门见山。

    郑贵妃也毫不掩饰:“回皇上,永续二年冬,……郑明俨救了臣妾一命……臣妾与郑明俨同姓,为表感谢,与郑明俨义结金兰,成为兄妹。如今义兄有难下狱,义妹理当为义兄求情。皇上,臣妾相信,义兄郑明俨绝不是坏官,是受了冤枉。皇上,臣妾再次恳求您为郑明俨一事三思,莫因一时怒气而降罪于他。”

    “素素,你说得合情合理,朕明白你的心思了,你在翊坤宫好好玩折纸,别再管政事了。”丰裕帝对郑贵妃说得很简单。

    郑贵妃却感觉到丰裕帝根本无心听他的劝言,心中失望感丛生。

    丰裕帝再到了董贵妃的承乾宫。来到承乾宫后,见花匠们搬来一盆盆从未见过的树苗堆满整个承乾宫,而自己赐给董贵妃的牡丹、芍药、月季却被放在了角落。

    丰裕帝走近树苗闻闻,有股奇香,令人神清气爽,这股香暂时让他从“叛贼郑明俨”的事情中走出来。他随意问一句:“这种树苗叫什么名字?产自哪儿?”

    小花匠为难,犹豫了一下:“皇上,这种树苗叫菀馨,产自莞州。”

    丰裕帝赫然而怒:“莞州,那不是罪臣郑明俨的家乡吗?为何承乾宫全部种他家乡的树?都给我搬出去,烧了!”

    一太监告诉丰裕帝:“皇上,菀馨树是董贵妃娘娘的最爱,董娘娘只要闻到菀馨树味才精神百倍。若烧了这些树,只怕董娘娘要责罚奴才们了。”

    丰裕帝收了怒气:“董贵妃喜欢,留下这些树吧。”

    太监松了一口气。

    丰裕帝走进董贵妃的卧房,发现都是菀馨树叶。尽管丰裕帝憎恨郑明俨,连带着讨厌菀馨树,不过既然他的爱妃喜欢,那就随她吧。

    董贵妃正坐在床上喝药。丰裕帝坐在董贵妃的床边,问:“为何董贵妃的病情屡不见好?”

    太医为难地回答:“皇上,董娘娘是忧思,抑郁,导致心绪不宁,晚上噩梦频频。奴才的药只能控制病情,关键得看娘娘自个摆脱伤心情绪啊。“

    “皇上,您什么时候放郑大人出狱?”病中的董贵妃没有舒缓丰裕帝烦闷的心绪,开口就是郑明俨。

    丰裕帝故意说:“爱妃一直问郑大人。”

    “那是因为臣妾为皇上担忧国事啊。”董贵妃争辩。

    丰裕帝示意所有宫女和太医都退下,只留下他和董贵妃,反问她:“可你担心的就只有郑明俨这件国事吗?”

    董贵妃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就说:“皇上,臣妾不懂其他的。”

    丰裕帝没回话,拿起董贵妃书桌上的几首诗,念了一遍:“

    《思》,《念》,《恋》,这都是爱妃写的诗吗?”

    “臣妾日夜思念皇上所作的诗。”董贵妃起身说。

    “朕除了上朝,来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爱妃的承乾宫了,爱妃怎么还写这么多忧思的诗呢?”丰裕帝说:“朕奇怪,爱妃的每一首诗都有三个字,正直的“正”,明白的“明”,表演的“演”,“正明演”,三字与罪臣郑明俨的名字同音。”

    董贵妃意识到丰裕帝已经注意到诗中的秘密,急了,想把诗抢过来说:“臣妾不准皇上偷看臣妾的诗了。”

    丰裕帝没让她把诗抢走,而是继续说:“第一首《思》藏头诗,思郑明俨,第二首《念》藏尾诗,念郑明俨,第三首《恋》,姑且说藏身诗吧,恋郑明俨。哼!朕都知道了,你为何对郑明俨是否出狱的事情纠缠不休。”

    董贵妃一下子跪下:“皇上,你误会了,臣妾只是借用这几个字作诗,用得比较频繁罢了。别无它意。”

    “它意是什么?它意是有一晚你违禁出宫入狱,支开狱卒,探视郑明俨。孤男寡女,你和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丰裕帝问。

    看来丰裕帝的锦衣卫没有把实情全部抖落出来,否则不堪设想,那晚也实在太难堪。

    董贵妃哭成个泪人儿:“臣妾想亲自去审讯郑明俨,皇上却对臣妾这般怀

    分卷阅读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