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

      流光转 作者:风动荼蘼架

    分卷阅读10

    ?”

    李煦道:“薛元翰随三皇子去了辽东,若要退亲,只有昌邑伯走一趟余家。而这两日昌邑伯却称病不出,这是薛家在说他们不同意!你若让太后逼着,把这门亲事做成,日后受苦还不是媛儿吗?京城的青年才俊不知凡几,又何苦非要嫁到薛家!至于太后,她打的是贤妃的算盘吧?”

    福宁白了李煦一眼,说道:“有你这么说母后的吗?”

    李煦道:“无论太后如何打算,我想的都是媛儿。找个对她好的,日后她才能过得好。”

    福宁思来想去,最终还是缓缓点了点头。

    转眼间,春暖花开,脱下厚厚的冬装,人也都变得松泛起来。福宁长公主自家里的一番闹腾之后,便去向太后说明情由,要为李静媛另择佳婿。虽然李静媛苦苦相求,但福宁铁了心要为女儿的终身谋算,不能再如自己一般,表面风光,内心凄苦。李静媛不理解李煦的一番苦心,由此而更深恨父亲。

    这一日,宣惠算着三皇子应该要回京了,便早早到了崇文馆。一进门却碰到了淳王世子梁璿。堂兄妹见礼过后,宣惠问道:“璿哥哥可曾见到我三哥?他应该回来了吧?”

    梁璿笑道:“我不曾见到三皇子。不过听说他在辽东被什么案子给绊住了,皇上命他督办,只怕还要晚些时日才能回京。”

    案子?宣惠飞快地思索起来。她记得前世书中所载,西北大乱之前,辽东的大案唯有田登文手下夺人/妻为妾一事。个中情由牵涉甚多,又有几条人命在里头。在朝堂上因为张、田两家党争,最终田家落败,田登文被贬云南。

    可是这件事?只是宣惠已不记得当年的梁瓒是否督办此案。

    ------------

    第十一章 书信

    田登文的心腹马溱自小就跟随起左右,勇猛异常,常常在田登文行军时担任先锋。随着田登文权柄日重,关外海西部对关内百姓时有劫掠,朝廷现今几乎完全倚重田登文来守卫辽东。也正是如此,贵妃才能不那么忌惮太后和皇后,在后宫中为二皇子谋划。

    马溱此人最大的弱点在于好色,若有入眼者,无论是待字闺中还是已做人妇,都要想方设法占为己有。而他又非常无情,常常将不再喜欢的姬妾赏给部下。

    此案中的女子是都司治所辽阳府一个小吏的妻子,一日在家门口找货郎买针线时被路过的马溱瞧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非要占她为妾不可。

    初时马溱尚有耐心,找人去告诉那小吏写放妻书。谁知道小吏与妻子恩爱非常,不愿离弃,便商量着送妻子回娘家躲些时日。刚出城门便碰上了马溱的家仆,将小吏一顿狠揍,抢了他的妻子送到马溱府上。

    那小吏虽然人单势弱,可也不愿就此罢休。他一纸诉状告到辽阳府,可知府为了给马溱人情,反而把小吏毒打几顿,扔出门外。

    捡了一条命回来小吏并没有作罢,他养好伤后便到了济南府,将马溱和辽阳知府一并告到了山东按察使司。可惜山东按察使并不想得罪田登文,也不想授人以柄,遭御史弹劾。于是他便派人将小吏送回辽阳,暗示知府田登文想保住马溱,速速了结此案。知府自以为得计,便秘密派人将小吏毒死了。

    小吏妻子听闻丈夫一路告状,吃了不少苦头,又不明不白地死了,心肝俱裂。一次和马溱独处的时候,她便用匕首刺向马溱,却被他反手刺伤。马溱大怒,把她剥光了衣服绑在庭院里,让所有的姬妾观看,让人用鞭子活活地抽死了她。

    小吏的妻子虽然失贞,却是烈女。宣惠在前世也曾听过她的故事,唏嘘之余,也感慨王朝末世吏治法度崩坏,百姓含冤一至于此。

    前世今生,听故事的人却要改变故事的结局。

    前世,承恩公抓住这桩命案,纠集数个御史连续弹劾田登文御下不严、勾结法官、私设刑狱、干扰刑讯等罪状。元和帝因辽东边患不断,而田登文守边有法,只愿严惩马溱,不愿撤换田登文。

    无奈太后逼迫,甚至以病相胁。随后又称田登文在辽东经营日久,连山东按察使都要看他的脸色,长此以往未必不会如唐末藩镇一般势大。贵妃又育有皇子,若来日率兵逼宫,又该如何?

    元和帝终于被说动,将田登文贬往云南。路途中遭遇盗匪,田登文客死他乡。从此之后朝堂上承恩公一家独大,排斥异己,唯知敛财,连西北的赈灾银也大笔大笔地吞,最终酿成了元和二十年的大祸患。

    今生的宣惠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这一切。虽然田登文与承恩公并无不同,都是贪财揽权,视黎民百姓如无物。然而,正因为都是恶人才更需要有人牵制。权倾朝野的后果必然是乾坤颠倒、日月蒙尘。

    这一日午后,宣惠去慈宁宫旁的凤阳阁看端敏,一撩帘子发现和靖也在。

    “二姐整日在长姐这里,也不去找我玩儿!”宣惠很喜欢自己的这两位姐姐,都是温柔敦厚之人。

    “你那里太远了,我呀,忒懒!你就别怪我了。”和靖笑道,随手递给宣惠一颗自己剥好的枇杷。

    宣惠道了谢,边吃枇杷边观察屋里的情形,看着炕上堆的男子衣衫,便知道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长姐这里忙什么呢?乱糟糟的。这会儿太后该午觉起来了吧?咱们去陪太后说说话吧!”宣惠提议道。

    端敏道:“三弟走的时候天还凉着,这两天却突然热了起来。他还要在辽东待些时日,我回禀了太后,从端敬殿收拾了些衣物出来,让人给他送去。你要是嫌乱,咱们去里头屋里说话。”

    宣惠巴不得她这一句,连忙道:“好呀!我留下采薇给她们帮忙。”

    端敏笑道:“哪里用得着你的人!”带着她们进了内室。采薇却是留了下来。

    在内室坐下,和靖小声道:“这时候你可别去触太后的霉头。前几日长公主来说了些什么,太后就发了大脾气,又叫了贤妃娘娘来整整伺候了两日!你难道不知道?”

    宣惠苦笑道:“我如何不知!只是母妃也说若这样就能让太后消气,那也就阿弥陀佛了。”

    端敏笑道:“偏你学得像!来看我写的这几幅寿字如何?准备挑出来一幅装裱了,给太后做寿礼。”

    和靖道:“满宫里长姐的字最好,这寿礼送出来,太后必然喜欢。我就俗气些,画幅鹤寿同春做贺礼。”

    宣惠皱眉道:“你们都有主意了啊?我还没想好呢!你们帮我想想呀?”

    端敏笑道:“你还发愁呀!找首清雅的曲子,到时候坐在高台上,风一吹,飘飘欲仙,曲音随风,不知要多美呢!”

    姐妹说笑间,和靖突然问宣惠:“太后这次生气,说是因为昌邑伯不想让李静媛做孙媳,这可是真的?”

    分卷阅读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