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我妻无盐 作者:水墨染

    分卷阅读34

    放着今日送过来言玄亦的信,初九先前便放进去了,他还没得及打开。

    烛火摇曳,信笺上面只有两个字:明日。

    翌日,朱漆宫墙,金銮殿上,台阶上首是九五之尊,贵气天成,台阶下是文武百官垂首立于两旁。

    “你们看看,朕的儿子上的奏折!”

    梁淮帝面无表情地扔了一本奏折在桌上,张福全心领神会地双手捧起那本明黄色的奏折,下了台阶给朝臣们一路传阅。

    台下一时议论纷纷,各个脸上形容不定。

    “陛下,西滇王的意思,是要向汐州借兵?”兵部尚书赵枢皱眉先开口,八王爷这番做法他实在是看不明白,两地相去甚远,怎么借?

    “陛下,臣以为不可,西胡虽然连年进供,但难保暗里有没有异心。汐州紧邻西胡,边境的兵数向来是只能多不能少!”翰林院学士张之中侧身行礼,他是去年新晋的,急于在梁淮帝面前表现。

    “樾儿,恒儿,你觉得如何?”

    “儿臣附议张大学士。”四王爷态度从容。

    “儿臣,儿臣觉得事出紧急,八弟上奏折定是无奈之举。”褚恒牢记言相同他说的,无论如何,要与四王爷意见相左!

    梁淮帝有意试探,眯眼继续看了看下首的众位爱卿,淡淡开口:“言相?”

    言玄亦出列作了揖,“陛下,臣同太子的想法一致,臣以为八王爷的要求虽无理,但却不可忽视。”

    “怎么说?”来了个新的答案,梁淮帝突然来了兴致。

    “西滇地处西南,山野丛林,蛮子盟落居多,侵犯之事时有发生,八王爷浸润西滇多年,如今才上了这奏折,怕是当真情况不妙。若是不予理会,千里之堤毁于蝼蚁,怕是以后会损我大梁国威。”

    张之中立马接过言玄亦的话,“可是汐州在西北,西滇在西南,两地相去甚远,八王爷这提议本就不合理!”

    “的确不合理,但西滇三面皆是山野,举目无边,土地广袤,唯一相衔之处便是汐州,虽汐州地远,但比汐州更近的又有何处?”

    西滇位置偏野,朝臣大都知晓。说起来,八王爷的生母不过是个侍女,当初梁淮帝是酒醉错认,才有了褚熠。再加之梁淮帝的几个儿子皆是儒雅文气之辈,唯褚熠生的高壮,梁淮帝便是百般看不顺眼,早早打发去了西滇。

    “玄亦,那你说如何?朕是当真的要允了这借兵?”

    “陛下,派兵之事,臣也以为不妥,只是暂未想到还有何其他方法。”

    张之中听了冷哼一声,说了半天,和他意见不是一样么,就知道抢风头。

    “陛下,微臣有一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讲。”新晋户部右侍郎郭献躬身开口道。

    “你说说看,朕不怪你。”

    “微臣立于户部,脑子里便只想着些钱的事。西滇蛮子多,民风便也彪悍,微臣常听闻就连西滇女子都是射猎皆精。”郭献顿了顿,看了看梁淮帝的神色,复又开口,“户部如今亦算是富余,若能拨一些去西滇,令八王爷招一些民兵,便能抵过这一阵。”

    朝臣一片哗然,议论纷纷,这不就是让八王爷拥兵吗?这郭献可真是敢说啊!

    郭献仿若未闻,继续说道,“陛下,蛮子盟落虽多,但常年躲于深山,施几次压便不敢再挑衅。西滇地广贫瘠,只拨这一次,微臣认为无虞。”

    言下之意,这八王爷就算是后面真想拥兵,也是没这个银两。

    众臣终于是明白了郭献的意思,实际上,真正拥兵自重所需的钱粮确实不是户部偶尔一次拨款便能做到的,就如年前初秋,颍城和汐州两地要的粮饷,一旦断了,军心四散,便是压都压不住,更何况还是民兵。

    不过,个中决定,自然还是以梁淮帝的意思为上,于是大臣纷纷察言观色,揣度圣意。

    梁淮帝听了郭献的话只是盯了他一会儿,见他神色自然不露怯意,点了点头,终于舒缓了脸色。

    “嗯,你是叫郭献吧。郭侍郎,你们上官大人平日对朕吝啬的很啊,难得户部出了个愿意给朕花钱的侍郎。”

    “陛下,您这么说,老臣真是难过的很。”一直未开口的上官显向陛下行了个大礼。

    “哈哈哈”梁淮帝被上官显的举动逗笑了。

    随后众臣纷纷附和,嘈嘈杂杂。

    “郭侍郎好办法!臣附议。”

    “郭侍郎不愧是年少有为,能为陛下解忧啊!”

    朝堂之上着实热闹了一阵才停歇下来,梁淮帝因昨夜睡得不好,今早又想着八王爷的事,心思一重,如今突然放松了,便觉得有些累。

    “陛下,关于中郎将之职。。”吏部尚书崔敬见陛下快是想退朝的样子,连忙出声询问。

    梁淮帝挥了挥手,“暂时搁置吧,朕要再想想。”

    “是。”

    “好了,无事便退朝吧。”

    “陛下,臣还有奏。”言玄亦朗声道。

    “什么事?”梁淮帝耐着性子问道,毕竟言玄亦平日奏折上的并不多。

    言玄亦抬首,一脸正色,“陛下,关于京都东陵处,三十二具陈尸之案。”

    第27章

    “关于京都东陵处,三十二具陈尸案。”

    此话一出,朝堂一片静默。谁人不知,东陵乃陛下先祖陵墓,当初迁都时陛下心孝,一并迁来的。如今东陵处竟然出了陈尸,还有三十二具之多!为何如此大案,他们竟然闻所未闻!

    “言相,”大理寺卿周晏站出来说道,“此案发生于东陵边界官道而非东陵正处,陛下乃是万民的陛下,你便是拿此等无聊事来打搅圣上么。”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梁京都,天子脚下,是不是正处有何区别?”

    “言相,大理寺已抓获真凶,你如今一再提起,是想同陛下参一本下官治案不严么?”

    “周寺卿,按礼制,非流案,结案必须上交刑部复核,你可曾上交”

    “大理寺事务繁多,结案有十几日阻滞,也属正常。陛下,且不说言相所言是假,就只说言相竟对大理寺内务知之甚详,臣就想问言相居心何为?”周晏低头对上一鞠,转而看着言玄亦,一脸愤懑。

    “无碍,言玄亦,你继续说。”梁淮帝却是起了心思,举手示意,周晏黑着脸只得忍下不发。

    “元德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东陵边界官道,现三十二具死尸,上报京兆府。”

    “一月五日,京兆府遍查无果,遂上报至大理寺。”

    “一月六日,大理寺卿周晏不曾勘察便结案,抓捕嫌犯一人,未上报刑部便于当日处决,而后案卷皆销毁。”

    “微臣大理寺主簿感百姓之冤,愿附以血书,控大理寺卿周晏徇私枉法,压案不表,求陛下彻查!”

    言玄亦神色凛然,从袖筒里拿出一封血书

    分卷阅读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