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

      重生之大艺术家 作者:排骨菌

    分卷阅读67

    以理解。”

    戚茹不接这个茬,惊讶道:“说话都和以前不一样了,一中果然养人。”以前小黄说话总把脏字带在嘴边,现在学会了挤兑人,可谓巨大的进步。

    小黄被噎了一下,转移话题道:“你想好以后学什么科了吗?”

    分科后高一栋教学楼就不是按现在这个班级排了,前十四个班是理科,后面是文科,且理科占下层,文科往楼上走。说白了就是看中理科生,给他们节约上下学的时间。

    “还没完全定,不过大概是文科吧。”她文科比理科好,并没有去理科和一帮智力超群的男生竞争的想法。她的优势在英语和数学,文科就是她的天堂。

    小黄得了她的答案有些烦恼,他此前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期末考之后就要把分班意向表上交,他却还没定下。家里不拘着他学文学理,他能自己做主,却偏偏没主见,只好来向戚茹求助 。

    “我两边成绩都差不多,想的头发都要掉光了。”

    他根本没有目标,每日发愁的不过是要向家里伸手拿多少钱,如何逃过班主任的眼睛去上网。

    “呐,黄腾岳,你有往远的地方想过吗?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呢?”

    小黄愣住了。

    戚茹撑着栏杆,下巴抵在胳膊上看着远处西沉的夕阳,声音飘飘渺渺:“我们分班是为了更好的高考,高考是为了大学,大学要选专业,选对了专业再找工作。这是大多数人一生的轨迹,我不知道我们该往哪里走,但走往这条最基本的路上靠总是没错的。”

    “老师有没有告诉你,文理科各自对应什么专业呢?”

    小黄摇头。他们班主任只说文科是没出息,脑子不聪明的人才去念的,男生最好选理科,却不告诉他们选了理科之后该如何 。

    “我约莫知道一点。医生、工程师、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都是理工科,而律师、文学家、哲学家、考古学家、经济金融类都偏文科,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小黄觉得脑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大部分家长的逻辑是:上好高中是为了上好大学,上好大学是为了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能赚大钱。你把这些做好了,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完美孩子,你可以成为父母炫耀的谈资。可你很幸运,你父母从来没有要求你一定要考多少分,他们只希望你健健康康活着,哪怕你一事无成整天打游戏,他们其实也不太在意。若不是我求你,你也不会来上一中对不对。”

    和小黄小绿相处了一年多,戚茹怎么会不了解他们的家庭。

    “你到底想说什么?”

    “其实就一句话,选你喜欢的。要是你还不确定的话,就抽签吧,抽到哪个选哪个,如何?”最后一句便是玩笑话了。

    她上辈子碍于老师给的压力以及旁人的目光,选了理科。可她脑子转得不够快,在理科越学越退步,高考败北,却只有她自己为当初不负责任的选择买单。

    “成了,你慢慢想吧。快上课了,我要进去了。”走了两步戚茹忽然转头问他,“吕将呢,他想好了吗?”

    小黄茫然点头:“他说他以后要当律师……大约,是选择文科吧。”

    *****

    各科老师口中‘简单’的期末考临近,三班所有同学严阵以待,连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都没用心去办,学校给了一整晚的时间,他们却只用了一个小时。

    戚茹本想拉着陆景行合奏一把,权当放松紧绷的神经,见大家兴致不高,索性也不提。

    考前抓紧复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至少三班的同学交完考卷后,没人是哭丧脸。班长更是如此,暗中和同桌讨论这次说不定可以肖想一下均分第一的位置。

    “你过年要回那边吗?”背着重重的书包,戚茹和陆景行骑行在临安的大街上。

    陆景行催她往右边让了让,回答:“不回。”他当初回国就和父母说好,上大学前不会再出国,要一直陪在陆外公身边。

    “那我们还是老规矩,周末汇合。周一到周五的话,我可能有兼职。”

    “你还在上口语课?”

    戚茹一开口就飘出一缕白色的雾气,在昏暗中模糊了面容:“不上课怎么养家?那个来钱快,不费什么功夫。”戚家如今仍然缺钱,等到分了房子,她就不再去兼职,舒舒服服当一个小包租婆陪着奶奶过完高中。

    “注意身体。”陆景行没什么可说,他和戚茹一样,初中开始兼职,他那时不太愿意伸手向家里要,兼职的工作干过不少。

    “放心。”戚茹没说她最满意的兼职是给陆妙当家教,可惜陆景行回国之后,陆妙的一应学习事宜都由他经手,不太需要她了。

    这一年的春节来得早,学校给的寒假不多,满打满算也只有二十五天,戚茹抓紧时间和奶奶去市场买齐年货,又照着去年往林宅和陆家送了一回礼。

    满手去满手回,陆妙又让她母亲寄了一模一样的围巾回来,陆景行则送了她一把小提琴,林启光给她奶奶送了一壶药酒,回家时戚茹大包小包,把戚奶奶吓了一跳。

    “这可怎么好意思,那点子年货值几个钱,他们的回礼太重了。”戚茹这样一回,倒像是她派孙女去各家打秋风了。

    “没事,我们是礼轻情意重,他们是雪中又送炭,您正好用药酒驱寒,听林爷爷说药酒很管用,调理身子还不怕醉。”不过戚茹最满意的是那把小提琴。

    她一直没放弃用二胡练小提琴曲,听是听出一些差异来了,也能拉上一两段。可毕竟家里没有小提琴实物做对比,多少有些遗憾。

    初学者用不着多贵的琴,何况这把琴是陆景行朋友准备淘汰的,也就花了个国际邮费的钱,难得的是他这份心意。

    “对了,师父还没回来吗?”离戚茹去考级已经过了几周,可徐宏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趁她出远门时离开了家,也不知道过年会不会回来。

    提到徐宏,戚奶奶的神情暗淡了几分,戚茹忙着试琴没注意。

    “不清楚,也许会回,也许不会。”出门寻一个失踪四十多年的人,谁知道他要到哪里去呢。

    “那今年又剩我们两啦,听不到师父拉琴还怪失落的。不过奶奶你放心,我也学了两首歌,保证您听了高兴。”

    戚奶奶本想伸出手摸摸孙女的头发,可半路上却缩回手,拍了拍她的手臂。孙女长高了,该做新衣裳了。

    “好,你拉什么奶奶都高兴。”

    转眼间又是除夕。

    徐宏不在家,她们祖孙两没了电视可看,戚茹便去买了一把小烟花放给奶奶看。仙女棒短短的一根却能烧上很久,戚茹两手在空中写字,写一个念一个,将所有的烟花燃完,竟是写了一首完整的祝寿词。

    她临帖临了大半年,字没有

    分卷阅读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