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5

      我家娘子比我帅 作者:喵崽要吃草

    分卷阅读205

    米老头这样没有回家的员工,向南原本是请他一起过来过年的,偏这老头子不乐意,说是好不容易一个人歇一天,就要关在房间里喝口小酒睡个懒觉。

    向南也不强求,让张吴氏做好了年夜饭就给米老头送一份去,下人们自去坐一桌,向南这边就在主房摆上,一家四口吃吃喝喝,向南还跟赵悦喝了两杯。

    向南这个酒量,两杯下肚就转了性子,吧啦吧啦嘴巴里说不完的话,还跟阿泽笑笑吹起了牛。

    “那大铁鸟肚子里坐了人,人都能从咱北肃郡飞到吴越郡你们奶奶家门口,这都不用半天的时间,早上出发还、还、还能赶上吃午饭的……”

    阿泽听得一愣一愣的,捏着筷子伸着脖子问爹,“爹,你啥时候能把大铁鸟做出来?我想明早回家给奶奶拜年。”

    笑笑听不懂,爬起来站在椅子上双手搭着椅背跳啊跳的咯咯咯瞎乐呵,赵悦好笑的一边听着父子俩吹牛一边踩着笑笑那张椅子脚杠,以免这小祖宗把椅子都给跳翻了。

    阿泽听得正带劲呢,偏偏他爹是醉鬼一只,说话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这不刚说完了大铁鸟又说起要改装马车,还要种红薯,告诉阿泽吃了红薯才长得高。

    这话也就是四川农村里大多数家长哄着孩子吃红薯时瞎扯的,向南这时候还能拿来一本正经的偏自己儿子,也是难得的记性好。

    阿泽也才三岁多,虽然有心要追问爹大铁鸟今晚啥时候能造好,可转头听见长高的事儿一下子就被转移了注意力,又追问要吃多少个红薯才能长高,平均吃一个红薯又能长多高。

    因为阿泽琢磨着也不能长太高了,不然房子门口都进不了,床也要睡不下,长多高他得计算着要吃多少红薯就不能吃了。

    这个年过得安安静静,可也热热闹闹,安静的是外面只有零星几家人放鞭炮的声儿,热闹的是屋子里一家人围着桌子说说笑笑。

    今年,大山县无数个村落里,也有许多人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吃着还算丰盛的年夜饭,说起他们的县令大人就是一叠声的佩服信赖。

    今年五月里大人才过来的,就这么大半年大人就让他们过上了这样不怕寒冷的日子,相信明年大人能带着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第108章 制药厂

    估计是入冬前着重抓了一回用煤安全工作, 这个年过完之后, 一直到过完年衙门重新上班, 向南都没收到下面有谁因为煤气中毒而出意外的事儿,倒是接到了县城里居民区那边有人的房屋因为大雪而压垮了的消息。

    这事儿就好笑了,当初给下面的人重建危房的时候县城里也不是没有同样对待, 可也不知怎么回事, 偏没几个人愿意重建。

    估计一来舍不得粮食, 二来觉得这房子已经撑过来这么些年了,哪儿会今年就撑不过去呢?

    向南顶着风雪往那边走了一趟, 做思想工作拜托邻里腾出房间安置了这家人,又跟衙役一起扒了一天的雪跟瓦砾帮这户人尽量抢救出了一些家庭财产,回去之后向南就琢磨起能否也在这边房顶改造。

    北方多平房且偏矮, 房间也偏小, 这是因为北方寒冷,矮房顶利于保持湿度跟温度, 那么是否能在上面像是新疆地区民族房屋那样单独加个可以搁置杂物的阁楼?

    阁楼上都是斜顶,多数是一面倾斜,比较大的建筑物则是多面倾斜, 这样雪太大的话雪量多了也会因为地球引力重力往下滑, 也不至于爬房顶扫雪扫慢了就能压垮了房屋。

    不过这个都是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之后才能去考虑的, 向南只能将其记在备忘本中,以待今后有机会再推广下去。

    二月里许多山道依旧堵着,往郡城那边的道路向南在修路队回来当差之后就派出去铲雪去了,才修好的道路不能就这么任由它埋在雪下, 且通往郡城的道最好还是能疏通着,以便有个什么事大家也能通过这条路跟外面沟通。

    挖井队的人眼看着修路队的有活儿干,一个个也是羡慕得紧,这个季节呆在家里也没啥可干的,便是休息也只能窝在房子里。

    虽然大雪天的在外面铲雪也挺辛苦的,可再辛苦那也有月俸可拿啊。

    挖井队的都开始琢磨起来,最后挖井队的三个队长厚着脸皮找上了向南。

    向南倒是还正好有事儿要找他们呢,“来得正好,今年过年之后趁着很多年轻人都从郡城打长工回来了,咱们这里刚好又招了三十个挖井队队员,你们三个回去通知你们的老队员。”

    “这回要把你们分成两个队,五个老人领五个新人,你们都过来趁着现在还没化雪,赶紧给他们讲讲课,传授些经验。咱们可不兴那留一手的老规矩,你们以后可是要给咱北肃郡整个郡城挖坎儿井的人,造福北肃人就靠你们了。”

    一番话说得原本还厚着脸皮想跟修路队蹭点活儿干的三位队长顿时跟打了鸡血似的,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表示大家伙一定好好带新人,半点不会拿乔,努力为北肃做贡献。

    这是要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本事都拿出来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别人,向南也知道这种事对于古人来说也是比较为难的,因此直接给他们大方的照常开了月俸,月俸标准依旧是在外干活的一千文,这也算是给他们知识上的补偿。

    一听月俸居然这么高,原本还有点犹豫的队员顿时啥也不想了,大人说得对,以后他们还要给北肃全郡挖井哩,就他们现在这么三十个人咋够?

    为了北肃能越来越好,他们不过是将自己这一身没啥用的本事传授给别人而已,大家都是为了北肃好,按照大人说的,以后便是要写进书里,他们这些人的名字都肯定要被写进去的。

    那可是跟入了史书流芳百世差不离了。

    原本他们就是一介匠人,混个饭都吃不饱,若不是因为遇见了向大人,他们哪里能有现在这般际遇,委实不应该太局限于个人的得失。

    这边挖井队新成员的培训开始了,另一边对于宣传队的向南也抓紧时间招聘,这个就比较难了,正儿八经的读书人谁不想继续科考?

    这时候到县衙来做这个啥宣传员,到时候到处去给种地的庄稼户对话交流,那不就是一辈子就这么个样儿了么?

    而且这宣传员还是编外制的,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小吏。

    他们读书的人,只要努力考上了秀才,即便是无法再进一步,至少也能走明经科成为朝廷正式小官吏,怎么想都比当个啥宣传员强。

    向南过了一段时间也明白这些读书人的想法了,也不强求,转而面相那些商户之后。

    商户三代不能入仕,宣传员因为是编外制的因此也不算违反朝廷规定,不过因为宣传员要求也不低,首先就是要吃

    分卷阅读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