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谋士当自强 作者:云城JUN

    分卷阅读112

    上楚淮青,只是刚跑到门口就被谢穷酒给出言叫住:“与王爷昨日所做无关。”

    秦策身体一僵,回过头来意味不明地看着谢穷酒,等着他接下来的话。

    因为知晓谢穷酒多智近妖,些许言行疏漏就能推测出个大概,所以秦策并不为之震惊。

    谢穷酒揉了揉额角,回想楚淮青在避开他时眼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怀疑,不知为何竟是难受至极,因楚淮青的转变来得太突然,他尚找不到起因,竟也如被困住的囚笼野兽般烦躁不已:“看样子淮青一时半会也不愿会见他人,倒不如先让他冷静冷静,此后再去询问。”

    事关楚淮青,秦策很难沉得住气:“谢先生以为先生异举与何有关?”

    谢穷酒看他一眼,并不回答,心中却也笃定楚淮青的异样是与他和秦策有关。

    回去府中,楚淮青第一件事便是冲进书房,将宣纸铺开,提笔开始梳理思绪。

    父母亲害病,书信让他回家,他因难以决断,询问主公与谢穷酒的意见,落定了回京探望的念头,等他悄无声息回了长安,却是被父亲出卖给了乾宁帝,乾宁帝将他抓获,主公得知消息,带领大军前来解救,最终以手中两座城池将他换回。

    这是前世。

    彼时襄阳王还未出手,乾宁帝称得上一方之雄,虽与主公关系不好不坏,但敌对竞争的关系却是最大一道栅栏,横跨在双方之间,使得乾宁帝与秦策根本没有亲和的可能。

    父亲介意世俗眼光,在主公救下他们一家之后仍留在长安,为乾宁帝效力,他因心怀感激,执意追随主公,乃至弃家人而去,既然此后相安无事多年,已经落定为不同阵营,那么他与父亲也理当避嫌疏离,但正是此时,一封家书送进了楚淮青的住处,望他回家一见。

    楚淮青敬重仰慕楚国公,但也忌讳着父亲从小到大无意中透露的愚忠言语,所以楚淮青不确定,不确定若有机会摆在面前,父亲会不会对他下手,胁迫他相助乾宁帝。

    就算父亲不会出手,长安毕竟在乾宁帝的管辖境内,若是被乾宁帝发现他进入长安,以他为主公近臣的关系,也难逃一劫,所以那时的楚淮青在得知父母害病时才会如此犹疑不决。

    既然连他都能想到的矛盾,难道主公和谢穷酒就想不到吗?

    楚淮青开始假设,若他是上位者,换做秦策与谢穷酒,乃至任何亲近的属下想要回敌方境内的家中探望双亲,他会不会阻拦,会不会同意。

    几乎没有半点犹豫,答案就已得出,楚淮青坚信自己会阻拦,更不会同意。

    那么问题来了。

    为何主公和谢穷酒没有拦他,更是反其道而行地劝他回去?

    楚淮青潜意识认为自己不应该多想,他应该坚信主公和谢穷酒劝他回去别无他想,但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楚淮青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懵懂懂、只怀有一腔赤诚热血的青年,他在乱世中度过了三十余载,脖颈染血,头顶悬刀,如履薄冰地磨过每一天,从深处解析事情的根本,已经成为了他最基础的本能。

    所以楚淮青没法将他被乾宁帝捉拿的事看作巧合。

    手中的毛笔突然有着千斤重,致使楚淮青没法继续在纸上分析下去,笔尖垂下,在宣纸上点出墨痕,楚淮青直愣愣地盯着纸张,突然记起了许多自己前世没有在意的疑点。

    他在夜晚回的楚国公府,与楚国公夫妇相见之后,两人面上的笑容不似作假,第二日他与父亲讨论当下局势,同终于对他缓和了脸色的母亲赏花,又教了幼弟一些功课,极为松散闲乐地度过了一整天,到夜里才想起主公托他带给父亲的东西,而当他将那东西交予父亲之后,次日睁眼所见,便是将楚国公府围得水泄不通的长安士兵。

    楚淮青本以父亲留他第二日同亲人相聚,是要让他放松警惕,可如今想来,他第一天晚上才到,总归不会夜里离去,父亲若有意坑害他,早可在第二天便通知乾宁帝,同样能够将他打个措手不及,为何要等在第三天才决定下手?

    并且…..恰恰是他将主公所托之物交予父亲的后一日。

    难不成,是主公授意父亲对他下手?

    兀地冒出来这么一个诡秘的念头,楚淮青怔了一下,边笑着边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脸颊:“怎么可能?”

    末了又低声念了一遍:“不可能的,怎么可能?”

    这么做对主公有什么好处,将自己的谋士送给敌方,再用两座城池换回来,傻子都知道是亏本的买卖,怎么可能是主公会做的事,这么做根本没好处可言!

    ——先生不必自责,依策之见,先生的能力,远值过这两座城池。

    ——好了小淮青,别再难过了,你若真的心怀歉意,不若再造出一两个神奇的物件,帮主公夺回那两座城池。

    楚淮青几乎要站不住,笔从手中掉落,坐在椅子上,闭目颓然抚额。

    被主公救回之后,刚被亲人背弃的他满心都是对主公的感激涕零,之后被谢穷酒提点,更是恨不得竭尽浑身解数,以报主公再救之恩。

    楚淮青生前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和所有男生一样,对枪械怀着难以消磨的兴趣,但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别人是兴趣,在他这里已经转变成了信仰,从枪械的构造到子弹的成分,从各类武器的研发到火药的研制,他如同疯魔地研究着这一切,使之成了那段年轻懵懂的时期中,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同样也是在那一个时期,楚淮青穿到了这个架空的年代。

    这个时代,火药尚未问世,冷兵器的使用上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使得谋权者需要步步为营,乃至于不会轻易发动战火。楚淮青在了解到这些后,强制性尘封了脑子里足可引起世人震惊喧哗的知识,艰难地学习古人知识,以适应这个时代。

    火药可以问世,枪械也可以问世,但不能在乱世,不能在一个国家颓败之期,这是楚淮青当时给自己定下的原则。

    他违背原则,制造火药,不仅帮主公夺回了那两座失去的城池,还连带攻下了徐、平两县,之后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便用工具,富足农力,构思商路,帮主公垫厚了腰包,财力物力仅次当世霸主襄阳王。

    从那之后,他被原先瞧不起的世人真心敬重为楚先生,亦成为了主公座下举世闻名的一大智才,楚淮青。

    作者有话要说:  楚淮青被流放的时候不是提到秦策用两座城池换他吗?有位读者提到这样情深款款的举动很不合理_(:зゝ∠)_云城想说,这剧情一直十分合理,是云城设下的伏笔,只不过现在才解析

    楚淮青是因为另一件事才出的意外,再过几章就会提到

    另外,小受对谋略之事并不是天赋异禀,那些谋略手段全是谢穷酒手把手教给

    分卷阅读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