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

      天年 作者:何夕

    分卷阅读61

    够度过漫长冰期的途径和办法。这个过程当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似乎江哲心并不认为人类毫无希望。

    可是,当江哲心提到瓶中恶魔时,却显现出了深入骨髓的绝望。现在看来,他后来表现出的颓废与此大有关系。江哲心一定是被某个念头死死缠住了,他绞尽脑汁试图突围,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人类能渡过劫波。但是很显然,他失败了。杜原突然回想起照片中江哲心那呆滞的目光,那种眼神让人疑心他的躯体里是否还有灵魂。也许江哲心的灵魂已经永远地困在了某个未知的魔瓶里……杜原猛地打了个冷战。

    地质地物所的全称是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杜原在楼层指示牌前端详着。根据了解的情况,于卫祥几年前因为工作需要已经转到了管理部门,现在是所地合作处的负责人。所地合作处这个名字有点儿怪,其实就是所里负责同地方上合作,主管宣传服务以及技术转让的部门。所里总务处的人专门提醒杜原说于卫祥近来身体不大好,谈话时间不要太久。

    因为事先在电话里联系过,于卫祥见到杜原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些,看来早年的研究工作对他的健康有所影响,都知道干地质这一行是颇为辛苦的。

    “那时候我在岩石圈演化研究室工作,算是负责人吧。”于卫祥点起一支烟,陷入回忆,“发改委那边同所里联系说需要帮助,主要是为一些岩石样本做年代测定,后来我便见到了江哲心。他说话很客气,不像某些中央部门的人,总是颐指气使的,好像我们必须好好服务似的。那时发改委气候司的权力挺大的,稍稍夸张点儿说,他们基本上有调动整个中国科研力量的权力。当时所里指派我全面配合他们的工作。”

    “他常来吗?”

    “这倒没有,只有送样本和取样本的时候过来,平时一般是在电话里交流。说起来也是些挺简单的事,就是测定岩石的年代。这本来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只不过——”“不过什么?”

    “江哲心要求的测量精度很特殊。这么说吧,我们这行的规律是年代越晚的样本测定要求精度越高。比如说这个东西,”于卫祥随手拿起抽屉里一块黑黑的玩意儿,“这块兽骨是马身上的,野马,在新疆那拉提草原上发掘到的。年代测定结果是距今九千三百三十年,误差大约正负二十年,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坐时间机器回到距今九千三百三十年的时候,你很可能可以亲眼看到这匹野马从你面前跑过,因为马的寿命差不多就有三四十年。”于卫祥说着话,拿出另一样金黄色的东西,“喏,这是产自抚顺一个煤矿里的琥珀,测定年代距今五千二百万年,误差正负十万年。显然,对后者来说,仅仅是测量误差就远远超过了前一个例子本身的年代值,但这种现象是完全允许的。原因就在于琥珀本身的年代非常久远。江哲心拿来的样本非常古老,基本上要用到当时所里最高级的设备。但他要求的准确度却很高,要不是因为他是气象专家而且是发改委的人,我肯定会将这种要求归入胡搅蛮缠。”

    “他要求的精度是多少?”

    “我记得他的原话,他说希望精确到五千年以内。”于卫祥干笑了一下,脸上显出苦瓜样的皱纹,“这当然是做不到的。不要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也一样。他提供的样本很多都有上亿年的历史。我们做年代测定基本上用到的都是某些元素的半衰期,样本的年代越远,用到的元素的半衰期越长。比如碳 14 的半衰期是五千七百三十年,最多只能测定几万年以内的物体的年龄。但是误差始终是存在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按照量子理论,就连半衰期本身都是不能完全确定的,比如碳 14 的半衰期就有一个正负四十年的不确定量。江哲心提供的样本的年龄远远超出了碳 14 法适用的范围,我们采取的是一种经过改进的钾氩同位素测量法,最后做出来的误差大约是正负十万年。老实说,当时做到这一步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印象当中此前只有日本奈良的一家研究所达到过同样的精度。但江哲心似乎还不太满意,我对他说也只能到这一步了。”

    “你一直说那些样本的年龄超过一亿年,那你记得最大的值是多少吗?”

    “这个当然了,因为印象很深嘛。”于卫祥脱口而出,“我记得其中有一块褐色岩石,直径大约有二十厘米。它的外表包有一层壳,应该是从原始岩层上脱落后沉积形成的。外壳的年龄要近很多,大约是七亿年。”

    “等等。”杜原插话道,“你说的是外壳,按这个意思,岩石内核的年龄还大于七亿年。”

    “这个当然啊。测定出来的内核部分的年龄下限是距今十三亿年。”于卫祥肯定地点点头,“据我所知,这样古老的岩石只在格陵兰岛、非洲以及澳洲有过发现记录。”

    “你问过江哲心他做这些测定是为什么吗?”

    于卫祥想了想,有些迟疑地摇了摇头,“这个我还真没问过。因为我当时觉得这不需要问。大家都知道他是气象专家,所以我很自然地认为这些测定跟古气候学有关。”于卫祥抬眼望了望杜原,“难道不是吗?对了,过了这么多年,你们突然问起这些,倒让我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儿。研究古气候好像不会搞到这么久远吧?”

    杜原有些慌张地摆摆手,“其实你的判断大体没错,江哲心当时的确是在研究一个古气候的课题,只不过比别人深入了很多,所以不那么容易理解。”

    “理解,理解。”于卫祥突然露出微笑,“这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对普通人来说,十三亿年的确长得不可思议,但在我们地质领域这根本不算什么,在我们所的陈列室里就存放着一个超过三十亿年的岩石标本,是地质所以前一位老所长搜罗来的,那时候地质所和地球物理所还是两个独立的单位呢。”

    杜原眼睛一亮,“江哲心对这个标本感兴趣吗?”

    “当然感兴趣。不过,我们可没敢让他研究这块岩石。”

    “为什么?”

    “是这样,对所有的样本,江哲心除了要求测定年龄,还要求做氧同位素测定。你应该很清楚,这种测定是需要做分馏的。为了数据准确,最好取样本中心那部分,以避免外界污染物的影响,这样对样本的损伤太大。所以,”于卫祥呵呵笑起来,“这样的镇所之宝肯定不能拿来做这种测定。当时我们所长担心死了,怕发改委硬来,如果那样会很难办的。不过还好江哲心并没有强求,只是显得颇为遗憾。”

    杜原若有所悟地点头。看来到地质地物所这一趟算是不虚此行,至少他现在渐渐明白了江哲心在做什么。人人都知道氧这种元素,但很少有

    分卷阅读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