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0

      慕南枝 作者:吱吱

    分卷阅读1100

    李家大太太则忙着在京中置办宅子。

    按照杨夫人所说的,哪家正三品以上的大员不是把家安在京城,一来是为了生活便利,二来却是为了安朝廷的心。李家大太太和李家大爷想了又想,决定把家安在京城,至于其他的兄弟,就随他们的意思了。

    只是年关将近,很多牙行都停了买卖,她们没有办法,只能在客栈里暂时再居住一段时间。杨家的人却准备回江南过春节。

    李家家眷送了杨家家眷到通州码头。

    等到船行远了,杨俊的儿子不禁向母亲抱怨:“我们这是何苦来这一趟?倒像是给李家做嫁衣一样!”

    “你懂什么?”杨夫人把不懂事的儿子狠狠地喝斥一顿,“你以为现在的朝廷风平浪静不成?你爹被皇上起用,被搅入了皇上与靖海侯之争里,偏偏皇上又是个软懦的性子,以后会怎样,谁也说不准。想改弦易辙投告李家,又没有可能。帮着李家在京城安家落户,说不定哪天这就是我们的退路!”

    杨俊的长子没有吭声。

    杨夫人却忍不住:“你年纪还小,有些事不知道。当年嘉南郡主要人进京勤王,别人都犹犹豫豫的,只有你爹,立刻就跑了去。那时候朝廷也好,李家也好,没有任何的承诺,可事后该给我们家的却一点也没有少。可见王爷也好,李家也好,都是言而有信的人。可比靖海侯和皇上好多了!可惜当初你爹不知道王爷要建水军,否则怎么肯起复。说来说去,这都是命。也不知道你爹的命好不好!”

    杨俊的长子再不敢多说一句话,憋屈着回了江南,见到杨俊,委婉地把当初杨夫人所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自己的父亲。杨俊看着虽然极力掩饰但依旧神色纠结的长子,非常的失望,只是道:“你若想我当你父亲,那就好好地听我的话。我若是有天不明不白的死了,或是被皇上治罪了。你不要帮我喊冤,也不要找人帮我说话,收拾家中的细软,护着你母亲投靠李家就是。李家看在我们推荐之力,也会好好照顾你们的。”

    杨俊的长子听得胆战心惊。

    杨俊却无意和长子再多说什么,道:“你只要谨记我的话就行了!”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走了。

    杨俊的长子喃喃半晌,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

    杨俊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自己和李道相比,还差点治家的本事。

    而此时的赵啸却气得够呛。

    春节过后,姜律那边又有捷报传来,赵玺非常的高兴,当着内阁的一些大臣商量着要给姜律封诰,因之前赵啸对此表示过不满,这件事算是压了下去,如果旧事重提,就有大臣委婉地提起赵啸。赵玺不知道是太高兴了还是有意试探,居然道:“若是靖海侯能立下如此奇功,我也可以照着策封靖海侯啊!说起来,我平了西北,平了东边,就留一个闽南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边能太太平平的,让我能安安心心地过几天舒服日子。”

    有臣子就奉承道:“靖海侯世代镇守闽南,靖海侯又能征善战,想必很快就能平定闽南了。”

    谁知道赵玺却笑道:“只怕到时候闽南的那些水军不知道要如何安置好!”

    当时几位阁老的脸色就变了。

    赵玺这完全是在指责赵啸养寇自重。

    这可是能抄家灭族的大罪。

    别说赵啸担当不起,就是内阁的诸位大学士也不能轻易说出这样的话来。

    后果太严重了!

    姚先知当时就急急地道:“当初临潼王不就奏请皇上同意他剿匪吗?听说很多都是水匪。临潼王因此而吃了大亏,这才请求朝廷对剿匪的那些将士重重的封赏。如果江南也不太平,澄阳湖就有水匪。到时候让那些水军去剿匪好了。”

    赵玺笑笑没有作声。

    左以明忙道:“姚阁老这主意不错。倭寇如今还是很猖獗的,剿匪的事,只能以后再细细地商量了。”

    又有大臣说起今年的军饷,这件事才这样略了过去。

    可消息传到赵啸的耳朵里,赵啸的肺都快要气炸了。

    他是世家公子,素来讲究风度礼仪,此时也抑制不住把手边的东西砸了个稀烂,还得忍着脾气进宫想办法消除赵玺对他的猜疑,几天下来,人都瘦了一圈,可脸上的表情却更冷峻了。

    他身边的幕僚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请了大夫给他来号平安脉。

    赵啸伸着手给大夫把脉,却突然对那幕僚道:“我要是没有记错,李谦还不曾像我这样频繁的进宫,频繁地给皇上叩拜行礼。”

    那幕僚一愣,完全不知道这话该怎么应答。

    赵啸已紧紧地抿嘴,一副不想再多说的样子。

    他的幕僚只好也跟着闭了嘴。

    赵啸却心里却想,难怪从前姜宪不愿意李谦进宫的。

    他那时以为姜宪是不喜欢李谦去奉承皇上,现在才知道,姜宪那是心痛李谦,不想让李谦卑微地给赵翌父子下跪磕头。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窝火

    这么一想,赵啸心里就更不好受了。

    他高声叫道:“小公子还不会走吗?”

    那幕僚愕然。

    赵啸续弦之后,很快就生了个儿子。只是这小公子养在内宅,还不足周岁,会不会走,他怎么知道?

    幕僚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

    赵啸却知道自己这是在迁怒,深深地吸了几口气,好不容易平息了心中的怒火,语气温和地道:“听说临潼王家的世子已经进了国子监读书,他书得读得怎样了?”

    那幕僚自以为大悟。

    如今能和赵啸相提并论的也就是李谦了。李谦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却已经十二岁了,这样算来就是立住了。而且从安排在京城的探子嘴里传过来的消息,都说李谦这个儿子虽然小小年纪,却已能文能武,这还都不算稀罕,最稀罕的是临潼王府的世子性情爽快,很得京中功勋世家子弟的爱戴,有事没有事的都喜欢往他身边凑,已有人打定主意追随在他的身边,是京城中的孩子王。

    而赵啸却因为蔡如意的缘故,嫡子还不足周岁,不知道能不能长成人是一回事,能不能继承家业就更看不出来了。

    相比之下,李谦那边就要稳定很多。

    有贤妻,有健康而又出色的子嗣,跟随李谦的那些人更稳定。

    老靖海侯就有三个儿子,虽说赵啸是嫡长子,可他两个弟弟的儿子都长大成人了,小小年纪就在福建水军里跟着那些将士一起操练,有两个还特别出色。赵啸的孩子还小。赵啸身边的人都很担心

    分卷阅读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