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9

      慕南枝 作者:吱吱

    分卷阅读409

    选这个地方的时候并没有考虑那么多。

    只是觉得既然前世李谦选了这个地方做为他的发迹之地肯定是有原因的,今生她照着他前世的路给他方便,他应该也能和前世一样成功,甚至是更快的成功才是。

    原来,前世李谦选陕西,也是有原因的。

    可见她这个摄政的太后当的是多么的失败!

    姜宪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只有再次把李谦摘出来:“这地方是我选的。之前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他家里除了庶兄弟还有异母的兄弟、堂兄弟,他总这样呆在公公的羽翼下有些不好,陕西那边离山西比较近,西安就是边陲重镇,物产没有京城丰富,可来往的商家却多,想必生活不会那么困苦。再则,大家都盯着京城,京城这边站满了人,我们就算是挤进来,前面不知道排着多少人。与其想办法进了京再熬资历,不如选个好一点的城镇,镇守一方,更自由自在。”说到这里,她语气微顿,道,“若是京城这边有什么事,我们在陕西站住了脚根,还可以帮衬一把。都呆在京里,容易被人一锅端了。”

    “你想得很周到!”姜镇元连连点头,严肃的眼眸带上了几分笑意,道:“你拿定主意了吗?拿定了主意,我就帮你去跑吏部和兵部。”

    姜宪笑道:“主意我早拿定了。不过不用伯父出面。”

    姜镇元愕然地挑了挑眉。

    姜宪笑道:“这件事我准备让曹太后帮忙。”

    姜镇元想了想,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他道:“你是怕皇上不答应吗?”

    姜宪颔首,道:“我不是怕皇上不答应,皇上他肯定不会答应。我在他选后之前突然嫁给了李谦,等于是打了他的脸,他没有立刻找我算帐,也是因为有曹太后在,方氏和赵玺还在曹太后的手里,他又师出无名,不想这个时候和曹太后闹腾而已。等他找到了机会,肯定会教训我,给我点苦头吃的。”

    姜镇元思忖道:“请曹太后出面也可以……一来李家是曹太后的人,由她出面天经地义……二来,可以试试皇上的意思……但如果这次不成,你也别着急。姑爷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姜宪笑着应是。

    姜镇元见了扬眉笑道:“之前一直担心你,看见你还有精神帮着姑爷绸缪,想必过得不错。我也就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你以后有什么事写信回来就行了,别自己跑过来。这样太危险了,也容易落人口实。你现在毕竟是李家的媳妇了……”

    姜宪连声应“是”,怕姜镇元像房夫人似的继续啰嗦下去。

    姜镇元一笑,果然不再唠叨她了,站起身来告辞:“我这边事多,盯着我的人也多,你在这里好生歇几天,太皇太后那里也不用太着急。你走的时候我再来看你。”

    姜宪原来还想让李骥过来给姜镇元请个安的,看这样子是不成了。她让人去请了房夫人和白愫,送了姜镇元出了门。

    房夫人松了口气,道:“我还怕你伯父会责怪你,还好他什么也没有说。

    姜宪微微地笑。

    白愫起身告辞:“如果明天进宫,我得早点回去准备。”

    如果进宫,通常要寅时就起来按品大妆了。

    姜宪不能留她,依依不舍地送了她出门,两人约好到时候一起去拜见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

    不一会,房夫人也由姜律陪着告辞了:“护院、小厮、丫鬟、灶上的媳妇都是家里的人,你只管放心地用。我过两天把家里的事安排好了再来看你。你要去哪里,记得带上护卫和跟车的丫鬟婆子!”然后又把情客叫到跟前,耳提面授了一顿,这才坐上马车。

    姜宪如释重负,顿时觉得身体都轻松了几分。

    她让人去请了李骥:“你刚才要跟我说什么?”

    李骥挠了挠头,赧然地道:“也,也没什么……就是康太太的丈夫好像已经辞了官,而且是和一个工部的同僚一起辞得官,准备一起去福建。结果康太太的细软和跟着的仆妇全都换成了药填进康家大小姐弟弟的肚子里,家里也只剩下几百亩地,却大部分是祭田,族里不让卖,说如果卖,就卖给本族的,可他们又不愿意出钱。这下子康大人连福建也去不成了。只好写了信给靖海侯府,请那边派人来接他们……”

    姜宪听着心中一跳,有什么东西从她心里一掠而过却又没能抓住。

    “可这关你什么事?”她问李骥,注意力又被拉回到了这件事上。

    ☆、第四百一十章 康家

    李骥红着脸,磕磕巴巴地道着:“我,我看康家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就把手里的二十两银子掏给了康太太,谁知道康太太无论如何也不敢要,我只好说是大嫂叮嘱我的,康太太还是不肯要,康大人却让康太太收下了,还说过两天会来亲自向大嫂道谢……”

    姜宪一愣,道:“你把我们住在哪里告诉了康大人?”

    “没有,没有。”李骥忙道,“我只说我们住在郊外,离京城很远,让康大人不必费这个神。”

    “既然如此,你担心个什么?”姜宪问。

    李骥的脸更红了,道:“万一那位康大人真的找来了,那二十两银子岂不漏了馅?我跟大嫂说一声,若是康家的人提起来,大嫂也好知道有这件事。”

    姜宪点头,对康家不免好奇起来。

    她沉吟道:“你说康家要去福建?是康家的人说的吗?为什么不留在京里?康大人不过是个小吏,就算是内阁之争,甚至是京师破了城,也与他们这样的小吏无关。千里迢迢,举家迁往福建……”

    姜宪总觉得这其中有些蹊跷。

    李骥一听,如同找到了知音一般,忙道:“是啊,是啊!我也这么问康大人。可康大人说,北方剽悍,每有战乱,总是不死不休。可南方不一样,他们富庶,最最怕死,所以总是望风而降。自古忠孝不两全。他既然做不成清吏,那就做个好丈夫、好父亲好了。”

    姜宪不由默然。

    前世,有多少这样的有志之士最终气馁的放弃?

    她低声道:“看来这位康大人还是位能人!”

    至少看出来乱世已至,开始为家人安排以后的生活。

    不像有些官吏,看得很清楚,却始终恋栈不己,不能下决心离开,最后和这个王朝一同殉葬。

    想到这些,她的情绪不免有些低落。

    李骥顿觉得惶惶。

    他可不想惹了大嫂不高兴,大哥知道了,还以为他不服大嫂的管教,说不定还会教训他。

    李骥想了想,道:“大嫂,那位康

    分卷阅读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