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4

      农家内掌柜 作者:秋味

    分卷阅读214

    弟都吃饱饭,解决温饱问题。”

    “老头子,咱梨树沟好像不愁吃穿吧!”年菊瑛压低声音道,“我这么说不给大队惹麻烦吧!”

    越穷越光荣的年代刚刚过去,可人们的思想僵化,还没有转过来弯儿。所以她娘担心是很正常的,谁也不敢这么堂而皇之的说。

    “娘,我说的温饱是顿顿都是细粮,不用过年过节吃饺子,而是天天吃饺子都成。”华珺瑶赶紧补充道。

    “啊?还有这幸福的日子。”年菊瑛震惊道,进而双眸迸着欣喜。

    生于战乱年代,从来就没有吃饱过,最简单的愿望就是顿顿白面馒头,冻不着。天天吃饺子那是做梦都能笑醒的事情。

    “单干是个怎么回事?”华老实面色平静地问道。

    “很简单,承包地,种什么自己决定,上交公粮足够了的,余下的粮食那都是自己的。”华珺瑶简单地说道,大体是这样,具体的她真没研究过。

    “还有这好事?”年菊瑛高兴地说道,“有自己的土地耶!老头子。”

    “清醒点儿,土地是国家的,什么时候说是自己的了。”华老实一盆冷水浇下来道。

    “反正咱承包了,土地出产多少都是咱自己的。”年菊瑛撇撇嘴道。

    华老实轻蹙着眉头,看向华珺瑶道,“为什么会分地?不会只是这么诱人的原因吧!”

    华珺瑶眼眸微闪,笑道,“还有就是大锅饭,平均主义,干多干少都一样,造成人浮于事,不能提高充分调动人们的劳动的积极性。”

    “哎呀!说的太对了,是有偷奸耍滑的。”年菊瑛幸灾乐祸道,“这下子让他们偷懒,不想饿死就得扛着锄头种地。”

    “你呀?”华老实摇头无奈地看着她道,“真不知道让我说你什么好。”

    “怎么我说错了。”年菊瑛懵懂地看着他道。(未完待续。)

    第230章 为啥没钱?

    “我问你,别的地方不说,但就咱们梨树沟,是兢兢业业的社员多,还是偷奸耍滑的多。 ”华老实问道。

    “当然是兢兢业业的人多,都偷奸耍滑,咱们村的亩产还能年年增产。今年小麦的更是亩产突破了75o斤,均产也是六百多斤。”年菊瑛侃侃而谈道,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

    “嗑瓜子嗑出个臭虫啥人都有。”华老实客观地说道,看着年菊瑛道,“真是夫妻生活这么多年,我咋才现你脑子一根筋。”

    年菊瑛现在听明白了,“老头子你啥意思?拐着弯儿的骂我。”梗着脖子娇嗔道,“我就一根筋咋了。”

    “噗嗤……”华珺瑶抿嘴一笑。

    年菊瑛老脸一红,都忘了闺女还在场呢?赶紧说道,“听老头子你的意思是,不赞成分了。”

    华老实轻抚着额头,敛眉沉思,华珺瑶见状从炕头柜里拿出纸笔递给了他道,“爹,想到什么写下来,或许很直观啊!”

    华老实拿过笔,看着笔记本,写下了近二十五年的亩产。作为大队会计,仿佛刻在脑袋里似的,提笔就来。

    “呀!老头子,没想到这二十年来,咱们的粮食是年年稳步增产。”年菊瑛看着直观地线图笑道,可是仍然一头雾水地摁倒,“老头子,你写这个干啥,有啥用?”

    “你们说,这小麦的亩产最高能多少斤。”华老实突然问道。

    “亩产万斤?”年菊瑛嘿嘿一笑道,“我是开玩笑的。”

    “一点儿都不好笑。”华老实看着年菊瑛不客气地说道。

    “亩产千斤就属于高产了,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华珺瑶很中肯地说道。

    “对喽!”华老实露出笑容道。

    “可这有什么用,亩产是增加了,可咱手里还是没啥钱?”年菊瑛一语中的地说道。

    对呀!为什么呢?华老实摩挲着下巴,手中的铅笔点着炕桌,戳下一个个小黑点儿,视线看向老神在在地华珺瑶道,“瑶瑶你说?”

    华珺瑶面容平静且冰冷地说道,“因为工农业剪刀差。”

    “啥意思?”年菊瑛很直接地问道。

    “爹,我说了您可不许生气。”华珺瑶事先声明道。

    “你说。”华老实本意没指望闺女能说出什么道理。

    “娘,我这么说吧!您知道黑市上的小麦的价格吗?”华珺瑶问道。

    “知道,以小麦为例是3毛到六毛。”年菊瑛说道。

    “那么粮站收购的价格呢?”华珺瑶又问道。

    “一毛到两毛不等,今年是两毛一,很好喽!”年菊瑛回道。

    “娘,话都说到这儿了您还不明白吗?”华珺瑶笑道。

    “不明白!”年菊瑛摇头很干脆地说道。

    “瑶瑶的意思,黑市上的价格,才真正体现了农产品的价格。”华老实斟酌着说道。

    华珺瑶打了个响指说道,“爹说的对。”

    “女孩子家家的,像什么样子,跟二流子似的,不许打手指。”华老实板着脸训斥道。

    “哦!”华珺瑶规规矩矩的坐好,然后缓缓道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给国家并不是按照市场价格的;而有时候是低于市场几倍价格的!但同时又是必须强制的卖给国家的。

    这年月黑市市场上粮食价格在不同的年份常常是3毛到6毛左右上下;而农民卖给国家基本上是在一毛到两毛左右。在灾荒期间黑市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更是达到二元人民币的天价。

    在计划经济年代农民用这样低的农产品价格卖给国家,而国家又同样以官价、按人头、按口粮平均的卖给全国的所有的人民。在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格几倍的情况下:必须限量、凭票证、定量。

    这年月国家对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并不是等价交换,是全国居民对农业农民劳动者的一种严重的‘剥削’。”

    “你这丫头混说什么?怎么连剥削俩字都出来了,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华老实看着她严肃地道。

    “好好,不说剥削,反正不是等价交换,行了吧!”华珺瑶接着说道,“因为这是把农产品价格降低部份的产值部份是以按需分配的方式无尝的平均的分配过了全国的居民的。所以有城市户口的城里的居民觉得全家六、七口人生活也过得好好的。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全国农民尽义务养活他们的部份;有当年农民老大哥为他们无尝提供廉价农产品的功劳。而农民自己却过着节衣宿食的艰苦生活!

    农民为城里人无尝提供廉价农产品同时我们许多强劳力农民家庭自己的粮食却不够吃!”

    “娘,别否认,这是不争的事实。”华珺瑶看着年菊瑛道,“娘,别急着辩驳。”

    “我没辩驳。”年菊瑛苦笑道,“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了头,要跳出农门。不就是为了

    分卷阅读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