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2

      如意佳婿 作者:清越流歌

    分卷阅读242

    心里一直就膈应着,那么个和善的人,现在每回回家,对王氏依然是不假颜色,说到底还是在为她抱不平。至于三婶和四婶,虽然没大矛盾,但是妯娌之间,摩擦也少不了,她娘不甘心也正常。

    刘青想了想,笑道:“娘,婶婶们都是明理的,给她们准备了,就不够给兄弟们准备,我想婶婶们也更希望哥哥惦记着兄弟。”

    “你说的也是。”李氏眉开眼笑,这下是一丝理都挑不出来了,“我明儿再拉上你金奶奶,再去挑一次。”

    刘青又叮嘱道:“爷奶的娘做是孝心,其他的料子还是直接带回去,您也不知道叔父们的尺寸。”

    “娘知道。”李氏拍着刘青的手,“娘也给你做一身,咱们一起穿新衣裳。”本来公婆就偏着青青,现在家里人人都有,青青跟着再裁一身新衣裳,公婆也不会有意见。到底这钱是延宁省下的,缺谁也不能缺他亲妹子的。

    刘青说服了她娘做新衣裳,至于买首饰,她把嘴巴说破了皮也说服不了她娘,一来是买这些东西,钱花得差不多了,总要留个几两备用,再来延宁也说了,青青的钱是她一个人的,万不能叫她一个小姑娘拿钱养家。

    也许是兄妹心有灵犀,刘青没说服到她娘,四日后回来的刘延宁,却已经准备了给李氏和蒋氏的礼物,婆媳俩一人一根包金的钗子,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金,也把刘延宁省吃俭用剩下来的钱花的没多少了。

    到刘青这儿,便只得了一对银的耳坠,细如毫发的耳坠,做的是兰花造型,看重量应该不花什么钱,胜在做工精巧。

    刘青还好,她也见过些好东西,得了耳坠便新鲜的要她娘帮她戴起来,李氏却一时激动不已,想来金子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意义不一样,李氏乍然看见钗子的时候,眼睛里似乎还有泪光闪过,立刻珍重的装起来,和新裁的衣裳放在一起,以李氏的谨慎恭顺,公婆还没有穿戴上,她是不会先穿新衣裳的。

    刘延宁回家的当天,就托人给刘家送了信,因为他是下午回来的,金氏刚好有个远房亲戚回老家,离落水村并不远,托这人送信,刘家人当天晚上就知道孙子已经从省府回来了,喜不自胜,第二日一早,刘二叔和刘延林父子便套了车进城来接人了。

    刘青他们都知道,家里人就算一大早出发,也要晌午才能入城,至少要吃过午饭才会回去,所以上午他们照旧去了江府,江远辰是有事叮嘱刘延宁,刘延宁也要邀请师傅参加谢师宴,虽然具体日子没定,但是拜了师傅,这一宴是必须的,先亲自邀请,等回家和长辈商量了日子,再托人送请帖来,才显得比较有诚意。

    刘延宁现在都能预见到,他一回家估计就忙得不可开交,恐怕也没功夫再回来请师傅们。

    江远辰自然也知道,商量完正事,就带刘延宁去书院了,既然是谢师宴,就不能只请他一人,书院的先生们,尤其是山长,都对刘延宁有教导之恩,山长那里他怎么也要亲自走一遭。

    刘青过来不是要上课,而是和小伙伴道别,自从年初江曼桢跟着父亲来江州,她们就朝夕相处,几乎没分开过,刘青这次回落水村,估计要待个十天半个半月,自然得跟小伙伴好好道别。

    刘延宁那边该见的见了,谢恩的谢了,才和刘青一起回了家,刘二叔和刘延林已经在院子里等他们了,见他们回来,父子俩激动的站起身,沉默对视了几眼。

    刘二叔和刘延林看的自然是刘延宁,距离知道刘延宁中举的消息,已经过去四五天了,只是没见到他本人,全家人都还沉浸在云里雾里的不真实感当中,刘二叔现在看着越发丰神俊朗的侄子,才彻底安了心,一时激动,脱口而出道:“延宁,你娘不是给你裁了绸子做衣裳了吗,怎么没穿?”

    刘延宁和刘青都没想到刘二叔开口居然说的是这个,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但也知道刘二叔是激动,刘青笑眯眯的道:“哥哥说要跟爷奶和叔叔们一起穿呢。”

    刘二叔顿时搓手,有点激动又有些局促:“还有我们的?”

    “娘买的料子,回去要劳烦婶子们缝制了。”刘延宁说着,又看了眼旁边的堂弟刘延林,比划了一下,笑道,“大林也长高了,都结实了,幸好娘只是买了料子,没有给你裁,不然都要穿不下了。”

    刘二叔连忙问:“置办了这么多东西,延宁前几日去省府怎么过的?”爹给大嫂留了五十两银子备用,他是知道的,那天得知延宁没等他们进城,就急着去省府拜见知府大人了,他们兄弟还跟爹庆幸的说,幸好他们回家的时候,把在省府没用完的十多两银子,都留给了延宁,这回他去省府应酬,应该也不至于受委屈,这才勉强放心。

    现在看着,侄子竟然也没花几个钱,全省下来给他们置办东西了,刘二叔不由又担心起来。

    刘延宁解释了师傅派的人送他去的省府,到了省府又有张家照应,住的客栈都是张家的产业,便没花多少钱,刘二叔又忙道江先生是好人,想代爹娘和已故的大哥,去给江先生磕个头,感谢他对侄子的照应,自然被刘延宁拦住了,刘延宁拉着刘二叔说起了正事,比如祭拜祖宗和谢师宴,以及堂弟的婚事。

    说到这个,刘二叔又眉开眼笑了,“因着之前你要备考,你爷奶怕打扰你,便没有说,家中打算盖新房了,等胰子都做完,也入秋了,收了稻子便开工,已经和村里人打招呼了,照旧请他们帮工,价钱还是以前一样。”

    刘延宁点头:“那太好了,盖了新房,大林成亲也有房子,往后还有大根儿他们。”

    “是啊,孩子们都渐渐大了,等他们都成了亲,往后家里更热闹了。”刘二叔感叹道,“可惜你还要进京赶考,这两年不便成亲,不然以大哥大嫂的年纪,早就抱上孙子了。”

    提到赶考的事情,刘延宁肃容道:“之前托人带的口信,不方便细说,前几日我找师傅商谈,定了主意,明年就先不进京了。”

    “怎么就不进京了。”刘二叔不明所以,立刻激动的道,“难道是担心家中盘缠不够?你放心,这回盖新房子,用的都是上个月结的帐,外边一分钱也没有借,等年底再结一次账,便全都能存着给你做进京的盘缠。”

    “二叔,并非这个原因。”刘延宁哭笑不得,没想到他二叔居然会这般误会,赶紧解释了一通,除开他师傅的具体身份,跟刘二叔说的,大抵还是他们师徒讨论的问题。

    刘二叔听完,似懂非懂的点头:“这事还要回去跟你爷商量,不过江先生是有见识的,他说的想来也不会出错。”

    刘延宁也点头道:“到时候谢师宴,师傅他们都会来,二叔有什么不放心的,也可以当面向师傅请教。”

    “

    分卷阅读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