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

      梦入芙蓉浦 作者:寻香踪

    分卷阅读33

    ,也高兴得笑起来。

    颜宁突然想到,这笛子从杨沐嘴里到自己嘴里,反复了好几次,这不是那什么间接亲嘴吗?心思一动,又去偷看杨沐饱满的嘴唇,不由得呵呵傻笑起来。

    杨沐看他莫名其妙地笑,甚是不解:“怎么了?我脸上花了?”

    颜宁收了笛子:“对,我刚给你画花了。”

    “真的啊?”杨沐用袖子去擦脸,颜宁哈哈大笑,往前头跑了。杨沐才知道他是捉弄自己呢,追上去要挠他痒痒。

    第25章 少年游

    两人笑笑闹闹到了云麓山,因为不是初一十五,上山的人很少。两人走了十几里路,天气渐热了,微微出了点汗,这会儿被山林的阴凉一遮,通体舒泰。两人坐在一块大石上休息,享受这难得的静谧,山道曲折回环,消失在浓密的树林后面,鸟儿在林间鸣婉转,啾啾唧唧,好不悦耳。

    杨沐拿出水囊给颜宁喝水,顺手用衣袖印了一下颜宁额头的细汗:“看你走得一头大汗。”

    颜宁喝了口水,停下来看着杨沐:“杨沐,你这么温柔,将来嫁给你的女子该多么幸福!”

    杨沐愣住了,没想到自己这么自然就把想做的事做出来了,他有些儿失态:“我,我不会娶亲的。”

    颜宁笑了,转开眼睛:“说什么傻话呢?伯母目前身体不好,影响了你的终身大事,等她病好了,她必定会给你安排亲事的。”

    杨沐苦笑了一下:“也许吧,等我娘好了再说吧。”颜宁没有再做声。

    云麓山并不高,两人爬了一个时辰,就到了山顶,山头没有别人,只有他们两个。从山顶往下看,平城如一个四方的棋盘,河道纵横交织,房舍如棋子,密密点缀其上,庄家如一块碧绿的毯子,村舍俨然,点染地毯之上,逸趣横生。极目眺望,有一种一览众生的胸臆,颜宁爬上一块大石,大风将他的衣袍鼓得像风帆,他临风挥舞着手臂,颇有一种指点江山的大气感,偶尔回首调皮一笑,杨沐在下看着他,不禁有些痴了。

    “难怪古人那么爱登高望远,这种景象真是太壮观了,畅快啊!”颜宁回头对杨沐大声说,“你也上来。”那块石头不算小,站两个人正好,颜宁拉了杨沐上去,指给他看山下的那些景象。

    “平城看起来真小,那些房子就是个豆腐匣子那么大,是吧?”颜宁说。

    “是的,真不大。”

    “那住在平城的那些人们,不论是当官的也好、行乞的也罢,是不是也就跟蝼蚁一般大小了?”颜宁拉着杨沐坐下来,两人肩并肩靠着。

    杨沐听着颜宁的声音从那具身体里传过来,有小小的震动,仿佛在自己心里产生了共振:“是啊,站在高处看,人可不就如同蝼蚁一般渺小了。”

    颜宁又说:“所以我们平时的那些痛苦与困难都是极其渺小的,既然那么渺小,我们就不要太为难自己了。”

    杨沐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我知道了。”两人并肩坐着,一起静静享受山风的吹拂。

    近午时分,两人下了山顶,进了山腰的禅院。不是初一十五,上山烧香的人很少,禅院显得静悄悄的。杨沐和颜宁都非信徒,但两人说没有路过菩萨不拜的道理,于是就进禅院烧香许愿。他俩进了大雄宝殿,一个小和尚便过来替他们点香。烧完香,杨沐和颜宁又朝功德箱内投了一点香火钱。小和尚退出去,他俩在寺院内闲逛。

    云麓禅院是前朝后期建寺的,当初这里是一座道观,某朝大兴道教的时候兴建起来的,后来道教没落,这个道观就颓败了。前朝末年,有一名叫慧安的和尚云游至此,见云麓山钟毓灵秀,便四处化缘,花了八年时间,终于才完成了道观的重修工作,改作禅院,取名云麓禅院,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两人看得啧啧称赞,看完了碑刻庙志,又去看院墙上的壁画,虽然笔力粗犷,但是却朴拙可爱。

    看完一圈,两人在松树下一个石桌上坐下来吃干粮。又见刚刚接引的那个小和尚匆匆走了过来:“两位施主,我家师父有请二位去用个斋饭。”

    杨沐和颜宁对视一眼,颜宁笑着说:“那便有劳小师父带路。”

    这禅院也不大,前后三进建筑,前面是大雄宝殿,中间是禅院,后面是休息场所。杨沐和颜宁跟着小和尚圆因进了最后一进院子,那里已经有三个和尚在座了,一个胡须花白的老和尚朝他们点点头:“适才看到二位小施主在吃干粮,我等也正要用斋饭,所以请了二位一起来。”

    杨沐合了掌:“多谢大师款待,不知大师怎么称呼。”

    老和尚微微一笑:“贫僧法号本真,这三位是我的徒弟圆明、圆智、圆因,粗茶淡饭,还请不要嫌弃。”

    杨沐笑笑:“大师太客气了。我叫杨沐,这是我的同窗好友颜宁。”

    桌上摆着三菜一汤,有豆腐、笋干、青菜,以及一盆榨菜汤,饭是糙米饭。二人落了座,本真大师带头动箸,杨沐和颜宁二人吃到了平生第一顿素斋,看似清淡,味道却很鲜,别有一番风味。大和尚们吃饭也很注重养生,饭桌上极少交谈,杨颜二人入乡随俗,静默地吃完了饭。

    饭后本真大师邀二人去禅房喝茶。茶是禅院自采自制的,用山间的泉水泡制,茶叶在白色的瓷杯中反复浮沉,然后慢慢舒张开来,泛出浅浅的绿意。

    “两位施主平时饮茶么?”本真大师示意一下,然后自己端起茶杯,浅浅地抿了一口。

    “我们老家那边常用莲心泡茶,”杨沐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小口,“不及大师的茶香,且苦。”

    本真赞叹:“莲心有极好的药用效果,能清心火,消暑除烦,生津止渴,倒是暑日饮用的佳品。杨施主家乡何处?”

    “在下蓉乡人士。”

    “哦,难怪杨施主一身清气,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蓉乡的白莲远近闻名。”又问颜宁,“颜施主亦是蓉乡人士?”

    “在下是曲县五柳镇人。”

    “难怪贫僧看颜施主倒是一派磊落风流,颇有晋人风骨,原是五柳镇人。”

    颜宁嘴角有点抽,心道:这老和尚真会说话,我们没有许诺过什么香油钱吧。嘴上连忙推说过奖过奖。

    本真大师笑一笑:“二位施主心中一定觉得奇怪,贫僧怎会邀二位用饭喝茶。”

    杨沐和颜宁对视一眼:“正有此疑惑。”

    “这就是佛家所说的缘。贫僧一见二位,就觉得有善缘,故欲结交二位小友。”

    杨沐连忙起身合十作揖:“多谢大师抬爱

    分卷阅读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