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女博士的第三类生活 作者:阿半

    第十章

    吃过晚饭,曲爸爸开车送廖书到会议主办方安排的酒店。

    曲词留在家里应付妈妈的审查。

    “宝宝,这个廖书多大了?”曲妈妈是有文化的人,虽然对和女儿一起回家的小伙子好奇,却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当作曲词的客人热情款待。可是私下里还是忍不住要问一问。

    “周岁26,你问这个干吗?我跟他只是同学没有别的。”自己的妈妈她怎会不了解,看她的神情就知道脑子里转着什么念头。

    “年龄倒还合适。你觉得呢,妈?”曲妈妈没理曲词的话茬,跟曲讨论。

    “嗯,大四岁正好。长相周正,个头儿也合适。”曲也笑呵呵的说。

    “都说了我俩没关系,你们就别想这些没用的了。”又不是相亲,不可能的事讨论的还挺热闹。

    “怎么不可能。我看你不妨考虑考虑。你现在找男朋友也不早了,有合适的也别错过机会。”曲妈妈劝说。

    “就是,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找个好对象是正经的。”这是一贯的论调。

    “现在是知识时代,读书是对的。这一点我和你爸爸都很支持你。但是说的也有道理,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书读的再好,以后事业再成功。没有人陪伴分享也不会幸福。我看廖书倒像是个懂得照顾人的。”妈妈向来不喜欢***读书无用论。

    “妈,我住哪个房间?”曲词懒得跟他们纠缠这些。她这个话题转移的很成功,曲妈妈马上兴奋的展示为她心准备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大面落地窗,黄绿色的墙面,黄色的落地窗帘,床头、书桌、衣柜、梳妆台是整套的粉紫色。这一切让曲词感觉像是进了儿童房。要是在十年前她一定会为这样的房间欢呼雀跃,可是她现在是22岁不是12岁。但是深知这是爸爸妈妈心为她准备的,里面隐晦的包含着补偿情结。

    “怎么样,喜欢吗?”妈妈一副等待小红花的表情。让曲词的心甜里带着酸。

    “很喜欢,谢谢妈妈。”曲词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就让他们开心开心吧。她一年又能回来住几天呢。

    “你的东西都在这里。”妈妈打开玻璃书柜下面的柜子,拿出几本影集。“还有你的照片。我把你和丁一的都整理到了一本影集里。还有你大学的,研究生的,我都给重新分了类。”

    曲词有很多照片。但都是中学以后的,中学以前只有零星的几张。而中学时期的照片里大多有丁一。

    “对了,妈妈,丁一下周末要结婚了。”

    “她比你大两岁吧?”

    “嗯”曲词随手翻看了几眼和丁一的照片,不免感叹时间过的真快。

    “她现在干什么呢?好久没听你提过了。”

    “当老师呗,你忘了她大学读的师范。”

    “还在武汉吗?对象是干什么的?”

    “还在武汉,我没问过,反正就快见到了,见面再聊呗。”

    “你看丁一都结婚了,你也得好好考虑了。这个廖书,我看他对你有意思,你怎么想的?”

    曲词其实并不像廖书想的那样不开窍。女孩子特有的第六感曲词也有。她隐隐感觉到廖书对他有好感,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太好了,好到她害怕任何变化,怕会失去这难得的好朋友。现在的状态就很好,不要再近一步,也不要疏远。

    “没怎么想,就是好朋友。”

    曲词有时也羡慕别人母女之间的亲密无间。她也尝试过,可是心里总是会感到很别扭,甚至会起**皮疙瘩。

    因为跟妈妈有过这样的谈话,第二天见到廖书时,曲词觉得有点不自在。她想是不是自己不自觉间给了他暗示,让他有了错觉?如果有的话那岂不是更伤害他。但是她又真的不想失去这个朋友。咀嚼再三她决定还是见招拆招吧。也许她也只是错觉呢。

    “想去哪儿?青岛最有名的景点就是栈桥、八大关、五四广场。你想先去哪个?”坐上了车,曲词尽职的扮演导游角色。

    “去你的学校看看吧。”廖书说。曲词说的那几个地方他都去过了。他感兴趣的是她生活过的地方。

    “啊?学校有什么好看的。而且我只在这里读了小学,你要看小学吗?”

    “只读了小学?那你中学在哪儿读的?”

    “武汉啊,我没跟你说过吗?”

    “当然没有。”这是他第一次听说,竟然还有这么一段重要情节是他不知道的。“那你前几天打电话说要结婚的同学也是武汉的”

    “哦,那可能我忘了说。我一直以为你是知道的。当年我爸妈工作调动所以我就随着去了。初中高中都是在武汉读的。要结婚的是我的初中同学。”当然她们高中阶段依然很要好。丁一是她在武汉六年里最好的朋友,或者可以说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丁一是她到武汉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初中三年她们一直同班。直到初中考高中时,曲词考上了省重点高中,而丁一只考上市重点。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她们的感情,放学后还是常常到对方家里去玩。曲词爸爸出差妈妈值夜班的晚上都是丁一到她家陪她或者她去丁一家。所以她们跟彼此的家人也都很熟悉。

    “你还有什么没说的一起说说吧。” 开始他一直以为她是东北人,结果认识一年后才知道她家在山东,考到黑大只因为她是高考移民。现在认识快三年了他才知道原来她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武汉度过的。她一共才活了22年,就两次出乎意料。如果还有什么不按常理的也不稀奇了。

    “别搞的像审犯人一样。我又不是刻意隐瞒。再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在哪有什么区别。总之不是在石家庄。”廖书家在石家庄。

    小丫头说的也有一定道理。“那就讲讲你小时候的事吧。”

    “讲故事在哪还不能讲,非得跑到青岛来讲。那要不我带你去我小时候住过的地方看看吧。也算逛逛街区,让你看看真实的青岛。其实青岛才不是电视里拍的那样蓝天碧海。你去过栈桥想必知道青岛的海一点都不干净,到处是白色垃圾,海上清洁工得划着小船不停用网捞垃圾。电视里也总是喜欢拍市政府前的五四广场,其实青岛也就那条香港路还挺宽敞,大部分道路都很狭窄而且不规整。而且因为青岛在山上,走路就跟爬山一样,很少有平的马路。而且你开车要小心的看好指路牌,很多路都是单行道。”

    廖书听得直摇头“有你这样介绍自己家乡的吗?听你这么一说青岛就没什么值得欣赏的了。我还跟你逛什么。”

    “我说的是实话呀,总不能做虚假广告。而且谁说路窄倾斜就是缺点了。这也是青岛与众不同的风格呀。现在大城市都同质化了,能保持自己的风格本身就很值得欣赏了不是吗?”

    “行行行,正说反说都是你,还真是法学博士,我说不过你。”

    要说科学发展的好处在生活各方面都能体现。如果没有卫星导航,曲词还真不知道这路该怎么走。她认路最差了,即便她认得路,也很可能把车指上单行道。

    “这和专业有什么关系,我看很多搞金融的也天天在电视上侃侃而谈。”

    “那只是少数人,而法律人则大多靠嘴吃饭。”

    “那你们搞金融的靠什么吃饭?”

    “头脑。”廖书得意的指指脑袋。

    曲词也不跟他计较。想起amanda提过她爸爸有家庭理财师,听起来就像有私人律师一样。就问“我听说外国人很多都拥有私人理财师就像有私人律师一样。国内有吗?”

    “也有,只是还不普遍,就像中国的律师也远远没有达到美国的普及度一样。而且和律师不同的是,目前国内的理财顾问主要是由银行提供给vip的大客户。不过那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可以,我也想往这个方向发展。只是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都不适合理财师发展。”

    “到底理财师做些什么?”曲词很好奇。

    “说白了就是帮你花钱。让你的钱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保证至少不会贬值,在正常情况下最好还能升值。比如你今天挣了一块钱,可以买一支冰淇淋。结果到明天冰淇淋涨价到一块一了,那么你今天挣的一块钱到明天就贬值成了九毛。理财师就是让你这一块钱至少明天还是能买一支冰淇。”

    “这么好?那你看着我的钱放在银行里贬值也不说。”曲词倒不是真的在意这个,不过是故意跟他拌嘴逗趣。她对钱其实是很缺乏概念的。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钱。反正从大学毕业后爸妈给她打到卡里的钱她就从来没用过。她自己挣的钱都用不完,每个月都剩一部分在卡里。她花钱没有计划也没有算计过。

    “我怎么知道你有多少闲钱。你要是放心回去我给你做个理财计划吧。我可提前声明啊,投资有风险。”

    “你都投资什么呢?”

    “我嘛,有一部分股票,一部分基金,也顺带着炒炒期货。如果是你的话呢,我要看你钱的用途和赋闲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我建议也分成几部分买不同产品。”

    “不用给我建议了,你是专业的,我相信你。也别给我计划了,我就把钱交给你管了。赔了不怪你,赚了咱俩对半分。”曲词对那些专业知识没兴趣。反正钱放那儿她也不用。

    “呵呵,你倒对我放心。”廖书怎么会要她的分红。她这么信任他,就比赚多少钱都让他有成就感了。

    第十章在线阅读

    第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