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女博士的第三类生活 作者:阿半

    第七章

    曲词连续忙碌一周,每天只睡5个小时,终于在周一晚上把老师布置的任务搞定。就是为了赶在周二去老师家,因为明天她要和师兄一起回家。不过曲词对这样的生活节奏已经习以为常。相比去年常常熬通宵,能睡5个小时已经很好。

    不过曲词决定今天要犒劳自己,去老师家之前先到易初莲花买了两斤虾。她喜欢吃师娘做的啤酒虾。未免老师家没有啤酒,她又拿了两罐啤酒。想到上次洗碗时好像看到油不多了,就又买了一大桶花生油和一大瓶橄榄油。还好老师家就在街对面,不然这重量可够她这小细胳膊受的。

    曲词每次来老师家就跟回自己家一样,吃饭是很平常的,有时时间晚了还会留宿。曲词觉得自己能有这样的老师和师娘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记得研二时,有一天寝室的人上算命网,她也凑趣算了一下。结果说她将遇贵人。她当时只当是个游戏,并没放在心上。现在想来竟然还挺准,过不久她就遇到了老师和师娘。读博的同学没有不羡慕曲词拜到这样一位老师的。要知道博士生基本相当于导师的助手,是要被老师榨取劳动力的,所以大多博士生形象的称他们的导师为老板。这种情况虽然在理工科更显著,但是即便是文科的博士也是要帮老师完成课题成果的,基本上劳动成果是主要归功于老师的。但是宋老却是全心全意的教导和扶持曲词。这在如今的学术界和教育界不说是传奇也是非常少见的了。曲词虽然看起来对很多事都稀里糊涂,但是个心里明白的人。所以她把老师和师娘当亲人一样。

    其实以老师和师娘的年纪,可以算是曲词的爷爷辈了。而师娘也确实待她像孙女一般。不过在曲词心里将他们定位在父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有两个儿子,老大在美国,老二在上海。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老师常说,生两个儿子还不如他的学生。老师的学生都很惦记他,身在外地的常常打电话,每次来京不管时间多紧迫都必要来看望。而在北京的就更是会照顾老师的生活琐事,比如带老师去医院检查身体之类的。曲词常常在老师家遇到一些师兄师姐。虽然他们的年龄和资历都是她的老师辈。不过他们还是叫她小师妹。唯一的例外是她的硕导吕老师。

    小区的门卫早已经认识曲词,所以不仅不需登记,还帮她把油拎到电梯。

    “丫头,买这么多油干吗,家里还有呢。”一进门,师娘就要接过东西。曲词躲开,换了拖鞋径自拎到厨房,边熟门熟路的将东西各归其位边对跟在她旁边转的师娘说:“我想吃您做的啤酒虾,嘿嘿。油放的住,省的你们去买那么重。我看网上说橄榄油对心脑血管好,正好看到有卖就买了一瓶。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好吃的话以后咱们就常吃橄榄油。”师娘心脏不好,还有动脉硬化。

    “想吃什么打电话来说就是了,还用得你自己去买。”师娘从冰箱拿出橙汁到了一杯递给她。

    “反正顺路么。”曲词接过杯子喝一大口。“呵呵,还是师娘好。”

    “行了,我这就做饭。你快去洗把脸,瞧这一头汗。”师娘一边打开水龙头洗虾一边看着她说,满脸慈祥和蔼。

    北京的9月初还是挺热的,尤其是上午十点多温度已经升起来了。何况又提着这么些东西走路。“好啊,我洗把脸再回来偷师。老师呢?”

    她来之前还跟他通了电话,按说她进来有一会儿老师也该听见了。

    “烧菜有什么好学的,成了家自然就会了。你现在还是好好玩两年,别早早的绑进厨房。去玩去吧。你老师在书房呢,你大哥的朋友来了。”师娘每次都不让她帮忙,但是曲词也总是在旁边转悠。也就是帮忙剥个葱蒜。主要是跟师娘聊聊家常。

    老师写了一手好书法,每有客人来访都会要求参观书房看他的作品。所以曲词也没理会,自顾到洗漱间洗脸,打算一会儿到厨房帮忙。不料洗把脸的功夫,待她从洗漱间出来老师已经跟客人坐到了客厅。老师坐在主位,客人坐侧面背对着曲词。

    “曲词,过来坐。”宋老看到曲词朝她招手,语气如叫自己孩子。

    曲词是没想坐下陪聊的,但是打个招呼是必须的礼貌。所以大方的走过去。

    “天行是你大哥的朋友,不是外人。”宋老和蔼的对曲词说。然后转头对那人介绍“这是我的学生曲词。”恰好曲词走到茶几边站定。那人也站起来看向曲词。

    竟然是那天在四合院见到的男主角!地球还真是圆的。曲词心里一叹,但惊讶只在心里,面上却一点没露。微笑着跟他握手:“您好。”

    她却不知道对面的沈天行比她更吃惊。竟然是在友谊宾馆前看到的那个小姑娘!能被宋老称学生,那就是博士无疑了,竟然这么小就读到了博士。沈天行心里转念,彬彬有礼的回握她的手“你好。”

    曲词拿茶壶给老师和客人添了茶,就打算去厨房帮忙。

    “曲小姐这么年轻就能拜在宋叔叔门下,真是年轻有为。”沈天行坐回沙发,不着痕迹的打量曲词。那天只远远的一瞥,加上路灯昏黄,其实并没有看的清楚。如今就站在他面前,当真是亭亭玉立。打扮还是那样简单,白色t恤蓝色牛仔短裙,脂粉未施,但是皮肤是少见的白皙光滑,两颊红润。看着她不由觉得自己老了。他从没有过这种关于年龄的感慨,毕竟他才三十岁,又事业成功。正是一个男人的黄金时间。可是他已经接连两次生出这样的感叹,且都因她而生。

    这话曲词早已听惯了,并不当真。只笑着说:“是老师不嫌我笨罢了。”不想在这个话题上过多纠缠。转头看向老师说:“老师,你们坐着聊,我去厨房帮帮师娘。”她巴不得离应酬远点。

    “嗯,去吧。”宋老了解她的格,不留她在这难受。

    曲词对沈天行笑着点了下头就去了厨房。“呵呵,别看她年纪小,难得是个肯吃苦的。现在的年轻人聪明人很多,踏实勤奋的却很少了。”刚转身就听老师语气欣慰的说。

    “必是有过人之处的,否则也入不了您的门下。人大现在也开了少年班吗?”沈天行的声音。

    她看起来只有十八九岁,竟然就读到了博士。正常推算,即使一直应届连读,读到博士也该二十六七岁了。长相比实际年龄小的人他见过不少。可是总不会年轻这么多。何况眼神和气质骗不了人。他自认有一定的识人之能,她看起来就是一副未经世事的样子。

    曲词是知道少年班的,也是因为曾有人发出过跟他一样的疑问。当时曲词还以为是什么少年开的特长班之类的,觉得这问题很奇怪。上网查了才知道原来中科院有少年班,专门招收所谓的天才少年。少年班的学生年纪都很小,通常十四五岁就考了大学。是传统教育体制的特例。但是少年班招收的都是理科生。

    “没有,她是上学比较早。”曲词进厨房前听到老师说。厨房和客厅是开放式设计,客厅说话厨房可以听到。不过曲词才不感兴趣。她没吃早饭,现在饿的慌,从冰箱拿个苹果边吃边跟师娘说话。

    “我和你老师今年可能会去美国过年。”师娘洗着菜说。

    “这样最好了,大哥工作忙回不来。你们又没什么事,免得两处牵挂。”

    宋大哥也算子承父业,在美国读了法律博士,然后留在美国当律师,已经有十年了。在美国当律师可不像国内这么轻松。学法律更不像在中国这么容易。所以曲词一直很佩服他。

    说到宋大哥,突然想到客厅里那位沈先生好像很年轻。宋大哥四十出头,可是他看起来可没有那么老。不过她对于看人的年龄从来不擅长。她看人总是凭感觉,对于直观的东西总是缺乏观察神经,比如江夏看人第一眼是看肤色,丁一则最关注身高,还有的人首先看眼睛大小。而她就没有这种“第一眼”,她描述一个人总是先从感觉开始。

    “就是这么个理儿,可是你老师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师母抱怨道。

    曲词是知道的。去年宋大哥就早早张罗让他们和二哥一家一起过去,可是最终没有去就是因为老师不同意。老师看似随和,其实很有一套自己的原则。他一直不满意宋大哥留在美国,说什么国家花钱培养他,他却只顾着享受个人生活。

    “呵呵,老师也就是嘴硬,其实他心里不知道多想念宋大哥呢。尤其是小炎。”小炎是宋大哥的儿子,老师的长孙。

    “呵呵,就小炎能管得了他。这不昨天小炎打电话一说他就松了口。”师娘笑的很开心。“所以你大哥今天就让小沈过来,说是帮我们办手续。他是怕你老师过两天又反悔。哈哈”师娘笑声里掩不住幸福。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呵呵,哪能呢。老师最重信诺了。怎么可能给小炎树立坏榜样。不过有个人帮忙跑腿也是好的。”

    师娘做了六个菜,啤酒虾、红烧牛腩、糖藕片、西芹百合、清炒笋尖、苦瓜片,还有一个鸭血粉丝煲。都是曲词爱吃的。其实去年宋二哥就张罗给家里请个保姆,可是老师和师娘都不愿意。说是家里雇了钟点工打扫卫生,只是做饭也没有多累。关键是他们不喜欢家里住个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毕竟年纪还没到动不了的时候。曲词觉得问题的关键是很难雇到做饭有师娘这么好吃的保姆。师娘是杭州人,做菜致,口味清淡爽口。恐怕请了保姆吃饭都很难适应。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老师生活习惯很好,不吸烟不喝酒。唯一的爱好和曲词一样——喝茶。而沈天行还要开车,所以四个人就真的只是吃饭。

    曲词剥了两小盘虾分别放到师娘和老师旁边。因为爱吃的缘故,她剥虾很有一套,又快又完整。

    “快自己吃吧,别管我了,我自己剥。”师娘夹两只剥好的放回她碗里。又给他夹了些苦瓜。因为苦瓜放在曲词对面。师娘知道有外人在的时候曲词是只吃自己面前的菜的。

    “天行,你也吃啊,别客气。”师娘又夹了两只曲词剥好的虾给那位沈先生。曲词看着那个心疼啊。

    “阿姨不用照顾我,我到您这儿怎么会客气。”端起碗接过来。沈天行不由自主瞥了一眼对面。小丫头正专心吃饭,本没看这边。她的动作斯文优雅,即使刚刚剥虾的时候也一样。纤细修长的手指很是灵活,方佛在虾壳之间跳舞,让他想起那晚的惊鸿一瞥。其实刚刚她们在厨房的聊天他听到了。倒也不是刻意去听。但是她的嗓音温润清澈,语气中带着小辈在长辈面前特有的娇气,偏偏说出的话又很周到得体。不自觉的就被吸引过去。

    餐厅很安静,只偶尔师娘或师傅给沈天行布菜才有几句客气话。曲词只专注的吃自己的饭,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而且她本来也不是个多话的人。直到……

    “再添一碗吧。”师娘拿过沈天行放下的空碗说。

    曲词见此,放下筷子从师娘手里接过碗。“我来。”然后看向对面的沈天行“一碗还是半碗?”

    沈天行被她问的愣了一下。中国人的习惯是劝客人多吃些,她倒直接。脸皮薄的还不好意思吃了。“一碗吧。阿姨的菜做的好吃,能多吃一碗饭。”

    曲词很讨厌中国人那种劝酒、劝饭、劝菜。她觉得那会让客人很难受,想吃的吃不到,不想吃的偏偏要勉强着吃一肚子,明明只能吃半碗饭,添了一碗又不好剩下,只能吃到撑。所以她都是这样对待客人,也希望去别人家做客可以被这样对待。她的想法是,既然会到对方家里做客,就说明彼此的关系已经很好,那双方就都没有必要搞些虚伪的客套。

    “呵呵,那就多吃点。”师娘又给他夹了些菜。“你们年轻人都忙,我也不好打电话叫你来家里。既然爱吃我烧的菜,就常来家里。想吃什么打电话告诉我,我就给你准备好。”师娘笑呵呵的说。

    师娘就是这样善良的一个人。曲词才来家里的时候也很拘谨。时间久了,才了解师娘说这话并不是客套。

    用王***话说曲词是个菜耙子,就是饭吃不了多少,但是很能吃菜。要配好几口菜才能顺下一口饭。所以看起来她好像只吃了半碗饭,其实她吃了好多菜。比如她面前的这盘虾,就基本上被她一个人吃光了。

    “天行也不小了,什么时候成家呀。”老师笑呵呵的问。

    沈天行不由自主看了对面一眼,说“这事儿也不由我控制,得看缘分。”

    曲词心说:装!不是孩子都有了吗?不过也是,有孩子不一定结婚呀。那天听他们谈话的意思,他也没想娶人家。像那位美女那样的他身边不定有多少个呢。

    老师的话题得到师娘的认同。“你呀就是挑花眼了,不能只忙着工作,这事儿也得上心,工作和婚姻又不矛盾。曲词,你也一样,别只知道读书,那么多同学就没有合适的吗?你也不小了,该考虑了。”

    曲词心里感叹,怎么话题引到她身上来了。“呵呵,师娘。我还小呢,不着急。”

    “都23了,还小呢。现在找一个正好。相处两年,毕业后结婚。那时你也25了。工作两年要小孩正好。”

    师娘说的是虚岁。北方人普遍算虚岁,武汉却是算实岁的。刚从山东到武汉时她也不习惯,可是六年的潜移默化使她在很多方面都养成了武汉人的习惯。比如吃辣,比如算实岁。虽然在北方读书多年,可是对于别人用虚岁计算她的年龄还是很不适应。因为她的生日小。别人虚岁只虚长一岁,对她就是虚长两岁。所以当有人问她年龄时,她都在周岁和虚岁之间取个折中数字,说自己22岁。

    沈天行留心听着。原来她23岁。23岁在博士里依然很年轻。听这意思还没有男朋友。但是可以断定一定不乏追求者。如果他上学的时候遇见她,也会追求吧。

    “师娘,我哪有时间谈恋爱呀。”曲词头也不抬的搬出老借口。

    “嗯,曲词不着急,还是再安心做两年学问吧。”老师慢悠悠的接过话头。

    曲词就知道老师会这样说。她也是在跟老师熟悉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她的年龄小也是老师招她的原因之一,虽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年龄小就没有婚姻压力,能踏踏实实做学问。他就曾经听到老师拒绝一个女硕士的原因就是:29岁了还是单身,当务之急是找个男朋友结婚。老师不赞同大龄单身女孩读博士。他说这样的女孩读了博士以后会更难找对象。她觉得老师可真不容易,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心,还要为婚姻家庭心。

    “别听你老师的,他们男人不懂这些。听师娘的话,在同学里找一个。上学时处的感情是最好的,真挚长久。就像我和你老师。”师娘用心良苦的劝说。

    沈天行听到这话不由得心底泛起淡淡的失落。却也不得不承认学生时代的感情更单纯美好。就像他,身边从来没断过女人,对他也都非常用心,但是他无法知道她们看中的究竟是他本身还是他所拥有的身外物。

    “师娘,现在的学生和你们那会儿可不一样,早没有那么单纯了。尤其是到了博士阶段,咱们家来来往往这么多学生您还不知道吗?”

    这话有道理,看来她也不是个不通世事的小书呆。

    “但是总归要知知底些不是?社会上谁了解谁呀。前几天电视里还演了一个女孩子被骗,跟人家谈恋爱一年都不知道对方是个有妻有子的。结果人家老婆找上门把她给打的哟。”师娘现在的信息基本来源于电视和报纸。

    “既然能上电视当新闻,说明还是少数,不能一概而论。”老师反驳。

    也不见得。曲词心想。那天她听到的虽然只是只字片语,但是已经可以推断故事很不单纯。忍不住瞟了眼对面。没想到正对上他的目光。奇怪,干嘛看她。

    “曲词不急。”老师给她下了结论。“倒是小沈,也不要太挑剔了。上个月你哥来我家还说起了你这个问题。家里很为你着急,别让你父母太心。”

    曲词知道这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放下碗筷,抽了张纸巾擦嘴,悠闲地坐在那儿当陪客。

    “嗯,我会的。有合适的我一定带来给您看。”

    “我吃完了。你们慢慢用。”曲词心想,还是早点撤吧,可别一会儿又把话题扯到她身上。

    “去吧,我书房里有你马师兄前天拿来的普洱。你泡一壶尝尝,若喜欢就拿一块回去。”老师也放下筷子说。学生都知道他爱喝茶,就总是往这送。自从知道曲词也好这口就常常分给她。“天行一会儿也尝尝,曲词泡茶还有一手。”

    什么一手两手,她不过是因为自己喜欢喝,喝多了看多了。平时她还不是用大水杯牛饮。不过对老师说的普洱她还是很感兴趣。那些师兄们送的茶没有不好的。

    第七章在线阅读

    第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