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8

      北朝春事 作者:清明水萩

    分卷阅读418

    幸。”沈连城忙道。

    但她心里却感到古怪。荣亲王府与她陈国公府现在是什么关系,她这个做王妃的岂会不知?既然知道,又为何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难道就因为昨日的救命之恩,彼此就不分彼此了吗?

    外头,陈襄和宇文衍也客套地聊了许多。

    聊到救命之恩,聊到报答,宇文衍突然不无玩笑道:“陈国公若真要报答,就让你们的女儿认本王作义父好了。”

    陈襄闻言微愣了愣。但他知道,宇文衍看起来虽是一句玩笑话,他却不能不认真地听进去。

    而就在他思虑着该如何回应时,宇文衍接着道:“本王有两子,正想要一个女儿。但不知,陈国公愿意否?”

    他这样说,就不是玩笑,而是认真地想要认个义女了。

    陈襄实在不知,他此举意欲何为。

    “能有王爷这样的义父,实在是犬女的荣幸。”这件事,陈襄婉拒不了。

    这时,接沈连城回府的抬床到了。

    沈连城被伺候着躺在抬床里,紧裹被褥,密不透风。见到宇文衍,她免不了也要亲自谢他几句。

    “女傅不必客气。”宇文衍笑道,“本王举手之劳,换得一个义女,倒是本王赚了。”

    沈连城不解。

    陈襄于是告诉她,“适才,王爷认了咱们的女儿为义女。”

    沈连城初听这话,跟陈襄初听时一样吃惊。不过,她很快笑了,道:“那真是婉清的福分,认了王爷为义父,这一出生,可就是半个郡主的身份了。待我出了月子,可要为此事操办一场宴席才是。”

    她这样说,宇文衍不禁有些意外,当即应和道:“要办,要办。到时候,就在本王府上,大办一场。”

    “那就要王爷破费了。”沈连城仍是噙着笑。

    她如此过了头一般的虚与委蛇,倒叫一旁的陈襄很有些不解。这样下去,这个义亲,可就真的结下了。

    从王府出来之后,他不禁问沈连城,“阿蛮,适才你为何要说办宴席的事?宴席一办,咱们的女儿可就真成他的义女了。”

    “有一个王爷作义父,有何不好的?”沈连城却是噙笑反问一句。清明水萩说新书《弃女谋凰》已发布,有兴趣的同学可移步过去收藏养肥哦~么么哒

    ☆、第435章:和平局面

    陈襄顺着沈连城的提问,试想了一下与荣亲王结为义亲的好处。

    女儿的身份,本来从一出生便是贵不可言,再拜了荣亲王为义父,那自然是更上一层。

    而于目前的朝局来说,也是有利无害的。陈国公府与荣亲王府有了这层关系,维持表面的和平,对朝局,对国家,都大有裨益。

    然而,陈襄仍是皱着眉,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唯恐荣亲王不安好心。原本昨日里他将沈连城带到王府生产,他就觉得事出古怪了。

    “你不必太过担心。”沈连城劝道,“荣亲王此举有意亲近,想必一时半会儿的是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的。祖父不是说过么,他袭承了向夫人的观念,打蛇打七寸,若非致命一击,不会轻易出手的。”

    “也罢。”事已至此,也是无可挽回的。便是陈襄再不情愿,也拒绝不了。他暗自叹了口气,也便释怀了。

    而沈连城和陈襄才刚离开荣亲王府,就有奴子找到荣亲王,告诉他,“王爷,王家的人今晨一早被陈国公府的人驱赶出城了,去的不是苗疆,而是漠北。”

    “漠北?”宇文衍很有些意外。

    “昨天,女傅临盆之前,去的正是王家。”奴子上前,将一封信呈给了宇文衍,“这是王家夫人给王爷的手书。”

    沈如秀在信上说,“三年后突厥人会向漠北迁徙,并开辟漠北黄沙之地。待到那个时候,民妇在漠北,未必帮不了王爷,但求王爷,莫要弃之。”

    宇文衍却是一声嗤笑,心道去了漠北那样穷山恶水、廖无人烟之地,还能帮得了他什么?便是三年后突厥人会往那边迁徙,那又如何?就算突厥人成为了他的武器,他也用不上了。

    从昨日开始,他已经决定换一种方式,一种不需要流血的方式。

    他将信件揉成团,随手便扔了出去。奴子会意将其捡起,就要带走毁之。

    王妃阙氏伫立在屋内,自然不知他心中所思所谋,但又不敢过问,唯有暗自忧心。

    而从这一天开始,京都百姓都在传沈连城在荣亲王府诞下贵女一事。都说是荣亲王救了沈连城母女一命,尔后陈国公府算是欠下了这份恩情。

    武成侯府内,薛涛一早便从儿子薛戎那里听说了此事。白间,他汇集了几位袍泽,一起议论起来。他们皆是不知,荣亲王此举,是为何意,让他们不知所措。

    最后有年长者道:“王爷没那个意思,咱们也就按捺住了,别轻举妄动。想必,王爷自有他的打算。有必要时,会联络大家的。”

    两个月后,宇文衍当真收了陈襄和沈连城的孩子为义女。

    这件事一出,朝野上下都沸腾了。

    一锅沸水,却在时过境迁之后,归于平静。

    自从陈国公府和荣亲王府结为义亲,在朝堂上,荣亲王与陈襄处理起政务来,也合拍了许多。便是偶有意见不一之时,也能通过一番平和的辩论,而最终达成一致。

    两大政治力量不再有私心,不再顾及彼此权力的得失,于大周的天下,裨益甚多。

    这样的好处,或许沈连城和陈襄当初想到了一些,但好处的程度,还是远远超乎了他们的预期。

    时光荏苒,这样的局面,竟维持了一年又一年,孩子们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上了学堂,竟是九年过去了。

    九年时光,荣亲王的雄才伟略,以及为人的正直,打动了陈襄和沈连城。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觉得可惜,做主天下的不是他。但他们对他付之以真心的同时,也始终丢不掉对他的防备。

    他们还是会担心,突然有一天,荣亲王会为了那个位置,一改现在的柔善,变得冷酷而嗜血。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天子也被沈连城教养得很出色,但王太妃的身体却是每况愈下。

    若王太妃不能临朝听政了,才十岁的天子,如何能独当一面?沈连城和陈襄不得不早作打算。

    而当他们在屋内商量这件事的时候,他们的孩子陈婉清与李霁的两个儿子李锴、李撄宁正在院中玩得高兴。

    张氏由奴子陪着远远地看护,满脸喜悦。

    这九年来,她常带两

    分卷阅读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