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

      重生之皇后在上 作者:紫月纱依

    分卷阅读29

    满朝文武宣布,下降的皇子和公主一样的待遇,即婚后保留王位和食邑,但生下的孩子不随萧姓,也不得继承王位。

    对此,晋阳王和青阳王毫无异议,他们的儿女分别姓龙和姓殷。

    万昌皇帝中期,朝廷重开海禁,大力鼓励民间船只下南洋、下西洋,凡是有人敢出外海做生意的,皇帝就会派遣战船给他们保驾护航。

    繁荣的海上贸易给大周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黄金白银,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口的高速增长。当皇帝的,从来不会嫌自己统治的人多,可是人多地少,也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到了景和年间,如何安置大量新增的无土地人员已经成了朝廷的一大难题。

    赋闲在家看孩子的晋阳王给他的皇帝兄长上了道折子,说是可以由朝廷出面,进行迁民。他曾经去过南洋诸岛,知道那里有许多丰饶的无主土地,只要有人愿意耕种,不愁没有饭吃。

    此言一出,犹如狂风过境,瞬间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有人说晋阳王异想天开,国人长期以来的观点就是故土难离,迁民去海外,太不现实了。

    更多人却在想,此事并非没有可操作度。天大地大比不上吃饭最大,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谁还有心思去想别的。朝廷要迁民,首先挑选的肯定就是那些没有土地吃不上饭的人。

    景和皇帝很赞成弟弟的看法,他也拿得出银子来办这件事,只是……

    如此重要的大事,朝廷必须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来压阵,而这个人选,却不是那么好定的。别看那些个大臣个个在朝上说得头头是道,真让他们去南洋,他们肯定能找出十倍的理由来反对。

    毕竟,被迁徙的老百姓是走投无路了,他们在家一无所有,连饭都快要吃不起了,可一旦去了南洋,虽然背井离乡,却能从此拥有自己的土地,因而迁民的政策对他们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大臣们不一样,他们在京城过得舒舒服服的,谁都不愿意一路颠簸去南洋受苦。景和皇帝固然可以强行下旨命人去,但是天高皇帝远的,领头的人不用心,好事也能变祸事。

    见皇帝兄长一筹莫展,晋阳王又上折子了,不是没人愿意去南洋吗,我和驸马去。

    后来的事情便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像萧明川和顾渝这样的年轻人,几乎都是听着这两位的传奇经历长大的。顾渝为什么那么遗憾,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错过了活生生的传奇。

    见顾渝一脸向往的神情,却迟迟没有动筷子,萧明川提醒道:“阿渝,你要见三叔公他们以后还有机会。可你要是再不吃,小馄饨就要凉了,凉了可没那么好吃了。”

    萧明川的话打断了顾渝的遐思,他低下头,看了眼洒了满满一层辣子的小馄饨,顿觉食欲大开。再夹起一个尝尝,果然味道不错,难怪老晋阳王和安远侯千里迢迢回来也特地来吃。

    见顾渝吃得尽兴,萧明川长手一伸,从他碗里夹了个小馄饨走,同时笑道:“阿渝,你放那么多的辣子,小馄饨本身的香味都被掩盖住了。”萧明川好像忘了,让老板加辣子的人也是他。

    顾渝对萧明川这种无聊的抢食行为很无语,就是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萧明川也没这么幼稚过。皇帝这是怎么了,最近的行为如此反常,他都快要觉得他不是他了。

    “呼呼,怎么这么辣啊,呼呼……”萧明川单纯就是好奇,顾渝那碗红通通的小馄饨是什么味道,吃到嘴里才猛然意识到,论吃辣子的功力,他和顾渝不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人。

    看到萧明川辣得眼泪都要出来了,顾渝放下碗筷,好心地拿起桌上的茶壶给萧明川倒了碗凉茶。萧明川接过茶碗,一口饮尽,又把碗递了回来,呼呼吸着凉气叫道:“再来一碗!”

    “哦。”顾渝又给萧明川倒了碗茶,还提醒他:“二哥,喝汤比喝茶更有效。”

    萧明川这回改成慢慢喝了,一边喝一边瞪大了眼睛:“热汤喝下去更辣好不好?”

    顾渝点点头,重新拿起碗筷,并不否认地说了句:“我知道。”

    萧明川差点被顾渝的话呛住了,知道更辣你还让我喝汤,皇后你要谋杀亲夫啊,谁知顾渝又道:“可是热汤热水喝下去,真的更能止辣。”至于这个经验他从哪里来的,就不告诉萧明川了。

    连喝两碗凉茶,萧明川还是辣得大喘气,他半信半疑地端起碗,轻轻抿了半口面汤。

    刚被浓重的辣味刺激过的舌头接触到余温尚在的面汤,感觉那叫一个酸爽,但是最辣的一阵熬过了,后面就好受多了。萧明川好奇地瞥了顾渝一眼,怀疑他小时候是不是也被狠狠地辣到过。

    吃过美味的小馄饨,顾渝问萧明川,他们是不是可以换马了。梅山距离上京城并不算多远,他们再坐马车走下去,说不定就要坐到梅山了,哪里还有工夫骑马。

    萧明川倒是不反对顾渝的说法,他只是说,刚吃了东西就跑马,对身体不太好。

    于是,两人重新登上了马车。这回不用萧明川苦心积虑再寻找话题了,顾渝主动向他问起了有关老晋阳王和安远侯的事。他不明白,萧明川和他们明明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怎么互相都认得。

    晋阳王和安远侯去南洋的时候,先帝还不到十岁。那个时候,谁都不会想到,在未来数十年的时间里,这对战斗力超级强悍的夫夫会一步一步蚕食掉南洋诸岛,将其全部变成了大周的领土。

    从最初零散的几个小村落,到如今繁华的南洋十三郡,南洋诸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景和年间,所有迁徙到南洋的百姓都是朝廷掏钱送过去的,到了地方就按人头分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这块地就归个人所有,条件优厚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即便如此,愿意去的人还是不多,只有在老家真是待不下去了,好多人才会去碰碰运气。

    到了长泰年间,这一现象反了过来。朝廷不用再大规模地组织迁民,很多人看到自己的亲戚同乡在南洋发了财衣锦还乡,很自觉就会出去闯一闯,南洋的机会比中原还是要多一些的。

    就算吕宋岛上几乎已经没有无主的土地,可往吕宋岛的南边走,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岛。

    晋阳王和安远侯从来没有刻意扩张过势力,但人口的增长天然对土地有着更多的需求。已经离家千里的人们习惯了没地就往更远处走的习惯,大周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不知不觉就越来越大。

    换成其他皇帝,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会感到棘手。南洋诸岛地盘大不假,可他们主要是

    分卷阅读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