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5

      有味 作者:鬼罗

    分卷阅读355

    后的坤宁宫里得着了一丝消息,那还是因为萧烨对朱皇后表现出来的敬重,胡衍才有意放水。

    “皇贵妃既是身体抱恙,臣妾等倒是理应前去探病,只是不知皇贵妃如今住在何处?”

    高嬷嬷的脸色不好看起来,很想揪着荣嫔给她一耳光,但是朱皇后向来御下宽厚,似乎也当真不在意荣嫔之语,淡淡道:“皇贵妃暂时随侍承亁殿,荣嫔若是想要去探病,只恐不能。”

    荣嫔还当自己耳朵有问题了,声音都尖利了起来:“承……承乾殿?皇贵妃不是身体抱恙吗?也不怕过了病气给陛下?”

    这些妇人自扬州长途跋涉入京,进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听陛下住在哪个宫里。这件事倒是阖宫必知,承亁殿于是成了众嫔妃们仰望的地方,恨不得哪日被新帝翻了牌子侍寝,能有幸入承乾殿。

    没想到皇贵妃不但拔得头筹,而且还长伴陛下身边,哪怕抱恙都不曾挪出来,这就发人深省了。

    荣嫔的问题也是昨晚朱皇后的问题,只是当时萧烨表现的云淡风轻,似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安危,无论是皇贵妃不愿意前来拜见皇后,恃宠生娇,还是萧烨不愿意让她出现在后宫众嫔妃面前,都说明皇贵妃之圣宠,已是力压众嫔妃。

    “此事有陛下决断,尔等休得议论皇贵妃之事。也是本宫新近入宫,还未将各宫打理清楚,等各位太妃太嫔们搬走之后,皇贵妃也有个能养病的地儿。”朱皇后将所有的原因都揽在自己身上,倒是一如既往的贤惠。可是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萧烨多少年独居,从不曾有女人与他长期同居一室,都是他在后院各房里轮流,哪怕是朱氏也不曾与丈夫有过如此亲近的时光。

    她心里隐隐有一丝说不出的焦灼,被多嘴的荣嫔几句话就激了出来。

    等各宫嫔妃们退下之后,她也有些游移不定:“嬷嬷,你说……皇贵妃是怎么想的?”

    高嬷嬷最是鄙视一女嫁二夫,当下满眼不屑:“还能怎么想?她定然是觉得陛下登临大位,心慕荣华,这才攀上了陛下。若是咱们陛下还是淮安王,她恐怕避之唯恐不及。这女人也太过无耻了些!”

    朱皇后凡事从来不曾隐瞒高嬷嬷,叶芷青入宫做了皇贵妃之事,朱皇后知道就等同于她知道了。

    “她似乎……不是这样的人?当初在扬州咱们也见过的,她似乎过的很不错,为何非要入宫趟浑水呢?”

    朱氏百思不得其解,很想当面问问叶芷青,只是萧烨将她藏在承亁殿,似乎不愿意有人前去打搅她,朱皇后也只能按捺下心中的疑惑。

    第二百二十章

    大魏早朝之上,文臣武将位列两旁,众臣今日都为着新帝派谁人前往两淮任盐运使而吵了起来。

    萧烨起个头,没想到下面官员就吵翻了天。

    盐运使是个肥差,在任上三五年就富可敌国,哪怕先帝曾派周鸿空降两淮整顿改革盐务,也很难让朝中官员们改变固有观念,认为盐运使是个清贫的职业。

    周鸿站在武将队中,眼观鼻鼻观心不为所动,似乎已经如老僧一般入定了。

    虞阁老自先帝葬入寝陵之后,他便重新入朝,手底下一帮故旧门生蜂涌而至,虞家门庭重新热闹了起来。

    新帝政务不熟,还要依仗这帮老臣子们确保朝廷正常运转,哪怕虞阁老再是个老狐狸,可他对朝中各种情况能够熟练应对,手底下门生故旧者众,萧烨目前也是极需要他这种当初闭门不出,并不曾效忠萧炜的老臣。

    虞阁老重新上朝之后,新帝对他表现的极为尊重,等到下面炸了锅,他便和蔼道:“两淮盐道关系到国计民生,敢问虞阁老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众臣顿时都去瞧虞阁老,还有门生小声出主意,提议由“谁谁谁”去两淮任盐运使,没想到虞阁老慢悠悠道:“老臣心中倒是有个人选,陛下可记得当初两淮盐道案发之前,先帝派了谁人前往两淮治理盐务?”

    萧烨与众臣的目光顿时都扫过入定的周鸿,但见他面无波澜,事不关己的模样。

    “老臣虽闭门在家,但两淮盐道改革之事却也是略有耳闻,虽不至于知道的有多详细,但大致也知道周大人改革的法子很是管用,不但将盐价压了下来,也并没有损害国库的税收,只是后来风波起,周大人还在任上就被带回京中自辩,其余算一算,周大人的任期还未满呢。”

    ——既然周迁客任期未满,不是理应放他回扬州去继续任职吗?你们还瞎吵吵啥?!

    虞阁老一番话让众人有了片刻的安静,连帝座上的萧烨也点头称是:“虞阁老所言不差,周卿任期未满,的确是应该回两淮去继续任职,诸位爱卿倒是不必再争执盐运使这一职位了。”

    此事议定,他便提起另外一事,也是最近几日朝堂上争议比较大的。

    自萧炜伏法,事情传回安北之后,安北边患日频,时有消息传回京中,竟是已有人叛乱。

    安北各族杂居,萧炜在时尚能用利益将各族捆绑在一起,但是京中的消息传回安北,那地界顿时候盗匪横行,各族成了一盘散沙,乱世为王,谁人都想占领安北称王,遭殃的倒是那些平民百姓。

    据说有不少难民已经拖家带口往关内赶,就为了能保住一条命。

    “安北盗匪四起,各族人心思乱,朕决定遣一员大将带兵前往安北平叛,还请众卿推议合适的人选。”

    萧烨询问古定邦:“不知道古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古定邦是他的嫡系,而且萧烨的亲父就是从军中出来的,此事问古定邦也算合适。

    哪曾料到古定邦还未开口,周鸿已经出列:“启禀陛下,微臣愿领兵前往安北平叛!至于两淮盐运使一职,无论陛下派了何人前往,想来都是无虞的。”

    他态度极为坚决向萧烨请愿,古定邦不知二人之间的纠葛,顿时笑道:“陛下,老臣也觉得周大人很是合适的。周大人多年领军征战,海盗比安北各族还要难缠,都被他清剿一空,安北若是有周大人前往,相信事半功倍!确如周大人所说,两淮盐运使一职倒是容易选派。”

    朝中众臣本来就盯着两淮盐运使的位子眼睛都要出血了,就盼着能抢到这位子,竟然还有周迁客这个傻子放着好好的肥差不肯去做,非要跑去安北送命。

    当下众臣也一致推举周鸿前往安北平叛。

    分卷阅读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