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0

      锦唐女医 作者:珠灯

    分卷阅读50

    杨启没有否认:“很优异还谈不上,在这里学得好的才有机会可以进尚药局或者太医院。”

    刘青又试探着问:“杨兄,这里有没有学了几年还考不过的?”

    杨启叹了一口气:“最好和最差总是有的,有的人学了几年还考不过,有的人一两年就考过了。

    据说太医署在前朝,就有人只学了两年就取得了医师的资格,进了尚药局做医师。”

    刘青听得热血沸腾:“只有两年?”

    杨启看了他一眼:“听说那人是医学世家,两岁起开始认字,读的就是医书,家里还有药铺,进太医署不过是走个过场,镀个金。”

    刘青极力克制住自己,才没有当场狂笑。

    他觉得扬启说的这个人,简直就是在说他。那位前朝的天才师兄,条件跟他一模一样。

    刘青觉得自己的未来,一下子就清晰可见了,他也要在两年之内考出医师,甚至做得更好。

    太医署位于皇城内,有皇城侍卫定时过来巡夜。

    听到窗外传来的动静,刘青这才切切实实地感到,他刘青终于踏进了皇城,终于进了这间可望而不可及的最高医学府!

    为了不影响杨启休息,刘青也躺在了床上,合上眼皮,继续描绘他的富贵人生。

    上元节的灯会,让刘青大大地长了一回见识。

    灯会上,皇家以及王公贵族们搭建的灯楼,奢华绚烂;皇上后妃、官宦权贵们的车马出行,无不炫丽堂皇。

    从前,荣华富贵在刘青的脑海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他的生活中,他见过的最厉害的人物,不过就是洛阳城的知府。

    权势滔天,不仅仅是高人一等,享受权势带来的便利,极度满足的虚荣心,才是他想要的荣华富贵。

    刘青的人生理想,在一夜之间又来了一个更大的飞跃,他已经不再满足只是留在京城,他有了更高远的志向。

    他回想起放夜第一天晚上,在方府附近看到的情景。平日里肃静的官贵居住区,家家门前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巷道里照得灯火通明。比平时更多的车马挤挤攘攘的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官府增派的巡逻军卫,高门大院里的女眷进出乘坐的马车在他面前经过,飘过一阵阵暖暖的脂粉香风。

    刘青激动地想,我将来要过的生活,就是那样的,自己骑着高头大马,妻儿坐着宝马香车,仆佣成群。

    还有,军卫盘问他时,原本喝斥的语气,在看到方府地令牌时,变成毕恭毕敬的向他行礼,呵呵。将来他拿着的令牌,上面会是个“刘”字,那些人见到他,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嘴脸,哈哈。

    他刘青,还要风风光光的回洛城,回开封,开“刘青”名号的药铺,洛阳知府开封知府,见了他都要笑脸相迎。

    在刘家的团年饭上,在祖父的寿宴上,刘家老小艳羡的目光,一定是对他敬仰不已。

    刘青在太医署的第一个不眠之夜,就是美梦之夜。

    成不成,谁知道呢?

    第五十章 周家父子

    周府,周正义的书房。

    周子瑜将抄好的医治方案,交给周正义。

    周正义看了看:“你跟章小娘子很熟?”

    周子瑜愣了一下:“张?父亲是说锦儿?”

    周正义看长子不像说谎的样子:“你以前就认识锦儿?”

    “是,儿子在终南山的时候,在玉清师叔那里见过一次。”不知为什么,周子瑜不想把自己救了锦儿的事告诉父亲。

    周正义来了兴趣:“那你知不知道锦儿的医术怎样?”

    周子瑜道:“听说锦儿跟师祖学了三年,又得到师祖的首肯才开了杏林馆,养生术一定是学得非常好。至于锦儿的医术,”周子瑜停顿了一下:

    “儿子肩膀所受的伤,军医也束手无策,锦儿并没有亲眼所见,只是凭着两封信,就能调制出治好儿子的伤药,想必师祖的绝学都传给锦儿了。”

    他的伤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吗?

    周子瑜走到父亲面前,半蹲下来:“父亲,现在儿子的伤已经完全好了,挥刀射箭都没有问题。”

    周正义伸手捏了捏儿子的肩膀,又拍了几下,能感觉到手掌下的身体充满了活力,不禁对自己的医治也充满了期待:“锦儿还说了什么?”

    真想听到长子说,父亲,您的伤也可以完好如初。

    周子瑜站起身,退到书案外,道:“锦儿说,父亲的伤就在杏林馆医治,在那儿静养三天,再抬回家来养伤。”

    不等父亲发问,周子瑜又道:“锦儿已经将杏林馆旁边的两间屋子,楼上楼下重新收拾,辟成医馆,后院有几间空房,再收拾一下就可以住人。

    儿子正想带几个人带些物品过去,父亲养伤的时候,方便儿子照顾您。”

    周正义点点头:“也好,在家里的话,进进出出的人太多,你母亲又是个爱热闹的人,我治伤的事,暂时先不要告诉你母亲。”

    周正义是个做事干脆利落的人,一旦了解了自己的伤如何治,就不再问,转而提起长子的亲事:

    “子瑜,过了年,你也二十岁了,也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了。你自己有什么打算没有?”

    当年,玉清师叔带着周子瑜跟周正义汇合之后,周正义熟读兵法,干练老道,一直在李渊座下当先锋。周子瑜则和玉清师叔一起跟着秦王去镇压叛乱收编义军。

    父子俩在一起碰面的机会都少,偶尔交谈,都是公事,像这样坐在一起谈心谈家事,好像还是头一遭。

    周子瑜脸红了:“儿子一直行军在外,刀前马下,生死难卜。对自己的亲事并没有什么想法。”

    周正义道:“要是没有,那就好办了!”

    嗯?周子瑜不解的看着父亲。

    周正义道:“成家立业,跟指挥千军万马打仗是一个道理,要先谋而后动。”

    周子瑜静静地听着,父亲一上来就讲大道理,这是有后手呢。

    “如今,在朝中,皇上甚为看重太子,”周正义慢慢分析道:“以我朝现在的兵力,不出十年,就能收复各地藩据,天下大统指日可待。

    太子与秦王,表面相合,暗地里谁也不服谁。

    若是为了家宅平安,咱们

    分卷阅读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