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宛珍传 作者:爱我中华

    第 7 章

    第七章宛珍生女

    转眼已是阳春三月,一个年紧巴紧巴过来了。

    已是五个月身孕的宛珍正在李墨梅家大力洗衣服、刷锅洗碗。忆亭不许宛珍再帮李墨梅干活,可是李墨梅仍然隔三差五给宛珍派活,宛珍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生怕两人再起什么冲突。只好白天趁忆亭上班去了。赶过来帮李墨梅做家务。

    今天拆洗被褥,明天就是擦洗家具,后天又要磨豆腐、蒸馍馍。别看宛珍什么家务都帮李墨梅做,但就算宛珍亲手做的饭,蒸的馍,李墨梅从来不让宛珍吃一块,也不给她带一个回家。每次做完活,李墨梅都会拍拍手道,

    “好了,看你笨的,连个家务都不会做!行了行了,别在这儿干站着了,赶紧回你那狗窝吧,别回头叫忆亭看见又说我使唤你了。”

    往往此时,宛珍都如蒙大赦。顾不上想别的,连忙往家赶着给忆忠忆亭做晚饭。

    虽然忆亭信誓旦旦,不让宛珍心,可是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东家一瓢面,西家一碗米地过生活。

    宛田来看过宛珍两次,每次来都叹息着回去,可下次依然又背了满口袋的玉米或是红薯上门来看。

    宛平偶尔也来,但宛田怕忆亭烦,总是不让宛平来。宛平从来没有念过书,一直在家里劳作。扁担倒下,不认识那是一个“一”。

    自从宛珍嫁后,宛平渐渐长大,宛田也有了三个孩子了。

    展眼农历七月二十八。

    这天晚上,宛珍收拾完锅碗,正给小叔忆忠缝一件夏衣,突然一阵肚子痛,宛珍以为是自己晚上吃坏了肚子,跑了两趟厕所,仍然肚子痛。

    忍着坐下,不一会儿,两腿间有热水流淌。

    坏了。宛珍心想,这么大人了,怎么会尿裤子呢,没有裤子换怎么办?

    这时刘二嫂从井沿洗完衣服回家,经过宛珍屋门口,听见宛珍在屋里叫;

    “二嫂!二嫂!”

    “咋啦?宛珍!”

    “二嫂,你看我这是咋回事?”宛珍红了脸问。

    “哎呀!宛珍啊,你个傻闺女!你这是羊水破了!快!快去医院!忆亭呢?忆忠呢?”二嫂不由又气又急,这个宛珍啊,怎么什么都不懂呢。

    “他哥俩去大哥家帮忙盖房子还没回来。”

    “快,你忍住跟我走。小二子,快去你李大伯家喊你三叔!”

    二嫂把盆扔给走过来的二儿子,打一下二儿子的屁股让他去喊忆亭。一把拽着宛珍脚不沾地地往大路上飞奔而去。

    随着二嫂奔走,宛珍觉得一阵阵腹痛如绞。

    “二嫂!痛!二嫂!俺走不了!”

    “忍着!宛珍,你得走,不走你把孩子生大街上啊?”

    热心肠的刘二嫂,搀着宛珍走十步歇三步,走了快一个多小时,总算走到医院了。

    “快!快!要生了,羊水都破了!”二嫂扶着宛珍坐在医院走廊下的长凳上,飞跑过去喊医生。

    宛珍觉得腰快断了,坐不住,直往下出溜。

    宛珍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忆亭和忆忠冲进医院大门口。

    “三哥,你别紧张,三嫂一看就是皮实的人,没事。”家境的变迁,世事的更迭,让年青的李忆忠有着沉稳的气质,成熟的思维。

    这个嫂子来了快一年,忆忠冷眼旁观了一年,勤劳、朴实、小农思维,是个有饭吃有衣穿就满足的善心老实人。忆忠不是热心肠的人,他不赞成三哥那样没有原则,不顾自己能力一味帮助别人,但他李忆忠也不是没良心的人。他知道三哥三嫂待他好。可是眼下,三哥一份工资要养活老婆孩子还要养活自己还要供自己念书。三哥太不容易了。

    忆忠想起街道号召,贫下中农都要下放农村,去广阔的田野里锻练自己。他暗暗计划着。

    忆亭焦急地在医院长廊上走来转去。

    手术室里,宛珍痛苦地在手术台上扭转呻吟。医生不知道宛珍破水后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犹自一边戴手套一边说,

    “别紧张,没事,呼气,吸气,用力!”

    刚戴好一只手套,另一只手套还没套上手,就听护士惊呼:“头出来了!”

    医生连忙上前看,吩咐护士准备器具,准备接生。

    “哇……”随着东天逐渐明亮的启明星,人间一串细细的哭声,宣布了一个生命的降临。

    不知道这个哭泣的生命,是在用哭庆贺自己的生呢,还是在哭这个时候出世给父母添了麻烦,表示抱歉呢?

    □一滑,腹中一轻。宛珍感到从未有的疲惫,这种疲惫把□的痛与腹中的空荡不适统统掩盖了。她想说,俺困了。可是她什么都没说,就睡着了。

    “哎!别睡!看看!看看!是个女孩!”护士轻拍着宛珍。宛珍努力睁眼看了下,又转头陷入迷糊中。

    “哇……”李忆亭听到手术室传来的婴儿哭,有一霎那的失神。

    “这是……,我的孩子在哭?”

    “恭喜!是个千金!”先出来的护士说,“孩子还在清洗。过一会儿就能抱出来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忆亭转身出了医院。

    “这是……”刘二嫂看着忆忠有点迷惑又有点明白。

    忆忠知道,三哥盼望的,是个儿子。

    “三哥以为是儿子!”忆忠笑笑对二嫂说。

    “这个死砍头的,他这是干啥,生个闺女就不是他的孩啦?他就媳妇闺女都不要啦?他不要我要!”刘二嫂气哼哼地骂。

    “忆忠你在这儿看着,有事照应着,我回家去找你三哥来接你三嫂。”

    刘二嫂一阵风不见了。

    忆忠苦笑,我一个大男人又不会照顾产妇,又不懂照顾孩子。我留下有什么用。但三哥露面前,总得有个家属等着吧。忆忠想了想,只好坐下等着。

    忆亭跑回家,正在屋里呆坐,忽听屋门叭叭响。

    “李忆亭!你个没良心的种子!你个死砍头的。有你这样的男人吗?把个才生产的老婆扔医院!把个才下地的孩子扔病房!你一个人在屋里孵蛋哪?!你也配当爹!你也配当男人!好不好是你的亲骨!有你这样没担当的男人吗?生不下儿子怨得着宛珍吗?她不想生儿子?自己没种好地,不能怨地不好!有种你自己生个儿子出来给我瞧瞧!孩子你不要,也得先把娘俩接回来!接回来你不要我要!我正想闺女哩!”

    刘二嫂连骂带劝!把个李忆亭说得是面红耳赤。尤其“亲骨”三字,戳中了李忆亭的心。李忆亭不由心中陡然一惊,发昏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

    对啊,不管是男是女,那都是我李忆亭的亲骨啊。这一想,李忆亭不由一阵血热。

    顾不得再说什么,起身跑去邻居家借了一辆架子车,回屋抱了床被褥铺好,忙忙跟着二嫂,往医院赶去。

    这一番折腾,赶到医院,已是阳光明媚的上午。

    宛珍早已醒来,半依着病床,怀抱着新出生的婴儿啜泣。

    从护士嘴里,宛珍知道李忆亭来了又走,不禁又惭愧又难过。惭愧自己的肚皮不争气,没有为李忆亭生下一个男婴,难过怀中的娇儿可怜,一下地就不受父亲待见,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一对互相搀扶着来看病的老人,看到抱着孩子伤心的宛珍,不由心生恻隐,听了周围人的窃窃私语,不由近前对宛珍说道,

    “闺女,别难过,你家那口子要真不喜欢女娃儿,你看送给我们行不行?我们家有个男孙,十多岁了,儿媳妇一直想再添个女娃儿,这些年没开过怀,怕是生不了了。你要愿意,给我们,我们保证把她当亲孙女养!”

    宛珍双眼噙着泪,抬头看去。说话的老妇人,一身灰卡叽布衣服,斑白短发,慈眉善目。此时正恳切地望着自己,又不时移了目光去看自己怀里的婴儿,眼神透出慈爱与欢喜。

    老先生也是一身藏蓝卡叽布中山装,同样斑白的头发,同样温和的目光。看样子象是退休的老干部。

    宛珍看看老人,再低头望望怀里的孩子,忍不住抱紧了婴儿,亲了又亲。

    家里什么样,宛珍最清楚,且不说孩子不受忆亭的待见,就是忆亭接纳这个女孩,照家里现在的情况,养不养得活都难说。这对老夫妻,看来不愁吃穿,看上去健健康康来医院听说只为检查身体,这样的家,还能穷的了吗?

    不如,把妞儿送给他们养活?宛珍有一瞬间的迟疑。

    可是,如何叫俺舍得下?

    宛珍抱紧怀中的骨,眼泪扑籁籁止不住地流。

    “俺的儿,俺的心,俺的,娘咋舍得把你给人啊,可是,跟着娘,你爸不见得喜欢你,就是喜欢你也不见得养得活你!跟着这爷爷,说不定是你的造化,说不定你能吃饱穿暖。儿啊,以后大了不要怨娘。”

    两位老人往宛珍怀里看新生的婴儿。别看宛珍瘦,这个婴儿却生得圆润,乎乎的小胳膊小腿,包在一块白布里,一伸一屈,活泼可爱,尤其是一出生就满头的黑发,发长齐耳,象是戴了一顶乌黑油亮的运动帽。

    孩子还没有睁开眼睛,但圆圆的小脸红扑扑的,可以想见,是一个多么健康可爱的小孩子。

    老夫妻越看越爱,舍不得挪开脚步。老妇人更是不断向宛珍保证如何爱这个孩子,以后如何养育这孩子,怎么给她吃,给她穿,给她最好的教育,培养她上大学。

    宛珍不由听得神往。

    这是第一次,宛珍知道女孩也能上大学,也能出社会做事,也能象男人那样有单位吃公家饭挣工资。

    正说得热闹,刘二嫂扯着忆亭进来了。

    忆亭看着腊黄着小脸的宛珍,暗暗愧疚。

    老夫妻听说孩子的父亲来了,连忙转头望去。

    乌黑的头发,英挺的眉,一对黑亮的虎目蕴含无限豪情,薄薄的嘴唇紧紧抿着。老妇人暗暗纳罕。原来以为那个抛妻弃子,重男轻女的丈夫与父亲,一定是个俗不堪的平庸男人,没想到,却是这样一个清秀的书生气十足的儒雅青年。老妇人不禁望向丈夫,见丈夫微笑冲她点头,明白丈夫深有同感。

    老先生一见李忆亭的面,看到他眼中的神情,心下立刻了然,老妻的游说,恐怕是白用了。

    老妇人不甘心,顿了一下,依然含笑把刚才的话又述了一遍。

    忆亭听了,心下有一丝动摇。

    从忆亭进来,宛珍就一直低着头,她不敢看忆亭的脸。她怕,怕看到令自己伤心难堪的表情。

    老妇人说完,李忆亭不由一阵思想矛盾,就在此时,宛珍怀中那个小小的婴孩突然伸胳膊踢腿,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忆亭盯着那个乱动的小东西,望着她那花瓣一样的小脸,胖胖的小胳膊,不由一阵心热。那是我的孩子,我的骨!一种血亲的温暖在李忆亭口弥漫。如果昨夜他还在为不是个男婴而懊恼的话,如果刚才他还为老夫妇的话而动摇的话,那么现在,看见自己亲生骨的李忆亭,再也听不进去任何人的话,他的眼里,只有他的骨,他的孩子。

    父爱,在他心中破土而出,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茁壮成长。

    李忆亭微眯了眼,嘴角含了笑,向宛珍伸出手去,仿若自语一般,淡淡说道,

    “我们的孩子不送人!”

    一直低头暗愧的宛珍有一瞬间的不自信,机械地递过孩子,不由抬起头望向李忆亭,后者眼中满溢的温柔似乎在证明宛珍没有听错。

    “我们的孩子不送人!”

    这八个字听在宛珍耳中,尤如佛语纶音,更盛似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宛珍的心从来没这么熨贴舒畅过。

    “他要这个孩子!他要我的孩子!”那一瞬间,宛珍死心塌地地感激李忆亭,此生愿为他作牛马。

    泪睫犹未干,宛珍的嘴角却已绽放出一朵最美的笑容。

    宛珍和忆亭的女儿五个月大了,邻居大娘们都很喜欢这个爱笑的婴孩。

    一头乌油油的黑发,一对活泼机灵的圆眼,白里透红的小脸蛋,藕节一样胖胖的的小胳膊小腿,总是伊伊呀呀不停的小嘴。李忆亭夫妻俩把这个女儿爱到了骨子里。

    尤其李忆亭,对于这个新生的长女,捧在手里怕热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还怕摔了。小小的婴儿,打出生第三天,就由父亲带着睡。理由是,宛珍睡眠沉,李忆亭怕宛珍压伤了孩子。

    这个孩子也奇怪,自打满月后,白天睡夜里闹。除了李忆亭,谁抱都不行。

    李忆亭夜夜抱着婴孩满屋转,为了哄孩子,嘴里乱七八糟唱大戏,不是唱“孤王金殿传圣命”(曲剧《洛阳令》中唱词),就是“小苍娃我离了登封小县”(曲剧《卷席筒》中唱词)。李忆亭一唱,小婴孩就睁圆了眼睛望着父亲笑,只要歌唱一停,立马扯开喉咙哭。

    那段时间,李忆亭夜夜在家开个人演唱会,听众只有一个,那就是怀中的婴孩。那会儿房屋建筑简陋,四邻住的近,土墙不隔音,夜夜跟着听李忆亭的戏曲,白天见了都笑他。

    “瞧这爹当的,赶上大戏园子了。”

    有时候李忆亭唱到实在没的唱了,只好放开喉咙干嚎。

    “敖敖敖!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哭夜郞,过路的君子念八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亲戚邻居们在打趣李忆亭的同时,也都不禁惊诧李忆亭的改变,这还是那个重男轻女的李忆亭吗?瞧他多疼爱孩子啊,有些邻居大嫂忍不住唠叨男人,

    “你看人家李忆亭,多顾家,多会疼孩子。哪象你,回来就知道喝酒睡觉!”

    这其中,最感幸福的人,就是宛珍了。宛珍很庆幸,庆幸自己遇到一个好男人,不打人,不骂人,更不喝酒赌博。现在又这样疼爱孩子。真是前世修来的福份。

    宛珍更加卖力地做事,更加温柔地待丈夫。

    家中不管是吃的喝的,还是穿的用的,事事以忆亭和女儿为先,不管有什么事,只要忆亭问到她,她都会温柔地说:

    “俺随你。”

    当孩子快半岁的时候,忆亭还没有给女儿定下名字。那个年代,物质极其贫乏,书和字典更是少之又少。忆亭翻遍毛主席语录,也没给女儿找出一个满意的名字。

    因为没有名字,就一直“妮儿!妮儿”的叫。

    “忆亭,不管什么名字,先起一个吧,不然怎么叫呢?都这么大了,再妮儿妮儿地叫开了以后不好改了。马上过年了,走亲窜友的,别人问起来,还没名字好吗?”

    一天,正忙着把自己的嫁衣裁剪了,添了棉花,给孩子改制小棉袄小棉裤的宛珍,放下针线,看着抱着孩子的忆亭说。

    “知道知道,我也一直想这事儿呢,”忆亭逗了会儿孩子,皱眉想了想说。

    “本来想取名叫‘李晨’,但是又觉得这个‘晨’字,谐音‘沉’不吉利。后来想用‘茵’字,又觉得太过柔弱,我可不想我的孩子长大了,柔弱无用。”忆亭本来是想说,不想孩子长大象宛珍,但看了看宛珍又挺起的肚子,还是咽了回去。

    “不是说你李家有族谱吗?”宛珍话说出口,又后悔了,是啊,不过是个女孩,再怎么疼也不能用族谱里的字做名字吧。

    “族谱的字不好,我不想给咱孩子用族谱里的字。”忆亭倒不疑有他,直口说道。

    宛珍想了想,也是,听忆亭说过,族谱忆亭这辈是“忆”字,下一辈就该用“之”字,忆亭大哥家的四个孩子,都是取名“之林、之海、之霞、之华”。二哥家三个孩子也是“之强、之云、之梅”。

    不知道李家老祖宗当时是怎么想的,净用这些字做族谱。不过回想一下,还是比“光宗耀祖”那些字做名字好些。

    一向奉祖如神,孝道第一的李忆亭在孩子取名上,第一次与家族出现了分歧。

    “‘之’字没有分量,用在名字里只怕薄了孩子的福分,我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一帆风顺,大福大贵的。”爱女若命的李忆亭道。

    “人家都说贱名好养活。随便取个名字好了。”宛珍道。

    “你懂什么。”下一句是“妇人之见。”看看宛珍,忆亭没有说出来。宛珍又有了,这个孩子也来得太着急。害得妮儿没吃。可怜我的儿了。李忆亭抱着手里的孩子,中涌动着怜惜。

    第 7 章在线阅读

    第 7 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