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

      红楼之玫瑰花刺 作者:外乡人

    分卷阅读112

    什么来往,虽然今天闹成这个样子,但英莲也并不觉得以后她们还有相见的机会。

    就算是那家的二太太还要来接来请,她不是还可以装病不去吗?

    三人带着行李跟在林如海轿子后边一路回了林家,到了林家,英莲先是拜见了林如海一番后,便回了自家居住的院子。

    院子很大,不过她并不住在这里。因为按着林如海的想法,她是希望英莲能够住的离黛玉进一些的。

    所以单独给她起了个院子,就在黛玉院子的旁边。也因此她们俩的院子是挨着,往来最是方便。

    林家这边父女三人相见很是温馨,甄家那边自也是如此。

    新年的到来,京城的一切都带着一份平稳和安乐的气息。可是在边疆却带着血雨腥风。

    有人犯边了。

    江赵两家的男人一起披挂上战场了。

    留下家里的妇孺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赵秀宁本是亲自喂着孩子,可是熬了几天后,奶就不够吃了。

    也幸好江行远想到了赵秀宁喂两个孩子奶水可能不足,特意买了母羊和母牛回来。

    掺合着喂,倒也不会饿着两个孩子。

    “虽然在这边塞升官容易了些,可是我这心里时刻提着。姐,想办法活动活动,咱们换个地方吧。我是真的怕了。”

    刘琉看着在灯下读书练字的儿子,心里不由担心地对着做针线的大姑姐说道,“环儿也到了年岁,我前儿让人去看了,这里就只有两家私塾,教书的也只是个屡次不第的秀才,真怕再耽误了他。”

    刘琉是再不肯让儿子上战场厮杀的,她宁愿儿子一点一点,一步一步考出个功名来。

    可是这边疆的私塾实在是满足不了刘琉对教育的要求。

    赵秀宁将绣花针在头皮上抿了抿,又继续低头绣着一根花须,“你哥前两天也跟我说了,说是至少还要再等两年,才会有机会向别处活动活动。我就想着等到离了这地界一定要将陵儿接到身边来养着。

    姑娘家的过几年就要出门子了,她转年就七岁了,两年过若是离了这地方她也九岁了,这个年纪又能在我身边呆几年呢。你也知道陵儿自出生那日就不曾养在我身边,也幸好那孩子是个早慧的,不然她又能知道我是哪个。”

    赵秀宁说着说着也绣不下去了,将针线放到一旁,拿起帕子开始擦眼泪。

    长女自出生就不在身边,长子虽在身边却永远不会叫自己一声娘。赵秀宁的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

    可是她有什么办法,她什么办法都没有。

    若不是那孩子劝着自己离开,也许身边这两个小的也不会有机会出生。

    看着现在的日子,再想想曾经,她最亏欠的就是那个孩子了。

    刘琉一看大姑姐这般,也想到了那个她只见过一回面的小姑娘。

    唉,她们有今天的生活,何尝不是这孩子的功劳。

    少时,不用刘琉说什么,赵秀宁自己便缓了过来,看着灯下习字的环儿,再看一看坐在炕上玩自己脚丫子的两个小儿子,赵秀宁说道,“无论怎么样,最多五年,咱们必要离开这里,孩子们都耽误不得。”

    她们都不是军户,也不想入军户,所以孩子们是不能继承父辈的官职的。而且她们也舍不得孩子再上战场了。

    沙场无眼,生死无常......

    刘琉点头,“我也是这么个意思。”

    赵秀宁又想到这两天一直苦等不到的京里信件,皱着眉头有些着急,“往年这个时候也不过是晚上三五天,这都快晚了十天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京里有什么事。”

    “许是耽搁在路上也未可知,上个月不是说下了场大雪,桥都有塌的嘛。陵儿那孩子别看年纪小,心思手段都不缺,必不会有事的,想来就是在路上了。”

    赵秀宁点了点头,看着时辰也差不多了,便也不叫在一旁描红的赵环再熬坏了眼睛,几人收拾了一番又叫丫头打水进来,洗漱完毕便都睡在一处。

    边疆苦寒,冬日最是漫长,所以这里的屋子必须设火炕,不但设火炕,火炕还是那种又大又长的,两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睡在一起富富有余。

    虽然是三个男孩子,可是这会儿孩子们都还小。男人上了战场,女人再不日夜守着孩子,那日子就更没法过了。

    第二天用过早膳,赵秀宁处理了两件不大不小的家事,京城送信的人就回来了。

    原来真如刘琉说的那般都耽误在了路上。

    赵秀宁接过包袱,仔细地摸了摸包袱皮,然后才打开。

    最上面是几件小件的针线,看花样和颜色便知道都是给谁的。

    赵秀宁不知道探春是看着他们四人长大的,所以准备的东西都比较符合每个人的喜好,可她们看着这些东西,却觉得这孩子就算是没有养在身边,也是最贴心的。

    将针线一件一件拿出来,发现探春的信照例放在了针线的中间。

    将信拿出打开,赵秀宁先是一目十行地看一遍,发现并没有出什么大事件,这才又重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上两遍,直到信里的内容都能背下来了,赵秀宁才会停下来。

    而这期间谁打扰都没用,孩子和家里的事情便都是刘琉接过来。

    接到了探春的信没多久,江行远和赵国基也从战场上换防下来了。

    没两天就是除夕了,就着探春提前拜年的家信,两家人四个大人三个小孩过了一个热闹的年。

    相比远在边疆的江赵两家,林家的这个年过得也不错。

    也许是一家子读书人都碰到了一起,甄家和林家在一起过年不是对个诗就是填个词,来来回回相当的文雅。

    于是这个年就在江赵两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甄林两家的书文雅致,以及贾家数年不变的奢侈富贵悄悄地滑过了。

    过完年,各家各户都有拜年的。贾家这里也有,不过差不多都是本族的亲戚,探春每年还会跟着王夫人和宝玉去王家拜年,可是年底王子腾升官了,不在京城了,这唯一可以出门的机会也没了。

    至于史家,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这几年是很少跟贾家掺合的,有事没事就将史湘云丢出来应付贾母。

    “拜见林大人。”

    林如海一把扶住来人,连声说道,“不敢当,不敢当,顺昌候快请上座。”

    大年初五,常拓便来到了林如海的府邸拜年,这让林如海既惊又喜。

    这是那位最上心的外甥,亲外甥。

    那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可却是最有实力的皇子。

    现在看到常拓上门,林如海便想着是不是那位又有了什么吩咐。可是他一个四品闲官又能做什么呢?

    能做的太多了。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同窗故旧不知凡已,这股子人脉若是掌握好了,也

    分卷阅读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