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3

      后宫佳丽心悦我 作者:酥脆饼干

    分卷阅读343

    老爷们儿到底要干什么?是要拿来欣赏吗?!要是美女他留下还能想通,八百糙老爷们留着干嘛?

    众将领不禁猜测纷纭,难道军中太久没见荤,柳不辞是想把这群俘虏拿来当军妓?呃……可是这口味也太重了吧,他们身形比晋军还五大三粗,个个长满了胸毛,谁上啊!

    有人粗声粗气地问道:“那依将军的意思?”

    萧怀瑾扫了眼外面的战俘,伸手把屠眉拎了出来,一脚踹去门口:“你,去干你的老本行去。”

    屠眉被踹出来,愣愣地看着他,对视半天,才忽然灵窍一开:“哦!你,想拿他们来换钱?!”

    众人又哗然起来,谢令鸢倍感意外。她依然等着萧怀瑾接下来的打算。

    “我要钱做什么,我要换粮食。”萧怀瑾拍了拍手,那表情不似认真。

    屠眉嗤了一声,觉得这想法十分荒谬:“咱们要拿战俘去换粮食,西魏就肯换吗?打仗的时候吃饭有多重要,换了的话军中哗变怎么办?拓跋乌又不是傻子!”

    其他部将也纷纷蹙眉,本以为柳不辞拦着他们不杀战俘,是有什么惊才绝艳感天动地的用意呢,结果居然是……

    “拿去换口粮,这也太……”儿戏了。

    “你看,你们都知道不能换。”萧怀瑾有点累,往席子上盘腿一坐,嘴角微翘:“拓跋乌当然不是傻子,他只要脑袋不坏,就不会换。”

    只要不换,就有文章可做。

    他虽然未明说这话,众部将却瞬间领会了他的意思。

    拓跋乌不会答应晋军以粮换俘的条件。

    可是城头上的西魏士兵站不了那样的高度,想不了那么多,他们只能看着被俘的战友饿死在敌人的军营中。

    两军对阵的高压之下,军心是最复杂且难以掌控,也是最容易发生变故,一旦产生不满和质疑,就再难以收拢,越发动摇。

    原本处理战俘的选择权在晋军手中,兴许拓跋乌更想看到晋军饥餐胡虏肉,让西魏士兵们在哀兵之下,悲愤化为杀意,和晋军拼个你死我活。

    然而萧怀瑾却将这个选择权,推给了拓跋乌——

    以战俘来换粮食,换的不是粮食,而是动摇对方的意志。无论换不换,这都在所难免,可谓有些毒。拓跋乌自然也看得懂,此乃阳谋,可无论如何应对,都是败局。

    萧怀瑾道:“西魏和汉人的士兵,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他们的家国归属感比晋国士兵还要低,他们崇尚勇士,走上沙场更多的是彰显勇武,而非汉军所崇尚的忠诚。

    他忍不住想,所以当年开互市,实在是可惜,如果按着宋逸修原本定的政策,逐渐会有西魏的年轻人来晋国当雇佣兵。可惜互市被打断了,也就无缘得见。

    但草原民族的军心,无疑更容易生乱,滋生不满、焦躁、同命相怜。

    。

    屠眉听着柳不辞讲拓跋乌可能会有的反应,不禁乐了。

    难怪当初和她打个平手,看不出来,这人也是个土匪习性!一个流民帅主帅,一个土匪头子副将,耍起流氓来还挺默契。

    第一百三十八章

    萧怀瑾讲完了他的谋划, 帐子里安静片刻, 众将领都在心中盘算得失利害。

    “所以说,柳大将军此番打算,可谓深谋远虑、高屋建瓴,带领我们以智取胜,如此远见卓识, 令我等叹服!”谢令鸢起身鼓掌三声, 赶紧给他带带节奏。

    ……我那出身于诗书大家的爱妃啊, 朕怎么觉得高屋建瓴用的有点不对劲?

    萧怀瑾的关注点默默歪向基础教育, 却见德妃神色凛然, 看向他的目光饱含着敬仰。

    他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爽的。

    这辈子除了流民, 他还没被哪个妃子这么崇拜地仰望, 登时感觉十分良好, 仿佛每一根毛孔都舒张,于是唇角一翘, 也就不说什么了,心下满意地想,果然,还是德妃明事知礼!封赏, 回长安厚赏!

    见姓谢的中书舍人都在带头鼓掌, 其他将领们也不敢唱反调,遂稀稀拉拉跟着点头称好。屠眉叫得最是响亮,她并非被柳不辞的智慧折服, 只是因为被点名去当土匪,重拾老本行,心生喜悦。

    帐子里原本躁动的气氛逐渐平息,众人不再质疑战俘的处决,话锋一转,谈起了当下关头最紧要的事,关于接下来的作战。

    ……他做的很好。谢令鸢微笑着想。

    倘若今天军营里发生的事传回长安,也不知太后会不会为他的改变而诧异和欣慰?

    长生殿的灯火心惊胆战地跳跃着。

    奏章从尚书台过手,转送长生殿,此刻,何太后平静地看着桌子上的奏章,并没有很意外。

    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别置尚书并州大行台。

    意料中的,他既然出宫,就必须给自己封一个能号令文武官的权柄,没有什么比这三个头衔和行尚书台更好了。

    如今她气也气过了,萧怀瑾起名“柳不辞”把她恶心了个透,还得捏着鼻子替他镇压大局,眼下得了他设行台的消息,一时间都没了气的心情。

    “督粮参军何赐学……”她拿起奏章,意味深长地盯着对面的何道庚,韦无默在一旁心惊胆战看着,担心这堂兄妹又要起争执。如今太后与何家的关系微妙,不能再因何贵妃的事打破了彼此的平衡。

    结果何太后倒笑不笑的,将奏章扔到了何道庚的头上:“送自己的侄女去并州,可如愿矣?”

    何道庚本以为她要大发雷霆,却见她没追究,不禁松了口气。

    他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皇帝居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好嘛,够胆儿!居然带着黄钺,自封都督中外军事,在交战边境设了个尚书台!真是小看他了!

    当然尚书台运作起来不容易,哪怕临时尚书台,人事分工上传下达都很复杂,并州这尚书台能顺利运转,还是靠了他一贯明理懂事的侄女何韵致。

    所以他刚得知这个消息时,也是五雷轰顶,一时间找不回魂儿来。

    是该惊诧于侄女儿处理政务居然有条不紊、颇有天分;还是该惊诧于她明明有机会把皇帝请回来,却没有这样做,反而用她哥哥的名义,留在并州当参军?

    仿佛世界都为之坍塌,何道庚也是醉了。他看不懂他的侄女,也看不懂皇帝,看不懂德妃、看不懂武修仪……啊!!!!!

    他看不懂的太多了,他觉得自己两眼被泥糊了!

    啊!!!!!

    什么何赐学,骗骗并州那群土包子就罢了,好侄女啊,你有想过我们在长安多被动吗?长安人,长着眼的啊!你哥哥何赐学他前天还在长安城转悠呢!

    这种事……真是……该打断谁的腿?

    何道庚气得急得胡子一夜长

    分卷阅读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