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

      机关 作者:第五笙

    分卷阅读55

    回去吧。”

    “是。”

    风大了些。

    尤其是站在高处。

    刘显看着马车离开又回来,想着马车里那个人的心情。

    四周漆黑一片,宫人都让他给撤下去了,稀薄的月光下,能看的到数座宫墙的剪影,百年来,冷漠地回视着每一个曾伫立在此的君王。

    耳边的风声没有停歇,偶有翅鸟的呼鸣,夹杂在风里,听不真切,倒像是从很久远的地方传来似的。面前突然就浮现了延圣帝临死时的枯黄面容,帝王之殇,不过如此,众叛亲离,乱臣贼子。

    突然,背心一暖。

    刘显整个人都僵住了,一动也不敢动。

    原本死寂的心突然间就绷紧了,怀揣着一个天大的心事,紧张地跳动着,呼吸一如既往地平缓,克制到极点。

    一双手抱住自己,刘显喉头艰涩,勉强滚动了几下,哑声:“回来了?”

    身后无人应答,只是抱得更紧了。

    刘显放了心,转身把人搂紧,低声笑道:“我以后再也不和你吵了,罚自己吹了一下午冷风”,弯腰附耳:“吹得心都疼了”。

    晏良吸了吸鼻子,闷在刘显怀里,迷迷糊糊,“我才惨……被骂了一下午……”

    “什么?”刘显没听清,伸手就要抬起怀里人的头——

    顺势抬头,唇上一暖。

    刘显扶住晏良后脑,加深了吻。

    凤翔楼上风太大,刘显担心晏良吃不消,吻到一半把人抱起带回去。

    晏良缠得紧,勾着刘显的后颈胡乱亲着,刘显傻笑,打趣:“这么急?”

    “……急。”委屈得不行。

    刘显发现自己就是自找苦吃。

    夜里闹得过了,晏良才想起来饿,又困又饿,精神更加不好。刘显一听人没吃晚饭,头都大了,随便披了件外袍就走去外间宣膳。等到再回来,发现人都已经趴在床上睡得不知今夕何夕。

    第七十九章

    把人叫起来又费了一番功夫。刘显实在心疼,哄着吃了点。晏良迷迷糊糊,说今儿个还被打了,训了一下午,脑仁不舒服。

    刘显听得断断续续,把人搂怀里亲,憋着笑:“薛先生脾气是爆点,废话也多,我下次给你出气?”

    怀里早就没了声音。

    晏良醒过来的时候,十五例行的大朝会已经快结束了。匆匆穿上官服,辛渊刚进来说了句“陛下已经和学宗告假了”后,晏良依旧绕过辛渊直奔太和正殿。

    陆陆续续有散了朝会的官员走下玉阶,三两成群,交头接耳,脸色都很凝重。

    韦庄和薛涛等人则面色如常,不过也在低声说些什么。无意中一瞥,韦庄眼尖,一下就看见了晏良,“晏公子!”拉着薛涛就走上前。

    晏良平和笑笑,躬身作揖。韦庄急忙回礼,薛涛关切问道:“叔父说你请假了,可是身体不适?”

    “无碍。”晏良绕过两人望向大殿,“今儿个朝会可说了什么?怎么大家都一副……”

    “哦”,韦庄转头看了眼,不在意道:“其实也没什么,恭敬伯暴毙,陛下御旨,循亲王礼葬。”

    薛涛跟着点了点头,神色却没有韦庄那般轻松,迟疑道:“临漪谢氏那些人恐怕又要找什么由头……”

    “嗤”,韦庄振袖,“走着瞧呗”。

    晚些时候,原本在国监学宗吵得沸沸扬扬的临漪谢氏突然就消停了下来。

    刘显午后亲自下旨,今年谢氏参加国士选拔的人数提到十人。

    比原本要求的还多出四人。

    修兰薛氏心有疑惑,但也没说什么,只是放出话来,今年的考题难度会很大,总之,各凭本事吧!

    晏良坐在桌案前整理史卷,听着耳边薛温带着几分鄙夷的训斥,一时间也没有想通刘显这么做的原因。

    一起用晚膳的时候,晏良看了刘显好多次,这个人面带笑容,眼神每每望向他,都被晏良胡乱转开了目光。

    刘显好笑,“良儿”。

    “嗯”,被察觉到了,晏良赶紧扒了两口饭,一大口菜,差点把自己噎死。

    “……”刘显想想还是算了,反正他也憋不了多久,何必自己催着问呢。“你慢点吃,谁会跟你抢啊。”

    晏良不作声,又仔细捋了遍思绪,谢氏得了好处,那刘显能得到什么呢……脑海里突然想起今晨太和阶前,薛涛的一句话:“临漪谢氏那些人恐怕又要找什么由头……”

    能找什么由头呢?人都死了——

    “你和谢氏做了交易”,晏良突然从碗里抬起头,一口气说完:“拿国士选拔的十个名额换取他们的服从,让他们对你的决定俯首帖耳,不再追究。毕竟站在世家的角度,一个谢行不能伤了谢氏百年门楣。这是双赢!”

    这是帝王权衡。

    刘显温和看着晏良,抬手抹上人嘴角,带着笑意:“你吃饭漏的吗?”

    晏良自己也摸上,果然有米粒,脸一下就红了,嘴犟:“你才漏的。”

    刘显随他不讲理,擦了擦手,回归正题,“嗯,被你猜对了,不愧是国士无双”,正经不过一瞬,最后一句又开始说笑。

    似乎在晏良面前,刘显只是刘显。

    晏良懒得理他,不过心里隐隐有惊心动魄的感觉,有什么开始悄无声息地变了。

    面前的这个刘显,再也不是将军府的刘大将军之子,也不是抗倭有功的昭陵侯刘显,更不是一人之下的魏王刘显。

    是一国之主。

    平衡几大世家,制衡各方利益,保帝位稳固,国祚绵长,才是一个君王真正应该做的。

    国祚绵长……晏良低眉,没了吃饭的心思,戳了戳碗里晶莹的米粒,心里又装了件事。

    还是件很大的事。

    第八十章

    刘轼带着家眷进宫的时候,初雪下了一整晚。早上起来整个禁宫白茫茫一片,檐角露出墨黑赤金一点,冰雾沆砀,日头洒下来,晶莹剔透的一片,是庄重肃穆的美。

    天狩三年刚过了一天,整个京里都是一派喜庆祥和,鞭炮声能传到皇城里。小黄门来来往往,手里拿着新发的红封岁银,一个个眉开眼笑,站在廊檐下小声说着吉利话。年纪大些的宫人端着小辈敬的茶,水汽如烟笼罩,沁人的茶香浸入素白银装的广阔天地里,与熙攘热闹的寻常百姓之间隔了些许,平添了几分天家威严。

    难得起得晚了。

    刘显睡得沉。昨夜宫里摆正月大宴,世家里德高望重的前辈都来了,作为整个王朝的士林正统,刘显这个皇帝也不得不打起十足的精神来应付。

    晏良全程坐在晏氏一族末尾,中间睡了好几笼,每次醒来就见刘显依然恭恭敬敬地听一群大白胡子教导。历代王朝都不会明面上不尊道统,所以这些场面活每年都得来一次,耗力耗神。

    晏良又好笑又心疼

    分卷阅读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