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

      小屁孩问道孔夫子 作者:临江山人

    分卷阅读22

    这里出现了两位打酱油的小朋友:一个是冉有,还有一个是林放。

    一纯得先给您解释解释他俩的事情,这样才能更容易理解夫子的意思。

    冉有,孔子的门生,此时正在季氏手下办事。故而,孔子希望他能劝阻季氏。

    不过,冉有的态度令夫子很不高兴——读书人做官的目的是造福百姓,而冉有却是帮着季氏干坏事,可谓是为虎作伥。

    如果说冉有是反面教材的话,那林放就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了。

    林放在本篇已经登场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第三》第四则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非常重大!就礼仪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里真正哀伤。”

    看官您瞧,林放来请教礼的根本,而冉有明知季氏逾礼也不劝阻,孰高孰低,一眼便知。

    所以,孔子一方面恼季氏的嚣张、猖狂,一方面气冉有的为虎作伥,一怒之下,就说了“曾为泰山不若林放乎”这么一句。夫子倒也不是真的感叹泰山神灵不知礼,而是这泰山的意义非同小可!

    孔子不愿见到季氏侮辱泰山,因此才郁郁地发了句牢骚。恐怕不仅在孔子的心中,在所有古代人的心里都觉得泰山是极其庄重、圣洁、肃穆、雄伟的!

    究竟是什么赋予了泰山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熟悉一纯的看官知道我又要从字义开始分析了!

    邀请您一起看看“泰”的篆文:

    最上面的图案是“大”,大是“太”的省略,而“太”又假借了“汰”,在这里表示“清洗”;

    呈半包围状态的图案就是双手,这个是篆文里很常见的了。我大□□文字果然是象形文字,这双手的形态就表示了:捧、持;

    最后被双手包住的图案显而易见就是水,表示泼水清洗。人们认为净水是圣洁的,因此以水净身,不仅能清爽降温,还能去除污秽,带来吉祥与幸福。

    所以,“泰”的本义是:用净水泼身,去污驱邪,以祈愿吉祥与幸福。(本义已消失)

    您瞅瞅,自从这东方的大山被赋予了“泰”的名字起,它就象征着庄重圣洁。

    季氏这个人,本身就不太端正,因此他在泰山大肆□□,就等同于玷污了泰山。

    我们从这最原本的意义来理解,也能明白孔夫子为何气恼。

    不过,要单纯只是这样的话,孔子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但问题是,历史在不断前行,泰山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它名字的含义了!

    这是因为,最高统治者都相当青睐泰山,常常到泰山上封禅!泰山封禅其实就是王权的象征!

    泰山封禅这项活动,想必看官您一定知道。现在去泰山旅游,说不定还能观看“封禅表演”呢。

    所谓“封禅”,就是祭拜天地的意思。

    封,在山上的筑坛进行祭天活动;禅,在山下的小丘上选择一块地方埋下祭品。二者合一,称为“封禅”。

    至于,为什么帝王们选择在泰山封禅嘛,古人认为泰山是五岳之尊、是最高的一座山,可以通天,所以历代帝王都选择在泰山封禅。

    一纯对此还有一些看法:泰山的优秀还不止于一个高度。

    从地理方位来讲,泰山地处齐鲁大地,齐鲁是春秋时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鲁国的礼乐文化深厚是天下闻名的;兼之泰山是东岳,东边主生发,象征蓬勃兴盛。

    哇,您瞧瞧,又高、又在东边、寓意又好、文化根基又雄厚,不挑泰山来封禅都说不过去啊!

    泰山封禅,是建立于天子帝王“受命于天”观念的基础之上的。

    天子在自己的统治获得一定成绩后,就会前往泰山进行封禅大典,对天地神灵报告太平并且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眷顾,这才使得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另一个深层次的方面,在泰山进行大型祭祀活动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帝王借封禅宣告天下:不是谁都有资格在泰山祭拜天地的,只有我这种受天命所托的妙人儿才可以!

    有的看官看到这里可能有点疑惑:这泰山封禅不是自秦始皇才开始的吗?

    现今留存的史册记载中,秦始皇确实是第一个在泰山封禅的皇帝。

    但是您想啊,所有的历史大事件都不是一朝一夕就整出来的。

    秦始皇某天闲着没事干,突然就想出来“泰山封禅”的活动?那是不可能的。

    传说中,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成王都曾经去泰山封过禅。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天子在泰山封禅的习惯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季氏——他的作为不仅仅玷污了泰山,更是公然地违背礼制、挑衅王权!

    季氏这样的行径,夫子把他“敲打”成肉泥也不为过了!

    泰山(拍手):“夫子真棒!”

    孔子:“这缺心眼的熊孩子……”

    泰山:“说好的人物设定呢?人家是圣洁的小公主!”

    哎哟,咱不理这崩坏的人物设定了。

    看完了这一期,您一定挺鄙视那些皇帝老儿吧——为了显示皇家威仪,搞什么大□□,劳民伤财!

    然而,您可能没想过,这个“大□□”的初衷也是非常好的!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敬请留意下一章!

    上古时期的天子巡游,与您想的完全不同!

    在我们的印象中,□□的皇帝们都是一样的臭屁——坐拥佳丽三千;掌握生杀大权;喜欢的时候还来个□□大典搜刮民脂民膏。真是令人讨厌得眼睛发红哇!

    不要误会,眼睛发红不一定是在唯美地流泪,也极有可能是赤果果地羡慕、嫉妒、恨!

    看着后代吃瓜群众这等模样,上古的贤君们十分爱怜:“唉!可怜的百姓哟!想当初,我们做皇帝的时候可是爱民如子的呀,一年两次□□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百姓,谁知道后来演变成了残害百姓呢!是哪个兔崽子这么坏!”

    齐景公畏畏缩缩地走了出来,扯扯衣角小声说:“虽然我不知道大□□是从谁的任上变质了,但是,我要承认我少不经事时,也曾经有过那样的想法……”

    齐景公摆出自以为文艺的姿势,180°仰望天空,追忆起往昔:“那时候我还是个好大喜功的无为青年,鼎鼎有名的晏子是我的教导主任。记得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

    齐景公感受着早春清晨的微凉气息,诚实地打了个寒颤,哆哆嗦嗦地穿戴整齐。他扫一眼院子里的日晷,在一桌子珍馐中抓起炙

    分卷阅读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