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

    陈瑾接到了电话就立刻赶往宫内进了御书房见到正在批阅公文的宋彪皇帝他很是得体的上前躬身行礼宋彪皇帝也随即安排他坐下来将手中这份中央调查总局关于李树澄一案的初步审查结果交给陈瑾让陈瑾先看了再。

    自李树澄一案被揭露以来此案就一直存在多个疑点各种传言的版本皆有因为李树澄曾经担任过顾维钧的秘书又是顾维钧重点栽培的亲信故而使得顾维钧的声望和支持率也大受打击。

    此事法极多据李树澄在成为顾维钧的秘书之前就已经是青帮成员被与青帮来往甚密的官员引荐给唐绍仪此后才在顾维钧身边担任秘书。

    **党的一些议员则坚称李树澄长期馈礼给顾维钧所以顾维钧也是分赃之人甚至是为李树澄提供保护之人大有一番要弹劾顾维钧并且将整个中央内阁官员都清查一番的驾驶。

    也有一种法认为李树澄长期受青帮社团的资助也受社团的多次要挟而李树澄本人则坚称是长期受到社团要挟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案件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谜团即便政斧给予最终的调查报告社会上也会继续存在各种猜疑特别是当地多名检查官员被暗杀一事更是惹出了无数猜想。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不受中央政斧管辖的中央调查总局就是唯一有足够公信力可以查办此案并且也有能力一查到底的机构。

    宋彪皇帝对此案也是高度关注委任裕华皇储为中央调查总局的副总长亲自以皇储身份督办此案真正在背后负责此案的则是中央调查总局的总长陈明仁。

    陈明仁是陆军中将军衔曾任中央保密局副总长一职长期担任章骏的副手负责保密和反间谍工作可以是远东陆军士官学校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情报官员。

    经过这两个月的全面调查陈明仁已经基本得出了此案的结论大部分的涉案人员都已经认罪。

    这份初步的调查报告也是昨天才送到宋彪皇帝的手中正好陈瑾过来了宋彪就将这份调查报告给他过目也想听听陈瑾的意见。

    陈瑾现在毕竟是第一副财政大臣兼中央经济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这些年历经外务部、审计总署、中央储备局、财政部的多个职务的锻炼比之年轻时肯定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当然此时的陈瑾依然还是一个很年轻的人。

    毕竟才35岁啊。

    陈瑾将中央调查总局的这份报告仔细研读一番不由得也是一声感叹同宋彪皇帝答道:“此案暴露的问题极多非法社团已经到了必须严打的阶段光复党内也要严厉整顿全面清查自检方能自保。”

    宋彪微微颔首。

    他倚靠在椅背之上整个人还是陷在一种沉思之中过了片刻才继续和陈瑾道:“我今天下午见了宋教仁还是比较失望的**党的政策有点不成熟。”

    陈瑾也思量片刻答道:“在野党不耸人听闻何来支持?如今正是民情激愤之时他们的口号极端一些才有人支持可以理解真正等他们上台之后当初喊的那些承诺怕是没有多少能够兑现。”

    宋彪嗯了一声又问陈瑾:“李树澄一案你如今又是如何看法?”

    陈瑾简单的答道:“依法办理即可既然确实没有涉及首相我以为真正办理下去就不能算是大事只是政斧务必拿出铁腕整治非法社团。”

    宋彪颔首。

    李树澄一案的整个经过还是比较复杂的正如人们较多的猜测之一李树澄在学生时代就已经秘密加入社团考取中央帝大之后投身政治期间确实是有唐绍仪派系的亲戚相助一直留在顾维钧身边任职。

    直到李树澄回长沙竞选市议员开始他和社团方面的联系都不是很多但在他成为湖南省的农业水利厅长后双方来往就开始密切起来期间倒也确实有社团挟持李树澄的情况可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双方都是密切配合作案。

    在整个过程中李树澄和其他同社团有关系的官员以及自身心腹又在湖南组建了一个特殊的关系这帮人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手段隐蔽特别是李树澄犯罪智商极高多次躲过了中央调查总局的财务审查。

    宋彪同陈瑾道:“事情到了今天这一步那就必须严加清查和打击社团中央调查总局会在近期于湖南省高级法院提起全面的刑事诉讼越快结案越好以免影响选情。”

    陈瑾则道:“早曰给国民一个交代此事才能早一曰平息。”

    宋彪沉默的想了想忽然问陈瑾道:“你认为帝国目前内政之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瑾不假思索的答道:“光复党大限将至。”

    宋彪很诧异的问道:“你为什么这么?”

    陈瑾答道:“光复革命的理念已经不在像过去那样吸引人了党内一盘散沙汪兆铭、顾维钧、杨兆麟各有一派嫡系甚至连唐绍仪、张康年迄今还留有旧部。政客之中父子承袭者极多长而久往党而非党沦为各家之党所谓光复党不过近乎是一群乌合之众唯有执政党之利益而已。”

    宋彪问道:“那你以为该如何处理?”

    陈瑾道:“另起炉灶重新建立思想凝固之政党我以为任何政党都有其固定的寿命有的党长一些有的党短一些此皆与社会潮流有关光复党之理念已经难以跟上时代之步伐被淘汰是理所当然。国内未来党派之争三十年后多半是以社民党和**党为主两党一左一右各有拥趸。”

    对于陈瑾的这个判断宋彪也不能不正确。

    当然宋彪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因为社民党、**党都不是他特别喜欢的政党风格。

    他继续鼓励陈瑾道:“你再看吧。”

    陈瑾思量了一会儿谨慎的答道:“我觉得应该联合光复党内一部分帝党和中间派坚固的成员重新建立新党只是要有新的政治思想和主张能够适应时代的大潮流摆脱光复党的包袱继承光复党的一部分遗产。就现阶段而言这还是有机会的如果发展的比较快应该有可能避免帝国社会的左右之争。”

    世界**政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欧洲大部分的国家在政党之争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左右翼之争而英国、美国则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和保守自由主义之争。

    帝国的情况比较复杂光复党属于特征不明显的政党大体属于保守自由主义政党整体上既有右翼政策的特点也有左翼政策的特点但要到国家的特殊情况光复党的政策又确实更贴近于国情。

    政党这种问题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

    宋彪不太喜欢陈瑾这个舍弃光复党的提议他不否认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新策略新政党终究还是会沦落腐朽。

    总体而言光复党的贪污[***]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毕竟有反对党和媒体的牵制最后还有中央调查总局这么一个闸门像李树澄这种通过专业会计师、律师和十几家内幕公司的协助交叉行贿贪污的案例也是极端个例某种程度上正因为中央调查总局、中央廉政局这一系列的机构和制度的存在才使得[***]官员必须采取极其高明的手段躲避监察。

    对于一般的官员他们还真的没有这种本事和离奇的关系络。

    光复党的问题就在于内部思想上的混乱党员们已经缺乏真正的统一思维聚集在党内只是为了追求统一的执政利益而已。

    见宋彪皇帝为之沉默陈瑾则继续劝道:“当前内政就这个党派的问题而已越是竞争激烈越需要一个清晰的执政思想用一种贯彻的思维和认知去统一政党如果另立新党比较困难光复党内部的主流派系如能达成一致意见也可以重新整顿关键在于务必要使得光复党重新焕发青春能够再次凝聚青年人的志向而不是坐在功劳簿上只追求执政党的利益。”

    宋彪皇帝点头承认这一点但他同时也觉得更多还是陈瑾自己想要另立门户。

    在现有的光复党内汪兆铭、顾维钧都各有一大派系虽然这两大派系可能不会也不敢明着阻止陈瑾的上位但却未必会被陈瑾所掌控。

    特别是对陈瑾来超脱这两个人的影响另外建立新党是最有利于他的局面而不是单纯靠着皇室的支持做一个没有党内控制力的首相。

    不管怎么陈瑾的态度代表了一大批青年党员的态度这也就意味着光复党的分裂是迟早的事。

    宋彪虽然不支持这样的事但他也意识到自己还是应该尽早作出选择在他看来对中国最为有利的政治局面是应该是中央长期稳定统一地方则存在一定规模的**竞争也就是目前的这种情况继续维持下去只是党派的理念层次更为现代**竞争的方式更为公开和规范。

    这天晚上宋彪和陈瑾就光复党内部的问题交谈了很长时间。

    至于未来究竟该如何选择他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对于陈瑾的意见他则是既认同又有比较大的保留。

    李树澄一案对中央内阁和光复党的打击是很厉害的但还不至于会让顾维钧败选只能是地方省份中**党和社民党夺取的席位肯定会更多包括在国会的席位上**党、社民党也会占据更多的席位。

    这将意味着顾维钧在他的第三届内阁任期中可能会遭遇很多新的麻烦一些想要通过的新法案会遭受更多的苛责和非议。

    这些都很正常。

    **社会有其运行的规则。

    其实在1940年的这一年宋彪皇帝对于中国政治制度和**体制是很迷惘的他并不觉得**体制就是最好的体制只是就目前而言确实没有比它更好的一种方式而已它依然存在着很多缺点。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在一些国家它的缺点相对一些在另外一些国家它的缺点就相对会更大一些总体来国家越复杂**体制的缺陷就越大。

    李树澄案对顾维钧的冲击是最大的他也被迫采取更为激进的改革政策并且承诺进一步加强反贪反非法社团的法律在他的第三届首相任期内他承诺会集中一切力量打击非法社团。

    顾维钧倒不一定会在最后时刻败选他毕竟还是有皇帝的支持这也是宋彪皇帝让裕华皇储亲自负责调查的原因随着直接隶属内廷和皇帝的中央调查总局将案件调查情况逐步公布撇清顾维钧同李树澄的关系并将罪责主要集中在非法社团这个问题上对于顾维钧来他想要再次连任首相一职的难度就很低了。

    在今天的人类世界中华帝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国家但它的内部确实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更无可争议之事。

    对于每一届的帝国首相而言他们也总是有无数处理不尽的事情要做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宋彪皇帝和中央军部在此时此刻是非常需要顾维钧的帝国也需要一个非常稳定的中央政斧保证军费的开支以及对外政策和军事政策上的稳定这一点是事实宋彪皇帝不动声色的为顾维钧处理掉李树澄一案继续给予顾维钧更多的支持而顾维钧首相也只能给予中央军部足够的支持。

    如果帝国陆军能在对苏作战期间创造绝佳的战绩迅速结束这场突然发生的新战争并且为帝国带来无可估量的辉煌战利和收获顾维钧的中央内阁和他个人的政治声望、民调、支持率肯定会重新再创高峰。

    **政治就是这样。

    首相的民调支持率一贯是过山车般的存在。

    就在李树澄案的这件事即将成为过去但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1940年10月11曰北方联军的总司令官赵庭柱上将确信此时就是最佳的时刻在苏联红军还未能在东线重新组织起大规模的防线之前即便帝国空军的回援还未能及时的全部按计划抵达赵庭柱就指挥北方联军突然向苏联发起快速进攻。

    这是一场真正的闪电战。

    闪电战这个词在理论上依然是由纳粹德国的第六装甲集团军所缔造的奇迹但是德国在大机械化变革、空地一体化的变革上都远不如帝国国防军相对帝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赵庭柱和卫立煌所制定的策略也是极其特别的他们绕过了苏联重兵防卫的车里雅宾斯克和叶卡捷琳堡这两个地方都有苏联耗费二十年时间修建的坚固要塞群强攻要塞并非是帝国陆军所擅长之事所以北方联军直接从南线出击夺取哈萨克北方的铁路枢纽库斯塔奈城以此为据点继续南下绕过车里雅宾斯克和乌拉尔山脉进攻奥伦堡和里海北部的阿特苏分兵两路进逼苏德正在鏖战的斯大林格勒。

    这个选择绝对是让苏联和纳粹德国都大吃一惊但在战略上这确实是一个极佳而极端其妙的选择北方联军四十四个机械师分兵两路南线的第五、第六集团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后方阵地北线的部队是从朝鲜战场抽调回来的第二集团军挥师进攻伏尔加河上游的萨马拉为继续进攻喀山做铺垫。

    赵庭柱同时在库斯塔奈和鄂木斯克保留两个集团军用于牵制苏联在东线的部队分兵多路一贯是兵家大忌但作出这个战略规划的卫立煌有他自己的观点在他的判断中苏联红军的实力同样更为分散他将兵力散开牵制苏联红军的同时集中主力的第二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直接攻击喀山。

    一旦让他夺取喀山苏联在东线的两个方面军就将不战而溃。

    这两个方面军围绕着车里雅宾斯克、哈萨克北部地区和大量的要塞群防御作战想要硬吃下来是很艰难的最好的策略就是派遣主力孤军深入迫使苏联抽调这两个方面军回撤支援喀山。

    只要苏联的这两个东线方面军一撤卫立煌所指挥的第七、第八集团军就能充分发挥速度优势在这两个方面军回到喀山之前将他们歼灭在野外即便苏联的这两个方面军不撤一旦丢失喀山地区苏联也将彻底被切割成两半任由中德波三国陆军围歼各部。

    最终北方联军将会以四个集团军的兵力围攻喀山用一个集团军南下同纳粹德国抢占高加索和里海北部地区的控制权一旦让帝国抢下苏联的伏尔加河流域的石油区纳粹德国就等于是一场空。

    卫立煌考虑的非常远如果中德最终还有一战而且这一战还是他和赵庭柱老总指挥的话他希望尽可能的提前夺取斯大林格勒同纳粹德国隔河相望。

    他提出的这个作战计划确实是比较冒险但也很聪明立足长远所以从一开始就得到了赵庭柱总司令官的鼎力支持此后也陆续得到了中央军部和宋彪皇帝的认可。

    苏联红军在这样的大攻势中完全是慢了三拍也不止北方联军快如闪电一般推进到斯大林格勒和萨马拉跨度是1300公里的**前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北方联军到斯大林格勒东岸的时候距离苏军防线只有60公里的时候苏军才知道对方有一个集团军的兵力突然攻了过来这时萨马拉城已经失守。

    苏联此时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有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顿河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统一归属朱可夫陆军大将指挥有趣的是这还真的是赵庭柱和朱可夫的第二次较量而且两人此时都在前线。

    真论才华赵庭柱肯定不如朱可夫但是赵庭柱手里的牌是很漂亮的他两个集团军六十万军兵力进攻朱可夫的大后方两军相距只有六十公里朱可夫才知道对方是两个集团军至于这两个集团军的装备水平和人员状况朱可夫是完全不清楚。

    本来和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鏖战就很艰难突然连中国国防军都加入进来朱可夫这个仗还能怎么打?

    朱可夫确实是现代战争中的天才指挥大师和军事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后撤试图同顿河方面军会合等于是将德军的阵地暴露给中国陆军他先撤回去同顿河方面军汇合然后用三个方面军在顿河和奇尔河之间的鲁斯伯平卡斯亚地区进行防守作战。

    这么一来他可以有效的利用顿河的优势削弱对手的装甲及坦克部队的优势。

    问题是他一个方面军想要从战场上迅速撤离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为此他也确实是丢弃了大量辎重幸运的是赵庭柱并不打算同朱可夫的三个方面军决战他的战略目标是夺取斯大林格勒的东侧阵地和纳粹德军隔河相望。

    夺取斯大林格勒东侧阵地后赵庭柱只保留一个集团军配合德军攻势将对手的三个方面军牵制住而中央第五集团军则作为主力部队配合黄百韬的中央第二集团军一路北上进攻喀山苏联准备不足第二集团军一路攻城夺寨在第五集团军的配合下于11月3曰攻占喀山。

    从战略上帝国国防军是基本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战略任务只是消灭的苏联红军数量并不多对于这场战役而言结果比过程重要因为苏联此时的军事工业中心基本都集中在喀山至萨马拉以及车里雅宾斯克至奥伦堡地区而苏联的战争补给资源则主要来自哈萨克和高加索地区。

    看似不精彩的战役实际上恰恰是最为高明的决策。

    如果苏联红军不在短时间内重新作出重大的调整不对帝国国防军所占领的地区发动全面反击苏联的国运在这场战争中就走到了尽头大约两个月后苏联红军就会因为失去后援物资、补给而无法继续同德军作战。

    如果苏联红军决定反击那就正好踏入帝国围城打援的计划中因为帝国的大机械化作战最擅长的就是以快制动只要对手的部队开始调动起来帝国就能迅速予以快速的歼灭、截断其次才是攻防战、围歼战。

    (未完待续)q

    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在线阅读

    第323章 不精彩的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