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红楼第一狗仔 作者:鱼七彩

    分卷阅读36

    是晋王封地的村县。”

    皇帝忙叫人呈上地图,让宋奚按照书中描述点画。

    宋奚对于书上所述内容早已过目不忘,执朱砂笔很快圈完。最后在南边的晋城画了一个最大的圈。

    皇帝打眼一看,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所以那些百姓说什么东边西边有灾情,都是假的。

    “晋地根本没有受灾?他晋王是诈灾骗粮?”

    “这怎么可能,圣上当时已然派了钦差刘忠良去赈灾,刘忠良归来后还回报皇上说晋地灾情十分严重,百姓瘦如骷髅,甚至易子相食。”孙英武坚信那本书上写的内容都是假的,所以此时此刻当然选择坚定不移的去相信刘忠良实地巡察的结果。

    “的确,是该要问问当时的赈灾钦差刘忠良了。”宋奚叹道。

    皇帝冷笑,相较于刘忠良,而今他反而更相信这书上的调查所言。毕竟刘忠良巡查走得是明路,对方若深知其癖习有意诓他,伪造受灾场面令其没有觉察,也极有可能。但这本书却不会,因为著者是派了随从匿名深入晋地调查,且走动地方颇多,并有京城乞丐情况作为佐证,完全不像是谎言。

    晋王是当朝唯一一位有封地的异姓王。从去年开始,皇帝就心生废黜异姓王爵承袭封地的念头,稍微打压了他两次,自然希望他能领悟其中意思,主动请求归还封地给朝廷。岂料老晋王突然病死了,新晋王承袭爵位之后,皇帝因心生愧疚,一直没有动手,甚至有考虑过过段时间,将公主下嫁给新晋王作为补偿后,再行取消其封地。

    万没有想到他的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践,晋王就生出谋反的心思。

    皇帝叫人宣刘忠良后,便顺手翻了翻《邻家秘闻》的后半部分,讲得正是孙英武幼子孙信阳之事。这著者的确没有什么文采,且叙事用词白话,不像是什么有才华的人。但其所述内容却十分严谨,实际调看到听到什么样便就说什么样,找人佐证的时候,也写得原话,通篇并未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揣摩什么。孙信阳的事和第一件晋地调查的事一样,给人感觉是很真实的还原,并没有任何造谣之处。而且从最后一人的证言来看,这人似乎是孙信阳亡妻的十分亲近之人。

    皇帝当下就派人去户部查问,而后便得知吴翰林家里的情况。吴翰林有共二子三女,吴氏是嫡出长女,吴姨娘是庶出次女,还有一名嫡出小女儿,其嫁得人正是现今的蒲柳县县令。

    皇帝觉得,这最后一人的证词很像是这位小女儿,其言词十分激愤和恳切,连旁观者读了之后都会感受到其心中百般纠葛的后悔、心酸和难过。

    这时,刘忠良来觐见了。

    皇帝让他重新回报一遍晋地情况。刘忠良虽有不解,但老老实实一字一板的将他之前所回报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皇帝无奈至极,“朕是在问你,除了这些你还有何处觉得异常?”

    “回皇上,当日晋王带领臣去巡查那两处村县的时候,的确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那几个纤瘦孱弱孩子的哭声至今还音犹在臣的耳边。”刘忠良悲苦的叹息道。

    皇帝略作沉吟,转而警告在场诸位就今日之事保密,而后打发走闲杂人等。

    皇帝便问宋奚,“刘忠良说得到很坚决,你觉得如何?”

    “还请圣上速派密卫调查此事。”宋奚拱手道,“以免横生意外,也可提前调派兵马,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蹙眉看一眼宋奚,点点头,当即安排下去。

    三日后,密探来报,晋地受灾一事查无实证。

    皇帝气得立刻罢免刘忠良的官位,令其在家闭门思过。转而又再次传旨,加派调遣兵马的力度。

    皇帝立即召宋奚前来觐见。

    皇帝在等人的时候,拿起《邻家秘闻》又放下,用手指敲了敲这本书上的封皮。这才注意到封皮上面的四个字是用有特别印花的大章盖上去的。此举目的大概跟虎符是一样,以防人造假。可见著者心思缜密,行事十分谨慎,且其细致入微的洞察能力,绝非当朝任何一位官员能比。

    “仅仅就因为京城没有晋地乞丐,他便洞悉了如此巨大的内情,此人实在是——”皇帝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词儿形容这名著者,若说他有才华,他的文词能力偏偏很普通。

    “怪才。”宋奚接话道。

    “对,的确是怪才。”皇帝丢下书,凝视宋奚道,“我要你务必找到此人,朕要见他。”

    宋奚:“臣遵旨。”

    ……

    十日后,《邻家秘闻》第三期辗转传到了晋地。因晋地当地人对于本地的一些村县地名都比较熟悉,立刻察觉出书上内容的不对,上报给了晋王。

    晋王翻阅此书后,大感不妙,立刻命手下召集人马,准备提前起兵谋反。

    皇帝派出的密卫们早已经密切监视晋王的动向,见其一有异状,便立请兵诛杀讨伐。晋王紧闭晋城大门,出兵迎战,坚守抵抗。

    然而晋王到底因事发突然,准备不足,而落败至死。战事从开始到结束只维持了大约五日左右。打仗的时间虽短,但整个晋地却如同被洪水冲过,家园尽毁,民不聊生。此时朝廷派来的抚恤钦差却刚刚从晋地出发,还需要许多时日才能到来。

    幸而这时有一大善人突然出现,派人前来晋地用米粮救济,并且备足了草药给那些因战事而受伤生病的无辜百姓。

    百姓们问及善人的名字,都被告知叫“邻贾珍”。远近附近乡绅都没有叫这个名儿的,再细查江湖上的一些侠匪侠盗,也没有这个名儿。

    百姓们都费解不宜,但都非常感恩于“邻贾珍”的救助,一并称他为“珍大善人”。

    此事慢慢流传开来,最后就传到了京城。贾珍也听说了此事,一研究,估摸这就是那位神秘著书人花他的钱在赈灾。“邻贾珍”就是专门给他的一个暗号。

    本来一直因为那十万两银子很肉痛的贾珍,而今听人家“珍大善人”这么一叫,心情豁然好了,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特别骄傲。他非常高兴地把此事分享给了贾赦。

    “你说我厉不厉害?”

    贾赦点头,“你的钱厉害。”

    “诶,叔父,你夸我一下能少块肉?我的钱,那不也是我的么,便就是我做了善事。”贾珍喜滋滋道,“回头见了人,我可要好好告诉他们,我叫贾珍,就是那个珍大善人。”

    贾赦笑一下,不置可否。

    贾珍特别高兴,非要拉着贾赦出去吃酒庆祝一下。“这事儿我得感谢你,不仅让我免除了危难,还落了个好名儿。”

    贾赦不愿去,奈何拗不过贾珍的闹腾,遂只好应承了。二人上了车后,贾珍便要车夫直接驾车去城西的状元楼。

    半路上,忽然听见闹哄哄的声音,车也停了

    分卷阅读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