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6

      明穿之朱明绣锦 作者:欧阳肖邦

    分卷阅读146

    ,郑和眼中泛起闪闪泪光,这……真的会是她吗?

    郑和回首望去,黑夜中伴着月光与明灯,他看清楚了那人的面容,虽然是穿着最普通的粗布麻衣,扮着男装,但那面容他却再熟悉不过了,那人正是已消失两年多的徐妙锦。

    “郡主!真的是你吗?”郑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说话声音都有些激动起来。

    徐妙锦双手背后,笑颜如花地点了点头,微笑说道:“三保,许久未见,这些年,你过的可好?陛下……陛下过的可好?”

    “都好,都好……”郑和忍着眼中泪水,哽咽说道。

    “那就好,看来我不在他身边,他也可以过的很好……”徐妙锦低垂双眸,目光中似有些失落之意。

    “郡主,陛下心中是有你的,三保一路看着你们历经坎坷,郡主真就这么忍心弃陛下而去吗?”郑和情绪激动地说道。

    徐妙锦摇了摇头,苦笑道:“自离开皇宫,我每日都会给他写一封信,只是没有寄出去罢了,他那么不信任我,我心中的苦,又有何人能懂呢!”

    “郡主……”

    “三保,你一定很诧异,我为何会出现在这宝船之上吧?”徐妙锦抹了抹面上的泪痕,微笑问道。

    郑和看着她的眼,一脸疑惑不解的表情。

    “是道衍大师让我来助你一臂之力的……”

    *

    大明永乐十年九月,郑和的远洋船队再次出发,从福建长乐太平港,一路向西行,经过了孟加拉湾,跨过了阿拉伯海,最终到达了非洲大陆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

    徐妙锦受道衍之托,一路随行,她仍旧是每天写一封信,然后封到箱子中去,这一路西行,到达索马里之时,已经积攒了整整两大箱子未寄出的书信,那其中,寄托了满满的相思之情。

    船上颠簸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对她一个女儿家来说,可是她身上肩负着道衍给予的重托,一路以来便是帮着明军船队绘制地图。

    以二十一世纪她对世界地图的了解来看,如今已经登上了非洲大陆,绕过好望角,便可到达西欧。

    而此刻郑和的船队对于继续航行,还是返航,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以郑和的副手王景宏,马欢为首的一批人表示,毕竟一路的长途跋涉,船上补给都已经逐渐不支,如果冒险前行,遭遇不测,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徐妙锦坚持继续前行,她向郑和保证,绕过非洲大陆,便可发现无尽黄金之地。

    郑和此刻亦是左右为难,到底该不该,赌一把?

    他看着徐妙锦笃定的眼,决定相信她一次,也相信道衍大师一次。

    郑和最终说服了王景宏,马欢,下令舰队继续西行,终于到达了伊比利亚半岛。

    此时的伊比利亚半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文艺复兴运动,郑和代表大明朝廷与当地国王,教会,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并用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在当地换取了船队所需的一应补给物资,船队继续西行,终于在永乐十四年,抵达了美洲大陆,由于这是一片未知的大陆,故而郑和将此地取名为新洲。

    *

    大明永乐十六年,南京紫禁城

    王景宏和马欢历尽千幸万苦,靠着徐妙锦绘制的地图,终于回到了大明帝国的国都,他们此番回京,是来向朝廷求援的。

    “陛下!郑大人在新洲遭遇当地人袭击,不幸负伤,宝船也已被毁,我等历尽艰难险阻,靠着郑大人麾下的徐兄弟提供的地图,方才得以保全性命,返回帝都,特此特向朝廷求援,请朝廷派兵出征新洲,替郑大人一雪前耻。” 王景宏伏跪于乾清宫大殿之上,向御座上的永乐皇帝禀报着。

    “郑大人此刻是生是死?”朱棣听闻此言,眉宇紧锁,拍案问道。

    “只是负伤,不能再远行……”王景宏如实禀报道。

    朱棣听闻此言,思虑片刻,便立即派人前去诏道衍进宫,共谋大事。

    “陛下,在我等返航之前,郑大人曾托付给我二人三个大木箱,我等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所以未曾打开看过,郑大人曾再三叮嘱,定要将那三个木箱亲自交与皇上手中。”王景宏身边跪着的马欢,突然想起郑和的嘱托,继而奏报道。

    “哦?三个木箱?快派人抬上来看看!”朱棣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好奇之意,此事,是否与建文失踪之事有关呢?毕竟郑和在外漂了这么久,也到访了这么多国家,始终没有建文帝的下落。

    王景宏与马欢立即叫人将那三个大木箱子抬到了大殿之上,朱棣从御座上走了下来,命身边人将那三个边角已经发霉的木箱打开,惊讶之余发现,里面堆满了已经泛黄的便笺。

    朱棣走上前来,拾起其中一封便笺,颤抖着双手打开那折好的便笺,映入眼帘的确是那样熟悉的字迹……

    这字迹,曾经无数次萦绕在他的梦中,字迹后面的那张面容,久久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他一生挚爱之人。

    不知何时,已是暮年的皇帝,他常年征战满是风霜的脸上,已是挂满了泪痕,那便笺上的字迹,已被眼中的泪映的模糊不清。

    “四郎,今日是与你分别的第三年第三百天,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已被赐俗名姚广孝的道衍和尚,在赶到乾清宫之时,却看到的是满眼泪痕的皇帝,伴君这么多年来,他还从没有见过皇帝如此这般真情流露。

    永乐皇帝下旨,普天日月之下,皆是大明疆土,命汉王朱高煦亲领十万大军,与姚广孝,王景宏,马欢一同出征新洲。在朱高煦即将领兵出征那日,鬓发已有些许花白的父皇,亲自执与他手,千叮咛万嘱咐道:“此番出征新洲,定要将你小姨完好无损的带回应天。”

    *

    大明永乐十八年,国都由南京迁到北京,而大洋彼岸的新洲,朱高煦率领众将士在新洲东海岸登陆,与纽约一带的当地土著人达成和平共处,互通贸易的共识,成功解救了郑和之前遇到的围困。

    道衍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弥留之际,终是见到了徐妙锦。

    道衍强撑着病体,风轻云淡地笑道:“我之前总是对郡主说,不要改变历史,可既然来这世界上走一遭,如果不做出点惊天动地之事,那便是妄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一世!”

    徐妙锦的面上相比十八年前,也是多了几分沧桑,她微微一笑道:“如今这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怕是大师与我,都回不到原来那个世界去了。”

    “回不去就回不去吧,又能怎样,如果有缘重生一世,仍不会忘了初心!”道衍咳嗽了几下,随即便是仰天长啸感叹道。

    “好一句不忘初心!”

    一代黑衣宰相姚广孝,病逝于大明新洲纽约

    分卷阅读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