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6

      妾无良 作者:古锦

    分卷阅读496

    以后那些糟心事儿都由他去想,现在她只需要安心待嫁。

    又问她亲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可还缺些什么不缺。

    武梁说别的都还好,就缺一个人。

    程向腾挺胸立正,一脸正色道:“人一直都在的,已时刻准备着!”

    哎哟,还说不文艺?明明文艺得不要不要的。

    岁尚寒,风却暖。

    如果说还曾有些微属于婚前的缕缕焦燥,也徐徐的被风吹散了。

    程向腾这个男人,过日子是靠谱的。谁家又能一清二白无事无非任你逍遥呢,百姓家自有别样的苦处,皇王家更有万般的繁难。

    日子在谁也看不见的前方,会遭遇些什么谁也不知道。唯有带着信心上路,且行且较量。

    ···

    既然达成同识,便不去理会流言。只希望程向腾那*当众扬言的“不管”、“分家”能吓住郑氏,能让她低头,别再寻衅找事。

    可是,如果郑氏死不悔改,就真的不管,真的分家吗?不说会被外人怎么看,首先程向腾自己心里,就过不去那一关。

    武梁听见程向腾交待西山大营的弟兄,说等办完喜事儿,就把大房俩小子丢过去锻炼去。

    郑将军老了,如今只知一味的惯纵孙辈,在西北,说是在军营里摔打,其实下面人退让,上面人护纵,哪有让大房那几个吃过什么苦头。

    他得教,出重拳。得让他们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得让他们知道天高地厚。知道从前那一套,西北能行的,在京城行不通。知道没人该永远惯着他们,他们得自己长本事挣面子拼前程。

    免得他们一个个活在从前的自以为是里,总觉得现在不同往日,是因为谁拿走了属于他们的东西,是谁欠他们的。

    程向腾说,别看现在程烈去了毫州,好像无依无靠会多可怜。有咱侯府做后盾,哪怕有人刻意操练他,但绝不敢严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将来摔打出来一身能耐,才是真正安身立命的本钱。

    家里这几个,还需要机会好生淬炼呢。

    这才是他为人叔父的态度,哪里真要不管?

    武梁当然不能拦着他去管。那是他的家事,是他的嫂子,这种分家啊绝交啊的话,他能说,她就别提了。

    她不能去追问“此话当真”?不能去撺掇:“那你赶快分家吧”,不能去试图杜绝:“那你从今后就不要再理他们了”。这样的话只会让男人为难、郁闷。明明男人自己的提议,可若女人真提醒着让他去做了,最后往往落得被男人怪罪。

    武梁只做自己的事。

    以后真和郑氏成为妯娌,生活中细碎的交集一定会有很多的,有时狭路相逢,就是没法不看不理错身而过。

    她也需要团结有生力量,一致对外,让郑氏在她这儿,连口头便宜都沾不到。至少让旁人知道,谁不占理被人孤立。

    所以,她向程向腾打听三房的情况。听说程向骞携家带口回京,贺程熙得封世子,要住到程向腾成亲以后再走。

    听说,郑氏也和他们发生过不快。

    程向腾高高兴兴给她讲,“三弟对三弟妹提起你时,说了不少好话,还说让三弟妹改天来探望你,看有什么需要帮忙操持的。看得出来对你真心印象不错。”

    起初,郑氏对程向骞一家相当的亲近,颇有些拉笼的意思。说些“世子之位本来该是程烈的,大家都没异议吧?可就算最后不给程烈,还有其他弟兄们呢,还有你们三房的孩子呢,怎么就谁都不行,就他二房程熙行”之类的话,让程向骞觉得很没意思。

    后来又说武梁许多的不是。

    程向骞说,我记得从前,她是个很好的人。如今得封夫人,可见很有本事。再说不管如何,如今已经是咱程家人了,怎么能在背后说自家人闲话?

    郑氏见三房的立场和态度都不倾向她这头,自然很不高兴,便对程向骞很有意见起来。见程熙和程向骞玩闹,便说二房又是侯爷又是世子,自然人人上赶着巴结。不象他们大房潦倒,无人看在眼里什么的。

    老三媳妇儿会来事儿,听了这些酸话也就笑一笑,随后就给大房诸人重新送了一遍见面礼,才和郑氏化了尴尬重新交好起来。

    那天程向骞不过夸赞熙哥聪明,提起武梁的教导生养,顺口说了句也是她的功劳之类的话,又被郑氏拿住话柄说开了。

    说她孩子也替你们程家生了三四个,也不见这当三叔的去过充州看望她,也不见三叔说过她一句有功劳。

    如今新侯夫人未进府,这马屁拍得是不是太早?

    后来拉了老三媳妇儿说私话,一副你是个好的,嫂子不忍你蒙在鼓里的知心模样。说你们长时间不在京城不知道,从前坊间流言可是传得有鼻子有眼,说三叔和那女人有情有义关系不浅……提醒老三媳妇儿长点儿心,好好看住自家男人。

    程向骞媳妇心里有数,知道大房和二房关系紧张,不过是借此生事罢了。

    她相公都离京多少年了,从前和武梁有交集时候还没她呢,她何必去吃那老干醋去。

    老三媳妇转头就对程向骞说起,程向骞直接就火了。

    他找了郑氏当面质问,说大哥若在,断不许一个女人家如此多嘴贱舌挑拨是非。警告她若没有长嫂样子,他以后便不再以长嫂尊之。

    两个人你来我往一番理论,闹得乌眼鸡似的。

    武梁一提起,程向腾就知道武梁的小心思,笑道:“三弟妹是个心明眼亮的,郑氏当不了枪使。你回头倒的确可以亲近一番。”

    说什么一对一咱也不怕她,多个帮手更好。谁若寻衅滋事,都别让她讨了便宜去……

    两人这么细细碎碎的算计,日子也还算平静。

    可是,这样平静的日子也只有两天而已,然后,程向腾的脸色又紧紧绷了起来。

    ···

    说起来,若大房单是鸡零狗碎的闹腾也没什么,程老夫人说得对,到底没闹出什么大事儿,不省心却也无大碍。绝对上升不到你死我活的高度。

    可是,若真以为人家只会这么小打小闹,也真太小瞧大房这帮英雄豪杰们了。

    人家这只是策略,只是用这些表面上的小事儿做掩护,暗地里还想酝酿大动作。

    程烈走了,程煦最长,于是接手了大房的一应外事,包括郑老将军怕他们娘儿们撑不住场,又从西北让他们带回来一大队人马来。

    这些壮胆儿护卫的人马,显然将程煦的胆子壮得十分的大。

    这天程向腾截到一封程煦

    分卷阅读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