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1

      镇国公主 作者:允

    分卷阅读571

    做一身衣裳,你穿着,我们来演皇帝皇后。”

    婉儿被她一句说得哭笑不得:“阿曌是在夸我,还是在夸自己?还‘演皇帝皇后’…”望见武曌苍老的脸色,终是说不下去,将她的手一扯,恨声道:“你授的承旨,叫我管你的起居饮食,我这是忠正履职,不是‘念叨’。”

    武曌便笑,一面笑,将身子靠在了婉儿身上,婉儿觉出她的无力来,伸手在后将她轻轻扶住:“下过雨,正好将冰撤了,免得屋里太凉。我也不求你做别的,只求你好好在屋里待着,暂也先别想什么封禅之类的事——等你好了,有的是时候去。”

    武曌不答,将头扭向窗外,出神地看着雨点,看了好久,扭过头来,道:“我本想带你亲登封禅台,以为我在俗世虽不能认你为妻,与你一道告祭先庙,却至少能与你一起告祷天地,受神灵许可,看来是不成了。想来诸天神佛,在上有灵,虽能容我做个女皇帝,却容不下你这女皇帝的女皇后。”

    婉儿心中一突,垂下头,低声道:“若神佛真不认这样的事,为何不早降惩罚,还要等到这时候?”

    武曌凝视着她道:“或是前世还有些功果,可以折冲罪业?”

    婉儿道:“若功果可以折冲罪业,则是非功过,都如市集上的买卖一样,可以议价了?既可以议价,那我多做些善事,岂不是就能抵消罪业了?”

    武曌失笑:“佛经岂是你这样读的?”

    婉儿将眉一挑:“我说的没有道理么?”

    武曌笑着摇摇头,也不反驳她这蓄意胡搅蛮缠的话,只将她的手一握,静静坐了一会,到底是心意不平,转头又道:“封禅虽是去不成,我们在这里告祷也是一样的,我就叫她们做了衣服来,你与我,我们去万象神宫,我让他们朝你。”

    婉儿将眼打量武曌:“阿曌今天是怎么了?怎么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手向她额上一探,明白了过来:“又烧起来了。”忙要起身去叫人,被武曌抓着手留下:“不是发烧,只是有些感慨。”看婉儿一眼,慢慢道:“若你真为我的皇后,便是二郎的嫡母,占着名分大义,他无论如何也只能供着你——唉。”

    婉儿一怔,蓦地明白了她的意思,心头一酸,面上笑道:“一日里怪话说两回也就算了,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呢。你这样,还好意思嫌我念叨!”小心扶着武曌,哄她向床上去:“若真要封我,也不是没有办法,但总要你好起来。病得连门都出不了,怎么熬得过册立典礼?——我若没记错,这典礼怕是要一整日罢?”

    武曌颇有些得意地笑:“不止,还有群臣朝见,外酋朝见…各种朝见。”像是想起了当年,露出些带着得意的缅怀神色,倏然又敛了笑,沉沉地叹了口气:“我若死了,当与先帝合葬。可你还有那么些年,你又与谁合葬?”

    婉儿道:“我就陪葬在陵寝之侧,后妃中最靠近你的位置。”

    武曌却摇头:“不行,那你还是先帝的妃子。”颇有些不悦地眯起眼:“你是我的人。”

    婉儿见她似是认真在想这事,不由得也偏了头,想了一阵,道:“旧例,无子妃嫔则出家,你若死了,我就当自己是你的妃子,为你出家,死后身为舍利,受人供奉,你则与我留一信物,与舍利一道,永永远远地受后世香火,好不好?”见武曌直愣愣地看着自己,轻轻一笑:“不骗你。”

    武曌反倒更不悦起来:“我从未说过要你出家。”

    婉儿笑道:“我知道,是我自己想出家。”手碰到武曌的手,蓦地向后一缩,头低下去,轻声道:“我欠你的。”

    武曌久久不曾说话,只是紧紧握住婉儿的手,默默地看着她。婉儿又抬起头,静静地去看武曌,这人像是一瞬间又回到了做天后时的光景,目光凛凛,不怒自威,但这神情持续不到一刻,便自她脸上褪去,她靠向了床沿,微微闭着眼,手还紧紧抓着婉儿的手,呢呢喃喃道:“你不欠我。”停了一停,又道:“是我欠你。”

    婉儿一笑,刚要开口,武曌倏地睁开眼,猛地在床上坐起:“外面是什么声音?”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国庆要回老家,10.1~10.8停更,10.9恢复更新。补的话…看情况。

    第522章 行露(四十八)

    雨下得很大,打在窗上, 竟有些像是脚步之声, 待到脚步声真近来时,反倒有些分不清是脚步还是雨声, 直到狮子奴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韦欢才确定下来,微一颔首, 狮子奴便除了木屐, 小心翼翼地踏进来,袜已被雨浇透, 踩在地上, 印出一个一个的湿脚印, 狮子奴露出些小小的窘迫,远远便要伏身,韦欢早唤人拿了干净的衣裳, 让他在外面换过, 再出来时略一抬手, 左右便知趣地走开几步, 狮子奴靠近韦欢, 压低声音,悄悄道:“已确定是今日了。”

    韦欢轻轻颔首, 扬眉时忽地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殿下留她了?”

    狮子奴垂首道:“是。”看韦欢眼带问询之意,方又道:“小人们之见,因韦良娣锐意进言, 一意鼓动殿下做那件事,娘子又一意劝殿下远着外面那些人,两方争执,相较不下,殿下不胜烦恼,所以反而亲近徐娘子。另据立政殿说,昨日早朝后殿下便召了徐娘子侍奉,殿下读史书,问徐娘子‘如秦之胡亥、郑之寤生,你以为谁更不孝些’,徐娘子问‘是谁’,殿下就解释这两人的事迹,然后说‘一人亡了先父基业,一人囚禁了自己的母亲’,徐娘子说‘亡了先父基业,则宗庙倾覆,香火无继,囚禁了自己的母亲,却依旧供以锦衣玉食,百年之后,香火连绵,奉献不断,妾以为胡亥是不孝,如寤生那样的,反倒是极大的孝顺’,殿下颔首微笑,后桓彦范又来东宫谒见,殿下留他饮酒,酒后回来,便召徐娘子侍了寝。”

    韦欢淡淡一笑,颔首道:“既如此,明日早起你便领四十匹绢,送到她那里去。”等狮子奴退下,眼向旁边一看,就见立在阴影里的夜叉奴悄无声息地退下去,须臾便进来:“已吩咐妥当。”

    韦欢点点头,在榻上盘腿而坐,一颗一颗重新数着念珠,狮子奴来回报时不过三更,将念珠数过二十转,便已到了五更,佛奴、狮子奴一前一后地回来,见面后彼此一看,狮子奴谦恭地退下去,佛奴想说什么,却也什么都没说,向韦欢一躬身,韦欢便知道了,一语不发地起身,快步向前,佛奴、狮子奴、夜叉奴与四五个心腹宦官紧随在后,沿途寺人侍儿早已被遣开,偌大东宫,竟如无人之境,到立政殿时,却又是另外一种光景——敬永业按刀峙立在门,对面则站着同样身着甲胄、按刀而立的李多祚,两人身后,各自有数十名

    分卷阅读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