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53

      镇国公主 作者:允

    分卷阅读553

    子,暂时动不了。赵国夫人是女人社社员,需要从长计议,摸出证据,才能给其他社员一个交代。吴小浪…我眼下还不想声张,且等宋佛佑他们查了再说罢。”此时便说出奸细是吴小浪,无异于打草惊蛇,不如等他们搜罗党羽,两相比对,如此才可不枉不纵,且我家中既能出冯永昌和吴小浪这样的人,别的作奸犯科者当也不在少数,不如借此机会,好好筛查,隔绝隐患。

    崔明德一眼便看穿了我的意图,凝视我道:“二娘做了很大的决断…似在筹划什么大事。”

    我没有回答,将眼又低下去,好一会,方问她:“二娘觉得我阿兄如何?”

    崔明德淡淡道:“太子为人重情义,是个好人。”

    我道:“若不论为人,论…为君呢?”

    崔明德亦垂下眼去:“长子嫡孙,家之正宗,国之冢嗣,名正言顺尔。”

    她说得很认真,我听来却只觉讽刺:“所以礼法的要义便是,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运气好,生为长子嫡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主宰这个国家,随意轻贱他人性命,是么?”

    崔明德连眼皮都不曾动一下:“商礼因于夏而改之,周礼因于商而改之,何者?与时俱进也。商既可改于夏,周既可改于商,我朝岂不可改于前朝,新皇又岂不可改于先帝?”

    我颇觉惊异:“千想万想,也想不到这样的话会从你嘴里说出来。”

    崔明德斜眼看我:“二娘心中,我是因循守旧之人?”

    我笑道:“当然不是,只是没料到你会这样直白地说出来。”对她挤挤眼:“莫不是和阿绍处久了,学了她?”

    崔明德轻轻一哂:“二娘这些驭下的手段,莫不是学的太子妃?”

    我笑:“你说是就是罢。”

    作者有话要说:  太平:我驭下的手段不是跟阿欢学的,她就是下面那个,怎么能教我“驭下”呢?

    韦欢:……

    长乐公主,薨,全文完(不…)。

    第502章 行露(四十三)

    “还未生。”佛奴轻悄悄地过来, 细声细气地回报。

    韦欢点点头,虽已吩咐过多次,却还忍不住道:“每隔一刻寻大郎悄悄问一句就是, 不要惊动里面,免得他们太着急,反倒不好。”

    佛奴将腰一弯, 轻快地走开, 片刻后门口又传来轻微的脚步声,韦欢以为是佛奴, 抬头便道:“怎样了?”看见是李暅, 反倒一怔,自榻上坐起, 微微躬身:“殿下。”看到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守仁, 明白过来,却故作不知, 请李暅在榻上坐定,亲扶着侍儿要向外接茶点, 李暅益现出些内疚的神色,捉着她手道:“让她们动手, 你坐着。”

    韦欢不动声色地收回手, 向小几另一侧靠着坐了:“殿下想是担心希孟?”

    李暅讪笑道:“正是担心她。她现在如何了?什么时候生?大郎呢?”

    韦欢道:“发动有好一阵了,还未生出来,大郎在门外守着,和希孟说说话, 好叫她安心。”

    李暅不自觉蹙了眉,又展开:“那种地方,大郎待着,不大好罢。”

    韦欢不语,看侍儿奉了茶来,伸手自李暅面前截走那一杯,喝了一大口,李暅见那人有些惊诧,挑眉道:“怎么?”

    侍儿便低头道:“娘子才喝了药,御医说不能喝茶的。”

    李暅蹙眉看韦欢,韦欢淡淡道:“就喝一杯,熬到希孟把孩子生了,我便去歇息。”看他一眼,又道:“为着大郎,已数日不曾合眼了。”

    李暅颇有些心虚地低下头,候人出去,才又抬头,看看韦欢,又看看门外,半晌方道:“这几日辛苦你。”

    韦欢道:“殿下该谢的不是我,是太平。”

    李暅道:“那也是要谢的。不过…总是你更辛苦些。”

    韦欢不语,两手捧起茶杯,以拇指慢慢旋转。李暅看她不接话,又道:“此次事…虽是阿娘的猜疑,究其源头,二郎恐也有干系——李千里一直在暗中打探大郎的事。二郎不察以为是同祖兄弟,亲密无间,因此知无不言,谁知此人竟暗中以此污蔑大郎,酿成此祸。守仁既不能明辨是非,还因惊怖惶恐,一路在我耳边说了许多孩子话,这是他的不是,我已责备过他,也勒令你姊姊严加管教,他自己也知道错了,所以…想亲向你与大郎叩首谢罪。”

    韦欢淡笑道:“既是知错,那便最好,不必再特地向我们谢罪。”

    李暅道:“那不行?此事是他的错,自然要他来赔罪。”向外一看,守仁与韦欣两人皆慢慢进来,守仁跪在地上,向韦欢道:“此事是儿的不是,求太子妃责罚。”

    韦欣亦除了簪环,伏身泣道:“此事全怪二郎一人,要打要杀,任凭处置。”

    韦欢淡淡道:“事过境迁,责打二郎,也与事无益,不若就此揭过罢。”

    韦欣微微抬头,睁着盈盈泪眼,柔柔哭道:“虽是与事无益,但只要娘子与大郎能出一口恶气,他就是死了,也值得了。”

    韦欢深吸一口气,抬眼时看见佛奴又已溜到门口,益觉烦躁,转着茶杯,良久方道:“你们这话说错了。”见三人俱是一怔,故意又停了停,方道:“殿下想想,李千里与大郎又无利害,为何要冒着风险,诬陷大郎?同是诬陷,为何不挑别人,非要是大郎?”李暅刚要回答,便被她打断:“大郎是殿下的长子。诬陷大郎,就是诬陷殿下。若是成功地搬倒了殿下,谁将受益?”

    李暅手上一抖,低声道:“相王…旦。”

    韦欢点点头,手将茶杯捏得更紧:“他是废太子之子,又曾为皇帝。而今储君之位却被殿下占去,岂能甘心?铤而走险,亦是意料之中。至于从二郎这里打探消息,则是更自然不过的了。殿下、大郎、二郎阿姊和我,我们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若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则他有何机可乘?我们自己内斗起来,才是最如他的意。所以他才特地要招惹二郎,为的不单是从二郎这里打探消息,而是要离间大郎与二郎兄弟。我们若责罚守仁,岂不是正好如了他的意?”停了一停,又道:“眼下我们的敌人,是相王旦。首先要考量的,便是怎么对付他——而不是自己家里先斗起来。”

    李暅沉思不语。韦欢将茶杯猛地捏了一下,放下时面上已露出恰到好处的慈爱,扶着人下地,一瘸一拐地走到韦欣面前,扶她起来:“阿姊素来心善,将人都只往好处想,始嫁人便去了庐陵边远之地,不谙这宫中的弯弯绕绕,所以一意只想着责备守仁,实际上,这并非守仁的错。阿姊万不可因此便责备他。”轻轻一笑,又去扶守仁:“二郎快起来,这事纯是相王与李千里的错,不干你事。”

    韦欣咬牙道:“不管初心如何,

    分卷阅读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