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43

      穿越之寡妇丫鬟 作者:南极蓝

    分卷阅读543

    子的不足之处,以此视角再看他的作品,与蓝怡的评价就有了这样的差别。

    蓝怡点头,“三哥言之有理,但是也仅是一方面。屈原的大气在《天问》一作中,一览无遗,他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展诸般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硕和战乱兴衰等历史故事,绮丽无匹,堪称千古奇做。”

    “若单从《天问》一篇来看,四妹所言不差。屈原诸作,我也最喜这一篇。”雷天则笑道,“这一片,与太白之作颇神似。”

    蓝怡却摇头,“不,三哥,若从境界来说,《天问》乃在太白之上。”

    “哦,四妹何出此言?”雷天泽追问道,蓝怡在很多问题上的见解,与他人不同认真思索来又颇有道理,雷天泽每与她深谈,都有收获。

    蓝怡眯眼,狡黠一笑,“小妹如此说,乃是因为屈原《天问》的前二十一问,问的是‘天’,也就是‘道’,思索境界高于太白。”

    “哈哈,”雷天泽拍掌而笑,“可惜他又问无答,若是有答,四妹可能就不这么说了。”

    蓝怡也颇为遗憾,“能问,起码说明他在思考,在考虑这些问题,已经走在路上,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求索就会有所得,形成自己的观点,只可惜现存的屈原作品甚少,无法得知罢了。”

    “已在路上么?”雷天泽言道,“确实如此。”

    “正是因为这些先贤大家在路上,虽未达至境,但也给后人辟出登山之境。学问累代而成,登高而招才可见远啊。”蓝怡感慨道。

    认真听他们说话的宇儿此时眼睛一亮,“娘,这个宇儿知道,语出荀子《劝学》,是不是?”

    蓝怡点头,赞扬地拍拍宇儿的肩膀,“荀子的书,你何时看的?”

    宇儿看着苏永珅,“在大伯那里看到的,上边好写字宇儿还不认识,不过这两句还是记得的。”

    苏永珅赞赏地点头,“宇儿善学,乃是可造之材。”

    被表扬的宇儿小脸红扑扑的,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苏永珅接着说道,“荀子在《劝学》中言道‘神莫大于化道’;《庄子》也有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与《天问》的前几问,可谓同宗,不过大道无形,众说纷纭却只可意味无法言传。”

    旁边一桌几个书生,倾耳听到他们几人的言论,也勾起了兴趣,其中一个站起来,走到他们身边,“两位夫子,这位夫人,你们谈论之事小生也颇感兴趣,不知能否与众位同桌而谈?”(未完待续。)

    第四五六章 她若知道

    听到“小生”两字,蓝怡忍不住想起了梁有思,抬头看眼前这位“小生”。但见他目光坦然,眉眼和顺,让人观之没有违和感。

    “当然可以。”苏永珅含笑点头。那书生闻言一喜,旁边几个书生也凑过来。

    蓝怡见此,微微颔首致意,招手让伙计撤去桌子上的碗碟上茶,“几位公子,大哥,三哥,孩子困了,我先带他回去。”

    眉眼和顺的书生闻言目露惋惜之色,“自当如此。”

    蓝怡与众人告辞,弯腰低声问宇儿,“宇儿,你是跟娘回家,还是在这里?”

    宇儿左右看看,“娘,宇儿想在这里听着。”

    蓝怡点头,与贾氏带着文轩出门告辞,恰与一位身着暗青直缀、面容和蔼可亲的老者擦身而过。

    这位老人身后跟着两个短打扮年轻人,面容严肃双目如电,一看便是护卫。蓝怡不由打量他们几眼,便坦然而去。

    这样的人,定有来头,不过应与她没有交集。

    三人走进客栈,寻了张靠窗的空桌子坐下。

    “三位客官,是头一次来咱们这里吧?先喝口茶歇歇脚。”小二麻利地端了茶水上来,热情招呼着。

    胡须花白的老者笑眯眯地道,“小二,店里的清淡小菜来两样,再来六个包子,两碗面。”

    小二点头,“老人家,这菜单上列的就是咱们小店里的菜品和面,您看要什么?”

    老者闻言。感兴趣地接过菜单认真看起来。

    背对三人而坐的雷天泽听到老者的声音,动作一顿。

    “鸡丝打卤面和红果酱面各一碗,其他的你看着上。”

    “好嘞!三位客官稍等。马上就好。”

    倾耳细听的雷天泽辩认出这位老者的身份,对同桌的众人歉意点头后,转身向老者那桌走去,躬身行礼。

    “小侄见过常先生。”

    常先生看到雷天泽,夸张地揉揉眼睛,这才惊喜道,“晋儿。你竟在这里!”

    常先生左右坐着的两个护卫马上站起身抱拳行礼,未开口就被雷天泽抬手制止,“不必多礼。”

    两人给雷天泽让出位置。坐到下垂手。

    “先生,您怎么也到了这里?”雷天泽笑问。

    “呵呵,前些日子马荣说此处发现了暗河,我便一同前来查看。”常先生捻须而笑。看了看与雷天泽同桌的正在谈论学问的众书生。“晋儿,咱们爷俩真真是他乡遇故知了。”

    水部员外郎马荣算得上是常先生的弟子,深晓得他对奇山异水的兴趣,所以被派来此探查暗河,便登门拜会告知常先生,恰逢常先生此段时间空暇,便一同前来。

    雷天泽笑嘻嘻地道,“若知您和马荣一块来了。小侄早就登门给您问安了。”

    “哼,别给我打马虎眼!”老者不买雷天泽的账。沉声道,“别以为我不晓得,就算晓得我来了,你定藏得更深不被我发现才对!”

    雷天泽嘿嘿笑着讨饶,“小侄不敢!”

    常先生睨他一眼,无奈道,“宁儿那丫头到底哪点不好,让你如此避之?”

    两个护卫也抬头冲着雷天泽挤眉弄眼地笑。

    雷天泽尴尬挠头,顾左右而言它,“先生,您该饿了吧,包子放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常先生呵呵一笑,“也罢,你们小孩子的事情,我老人家才没空管!”

    说完,老者举筷稳稳夹起一个红色包子,端详片刻轻咬一口,慢慢点头,“滋味还不错。”

    雷天泽讨好地抬袖轻推面前的蛋黄焗南瓜,“这道蛋黄焗南瓜您也尝尝看。”

    常先生好笑地摇摇头,开始吃饭不再言语,雷天泽便安静陪坐在旁。

    与此同时,苏永珅那一桌谈论正酣。

    “若论起气度和文采的关系,小生认为昌黎先生所言的气盛于言最为贴切,正所谓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也。”一个青衣书生言道,“所以,为文之重,应首以修德。”

    旁边的一个着土黄布衣的短须书生摇头,“非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和质相合才可为君子。”

    苏永珅也开口道,“两位所言都有道理。气与言、文与质相辅相成,不可偏重其一,若

    分卷阅读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