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0

      穿越之寡妇丫鬟 作者:南极蓝

    分卷阅读330

    见她依旧笑意融融的望着自己,“文轩他娘,你来村里的时间短,或许不晓得。我家老爷跟卫极家是同族,比族长小一辈,老爷与卫极的爹还是在五福内的本家,待你明年入了咱们周家的门,该叫我一声五婶的。”

    “我出门少,确实不晓得。”蓝怡轻轻笑道,村里姓周的都是同族,不过周卫极与周兴祖竟是刚出五福的同辈,这她还是头一次听说。也就是说,不管从王家论,还是从周家论,她都该给薛氏叫一声婶子的。

    “婶子,不知道今天唱得是哪一出?”

    蓝怡一语双关,既问台上的戏,又问她找自己有何事。薛氏不敢兴趣地看了看墙外的戏台子,“听老爷说是登州城里新兴起来的杂剧,演的是哪家的孝子贤孙之事。”

    在大周,戏曲被称为杂剧,在隋唐的转踏和曲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搭台配乐由专门的戏子说唱的曲目,乡下人称为大曲或大戏,城里人还是更喜欢呼之为杂剧。蓝怡到大周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戏,颇为感兴趣的看着戏台。

    薛氏见蓝怡这样子,也转眼看戏台,“这戏台比起在登州时搭得还是简陋不少,不过在乡下倒也没那么多讲究。听说你嫁过来前住在梅县,梅县离京城更近,定看过不少好剧吧?”

    蓝怡摇头,“没看过,我以前不喜这些。”她哪里知道梅县那边流行过什么好的杂剧。

    薛氏一愣,很快又笑着说,“是我外道了,你既选了林山为夫,定是更喜读书写字这样静幽的消遣。杂剧颇为闹腾,我本也不喜欢看的,不过在乡下憋久了,还真想热闹热闹,你也是这样吧?”

    她这是,想从这里找什么认同感?蓝怡笑着摇头,“我没有婶子的好福气,凡事都得自己动手,家里田里的忙活,本就得不了清闲,静可真谈不上了。”

    薛氏用帕子捂嘴笑着,眼神微转,心说这林山媳妇是怎么回事,这样与自己谈不来,难不成她看出了什么?看她的样子,应是喜欢有话直说的,自己绕来绕去反而显得没意思。

    “村里最近都在谈论着女娃子们入义学的事情,我也是极赞成的,不知你怎么看?”

    蓝怡也点头,“能读书识字自然是大好事。”

    薛氏笑着问,“女娃子们能入学,想必你也出了不少力气吧?我听说让女娃子们入学是王家先提出来的,王家能有这样的见识的,我看也只有你了。”

    蓝怡皱眉,“婶子这次还真说错了,这件事是我家二弟先提出来的。二弟和三地平日里虽说话不多,但都是极有担当有见识的汉子,不是我一个大门不出的寡妇能比的。”

    薛氏点头,心中却想着王家的这两年如此大的变化,都是蓝怡回来后才有的,听她这言语态度,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她。

    “原是林喜那孩子么?平日里瞧着闷声不响的,倒是个有远见的。”薛氏年纪虽不大,却说的老气横秋,似乎她真的是跟二婶一辈的人,王林喜在她眼里不过是个孩子,“不过,我琢磨着男女毕竟有别,男娃子和女娃子在一间屋子里读书,七八岁倒是没什么,再大些可就不好听了。再说,男娃们读书是要考科举光耀门楣的,女娃子们不过是要认得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凑在一起怕是夫子也很为难吧?”

    她这话也有几分道理,勾起了蓝怡的兴致,“那依着婶子,该怎么办?”(未完待续)   穿越之寡妇丫鬟

    正文 第二三九章 去年今日

    薛氏见自己的话终于引起蓝怡的回应,抿嘴笑道:“女娃子,所求的不过是能找个好夫家,平安顺遂地过一辈子,读书识字也不过是为了能寻个更好的婆家罢了,你说是不?”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薛氏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蓝怡也没打算跟她讲什么男女平等、追求梦想的大志向,“算是吧。”

    “村里送女娃子去读书的人家都是这么想的,有着这样的态度,女娃子们上学岂会用心?若女娃子们都十分散漫,同一屋檐下的男娃们岂不是跟着散漫,不刻苦攻读,将来怎么考取秀才举人,怎么光耀门楣?”薛氏担忧说道。

    看着和宇儿他们一起回来的周兴祖,蓝怡想起这孩子比宇儿大一岁,正是要入义学的年纪,看来薛氏对他抱的希望很高。

    “婶子是怕兴祖入学读书受到影响?既然如此,为何不把他送到城里去念书?”村里的义学,本就是半放羊状态的,夫子们也没指着学生金榜题名,能读得好考中秀才的,都是自己肯下工夫,天资又极好的,是以十几年来村里也就出了王林山和赵里正的小儿子赵良才两个秀才。周兴祖的父亲在登州城内,那里必定有更有学识的夫子和更好的去处,薛氏既然希望儿子好好读书,何不把他送到父亲身边去?

    薛氏脸色微变,不过很快就调整过表情,望着外边的戏台和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桌下的双手却紧紧握起,露出泛白的指关节。“我有我的难处,兴祖不能离开我身边。”

    事关她的家事。蓝怡不便多问,想起村里的闲言闲语。无非就是跟她的丫鬟出身、争夺家产两件事有关,薛氏年纪轻轻就与丈夫分居两地,带着孩子住在乡下,定有必须如此的理由。听说,周兴祖还有一个大他二十多岁的哥哥,已能撑门立户,这或许是其中的关键吧。

    锣鼓声渐小,戏开始了,蓝怡笑道:“婶子。在村里也好,咱们村的秦夫子和雷夫子都是才高八斗的尚德之士,孩子能跟着他们读书,也是极好的。你看,戏开始了。”

    与蓝怡想的不同,戏台上的演员们并没有画脸谱,衣服也是寻常可见的,伴奏的管弦丝竹听起来也没有现代的京剧等那样吵,演员们或念白或唱曲。都极为讲究。故事叙叙展开,乃是一处姓胡的家族,遭遇大旱,族长极为仁慈负责。宁可自己饿着也要给快饿死的孩子们留一口吃的。他的行为终于感动天神下凡,天神手一挥,甘霖从天而降。大地瞬间恢复生机,这些族人便安居在天神降落之处。开荒种粮,村子被命名为天神村。自此得神之眷顾,风调雨顺。戏并不是一直伴着哀伤的气氛,时不时的有几个扮演丑角的演员上台跳上一段极具民族风味的舞蹈,加上快节奏的说唱,惹得台下村民大笑不已。

    周兴祖和宇儿三个自戏开始,就嫌高台上不够热闹,听得也不够真切,跑到了台下的晒麦场前排凑热闹,女眷的高台上,只剩下蓝怡和薛氏并一个丫鬟静静的听戏。

    此时天已黑透,晒麦场和戏台上下挂起多盏大红灯笼和火把,今夜风小,漫天繁星下火光摇曳,别有一番风味。演员们说唱的谱子,他们发音用韵极有特色,但与登州本地的口头发音又有许多不同,但却不让人觉得别扭,也能听得懂,这引起了蓝怡的

    分卷阅读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