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

      重生之权臣系统 作者:丁巳

    分卷阅读7

    沈麟,二人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对方的打算,二人一起推开篱笆门,走过略显简陋的中庭,到了竹屋面前,又再次重复了一遍方才的话,仍是无人应答后,他们推开了竹屋的门。

    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屋的狼藉。

    屋内到处都是散落的书页,还有大量的字画被随意丢弃在屋中各个角落,一架木质的轮椅被推翻在中间,不难想象出这间屋内在不知什么时辰之前遭受过怎样的对待。

    “……慢了一步。”顾淮走到屋内角落,摸了摸放置在小火炉上的药煲,上面还有余温。

    “可恶!”沈麟握拳,“究竟是何人干的?”

    竹舍人的失踪,意味着此事将有可能会牵扯更深,沈麟本来内心里便排除了三皇子和睿亲王为此事主谋,但竹舍人这么一失踪,能成为二人洗脱嫌疑的证人便没了,想要找出设局的人,更是不易。

    “证人没了,但是,或许我们能找到证物。”看向四周散落的书籍字画,顾淮捡起自己脚边的其中一幅。

    “我们将这些带回去,虽然不能找到是谁雇佣的竹舍人,但至少能证明那封信并非三皇子所书吧。”沈麟轻叹一口气,线索就这么断了,白忙活这么些时间。

    “叮——”【主线任务之除掉李纲——具体操作:寻找竹舍人查找线索。道具:竹舍中地上的三皇子真迹。奖励:10成就点。】

    “……不一定。”顾淮闻言,又捡起了一张纸,上面的字迹无比熟悉。

    “这是……三皇子的字!‘私以为,禁止狎妓,不符周礼……’这是之前陛下让皇子们做策论时三皇子写的,怎么会从宫中流出?”“宫中有人”的沈国戚立即就认了出来。

    这是之前皇宫举行家宴,沈麟有幸去凑了桌,当天皇上大兴,让众皇子针砭时弊,作一篇策论。大家自然是歌功颂德,赞扬天子仁德,言笑间其乐融融。但这时也就三皇子十分不合时宜,说皇帝禁止官员狎妓简直是违反人性,而且字里行间错漏百出,行文狗屁不通,把皇上给气的,还没处找地泄去,毕竟三皇子有太后罩着,就是想迁怒三皇子生母吧,不好意思,贤妃去世已久。

    思绪飞回,沈麟确认眼前真的是三皇子亲笔所书,也大概猜到了其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有人拿此文予竹舍人为模,仿出谋逆书信。”

    “宫中有人也牵涉此事。”这个结论沈麟十分不愿接受,一个三皇子就够吃一壶的了,还来?“这,还如何查?”

    “或许,我们可以简单些?”顾淮手指指向三皇子手书中,末端出现的明显不属于他的两个字——“重谢”。“是不是略显眼熟?”

    闻言沈麟看向那两个字,倏尔睁大了双眼,“这是……”

    顾淮微笑。

    ☆、 第五章

    又到了一日一度的早朝时间,沈麟今日上朝的途中感受到了无数同僚们的热情问候。

    “日安,沈大人,您瞧这风和日丽的,今天这么好天气,想必陛下心情也会十分不错呢!”这是来自某位太仆寺同僚的友善关怀,这个部门养马的,跟沈家那几个当兵的关系不错。

    “沈大人,昨夜我夜观星象,见皓空明朗,紫微高亮。”某位来自看星星部门钦天监的同僚压低声音,“今日陛下必定龙颜大展,沈大人且放宽心。”

    “哼,溜须逢迎之人。”儒生聚集地翰林院的文人带着不屑的“嗤”声路过,“蒙祖荫庇佑,不学无术,国之蛀虫也。”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督察院的御史大夫们齐刷刷摇着头叹着气,顶着一张忧国忧民脸踱着八方步子走过。

    “……”沈麟此时内心是崩溃的,默默叹了口气,其实是大家都觉得今天他就是去背锅的吧,毕竟没人相信他将案子破了——当然事实上他也的确没破案。

    皇上给的三天破案期限已到。

    这是一个安静的清晨,不过寅时时分,京城还笼罩在一片黑暗中,皇宫午门外却已站了黑压压一片人,幸得皇宫附近无民居,不然这番情景能吓坏一片胆小者。

    这群人自然就是等候上朝的官员们。大尚规定,朝会自卯时开始,六品以上的京官都需参与。那皇帝五更上朝,当下属的总得提前到吧,天还没亮算什么,就算刮风下雨,地动山摇,官员们上早朝的脚步都不会因此停下,那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永远跳动,那番为国为民的热情之火永不熄灭。

    ——特别是像今天这种有好戏看的早朝,错过那是多大的人生憾事啊!众大臣大义凛然地想。

    沈麟此时自然是没空去探究他亲爱的同僚们内心的八卦情怀的,午门一开,他随着人流一路到了金銮殿,感觉怀中揣着的物件散发出的异味快要熏晕他了。

    今日的早朝出人意料的十分安静,内监喊完“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后,整个金銮大殿静得似乎连一根绣花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清。许久过后,众大臣出乎意料地没有等到皇上依照惯例应该有的的一句“众爱卿有何事自当直谏”,倒是内监开口了,“退——”

    这剧本不对啊!中层官员们站的那块地方立即飞过无数眼神交流,最后正打算装死的林御史被同僚一记阴脚踹了出来。

    此事自这位林御史嘴中起,自然也得由他结束。

    看还真有人那么没有眼力价儿地站出来,龙椅上的人微微眯了眯眼。

    林御史何尝不知道皇上这是想暗搓搓揭过此事。虽然他有一颗想成为批尽天下不平事的诤臣之心,但奈何现实着实残酷。当日参与告状的御史有那么多,但只有他这几日明显感受到了圣上的不待见,他也意识到自己估计是被人当枪使了。

    后来他去认真询问了京兆府的同僚,得知此案不过是睿亲王府一名粗役莫名死在了内城小巷,身上揣着一封莫名的书信。第二日看刑部李侍郎跟皇上奏请皇子手书核对时他内心更慌张了,自然猜测到了那封书信内容跟皇子扯上了。

    家丑不外扬,自来没有哪个皇室愿意将自家人造反的事宣之于天下的,有哪个皇子造反被发现了都是暗搓搓安个其他罪名给处置了,万不能经朝臣口中而出。

    是谁将此案添油加醋传到了他的耳中?林御史私下琢磨过,当初除却街上四起的谣言之外,便是太常寺的一位同僚跟他提了一嘴,还说因着慎亲王对陛下有救驾之恩,这睿亲王仗着是慎亲王遗腹子,便衔恩封了亲王爵位,皇上不喜已久,近日太后微恙,睿亲王却都不曾有过一次进宫探望皇祖母,皇上怒其不孝不贤。

    作为御史的他自然想到这是个出头的机会,建元帝是个公认脾气不错的皇帝,对待臣子一直都是春风和煦的态度,就是有些护短。

    那时他并未深

    分卷阅读7

    -